-
科學家發現昆蟲翅膀並不是我們想像中那樣脆弱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來自都柏林三一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昆蟲的翅膀並非看起來那麼脆弱,他們通過對草蜢的翅膀進行研究,發現了一處像船隻防水隔間的「裂紋」,在該「裂紋」中發現了一種十分有特色及韌性的靜脈網絡。
-
中國學者Science封面論文:甲蟲胸節上的角與翅膀系列同源
昆蟲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胸部進而分為三個體節,第二和第三個胸節分別長有一對翅膀,第一個胸節沒有翅膀。之前的研究,包括本文作者們的一些研究成果,發現在一些昆蟲當中第一個胸節以及腹部體節上一些器官的發育依賴於翅發育的部分基因調控網絡,並且當控制對應體節特徵的 Hox 基因失活後,這些器官可以轉化為異位的翅膀,因此這些器官被稱為是翅膀的系列同源器官3–5。
-
研究發現一昆蟲留有原始翅膀痕跡
日本的一個科研小組在美國《科學》(Science)雜誌網絡版上報告說,化石研究顯示,數億年前某些昆蟲具有不用於飛行的原始翅膀,據信在進化過程中這種翅膀消失了
-
日研究發現:飛行依賴程度影響昆蟲翅膀構造
新華網東京12月15日電 日本《東京新聞》14日報導說,日本高輝度光科學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利用X射線對50種昆蟲的翅膀纖維構造研究後發現,它們的翅膀纖維構造與其飛行依賴程度有關。 該中心研究人員巖本之裕等人使用大型放射設施「SPRING8」,透視蜻蜓、蜜蜂等50種昆蟲冷凍後的翅膀纖維細胞並分析它們的構造。
-
昆蟲的翅膀是如何進化而來的?
昆蟲擁有翅膀,這聽起來就像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其實這是一個困惑了生物學家一個多世紀的謎團。近年來,關於昆蟲翅膀進化的理論層出不窮,但沒有一個是完全令人滿意的。現在來自伍茲霍爾海洋生物實驗室(MBL)的一個團隊利用很久以前的科學論文的線索以及最先進的基因組學方法,解決了這個爭議。
-
最新發現真實「小仙子」 神秘昆蟲長著隱形翅膀
最新發現的這種昆蟲存在於哥斯大黎加的幼齡叢林中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在哥斯大黎加森林中發現一種柄翅小蜂新物種,它們被命名為「Tinkerbella nana」,頗似科幻電影《小飛俠》中的小仙子。
-
眼睛裡長出「昆蟲翅膀」?
A 眼睛裡的「翅膀」越長越大 長期從事野外工作的趙先生前年感覺右眼角長了一塊像昆蟲翅膀一樣的東西,而且越來越明顯,已經影響視力了。趙先生來到眼科醫院就診,醫生檢查發現,趙先生右眼多長出來的這塊東西是一塊翼狀胬肉,建議手術治療,以免其繼續長大引起角膜散光。
-
昆蟲再寒冷冬天如何取暖?翅膀是它們的「加熱器」
事實上昆蟲分為恆溫和變溫動物兩類,變溫動物是指體溫可以依據周圍環境溫度進行調節的昆蟲。恆溫動物有能力調節身體內部溫度,尤其是某些身體部位,對某些身體部位的選擇性加熱或者冷卻稱為(區域)異質性,像黃蜂、蜜蜂、飛蛾、蝴蝶和甲蟲,它們都是恆溫動物。
-
有翅膀不等於會飛,在有翅膀的生物中,最不應該會飛的就是昆蟲
你可能會說,鴕鳥和家雞的身材都太過肥碩了,那小小的翅膀沒有足夠的力量讓它們的身子飛起來,沒錯,你想的完全正確,而昆蟲不應該會飛也是出於同理。對於大多數昆蟲而言,它們的翅膀和體重都不成正比,特別是蜜蜂,無論如何它們的翅膀也不可能有足夠的力量讓這麼重的身子飛起來。
-
昆蟲的翅膀是怎樣進化來的
化石證據表明,最早的有翅昆蟲是在石炭紀晚期出現的。那是距今大約3億年前,大地上到處都生長著高大茂密的森林,不過樹種與現代的大樹完全不同,主要是熱帶的蕨類植物,如木賊、石松和各種木本蕨類。有翅昆蟲就在這樣的環境裡出現了。它們成群地在森林裡飛來飛去,種類也很快地越來越繁雜。實際上,這些高大的樹木正是昆蟲獲得翅膀的環境條件,因為昆蟲只有先上樹,適應了樹上生活以後,才有產生翅膀的需要和可能。 雖然發現有翅昆蟲化石的最早時代是石炭紀晚期,但是根據種種事實推測,有翅昆蟲的起源是發生在泥盆紀末期或石炭紀初期。泥盆紀地層中已經有煤層存在,說明當時已經出現了森林。
-
萌娃探蟲|昆蟲基礎知識(2)——昆蟲的翅膀
今天我們要來了解昆蟲的翅膀,昆蟲一般都有兩對翅,稱為前翅和後翅,翅膀的主要作用是飛行。
-
還原昆蟲真實顏色 2億年前飛蛾長著金色翅膀
然而,南京古生物專家聯手德國和英國同行,通過對昆蟲化石中結構色的研究,揭示了2億年前昆蟲的「真實顏色」。該研究成果於12日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Science)雜誌子刊《科學進展》。蝴蝶扇動著五彩斑斕的翅膀,甲蟲在陽光下發著金屬的光澤……無論是在百科全書或是在博物館裡,我們常看到色彩豐富的配圖,展示出遠古時代昆蟲的風貌。
-
昆蟲的翅膀可能是從甲殼綱動物的腿進化而來的
但是兩篇關於有翼昆蟲的遠親的新論文表明,它們的腿是更好的搭配。 第一項研究敲除了夏威夷蝦類鸚鵡身上的某些基因,發現了一種類似於昆蟲翅膀的基因網絡,這種甲殼類動物的體甲和離身體最近的腿部部分都有類似的基因網絡。這表明,它們都以某種方式擠過了體壁,然後又折出來,形成了翅膀。
-
Nature:昆蟲學重大發現 角蟬翼狀翅膀經過2億年演化淘汰後又重新長...
6日刊登在《自然》期刊(Nature)的研究報告指出,角蟬頭上引人注目的突起物,其實是翼狀翅膀,經過2億年演化淘汰後,又重新長回來。專家說,這項發現或許會震驚昆蟲學家,也挑戰昆蟲學部分根基。昆蟲的身體分為頭部、胸部(thorax)和腹部,地球上所有昆蟲胸部分成3節,每節都有2隻腳。大部分昆蟲目有2對翅膀,一對在胸部中節,一對在後節。蒼蠅和蚊子只有在後節有一對翅膀,少數昆蟲,如大多數螞蟻則完全沒有翅膀。胸部第一節有翅膀的昆蟲,如今已不存在,不過它們的先祖卻有。
-
自然科普:昆蟲的翅膀不僅能飛,還能變成小棍子保持平衡
昆蟲?或者是開飛機上天的人?被我們經常形容鳥兒可以自由自在翱翔天空,而鳥類的翅其實是「犧牲」了前肢轉變而來的,而體型嬌小的昆蟲的翅膀與足並存,也許這才是純粹的翅膀。我猜你一定沒有看到過蜜蜂拍打翅膀?那是因為蜜蜂平均每秒會拍打翅膀240次。正是因為速度非常快,會使周圍空氣隨之振動。因而,雖看不到蜜蜂振翅,卻聽得到它們發出的嗡嗡聲。
-
特斯拉帶「翅膀」電動車型,「昆蟲」外觀極速200,續航800公裡
特斯拉帶「翅膀」電動車型,「昆蟲」外觀極速200,續航800公裡。一眼看過去,很明顯的就是這車的三輪設計,另外就是這車的翅膀造型看著就像是展翅飛行的蝴蝶,這一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起到保護騎手的肩膀及以上部位的作用。據悉車身材質採用碳纖維材質最大程度降低了這車的車身重量,同時車身骨架採用合金材質鑄造所以車身也是十分結實可靠的。
-
昆蟲飛行的秘密,有些昆蟲不遵守空氣動力學它也能飛上天!
昆蟲獨有的飛行能力令科學家嘆為觀止。按照傳統空氣動力學原理來看,蜜蜂是根本無法飛上天的。昆蟲飛行是20世紀的一大謎團,最近人們才終於發現它們飛行軌跡中所顯露的一些奧秘——空氣動力學誕生之初,科學家就注意到昆蟲的飛行有點詭異。
-
Science:昆蟲遷徙性研究
遷徙性昆蟲Autographa gamma資料來源: Ian Woiwod據2月5日的《科學》雜誌報導說,新的研究打消了人們認為的昆蟲的遷徙只不過是受到風力的驅使的想法,它披露了這些昆蟲的飛行行為的複雜性類似於鳥類的遷徙飛行
-
原來昆蟲翅膀上的紋理不只好看那麼簡單
今天,我們來聊聊昆蟲翅膀上的紋理——翅脈。原來小編一直以為這種紋理就像其他花紋一樣,只是為了好看。但事實證明,翅脈裡可是大有文章。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有翅的動物。不同昆蟲的翅膀種類不同。
-
蜻蜓是昆蟲界最優秀的飛行員?從飛行方式、技巧和翅膀本身說起
但是同樣作為昆蟲,蜻蜓是昆蟲中前飛扇動翅膀次數最少的且速度最快的。它每秒扇動30-50次翅膀,可以在空中進行長時間長距離的飛行還可以隨意的加速,其衝刺飛行速度可達40m/s,這簡直就是昆蟲中的戰鬥機,這是一般昆蟲無法完成的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