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99.8%的鳥都是由外國人發現和命名的?

2020-11-23 騰訊網

給生物命名其實是個特糾結的事兒,比如一種鳥可能在中國有一堆民間名稱,在國外還有其它語言的名字。因此,當我提到這種鳥的時候,為了讓全世界的人都明白我到底說的是什麼,必須得有一種全球(至少是生物學術圈)通行的命名規則,這就是傳說中以雙名法為框架、拉丁文為基礎的「學名」了。

但凡描述中國鳥類的文獻和科普讀物,上來都會先吹一段兒「中國地大物博,鳥類多樣性豐富」之類。當然這也不是毫無根據地吹,中國有記錄的鳥類達1400種以上,雖然不是全球鳥最多的國家,但排個前八還是沒問題的。

中國地大物博,鳥類多樣性豐富,並不是只有麻雀。

那中國這一千四百多種鳥,又有多少是由中國人自己首先發現和命名的呢?3種。

這就很令人震驚了。中國有這麼多種鳥,其中還包括一百多個中國特有種,為什麼咱們自己命名的連1%都不到呢?科學家們都去幹什麼了?

要說起這事兒,真不賴科學家,主要還是歷史原因

命名物種這件事兒

首先咱們說說這個「發現和命名」是什麼意思:

給生物命名其實是個特糾結的事兒,比如一種鳥可能在中國有一堆民間名稱,在國外還有其它語言的名字。因此,當我提到這種鳥的時候,為了讓全世界的人都明白我到底說的是什麼,必須得有一種全球(至少是生物學術圈)通行的命名規則,這就是傳說中以雙名法為框架、拉丁文為基礎的「學名」了。

比如,麻雀的學名並不是麻雀,而是下邊這樣的:

麻雀

Passer montanus

Linnaeus, 1758

其中Passer是麻雀屬,「屬」是生物系統分類單位,一個屬下面可能有一堆親戚物種,怎麼區分呢?就得在屬名後面加個「種加詞」來具體描述。麻雀的種加詞是montanus,是拉丁文「山」的意思,取自麻雀最早的描述地:阿爾卑斯山區。

學名的後半部分才是今天的重頭戲:正規表述的物種學名後面必須加注命名人命名年份,既為紀念,又有負責之意。比如麻雀學名後半部分的內容透露出它是林奈1758年命名的。

作為現代生物分類學祖師,林奈在18世紀中葉開始在歐洲推廣上面這套雙名法。當時,自然博物圈裡的同行一看覺得挺靠譜,於是這套命名法很快普及開來。

這是林奈(Carl von Linné)。其實我覺得那個時代的人戴上假髮都長得一樣……

一百多年前,我們沒趕上

林奈到處推他的分類系統時,歐洲正處在大航海時代後期,不久後又是工業革命。於是歐洲人頻繁前往世界各地,順便大規模採集標本、命名物種。大部分鳥類和哺乳動物都是在這個時代被發現和命名的。

然而中國那會兒正好還處在清政府的高壓統治下:閉關鎖國,政府腐敗,人民毫無自由,動輒就被政府打壓。在那種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還不能說政府不好的黑暗時代下,怎麼可能會有像樣的科研成果出現呢?所以當老外們都在搶著命名物種、科考成果爆發的時候,中國這邊的沉默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清末民初這段時間倒是有不少外國博物學家以傳教士或外交官的身份在中國居住,順便做做科考,採採標本。中國的很多物種也是在此時由他們發表的。

清末一堆在中國居住的洋人博物學家裡,最著名的就是英國人羅伯特·郇和Robert Swinhoe了。在1871年,他發表了自己編撰的《中國鳥類名錄修訂版》,收錄了675種鳥。這是第一部全面描述中國鳥類的專著。

例如中國北方唯一的原生畫眉科鳥類、中國特有鳥類山噪鶥[méi],就是由頂著外交官馬甲的動物學家郇和(就是上邊出書的這位)在1870年發表的新種:

山噪鶥

Pterorhinus davidi

Swinhoe, 1868

再如北京觀鳥會的會徽、中國北方特有鳥類黑頭鳾[shī],是由清末法國傳教士大衛((David)把在北京採集的標本寄回歐洲後由動物學家韋羅(Verreaux)發表的新種:

黑頭鳾

Sitta villosa

J. P. Verreaux, 1865

黑頭鳾 | 朱雷攝,保留所有權利

中國學者發現第一個新種

一直到一戰和二戰短暫的間歇期,中國才有了第一批鳥類學者,如20年代年發表了中國科學家第一篇鳥類學術論文的壽振黃先生;以及1930年前後發表了《廣西鳥類之研究》的任國榮先生;再如40年代編撰了《中國鳥類名錄》的鄭作新先生等等。

在這一批中國鳥類學奠基人的努力下,國內終於在這一時期擁有了地區性乃至全國範圍的鳥類種類、區系和生態研究成果,其中就包括了中國人自己發現並發表的第一個鳥類新種:金額雀鶥。發表這個新種的正是任國榮先生。

金額雀鶥

Alcippevariegaticeps

Yen Kwokyung, 1932

金額雀鶥 | 鷹之舞,保留所有權利

當時任國榮先生正在巴黎自然博物館做訪問學者,某天他收到了中山大學寄過來的一批來自廣西大瑤山的鳥類標本。任先生在國內時曾在中大任教,多次參加中大組織的大瑤山科考隊,鳥類辨識經驗豐富。他敏銳地發現了這批標本裡竟然有沒見過的鳥!在比對過標本後,任先生在《巴黎自然博物館通報》上用法文發表了這個鳥類新種。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任國榮先生只有25歲

世紀更替後迎來第二新種

接下來的半個多世紀,中國科學家沒發表任何本土新鳥種。畢竟整個亞洲的鳥類確實已經被記載得差不多了,再加新的難度極高。

到了20世紀末,鳥類新種這個話題終於有了新成果:90年代初,四川農業大學的鳥類學者李桂垣教授在第N次前往天全縣喇叭河考察時,發現了一種從來沒見過的旋木雀,它的頭比較暗,嘴很短。以李教授數十年在此地積累的觀察經驗,馬上猜測這很可能是個新東西。

旋木雀屬於雀形目,喜歡像啄木鳥一樣貼著樹皮爬來爬去,尋找樹皮下的昆蟲。| 朱雷攝,保留所有權利

比對標本並進行進一步的野外觀察之後,李教授確認了這個新發現的小東西確實跟其他旋木雀差異顯著。謹慎的李教授把它劃分為旋木雀的一個新亞種(「亞種」是「種」再往下的分類單位,比如麻雀這種鳥在中國不同地區一共有7個亞種,每個亞種的長相略有差別)。

很快,李教授在中國《動物分類學報》上發表了「旋木雀天全亞種」。神奇的是,本世紀初,中德科學家團隊通過鳴聲和分子生物學證據,建議把這個亞種提升為獨立種,並且得到了廣泛的認同。為了突出此鳥狹窄的地域分布,它的中文名即為「四川旋木雀」。

於是,四川旋木雀成為了中國科學家發現的第二個鳥類新種(雖然是後提升的種,但命名人仍然記為最早發現的人)。

四川旋木雀

Certhia tianquanensis

Li Guiyuan, 1995

第三新種發現,又是在廣西!

在廣西南部靠近邊境的地方,有一大片生長於喀斯特巖層之上的雨林——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此處地形複雜、人跡罕至。

然而,就是在這裡,廣西大學鳥類學博士生蔣愛伍於本世紀初發現了這個長相十分陌生的小黑蛋。蔣愛伍的導師、廣西大學鳥類學者周放教授同樣具有豐富的野外經驗,一看到它就敏銳地確認了這是個新種。於是,世界鳥類學頂級期刊《The Auk》上第一次有了中國學者的學術作品——

弄崗穗鶥

Stachyris nonggangensis

Zhou Fang and Jiang Aiwu, 2008

弄崗穗鶥。雖然長相不好看,但是它可是2008年度當之無愧的明星。注意它的眼睛是淡藍色的哦!| 深圳大魚攝,保留所有權利

蔣愛伍博士以「蔣魔」為網名在十幾年前國內最大的觀鳥論壇——觀鳥網論壇活躍過很長一段時間(我也是此論壇的版主兼活躍分子,我們在論壇上還聊過天)。當時新種公開之後,觀鳥網及其它線上觀鳥平臺一度為之轟動。那會兒人家是博士,我還是個大學新生;現在人家的學生都畢業好幾輪了,我也快博士了。

弄崗穗鶥 | 小玲攝,保留所有權利

從上面三個新種裡我們能看出什麼?連續多年、頻繁的野外考察與認真的學術態度造就了這些學者豐富的野外鳥類識別經驗與對新發現的敏銳度,以及國際性的學術視野和強大的標本、文獻檢索能力

如今的科研環境已經和以前大不相同。這麼好的環境下,相信中國科學家的學術水平會越來越高,直至為世界所驚嘆。

相關焦點

  • 中國的國鳥是啥?99%的中國人都不知道,看完終於明白了……
    中國的國鳥是啥?99%的中國人都不知道,看完終於明白了…… 說起國寶 大家都知道是熊貓
  • 中國的國鳥是啥?99%的中國人都不知道,看完終於明白了
    中國的國鳥是啥?99%的中國人都不知道,看完終於明白了 說起國寶 大家都知道是熊貓
  • 中國有多少種鳥?幾個是咱命名的?
    前幾天與居士哥哥聊到關於鳥的分類問題,其中談到鳥綱—佛法僧目項下的鳥,覺得這個命名很「中國味兒」,以為是跟中國人有關,後經小編查詢,其實是隔壁的日本和尚空海發現的。如果非要說跟中國沾邊,那就是空海和尚曾經留學過咱大唐。以發現新鳥種為人生目標的居士哥哥,他對鳥的分類、命名少有中國人的參與耿耿於懷。
  • 天全發現的四川旋木雀是中國人獨立發現並命名的第二個鳥種
    其中有一隻,正是四川旋木雀,它是由中國鳥類學家獨立發現並命名的第二個鳥種。相對較短的喙,下體僅頦和喉部為絲白色,胸、腹、上脅為灰棕色——是四川旋木雀的鑑別特徵。法國傳教士阿爾芒·戴維在雅安的故事早已隨著他發現大熊貓和珙桐所為人熟知,在這兩大動物和植物國寶的光芒掩蓋下,其實還有40餘種(亞種)鳥類的模式標本產地也在雅安。不過,當中國鳥類學家開始系統研究鳥類的時候,「大發現」的時代已然過去。因此,長久以來在中國鳥類的家譜中,只有1932年在廣西發現的金額雀鶥為中國鳥類學家任國榮先生獨立發現並命名。
  • 天全發現的四川旋木雀是中國人獨立發現並命名的第二個鳥種
    其中有一隻,正是四川旋木雀,它是由中國鳥類學家獨立發現並命名的第二個鳥種。相對較短的喙,下體僅頦和喉部為絲白色,胸、腹、上脅為灰棕色——是四川旋木雀的鑑別特徵。法國傳教士阿爾芒·戴維在雅安的故事早已隨著他發現大熊貓和珙桐所為人熟知,在這兩大動物和植物國寶的光芒掩蓋下,其實還有40餘種(亞種)鳥類的模式標本產地也在雅安。不過,當中國鳥類學家開始系統研究鳥類的時候,「大發現」的時代已然過去。因此,長久以來在中國鳥類的家譜中,只有1932年在廣西發現的金額雀鶥為中國鳥類學家任國榮先生獨立發現並命名。
  • 三塔中國鳥燕都華夏鳥揭開了熱河生物群歷史大發現的序幕
    饒成剛與美國科學家保羅·塞雷諾一起對三塔中國鳥進行了幾年的深入研究,他們的研究成果在1991年被美國的《science》雜誌刊登,在國際上引起了轟動,饒成剛把這塊化石命名為三塔中國鳥,為什麼叫中國鳥,他認為由於這塊化石是除了德國索倫霍芬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鳥類始祖鳥之外的最重要的鳥類化石的發現,它的發現地是中國,所以饒成剛把它命名為中國鳥,為什麼叫三塔中國鳥,是因為這塊鳥化石是在遼西朝陽發現的
  • 為什麼你看見的外國人都是雙眼皮?竟是因為…
    原標題:為什麼你看見的外國人都是雙眼皮? 羅伯特·帕丁森 仔細回想一下發現 好像根本沒見過單眼皮的歐美朋友啊!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99.9% 沒有內眥贅皮 如果「純種」白人有的話 那很可能有某種神經或大腦疾病
  • 從野火雞到老烏鴉,為什麼有這麼多酒以鳥命名?
    這些精心設計的酒標除了好看,每一個小細節的背後其實都蘊含著跟酒廠相關精彩的背景故事。有些品牌名和酒標圖案意在傳達酒廠所在地的地理環境優渥;還有些以酒廠創始人命名和酒標設計,意在追求歷史和人文性……
  • 清朝的海關,為什麼要由外國人把持?
    在風雨如晦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晚清在西方列強的衝擊下,睜眼看世界,推行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的洋務運動,洋務派大規模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興辦近代化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可是這一切,都離不開人才。在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根據《天津條約》的規定,英法美三國脅迫清政府分別籤訂《通商章程善後條約》,規定了鴉片貿易合法化等內容,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各通商口岸稅收統一辦理,中國邀請外國人幫辦。」這就讓西方列強把持海關提供了依據。另外一個原因,當時的清朝海關已經腐爛透頂,海關官員除了巧立名目斂財,還和商人勾兌,少報貨物,中飽私囊。
  • 外國人找的中國女朋友,為什麼顏值都不高,他們的回答真是無語了
    外國人找的中國女朋友,為什麼顏值都不高,他們的回答真是無語了現在好多的外國人都會來到中國找工作,對於經濟巨大的中國無疑是最好的機會,在這些外來的友人中,工作久了,好多人都會在中國找女朋友,這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了!
  • 鳥腳類恐龍足跡以《三體》作者劉慈欣命名(圖)
    據了解,位於古藺縣桂花鄉石廟溝的這一鳥腳類恐龍足跡,最初由桂花鄉政府工作人員徐挺於2014年11月發現。領銜研究的中國地質大學青年古生物學者邢立達告訴記者,石廟溝的眾多古生物足跡非常與眾不同,極具多樣性,除了常見的蜥腳類、鳥腳類、三趾型獸腳類足跡外,還有罕見的馳龍類足跡和翼龍類足跡,這表明在早白堊世時期,此地的恐龍種群非常繁榮。  在石廟溝,研究團隊還發現了一種全新的鳥腳類足跡。「它看上去非常特別,就像小貓小狗的足跡。」
  • 中國唯一用英文命名的小鎮,雲霧繚繞,讓遊客感覺到甚是美麗!
    文/仗劍走天涯中國唯一用英文命名的小鎮,雲霧繚繞,讓遊客感覺到甚是美麗!中國的很多景點的名字都是以中文命名的。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畢竟這是在中國。如果中國國內的景點用英文名字來命名,這其實才是最讓人感到奇怪的事情。
  • 外國人:中國有四億多人在學英語,漢語還會有前景嗎?
    近日,一位外國人在網上提問「中國有4億多人在學英語,學漢語還會有前景嗎?」為了解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組數據。目前世界上有11.97億人講漢語(中國有部分少數民族人講自己的方言)。3.35億人說英語不過若以人們正在學習的語言來算,人數從多到少排序是:英語15億,法語0.8億,漢語0.3億,西班牙和德語0.15億。可見世界上有約20%的人正在學英語。不得不說,英語的吸引力非常大。
  • 最黑的鳥不是烏鴉,這種鳥的黑色羽毛能夠吸收99.95%光線
    例如通體烏黑的烏鴉代表著厄運,但事實上這種鳥類在唐代之前很久的一段時間內都是一種具有預言能力的「神鳥」。多數落到烏鴉頭上的不祥名聲,都源自該物種純黑的羽毛顏色,大多數人的常規印象中,烏鴉就是世界上最黑的一種鳥類。其實,這是一種大錯特錯的偏見,因為地球上已知最黑鳥類「另有其鳥」。
  • 中國「四大發明」由外國人首先提出(圖)
    中國「四大發明」由外國人首先提出(圖) 2014-05-26 16:53:02  最早的說法是「三大發明」  中華文明有很多和「四」有關的並稱,如四書五經、四大美人、唐初四大書法家、初唐四傑、宋代四大書法家、元四家、四大奇書、四大古典小說等等。「四大發明」雖然也是其中之一,但這個並稱比上述那些要年輕得多。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它竟然是由一個外國人首先提出來的。
  • 揭秘中國為什麼沒有國鳥?
    國鳥也像國花一樣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象徵。世界上擁有國鳥的國家和地區已經有118個,而中國依然沒有確定國鳥,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美麗的紅腹錦雞國鳥最早是由美國在1782年開始,確定由白頭海雕作為國鳥,後來許多國家紛紛效仿,多數國家用鷹、雕、
  • 99%的人看不懂 手機顏色命名背後的故事
    99%的人看不懂 手機顏色命名背後的故事為什麼要給手機顏色取各種不同的名稱?    根據美國語言學家凱·保羅在對世界上一百多種顏色詞進行研究後發現,其實人類所認知的僅有11種基本顏色範疇,分別為黑、白、紅、橙、黃、綠、青、藍、紫、棕、灰。既然如此,廠商們在給手機命名時直接一個字寫清楚顏色不就好了麼?為什麼要耗時耗力想出那麼多各不相同的顏色詞彙來呢?
  • 中國此島曾被越南和日本強佔,現在我國奪回後一個外國人都不讓進
    西沙群島是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之一,由永樂群島和宣德群島構成,是中國南海陸地面積最大的群島,北起北礁,南至先驅灘,東起西渡灘,西止於中建島。此島曾被越南和日本強佔,現在我國奪回後一個外國人都不讓進。西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古稱九乳螺洲(石)、七洲(洋)、長沙、千裡長沙等。珊瑚島1956年起由南越西貢政權佔領,1974年1月17日,越軍佔領了甘泉島和金銀島,1974年1月19-20日發生西沙之戰,中國乘勝收復三島而完成收回。傳言在更早之前,西沙群島也曾被日本佔領多年,古時候就有「千裡長沙」一說。
  • 寵蟻中國 第九章 螞蟻的分類和命名
    命名規則一種螞蟻的中文名稱,從左到右,由種名加上屬名構成。種名好比人名,屬名好比姓氏,左右順序類似外國人的姓名,和我們中國人的姓名順序是相反的。如果拿獵鐮猛蟻和猛蟻屬的品種進行比較的話,它們在複眼,上顎方面都有較大區別,如果我們不清楚命名規則的話,一定會覺得奇怪,為什麼獵鐮猛蟻和其他猛蟻屬的螞蟻看上去差異那麼大呢? 類似的例子還包括了聚紋猛蟻,這種簡稱本身都存在誤導新手的地方,因為聚紋壓根就不隸屬於猛蟻屬,它真正的全稱是聚紋雙刺猛蟻,是雙刺猛蟻屬的品種,種名為聚紋。
  • 中國一城市地名有10個字,位於甘肅與蒙古交界,卻是由外國人取名
    ,但如今還保留著很多漢字裡的生僻字,但許多年輕一輩的人已經不太認識這些生僻字了,大家傾向於去記更簡單的文字,所以現在中國的很多地名也都是簡化而來的,但有個地方卻恰恰相反。 一般中國的地名都以兩個字為主,基本省會城市都是兩個字,畢竟比較好記,然而有一座城市卻是例外,名字長達10個字,一口氣都念不完,不僅繞口還非常難記,許多人一開始都聽不懂,要聽好幾遍才能理解,這個地方就位於中國甘肅,與蒙古交界的那然色布斯臺音布拉格,雖然每個字不難,但連在一起好多人都念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