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的翅膀可能是從甲殼綱動物的腿進化而來的

2021-01-09 騰訊網

地球上最早的翅膀可能是由一種不能飛的遠古甲殼類動物的快速爬行的腿進化而來的。

今天,現代的螃蟹、龍蝦、蝦和小龍蝦有時被稱為海洋的蟲子,作為節肢動物家族的一部分——以強壯的體甲和分節的關節為特徵——這個名字確實說得通。

科學家們目前認為,最早的昆蟲出現在大約4.8億年前,是從水生甲殼綱動物進化而來的。大約8千萬年後,隨著陸地生態系統變得更加複雜,翅膀使它們能夠飛到空中。

如果他們是對的,那就意味著最早的昆蟲在我們的星球上嗡嗡作響,遠遠早於鳥類、蝙蝠和翼龍——那麼它們從哪裡獲得這種能力呢?

這是一個困擾了專家幾個世紀的簡單問題。一個世紀前的假設認為,昆蟲的翅膀是進化上的新事物,在發育過程中從組織的隨機芽中從頭開始出現。

最近的一種觀點認為,它們是從古代甲殼類動物中已經存在的結構中產生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慢慢地變成了一些脫離了水的更有用的東西。

這些古老的甲殼類動物的鰓是最好的附屬物之一,因為它們同時擁有關節和肌肉。在一些甲殼綱動物的幼蟲中,它們甚至看起來像小翅膀。

但是兩篇關於有翼昆蟲的遠親的新論文表明,它們的腿是更好的搭配。

第一項研究敲除了夏威夷蝦類鸚鵡身上的某些基因,發現了一種類似於昆蟲翅膀的基因網絡,這種甲殼類動物的體甲和離身體最近的腿部部分都有類似的基因網絡。這表明,它們都以某種方式擠過了體壁,然後又折出來,形成了翅膀。

第二項研究也有類似的發現。在剔除某些基因後,研究人員將果蠅和其他昆蟲的6個腿節與夏威夷P. hawaii的7或8個腿節進行了比較。

最後,這種甲殼綱動物腿的前六個部分,從腳趾一直到身體,與昆蟲腿上發現的前六個部分完全吻合。但這提出了一個問題——甲殼綱動物的第7和第8節在昆蟲體內的去向?

兩位作者在1893年的一篇論文中找到了答案。研究表明,這種甲殼綱動物腿上的近端「葉」已經併入了昆蟲的體壁。從那以後,人們注意到,在許多昆蟲胚胎中,最靠近身體的腿段實際上在發育過程中與體壁融合。

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分子生物學家希瑟·布魯斯解釋說:「但我仍然沒有找到翅膀。」

「所以我一直讀啊讀,終於發現了這個20世紀80年代的理論。這個理論認為,昆蟲不僅把它們腿的近端區域併入了體壁,腿上的小葉還向上移動到背部,形成了翅膀。」

布魯斯和她的同事利用基因組和胚胎數據找到了支持這一觀點的證據。

他們說,首先,近端腿葉與體壁融為一體。然後,在那裡,最近的部分移動到「背上,稍後形成昆蟲的翅膀」。

「腿和翅膀互補基因的觀點使這些研究小組在甲殼類昆蟲轉化過程中的幾個關鍵問題上達成了一致,」兩位獨立專家在對這兩項研究的綜述中寫道。

他們一致認為昆蟲的側體壁與前肢的近端肢段是同源的。他們還同意翅膀包含了來自甲殼類動物腿的體壁成分。」

然而,這些研究並不完全一致。第一項研究支持了所謂的「雙源」假說,認為最近的腿節和體壁都參與了翅膀的發育。或者,正如兩位作者所言,「通過兩種不同組織的合併而獲得的新奇感」。

第二篇論文提出了一種更加漸進和複雜的轉化,主要針對腿部的部分。根據他們的發現,最近的兩個腿節首先合併到昆蟲的體壁,然後只有最近的腿節擠壓出背部形成翅膀。

兩者之間的差異是微妙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證明哪一個(如果有的話)更正確。但是這些研究之間的相似之處提供了一個令人信服的解決方案,來回答關於昆蟲翅膀進化的早期理論是正確的這個問題。

布魯斯多年來一直認為,原始的甲殼類動物曾經有8條腿。她認為,在今天的鸚鵡身上,其中一種已經被整合進了體壁,而在果蠅身上,一種已經被整合進了體壁,另一種隨後被整合進了翅膀。

這使得昆蟲的翅膀看起來僅僅是「雙重起源」,即體壁和腿混合形成翅膀,而實際上,作者說,昆蟲的體壁本身是從最接近的腿節派生出來的。

作者總結說:「雖然翅膀是現在昆蟲體壁的產物,但它們起源於遠古節肢動物的腿部。」

這是一個很好的想法,它把許多相互競爭的假設聚在一起,但很有可能,它不會結束謎團。僅在過去的10年裡,我們就對昆蟲的進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進行基因組研究之前,我們甚至沒有意識到甲殼類動物和昆蟲在節肢動物家族中有如此密切的關係,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認為昆蟲的翅膀是憑空產生的。

甲殼類動物的鰓、分節腿和防彈衣現在給了我們研究的直接目標。

帕特爾說:「像昆蟲翅膀這樣的東西可能是進化過程中的一種創新,人們對此感到非常興奮。」

「但從基因組比較中得出的一個結論是,沒有什麼是全新的;一切都來自某個地方。事實上,你可以從哪裡知道。」

在哪裡達成一致則是另一回事。

:儘管昆蟲翅膀的起源仍然是一個謎,但兩組科學家的研究揭示了最終解決這個謎的令人興奮的途徑。

相關焦點

  • 昆蟲的翅膀是如何進化而來的?
    昆蟲擁有翅膀,這聽起來就像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其實這是一個困惑了生物學家一個多世紀的謎團。近年來,關於昆蟲翅膀進化的理論層出不窮,但沒有一個是完全令人滿意的。現在來自伍茲霍爾海洋生物實驗室(MBL)的一個團隊利用很久以前的科學論文的線索以及最先進的基因組學方法,解決了這個爭議。
  • 「螃蟹的腿」,進化成了「蝴蝶的翅膀」?科學家還真找到了證據
    二者同屬於節肢動物門,其中很多其他綱的動物,都被一些人誤認為是昆蟲,比如蠍子、蜘蛛都是蛛形綱動物、潮蟲屬於甲殼綱,都像其他蟲子一樣讓人感到噁心。當然,今天我們說到的不是這幾種動物,而是節肢動物門的另一個分支——甲殼類動物。  事實證明,這些甲殼類動物確實和昆蟲們有些「血緣關係」。最新的研究表明,今天遍及世界各個角落、數量極其龐大的昆蟲家族,正是由甲殼類生物演化來的。
  • 昆蟲翅或由腿進化而來
    這種蚊子大小的昆蟲有兩種生活方式,幼蟲在水中茁壯成長,成蟲則在6月前後大量繁殖——它們在幾個小時內進行交配,然後很快死亡。  據《科學》報導,通過對一種不同尋常的、雄性有第二雙向上的眼睛的蜉蝣物種進行基因組測序,研究人員現在搞清了水生蜉蝣幼蟲是如何變為飛蟲的,並發現了昆蟲最初是如何進化出飛行本領的新線索。  由於數量眾多,蜉蝣是鳥類、魚類和哺乳動物的重要食物。
  • 昆蟲的翅膀是怎樣進化來的
    化石證據表明,最早的有翅昆蟲是在石炭紀晚期出現的。那是距今大約3億年前,大地上到處都生長著高大茂密的森林,不過樹種與現代的大樹完全不同,主要是熱帶的蕨類植物,如木賊、石松和各種木本蕨類。有翅昆蟲就在這樣的環境裡出現了。它們成群地在森林裡飛來飛去,種類也很快地越來越繁雜。實際上,這些高大的樹木正是昆蟲獲得翅膀的環境條件,因為昆蟲只有先上樹,適應了樹上生活以後,才有產生翅膀的需要和可能。  雖然發現有翅昆蟲化石的最早時代是石炭紀晚期,但是根據種種事實推測,有翅昆蟲的起源是發生在泥盆紀末期或石炭紀初期。泥盆紀地層中已經有煤層存在,說明當時已經出現了森林。
  • 原來昆蟲翅膀上的紋理不只好看那麼簡單
    今天,我們來聊聊昆蟲翅膀上的紋理——翅脈。原來小編一直以為這種紋理就像其他花紋一樣,只是為了好看。但事實證明,翅脈裡可是大有文章。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有翅的動物。不同昆蟲的翅膀種類不同。
  • 動物:鳥類是如何從小型食肉恐龍進化而來的
    導語:大約在1.5億年前的某個時候,一種叫做手盜龍的小羽毛恐龍開始進化出更長的胳膊和更短的後腿,開始了進化的過程,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鳥類。它們大多是食肉動物。所以,這些生物的身體是如何以及為什麼開始變化的,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手盜龍已經長出了羽毛,但它們可能是為了炫耀,或者是為了幫助調節溫度,而不是幫助飛行。但是,這些小恐龍可能並不是剛開始飛行的。有些動物的翅膀比其他動物長,也許腿比其他動物短,它們發現自己比其他動物跑得更快,更容易操縱。從那時起,自然選擇開始起作用。
  • 有翅膀不等於會飛,在有翅膀的生物中,最不應該會飛的就是昆蟲
    你可能會說,鴕鳥和家雞的身材都太過肥碩了,那小小的翅膀沒有足夠的力量讓它們的身子飛起來,沒錯,你想的完全正確,而昆蟲不應該會飛也是出於同理。對於大多數昆蟲而言,它們的翅膀和體重都不成正比,特別是蜜蜂,無論如何它們的翅膀也不可能有足夠的力量讓這麼重的身子飛起來。
  • 科學家稱竹節蟲翅膀失而復得證明進化論有誤?[圖]
    東方網1月17日消息:這種280釐米長的Leprocaulinus竹節蟲原產於巴布亞紐幾內亞,今天竹節蟲家族中的許多成員都像Leprocaulinus一樣失去了翅膀,而它們的一些親戚卻仍然擁有翅膀。科學家發現,某些種類的昆蟲在進化過程中,失去又重新獲得了飛行的能力。這一現象表明,達爾文的進化論本身也許需要進化了。
  • 飛行動物中昆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對比
    一是昆蟲。昆蟲屬於無脊椎動物中的節肢動物,也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長有翅膀、會飛行的一類動物。昆蟲的種類佔所有動物種類的70%以上,超過100萬種。科學家估計,現存的昆蟲種類可能高達200萬-500萬種。哺乳動物唯一飛行的動物四是蝙蝠。
  • 世界最長海底隧道發現無眼甲殼綱動物
    之前未知的無眼甲殼綱動物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報導,科學家在海底一個熔巖管裡發現了潛伏在這裡的一種之前未知的無眼甲殼綱動物。這一發現對古甲殼綱的進化有著重要意義,該研究將發表在《海洋生物多樣性》(Marine Biodiversity)雜誌特刊上。與此同時,這個國際科學家小組還在這條隧道裡發現了之前未知的兩種環節蠕蟲。 甲殼綱動物Speleonectes atlantida生活的這個1500米長的隧道是2萬年前形成的,當時,蘭扎羅特島上科羅納火山爆發。噴湧而出的熔巖漫過陸地,流入海洋。
  • 多細胞動物可能並非單細胞進化而來
    多細胞動物可能並非單細胞進化而來 2019-06-14 科技日報 劉霞 【字體:,結果發現,第一批多細胞動物可能並不像現代的海綿細胞,而更像是可轉換細胞的集合。
  • 地球上常見的「外星人」迷一樣的進化 為生存而進化出的超能力
    以前在十臺看到的在這裡我就有些想不通後來查資料 也沒查出什麼 進化論也沒給出我什麼好的答案 就是這個小跳騷如何演化這麼多種的巨大的 有殼的有翅膀的 各種各樣的昆蟲 還有最關鍵的問題是從這個跳騷到中間的各種各樣昆蟲 中間這7000萬年沒有昆蟲的化石這也就是書本裡裡提到的空白期同樣人類也有10萬年的空白期
  • 關於昆蟲,你可能不知道的奇怪而有趣的事實
    雖然我們的童年已經過去,但昆蟲的世界仍然和那時一樣令人敬畏。每天我們都會遇到昆蟲,然後把它們打發走,因為我們認為它們打擾了我們的生活。但是多花點時間就能揭示這些昆蟲忙碌而有趣的生活以及以之相關的事實。在本文中,圖話小世界給大家帶來:關於昆蟲,你可能不知道的奇怪而有趣的事實。
  • 昆蟲有迷,人類創造力的源泉
    目前發現的「石炭紀」的昆蟲化石有23目,就是說至少有23種,而且這些昆蟲和我們現在的昆蟲除了個頭大之外,長的都差不多一樣。也就是說過了3億年,昆蟲沒有進化,這個地方就產生了一個用《進化論》很難解釋的事情,就是這個小跳蚤是如何演化成這麼多巨大的,有殼的、有翅膀的、各種各樣的昆蟲。最關鍵的就是在3.7億年前的跳蚤到7000萬年之後的各種各樣的昆蟲,這中間這7000萬年沒有發現昆蟲的化石。
  • 昆蟲100問:蜘蛛是昆蟲嗎?
    但是你知道嗎,昆蟲是人類身邊最最常見的動物朋友,我們還從昆蟲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呢!連飛機的誕生,都是向昆蟲取經而來的。為了讓大家更多的了解昆蟲朋友,咕咚隊長收集了關於昆蟲的100個問題,帶你慢慢得了解它們。 觀察下,蜘蛛有什麼特徵?
  • 昆蟲再寒冷冬天如何取暖?翅膀是它們的「加熱器」
    冷與熱人類是恆溫動物,也被稱為溫血動物,人體恆溫系統可以控制他們的體溫保持在37攝氏度不變,人體已進化形成幾種機制來保持熱量,並在必要的時候排出體外,出汗、起雞皮疙瘩、顫抖都是人類身體試圖保持最佳溫度的方式,其他哺乳動物也有相應的策略,例如:長著厚密皮毛,不停地喘氣。
  • 猿猴進化到人類,未來可以進化出翅膀嗎?
    沒有時間機器,我們無法去未來看到我們的進化道路。我們只能夠預測某些因素將如何影響我們未來的基因。我們都知道,我們從類人猿進化而來,至今仍是類人猿。我們現在是擁有兩足步態、智力和全身出汗能力的猿類。那麼接下來我們人類還會進化成什麼?會進化出翅膀嗎?顯然不會,原因很簡單:鳥類是從獸腳類恐龍進化而來的,獸腳類恐龍已經進化出中空的骨頭來減輕體重,長有羽毛來控制體溫。這使得它們的前肢可以自由地向新的目標進化,而不會過度地加重它們的重量。
  • 地球上最常見的「外星人」——昆蟲
    昆蟲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在所有生物種類(包括細菌、真菌、病毒)中佔了超過50%,它們的蹤跡幾乎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目前地球上發現了170多萬種生物,而人類已知的昆蟲就有100餘萬種,比所有其他動物種類加起來都多,還仍有許多種類尚待發現,所以昆蟲可以算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生物了。然而就是這小小的昆蟲身上,就有著太多我們未知的秘密了。
  • 螞蟻進化出「盾牌」,飛蝨進化出「齒輪」,昆蟲要進行工業革命?
    每個動物在進化過程中,他們都會遵循「以退為進」的原則,其中進化最大的贏家就是昆蟲。昆蟲是地球上最為繁盛的生物種群,進化速度非常快地球上哪些生物種群進化速度最快,繁殖最多呢?答案就是昆蟲。昆蟲為了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在進化過程中它們的生理機制會出現相應的改變,它們的這種適應自然環境改變的生存能力,讓人嘆為觀止。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大部分昆蟲都是帶有翅膀,這就是昆蟲進化的最明顯標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