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北縣泉水鎮:產業旺了 村民笑了

2020-12-01 金臺資訊

欽州市浦北縣泉水鎮黨委政府利用當地資源優勢,積極引導農戶、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木業、繅絲業等特色產業,多舉措做實產業精準扶貧工作,助力農戶、貧困戶增收脫貧致富,讓農戶的日子過得香又甜。

走進泉水鎮泉水工業園偉新木業有限公司,只見工人們在有條不紊地工作著,一派繁忙的景象。

村民包基明說:「感謝政府及幫扶幹部在務工就業方面給我提供的幫助,我家就在附近,在木業公司上班,我不僅可以照顧家裡老小,每月還可以領3800元左右。」

在泉水鎮平陽村「光伏發電 蚯蚓養殖」基地,連片70多畝的光伏板構成該村產業發展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平陽村村支書何忠文介紹,該村在村級黨組織的引領下,大力發展「豬糞養殖蚯蚓、蚯蚓糞製作有機肥、有機肥用來種植農作物」的循環式經濟。已建成紅衣花生示範基地、百香果基地、泰國青柚基地、蚯蚓基地,特別是建成約3000畝的浦北黑豬綠色循環特色種養加工示範區。通過發展養豬和種植產業增加收入,示範區提供約100個就業崗位,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壯大。平陽村級集體經濟從2016年的「空殼村」,到2019年達20萬元以上。

百香果示範基地採用蚯蚓糞等有機肥進行種植,生產出來的百香果個頭大、汁多、甜度高,深受市場的歡迎。基地現流轉土地600多畝,周邊3個村委通過提供勞務服務獲取土地流轉費6萬元,基地提供就業崗位20多個,吸納了20名群眾務工,有效解決了群眾就業難問題。

據泉水鎮黨委宣傳委員葉濱龍介紹,泉水鎮木業原材料豐富,周邊縣區有豐富速生林,工業園區已實現一根木頭進來,一塊環保生態板或一套訂製家具出去的一條龍生產模式。工業園區入園木業企業32家,主要以膠合板、生態板、木地板、高檔定製家具等木材加工為主,木材年生產加工銷售量達200多萬立方米,產品主要銷往廣東、海南、湖南、江西、雲南、貴州等地。2019年木業產值60億元,創稅6100多萬元,提供就業8000多人。(沈麗麗)

相關焦點

  • 村民搬新家換家具 石柱永和村中藥材種出「脫貧良方」
    近年來,永和村以農業產業結構深度調整為契機,引進石柱縣旺咖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種植吳茱萸1200畝,三葉草800餘畝,荒坡變為「聚寶盆」,用中藥材種出了自己的「脫貧良方」。提升「顏值」 中藥材為荒坡披上「綠衣」 吳茱萸產業基地在永和村的東南方,原是荒坡,雜草叢生,偶爾會看到裸露在外的黃色土地。
  • 廣西國盛招標有限公司關於浦北縣金浦大道延長線道路景觀工程(GS...
    項目名稱 浦北縣金浦大道延長線道路景觀工程 項目招標編號 GS2017-Z2-G062 招標人 浦北縣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建設單位 浦北縣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招標類別 ■委託招標
  • 轉讓工廠回鄉養蜂欲帶村民同致富
    正如「蜂王」,陳本旺立志成為當地胡蜂產業的領頭人,通過養殖胡蜂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     富溪村是張坊鎮最偏遠的山村,當年,為了脫離窮根,陳本旺南下打工。在深圳站穩腳跟後,憑著肯吃苦、講誠信,他慢慢把一個加工手機配件的小作坊做成了小工廠。     「營業額最多的時候一年才800萬元。」然而,電子產業尤其是手機行業更新換代快,加上帳期長、回款難,陳本旺漸生退意。
  • 苦竹村裡鴕鳥跑 萬元一隻村民笑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文翰 通訊員 李旭 攝影報導 在潼南區米心鎮苦竹村,村民們養殖有近400隻鴕鳥,千元一隻的小鴕鳥經過一年的養殖,可以賣到上萬元的好價錢。
  • 靠這些找到了業興人旺的新路子
    「如今,鮑莊村至少有40名村民在我們這裡上班,而且這個數據有日漸上漲的趨勢。」山東通鴻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濤說。企業入駐,為鮑莊村提供了不少就業崗位。鮑莊村村民常傳貴也在自家門口的友誼建材公司上班,作為一名技術工,他的月工資高達6000元。「之前我在濟南跑長途運輸,一個月累死累活跑滿全勤也就8000塊錢;現在回家上班工資也很高,主要是消費低,關鍵還能照顧父母和孩子。」
  • 農旅興,產業旺,美麗湘西綻放新景象 - 今日關注 - 湖南在線 - 華聲...
    2018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財政總收入是1952年的1846倍 農旅興,產業旺,美麗湘西綻放新景象 上圖:6月17日,保靖縣葫蘆鎮米塔村,村民在茶園採摘鮮葉。記者 童迪 攝 村民們十分自豪地說,「以前出去我們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湘西人,現在只要提起十八洞村,別人都會豎起大拇指。現在村裡富起來了,我們也更加自信了。」 開發 果樹飄香產業興 9月4日,走進鳳凰縣廖家橋鎮菖蒲塘村,只見漫山遍野的柚子、獼猴桃、椪柑,累累果實掛滿枝頭。
  • 規模種植中藥材多種渠道促增收 滿江紅村靠產業旺起來
    好在扶貧政策來得及時:黑龍江省級財政扶貧專項資金注入180萬元;鐵力市財政扶貧產業項目周轉金注入50萬元;動員村民帶地入社後,獲取銀行貼息扶貧貸款180萬元…… 另一方面,扶貧工作隊和村幹部挨家挨戶上門,發動村民們把已經發包出去的土地出讓給合作社,好讓土地連成片,形成規模效益。「村民聽到是為了扶貧,紛紛答應讓地,哪怕自己承擔損失。」聶偉說。
  • 劉卉:帶領村民在「黃土地」上育出「綠產業」
    《中國人大》全媒體記者王萍 通訊員張世勳11月24日北京報導:「我們不僅從泥土地中刨出綠色產業『金蛋蛋』,還將在農旅結合產業中實現更好的發展江蘇省人大代表劉卉在給村民開展農業技術培訓。至此,這片黃土地上孕育出一個年產值達億元的綠色大產業。2015年,劉卉除了發展食用菌綠色產業外,又承包了80餘畝土地,投資500萬元建成一個智能化栽培食用菌基地和食用菌栽培技術培訓基地,基地每年在全市範圍內舉辦食用菌栽培技術培訓班5期以上,2020年還受淮安市總工會邀請向全市農民線上授課。
  • 廣東:「花木之村」大畔寮 花木種植產業助村民致富
    中國園林網5月4日消息:花木種植產業已經成為饒平縣黃岡鎮大畔寮村的主導產業。目前,大畔寮村將近80%的村民從事花木種植或經營,辦有花木種養場50多個,佔地約100多畝。
  • 幸福同「新月」一樣——記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全國人大代表、第一...
    新月畲村鄉村旅遊人氣旺從江西省撫州城區出發通過高速進入資溪縣城後,沿省道資茶線上繼續行駛約15分鐘,一座精巧奪目的民族風格特色牌樓便映入眼帘。穿過牌樓是綠意盎然的畲寨,一排排青瓦白牆井然有序,精細的雕窗和別致的彩繪讓人眼前一亮。這個位於閩贛交界處的美麗村莊正式成立於1994年,同樣有個美麗的名字——「新月」。
  • 楊工村民收穫忙 無花果開出幸福花
    9月,是無花果成熟的季節,在位於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楊工村古黃河邊上的果蔬園裡,果香四溢,當地村民戴著手套,小心翼翼採摘成熟的無花果,來往的遊客享受著農家採摘的樂趣和鄉村特有的寧靜。
  • 西藏昌都市芒康縣發展葡萄種植、紅酒釀造產業——「甜蜜產業...
    當下,地處瀾滄江畔乾熱河谷地帶的鹽井納西民族鄉一片蔥蘢,正值葡萄即將成熟的季節,50多歲的藏族村民益西江措和女兒巴桑旺姆正在葡萄園裡清除雜草。  遠處雪山掩映,近處葡萄滿架,行走在葡萄園裡,益西江措眼裡滿是笑意。  鹽井納西民族鄉地處滇、川、藏交界處,歷史上是茶馬古道由滇、川入藏的重要驛站。鹽井藏語名為「擦卡洛」,「擦」即鹽的意思,這裡因特產井鹽及其傳統製鹽術而出名。
  • 新都區盤活林盤院落 吸引村民返鄉創業
    共享書吧、田園火鍋、特色餐飲、咖啡茶院、文創伴手禮等多個特色產業院落座落於汪家村。據悉,汪家村通過在綠色田園、生態林盤的自然本底上實施整田、護林、理水、改院、汙水治理、廁所革命以及產業植入、綠道串聯等系列舉措,探索出一條依託川西林盤保護開發、盤活閒置農房(院落)的新路子,打造出以拾裡庭院為主的「共享庭院+餐飲(民俗休閒)」空間,形成村民「住其中,享其果」的「住商一體」的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的新業態,實現了讓產業持續興旺、讓農戶持續增收、讓人才持續回流、讓鄉村持續美麗的新農村建設願景
  • 產業、思想「雙造血」:竹鼠讓橋坪村村民的腰包鼓起來
    竹鼠讓貧困戶的腰包鼓起來  11月20日下午,湖南省辰谿縣長田灣鄉巖橋坪村的村民,興奮的跳了起來。年初啟動的竹鼠養殖項目,第一批商品鼠要上市了。  懷化樂源特種養殖公司按照每斤52元的價格進行收購,每隻商品鼠重達3.5-4斤。「賣一隻就是將近200塊錢,那比養雞養鴨好多了」,現場的村民心裡樂開了花。
  • 石墨烯迎來最新產業應用?「烯旺科技」在醫療領域做出突破
    36氪近期接觸到的「烯旺科技」則是一家將石墨烯進行醫療產業應用的公司。不久前,「烯旺科技」自主研發的熱墊式治療儀獲得了國內首張石墨烯二類醫療器械註冊證書;其自主研發的純石墨烯發熱馬甲、發熱護膝獲得武器裝備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成為軍工級產品。目前,公司已陸續推出了基於石墨烯材料的理療護具、智能服飾、智能家紡、家庭供暖、美容等多系列產品。
  • 左慶峰:「蜜蜂書記」帶領村民過甜蜜日子
    每到一戶村民的家裡,他都與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傾聽心聲,了解其家庭成員上學、務工、患病、生活困難等情況,並將它們一一記錄下來,想著怎麼給他們解決困難。就這樣,他一步一步走進了村民的心裡,成為村民的「知心人」,村裡的「知情人」。 了解村情後,左慶峰清楚地認識到,沒有主導產業,貧困人口收入就缺乏堅強支撐,要想全村脫貧不能只靠輸血,還得想辦法造血。
  • 烯旺科技扛起中國石墨烯大旗
    隨著現場嘉賓的宣布,西部最大的石墨烯產品烯時代旗艦店落戶成都,石墨烯產業的發展將深入西部城市和偏遠山區,這是我國石墨烯產業引領者——烯旺新材料有限公司對石墨烯產業「西進」戰略的重要布局。石墨烯產業作為四川省重點扶持的新材料產業,標誌著我國西部地區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已和東部發達地區同步發展,也表明新中國成立70年來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發生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