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一個科研小組在美國《科學》(Science)雜誌網絡版上報告說,化石研究顯示,數億年前某些昆蟲具有不用於飛行的原始翅膀,據信在進化過程中這種翅膀消失了,但他們不久前在一種昆蟲身上發現了原始翅膀的痕跡。
研究者指出,約有3億年歷史的化石顯示,遠古時代的昆蟲為了調節體溫,其體表生有一種原始翅膀。但科學界普遍認為,隨著長期進化,這種對飛行無用的翅膀慢慢消失,現在的昆蟲通常有兩對用於飛行的翅膀。
日本名古屋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對一種名為黃粉蟲的昆蟲進行研究,在其幼蟲變成蛹之前約3周時,給其注射抑制某些關鍵基因功能的藥物,並詳細研究其控制翅膀形成的基因。結果發現,這種基因可使黃粉蟲成蟲胸部到腹部的外殼以及蛹腹部出現異樣凸起。
研究小組認為,這種翅膀基因的「勞動成果」本應是生成原始翅膀,但卻形成了上述凸起物,這說明原始翅膀在進化過程中發生了分化和多樣化。
研究人員指出,遠古昆蟲身上的原始翅膀,以另一種形態殘留在現代昆蟲身上令人驚奇,這一研究成果揭示了昆蟲進化過程的部分謎團。(來源:新華社 藍建中)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