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的翅膀是如何進化而來的?

2020-12-04 科技報告與資訊

昆蟲擁有翅膀,這聽起來就像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其實這是一個困惑了生物學家一個多世紀的謎團。近年來,關於昆蟲翅膀進化的理論層出不窮,但沒有一個是完全令人滿意的。現在來自伍茲霍爾海洋生物實驗室(MBL)的一個團隊利用很久以前的科學論文的線索以及最先進的基因組學方法,解決了這個爭議。這項研究由MBL研究助理Heather Bruce和MBL主任Nipam Patel進行,本周發表在《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上。

研究小組證實,昆蟲的翅膀是由一種祖先甲殼動物腿上的外延或 "裂片 "演化而來的。這種海洋動物在大約3億年前過渡到陸地居住後,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最靠近身體的腿段被納入體壁,或許是為了更好地支撐其在陸地上的重量。"腿裂片隨後移到了昆蟲的背上,後來形成了翅膀,"Bruce說。

Bruce說,花了一個世紀才弄清楚這一點的原因之一是,直到2010年左右,人們才意識到,昆蟲與節肢動物門內的甲殼動物關係最為密切,這是由基因相似性揭示的。

"在此之前,根據形態學,每個人都將昆蟲與千足蟲和蜈蚣歸為一類,"Bruce說。"而如果你在這類中尋找昆蟲翅膀的來源,是不會找到任何東西的,所以昆蟲翅膀就被認為是昆蟲中出現的'新奇'結構,在祖先中沒有相應的結構,因為研究人員找錯了昆蟲祖先的位置。"

"人們會因為昆蟲翅膀這種東西可能是進化的新穎創新而非常興奮,"Patel說。"但從基因組比較角度來說,沒有什麼是全新的,一切都來自某個地方。"

Bruce在比較甲殼類動物,小的灘跳蟲Parhyale的分段腿和昆蟲(包括果蠅和甲蟲Tribolium)的分段腿的基因指令時,有了不同的發現。她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系統性地禁用了Parhyale和昆蟲中的5個共享腿型基因,並發現這些基因對應於離體壁最遠的6個腿段。不過,Parhyale的體壁旁邊多了一個第七個腿段。她想知道,那段腿段去哪兒了?"於是我開始在文獻中挖掘,我發現了這個非常古老的想法,在1893年就已經提出了,昆蟲已經將它們的近端[離身體最近的]腿部區域納入了體壁,"她說。

"但我仍然沒有發現翅膀的部分,"她說。"後來我看到了這個20世紀80年代的理論,不僅昆蟲將其近端腿部區域納入體壁,而且腿上的小裂片後來移動到背部並形成了翅膀。我的基因組和胚胎數據支持了這些古老的理論。"

論文標題為《Knockout of crustacean leg patterning genes suggests that insect wings and body walls evolved from ancient leg segments》。

相關焦點

  • 昆蟲的翅膀可能是從甲殼綱動物的腿進化而來的
    地球上最早的翅膀可能是由一種不能飛的遠古甲殼類動物的快速爬行的腿進化而來的。 今天,現代的螃蟹、龍蝦、蝦和小龍蝦有時被稱為海洋的蟲子,作為節肢動物家族的一部分——以強壯的體甲和分節的關節為特徵——這個名字確實說得通。
  • 昆蟲翅或由腿進化而來
    這種蚊子大小的昆蟲有兩種生活方式,幼蟲在水中茁壯成長,成蟲則在6月前後大量繁殖——它們在幾個小時內進行交配,然後很快死亡。  據《科學》報導,通過對一種不同尋常的、雄性有第二雙向上的眼睛的蜉蝣物種進行基因組測序,研究人員現在搞清了水生蜉蝣幼蟲是如何變為飛蟲的,並發現了昆蟲最初是如何進化出飛行本領的新線索。  由於數量眾多,蜉蝣是鳥類、魚類和哺乳動物的重要食物。
  • 昆蟲的翅膀是怎樣進化來的
    化石證據表明,最早的有翅昆蟲是在石炭紀晚期出現的。那是距今大約3億年前,大地上到處都生長著高大茂密的森林,不過樹種與現代的大樹完全不同,主要是熱帶的蕨類植物,如木賊、石松和各種木本蕨類。有翅昆蟲就在這樣的環境裡出現了。它們成群地在森林裡飛來飛去,種類也很快地越來越繁雜。實際上,這些高大的樹木正是昆蟲獲得翅膀的環境條件,因為昆蟲只有先上樹,適應了樹上生活以後,才有產生翅膀的需要和可能。  雖然發現有翅昆蟲化石的最早時代是石炭紀晚期,但是根據種種事實推測,有翅昆蟲的起源是發生在泥盆紀末期或石炭紀初期。泥盆紀地層中已經有煤層存在,說明當時已經出現了森林。
  • 昆蟲再寒冷冬天如何取暖?翅膀是它們的「加熱器」
    幾億年以來,昆蟲成功滲透到地球的每個角落,擁有堅硬的外骨骼保護自己免遭掠食者和環境汙染的危害。但當冬季來臨,昆蟲無法使用羊毛編織小毛毯,它們在冬季如何保暖呢?翅膀——不僅僅是用於飛行的想像一下,你是一隻昆蟲,你的手臂是類似蝙蝠或者鳥的翅膀,你必須在高速飛行時揮動手臂,這無疑是一項非常艱苦的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的熱量,為了產生飛行所需的所有能量,昆蟲必須擁有快速代謝率,但我們體內代謝反應並不總是高效的。
  • 「螃蟹的腿」,進化成了「蝴蝶的翅膀」?科學家還真找到了證據
    考慮到翼龍所在的恐龍時代開啟於大約2.25億年前,鳥類是由恐龍演化而來,以及哺乳動物出現於大約2億年前,那麼昆蟲的的確確是地球上最早的飛行動物,比其他任何飛行動物存在於地球上的時間都長了至少一倍。  那麼問題來了:第一隻飛行的昆蟲是如何飛上天空的呢?它的翅膀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甲殼類動物的腿?
  • 有翅膀不等於會飛,在有翅膀的生物中,最不應該會飛的就是昆蟲
    昆蟲是怎麼飛上天的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逐步進化而來的,昆蟲自然也不例外,而昆蟲的祖先其實並不會飛。在距今3.5億年前的古生代,昆蟲的祖先就生活於此。生物進化的唯一目的就是生存,而生存包含著兩個內容,一個是捕獵,另一個則是躲避天敵,對於古生代的昆蟲祖先而言,無論是捕獵還是躲避天敵,都不需要飛到天上去,於是它們就安心地在陸地上生活,那時的它們身上並沒有翅膀,而只有翅膀的雛形,附翅。既然不需要飛上天空,為什麼會長有翅膀的雛形呢?
  • 原來昆蟲翅膀上的紋理不只好看那麼簡單
    今天,我們來聊聊昆蟲翅膀上的紋理——翅脈。原來小編一直以為這種紋理就像其他花紋一樣,只是為了好看。但事實證明,翅脈裡可是大有文章。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有翅的動物。不同昆蟲的翅膀種類不同。
  • 猿猴進化到人類,未來可以進化出翅膀嗎?
    沒有時間機器,我們無法去未來看到我們的進化道路。我們只能夠預測某些因素將如何影響我們未來的基因。我們都知道,我們從類人猿進化而來,至今仍是類人猿。我們現在是擁有兩足步態、智力和全身出汗能力的猿類。那麼接下來我們人類還會進化成什麼?會進化出翅膀嗎?顯然不會,原因很簡單:鳥類是從獸腳類恐龍進化而來的,獸腳類恐龍已經進化出中空的骨頭來減輕體重,長有羽毛來控制體溫。這使得它們的前肢可以自由地向新的目標進化,而不會過度地加重它們的重量。
  • 研究發現一昆蟲留有原始翅膀痕跡
    日本的一個科研小組在美國《科學》(Science)雜誌網絡版上報告說,化石研究顯示,數億年前某些昆蟲具有不用於飛行的原始翅膀,據信在進化過程中這種翅膀消失了
  • 昆蟲100問:蜘蛛是昆蟲嗎?
    但是你知道嗎,昆蟲是人類身邊最最常見的動物朋友,我們還從昆蟲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呢!連飛機的誕生,都是向昆蟲取經而來的。為了讓大家更多的了解昆蟲朋友,咕咚隊長收集了關於昆蟲的100個問題,帶你慢慢得了解它們。 觀察下,蜘蛛有什麼特徵?
  • Science:發現決定昆蟲翅膀的部位
    現代昆蟲唯一已知的背側附器是翅膀及其衍生物,它們僅僅出現在其第二及第三胸節上。然而,在化石記錄中翅狀墊卻存在於昆蟲其它的無翅節段上。>現在,Takahiro Ohde及其同事證明,2個分別出現在黃粉蟲甲蟲 Tenebrio molitor 第一胸節和腹節上的特別翅狀墊可通過減少該昆蟲中
  • 中國學者Science封面論文:甲蟲胸節上的角與翅膀系列同源
    Moczek 團隊首次揭示,甲蟲前胸背部的角由翅膀的系列同源器官進化而來。這項研究對思考如何更好地定義進化新徵(evolutionary novelty)有著重要意義,於 11 月 22 日登上Science封面。
  • 科學家們揭示了昆蟲翅膀激發對抗超級細菌的新方法
    科學家們揭示了昆蟲翅膀激發的納米材料是如何在接觸時破壞細菌的。 蟬和蜻蜓的翅膀是天然的細菌殺手,這一現象促使研究人員尋找擊敗抗藥性超級細菌的方法。 新的抗菌表面正在開發中,具有模仿昆蟲翅膀致命作用的不同納米顆粒,但科學家們才開始揭開它們如何工作的奧秘。 發表於自然觀微生物學研究人員已經詳細說明了這些模式是如何摧毀細菌的--拉伸、切割或撕碎細菌。
  • 科學家發現昆蟲翅膀並不是我們想像中那樣脆弱
    >昆蟲翅膀看似脆弱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來自都柏林三一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昆蟲的翅膀並非看起來那麼脆弱,他們通過對草蜢的翅膀進行研究,發現了一處像船隻防水隔間的「裂紋」,在該「裂紋」中發現了一種十分有特色及韌性的靜脈網絡。
  • 科學家稱竹節蟲翅膀失而復得證明進化論有誤?[圖]
    東方網1月17日消息:這種280釐米長的Leprocaulinus竹節蟲原產於巴布亞紐幾內亞,今天竹節蟲家族中的許多成員都像Leprocaulinus一樣失去了翅膀,而它們的一些親戚卻仍然擁有翅膀。科學家發現,某些種類的昆蟲在進化過程中,失去又重新獲得了飛行的能力。這一現象表明,達爾文的進化論本身也許需要進化了。
  • 螞蟻進化出「盾牌」,飛蝨進化出「齒輪」,昆蟲要進行工業革命?
    每個動物在進化過程中,他們都會遵循「以退為進」的原則,其中進化最大的贏家就是昆蟲。昆蟲是地球上最為繁盛的生物種群,進化速度非常快地球上哪些生物種群進化速度最快,繁殖最多呢?答案就是昆蟲。昆蟲為了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在進化過程中它們的生理機制會出現相應的改變,它們的這種適應自然環境改變的生存能力,讓人嘆為觀止。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大部分昆蟲都是帶有翅膀,這就是昆蟲進化的最明顯標誌之一。
  • 不廢掉雙手,人在後背進化出1個能飛的翅膀,要付出什麼生理代價
    蝙蝠的翅膀實際上是它們的手,被稱為翼手。手是人類最強大的工具,如果把手變成翅膀,那麼實際上人類的很多功能都廢了,絕大部分人可能最想要的是,在不廢掉雙手的情況下,在背後長出一個翅膀,就像天使那樣。我們知道,現在有一種極限體育運動叫做翼裝飛行,用的翅膀並不是很大,這是以飛行速度提高來降低翅膀的面積。
  • 萌娃探蟲|昆蟲基礎知識(2)——昆蟲的翅膀
    今天我們要來了解昆蟲的翅膀,昆蟲一般都有兩對翅,稱為前翅和後翅,翅膀的主要作用是飛行。
  • 昆蟲有迷,人類創造力的源泉
    大家好,這裡是【把話說】,今天我們來說:昆蟲。我們在之前的文章「永生物種」中也提到過說目前地球上發現了170多萬種生物 ,其中將近80%都是昆蟲,所以說昆蟲是地球上最多最常見的一種生物。最近的新聞提到了一種昆蟲,據說是數千億隻蝗蟲把非洲某個地方吃光了,然後它現在飛到了印度。其實蝗蟲也好,渾身上下全是迷,今天我們就再說說這個昆蟲都有哪些謎團。
  • 科學家揭示甲蟲角的進化來源
    科學家揭示甲蟲角的進化來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2 14:33:25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Yonggang Hu和Armin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