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22日消息(記者果君) 過敏性疾病是世界範圍內非常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由過敏原刺激機體所致的異常免疫反應所引起,具有患病率高、損害生活質量、影響學習與睡眠等危害,病因複雜累計多個器官,是一種長期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控制。近些年,食物過敏人群數量快速增加,調查發現約8%的兒童和4%的成人對一種或多種食物有過敏症狀,這被認為與環境變化和抗生素藥物使用等因素有關。那麼過敏反應是如何產生的?對人體有哪些危害?常見的食物過敏原有哪些?
近日,由中國科普研究所科學媒介中心主辦,北京科學技術期刊學會、「三四匠」工作室承辦,《食品科學》期刊協辦,《北京醫學》、新浪科技、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記者與編輯專業委員會、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科技期刊專業委員會聯合協辦的,第20期「刊媒惠」科技論文成果推介沙龍之「生活中的食物過敏原,要注意」專場在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舉行,帶領公眾認識和了解生活中常見的食物過敏原以及導致過敏的原因。來自醫學、營養學、食品科學領域的專家向在京的部分媒體及廣大觀眾分享了關於食物過敏原研究的最新進展。
馬婷婷就過敏性疾病的發病原因及危害等方面的知識進行了科普
北京世紀壇醫院變態反應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馬婷婷介紹說,過敏性疾病是世界範圍內非常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由過敏原刺激機體所致的異常免疫反應所引起,具有患病率高、損害生活質量、影響學習與睡眠等危害,病因複雜累計多個器官,是一種長期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控制。防治過敏性疾病的關鍵是要明確過敏原,在治療過程中還要注意採用對症治療、脫敏治療、避免接觸過敏源。食物過敏即食物變態反應,是指食物進入人體後,機體對之產生異常免疫反應,導致機體生理功能的紊亂和/或組織損傷,進而引發一系列臨床症狀。常見的食物過敏原有:牛奶、雞蛋、花生、大豆、小麥、堅果、魚、蝦、蟹、貝類等。嬰兒及兒童胃腸道屏障作用差、某些消化酶活性低、胃酸度低、免疫系統發育不成熟,因此食物過敏患病率比成年人高。對於明確致敏食物變應原的患者應禁食該種食物及含該種食物成分的一切食品。
薛文通以《食物過敏原在人體消化過程中的變化》為題進行了分享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中國農業大學中日食品研究中心主任薛文通教授指出,食物過敏是指極少量的食用過敏原就會導致嚴重得多過敏反應,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具有伴隨終生、很難治癒的特點。全球有20%-30%的人口患有食物過敏。食物過敏分為免疫球蛋白E(IgE)介導、非IgE介導、IgE和非IgE混合介導三種類型,其中以IgE介導的過敏反應為主,包括致敏階段、激發階段、效應階段。食物先在口腔中被唾液消化,接下來在胃腸道黏膜和蛋白的相互作用會影響致敏性。不同的加工方式、胃腸道消化都會改變過敏原的結構,進而影響其致敏性。食物過敏患者除遠離過敏原以外還需保持胃腸道健康。
車會蓮以「加工能解決我的核桃過敏麼?」為題進行探討
中國農業大學特殊食品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車會蓮副教授以「加工能解決我的核桃過敏麼?」為題進行探討。她指出核桃引起的過敏是一種嚴重的堅果過敏,常常伴隨著嚴重的臨床症狀,甚至導致休克和死亡,不少研究證實,核桃過敏主要是免疫球蛋白E(IgE)介導的速髮型過敏反應。食物熱處理能夠通過改變分子內、分子間的共價鍵或非共價鍵的相互作用,破壞二級結構和三級結構,影響構象表位,改變食物蛋白致敏性,食物熱處理主要包括:乾熱和溼熱處理、高溫高壓處理、微波處理。治療食物過敏可採用脫敏療法、藥物療法,補充維生素C,注意休息。
佟平以「雞蛋過敏和加工控制」為題進行講解
最後,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佟平老師表示,雞蛋蛋白質消化吸收率最高,胺基酸組成比例最接近人體必需胺基酸模式,富含不飽和脂肪酸,乳融狀易吸收。但雞蛋同時也是八大過敏原之一,在中國,雞蛋與牛奶過敏發生率最高,也是嬰幼兒和兒童群體中排在首位的過敏源食物。雞蛋過敏症狀表現為胃腸、皮膚、呼吸道不適,甚至引發窒息,危及生命。雞蛋不同做法導致過敏的可能性:生雞蛋>溏心蛋>水煮蛋>滷煮蛋,因此推薦儘量食用煮熟的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