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中國有四億多人在學英語,漢語還會有前景嗎?

2021-01-13 國際社會觀察員

近日,一位外國人在網上提問「中國有4億多人在學英語,學漢語還會有前景嗎?」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目前世界上有11.97億人講漢語(中國有部分少數民族人講自己的方言)。然而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口數只有3.35億人,竟然排在以西班牙語為母語的3.99億人之後。因此漢語人口有著絕對的優勢。

11.97億人說漢語

3.99億人講西班牙語

3.35億人說英語

不過若以人們正在學習的語言來算,人數從多到少排序是:英語15億,法語0.8億,漢語0.3億,西班牙和德語0.15億。可見世界上有約20%的人正在學英語。不得不說,英語的吸引力非常大。

不過談到漢語的前景,外國網友眾說紛紜,不過大部分的外國人都認為學習漢語很有前途。

Meghan Marie Phelps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國際觀察員。

在在談到當今的英語熱,以及漢語的前景時她說道:

「為什麼世界上有那麼多的人學英語和說英語?這是因為100年多前,那時的世界上遍布英國的殖民地,這些殖民者把英語傳播的很廣。因此,隨著市場擴大化,當需要一門語言作為世界各國的通用溝通語時,英語便戰勝了西班牙語脫穎而出了。

不過現在的中國發展非常的快,經濟增長的速度讓人咋舌。因此去中國工作或者在中國辦廠已經成為世界的流行趨勢。這就是為什麼中國有很多人在學英語,並且英語還被選為了中小學的必修課。學好了英語可以找到高薪的工作,這已經深入中國人的心裡。

中國有自身的優勢

同樣當外國人在中國不能說中文的時候,將使你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特別是在一些美國企業,當美國需要將僱員派往中國的時候,往往僱主會優先考慮那些會講漢語的美國人。

因此,從社會環境來看,雖然每年有大量的中國父母把孩子送到美國上大學,但同時,美國越來越多的父母也把孩子送到中國上大學或者選擇網校。越來越多的美國學校也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來教。

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學漢語

商業世界的變化是迅速而無情的,資本主義和全球化趨勢決定了語言的發展。不可否認,未來的漢語有可能會和英語不相上下,但不太可能取代它。」

筆者想起我的一位美國同事,他自從被派到中國出差一次之後,回美國就報名了漢語學習班。可見中國對外國人的吸引力還是很大的,漢語也必將成為流行的新趨勢。

學漢語,從小抓起

相關焦點

  • 中國全民學英語的狀況是否應該改變?
    現在,中國所有的學生都要學習英語,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到大學畢業都離不開英語,是實實在在的全民學英語。當然,還有很多人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英語。雙語幼兒園在中華大地多如牛毛。但是,我們有必要問一下,中國人真的有必要全民學英語嗎?
  • 學英語與狹隘的民族主義
    那麼,學英語是不是就不愛漢語了,是不是愛國就不能學英語? 當然不是。中國正在走向世界,很多人和外國人做生意,用的就是英語進行交流。而漢語畢竟不是世界通用的語言,讓很多外國人學起來是非常困難的,另外,雖然國人人數眾多,但是漢語的世界影響力並不如英語大。按理說,語言的影響力和運用這門語言的人數有關,弔詭的是說漢語的人數不少,只是世界影響力並不大。也就是說,自晚清國門被強迫打開之後,經歷了百年時間,中國人走向了世界,但漢語並沒有走向世界。
  • 外國人的漢語教材,不會讀用諧音標記,網友:漢語比英語難學多了
    如今更不用說,我們的漢語被很多國家列入必修的語言課,就連外國皇室的孩子也在學習漢語。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外國人的那些漢語教材,看看他們都是怎麼在學習的,網友:看過就知道,漢語比英語難學多了!而外國人是怎麼學習漢語的呢?其實有一點還是和我相似的,那就是諧音記憶。在英國和美國用的中文教材就是採用諧音的方式協助學生記憶。比如:你好嗎?,他們用膝蓋的發音「knee」來代替「你」,用「how」的發音來代替「好」,用」ma」的發音來代替「嗎」,因此外國人遇上不會讀的也用諧音標記,像極了我們記單詞在下面標漢語的樣子。
  • 王思聰和作家花千芳互撕英語無用論,那漢語和英語有哪些優缺點?
    那麼問題來了,英語真無用嗎?先不說它有沒有用,我就想問一下,有多少人曾經因為英語,錯失了自己夢想中的大學?估計很多吧。現在有兩種立場,一:英語作為選修課,而不是必修課。二:不學習英語會脫軌,英語用處很大。對於王思聰說的:翻譯軟體能翻譯出文化嗎?翻譯不是為了了解嗎?學習不是為了了解嗎?怎麼就翻譯不出文化?那些做翻譯的人他們不了解怎麼當翻譯?
  • 全民學英語會不會讓漢語遭遇「最後一課」
    規定人們必須學英語是一種極端行為  對全民學英語的反思,對中國傳統文化流失的擔憂,近幾年一直就沒有停止過。5月13日,一些專家學者相聚北京理工大學探討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國教育、語言文化政策。北京師範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所長項賢明認為,英語的地位超過了民族語言的地位,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 英語把中國的偏科天才趕盡殺絕,其中就有中國的賈伯斯
    而那些思維能力強但記憶能力差的則全部被趕盡殺絕了,他們的數量絕對是驚人的,說不定他們當中就有中國的賈伯斯,也許現在正在某個工地搬磚頭呢?所以說中國現行的教育制度絕對有問題,尤其是以英語取材的方式最令人深惡痛絕,不能把所有的人才都選拔出來,如果降低英語分值,將其納入選修科目的話?
  • 俄媒:俄大學向學生提議學漢語代替學英語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俄羅斯信息分析網站「 New Inform」9月13日發表文章,盤點了當前俄羅斯人在學習外語時最有前途的幾門語種,包括漢語、西班牙語和英語,文章還提供了學好這幾種語言的建議。例如,學習漢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前途。首先,中國是當今世界上發展最快、變化最大的國家之一,其擁有大批優秀的專業人士。俄羅斯的畢業生可以在中國大學申請課程,中國政府每年會撥發大量獎學金,獎勵那些優秀的青少年。文章指出,其次,同中國夥伴做生意,可獲得更多的實惠。
  • 外國人說起中文來,連中國人都怕|普通話|日語|漢語|英語|母語_網易...
    不過反過來,外國人要學中文也不太簡單。「泥嚎,窩是歪果仁」似乎成了形容外國人奇怪中文口音的專屬名詞。外國人說中文到底有多搞笑?為什麼外國人學漢語這麼難?當然,要讓外國人反過來學中文,好像也沒有那麼容易。雖然福原愛一口流利的東北話常被作為外國人學漢語容易的例證,但這似乎只能說明東北話的傳染性十足。因為,不光有福原愛這樣能和中國人對飆中文的,還有更多學漢語多年仍講不出一句完整句子的,甚至有搞不清身上漢字紋身意思的。那麼,外國人的真實漢語水平到底什麼樣呢?一起來看看吧。
  • 當你看完外國人的中文試卷就淡定了
    正在這個緊張時期,有一位高二的學生在留言裡問我,怎麼樣才能學好英語?為什麼每次考試英語時,自己考得都不理想。不要慌,相信筆者,當你看完外國人的中文試卷就淡定了。關於作文:在國內,學生每天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習英語,一個高中生大約每天要花2小時學英語,高中三年算下來就要花費2160個小時在學英語上。
  • 外國人眼中的漢語是怎樣的?看完這些,與英語無緣的我閉嘴了
    隨著漢語國際化,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學習漢語,對他們來說,漢語更是相當困難。那麼外國人眼中的漢語是怎樣的?看完這些,與英語無緣的我閉嘴了,再也不提學習英語的艱難。究竟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語音發音困難,用外文標記原來不僅僅我用漢語拼音註解英語單詞讀音,外國人更是火熱。
  • 英語正在深度侵入漢語 300年後漢語會消亡嗎?
    它已經紮根在漢語的細胞裡了。第二大原因:中國知識分子疏忽麻痺,對英語侵入漢語,缺乏應有的警惕,缺乏清醒的文化自覺。在中國的出版物上,在漢語的故鄉,造成漢英混雜甚至可能導致漢語解體的狀況,這不是英語國家所為,不是英國議院幹的,不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幹的,沒聽說西方有「和平演變」漢語的計劃。這是中國知識分子自己幹的。
  • 全民學英語,是該升溫還是該降溫?
    時下,全民英語如火如荼,大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之勢。據權威資料統計,現在全中國人大約有三億多人在學英語,佔全國人口總數的四分之一。其中,在大、中、小學學校中,學習英語的人數超過一億。有人戲稱,要不了多久,中國學英語的人數將超過英語國家的人口總數。
  • 你喜歡英語嗎
    學英語有用嗎?讓我們看看除了那些正在學英語的學生之外,生活中還有誰會說英語和使用英語。學狂飆英語的人要用,聽他們的「狂飆英語」就是「牛!。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廣州接受路透社採訪時,全程用英語交流。他估計新的冠狀病毒疫情將在2月份達到高峰,可能在4月份之前結束。
  • 漢語真的是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言嗎?
    「漢語」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我們平時交流、通信、都離要用漢語來表達。因為漢語是我們的母語。但是知道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世界上最難學習的十種語言中,漢語名列第幾位嗎?漢語在這份名單中位居榜首。
  • 外國人學中文有多難?看看就知道了!
    所以對於母語是拉丁語系的西方人來說,學英語,隔層紗;學漢語,隔座山。寫了還是不會讀好不容易學會了寫字,學中文的人還會遇到第二個當頭一棒的難題:寫了還是不會讀。目前世界上大多數語言,都是拼音文字,看著一個單詞的拼法,就能大致讀出它的讀音來。
  • 外國人學習中文到底有多難?外國人哭暈怎麼有這麼難的語言
    這讓小編想起了以前學英語的那酸爽的日子。看到外國人學習中文這麼難,怎麼有種莫名的快感。另外一個學了10年中文(不是很努力)的外國網友回答道:我聽過很多人說中文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之一。我想這可能是真的。最後這位網友回答到,他已經能理解馬雲關於中國經濟和中國漫畫,小編真心佩服他。
  • 李蘭娟院士全程用漢語講課,不用英語,有哪些深意?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說的是最近在一次國際抗疫醫學交流中,院士李蘭娟給外國專家講課時,用的是江浙口音的漢語,而不是國際語言,外國人雖有不爽但是仍然認真聽講。這讓網友很是開心。說實話,我也是開心的。現在時代變了,中國正在崛起,經濟日趨繁榮,影響力也越來越大,與以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語,所以一個泱泱大國,需要一種文化自信,需要高看自我。作為文化代表的漢語,必然需要有所擔當,於是,把漢語擺在更重要的位置上讓它走向國際舞臺就是必然的了,所以,用漢語交流說好中國故事,乃是必行的了。
  • 漢語將淪為科學看客?
    對此,有文章評論道:我們當然不能做狹隘的民族主義者,而且中國在向國際化邁進,需要更多無障礙的對話。但至少在本土,在同胞之間,對漢語應有更多的自尊與自愛。    對於這種科學會議上不使用漢語的現象,有一種慣常的解釋:在這些領域領先的工作主要是外國人(常常是美國人和英國人)做的,所以外語(常常是英語)幾乎成了前沿工作者的通用語言,不用外語便無法進入最前沿。    這個解釋在某些時候或某種程度上也不無道理。但這並不意味著使用外語作報告就代表進入了科學研究的最前沿,而使用漢語作報告便是落後的。
  • 中文究竟有多難學?美國教授:看我們的漢語試卷,中國人會做嗎?
    中華上下5000年歷史博大精深,而和我們的歷史一樣厚積薄發的,還有中國漢語。不可否認,一直到今天,漢語仍然是這個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每年無數老外為此抓破了頭,但卻依舊只得皮毛,不得精髓。其實,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完全是兩碼事。
  • 外國人無法接受的十大中國食材,有你喜歡的嗎
    外國人無法接受的十大中國食材,有你喜歡的嗎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讓一些國人十分喜愛的菜品和食材,成為一些外國人的「噩夢」。我們一起來看看,對於外國人來講,最難接受的十種中國食材,都有哪些吧!松花皮蛋皮蛋曾被外媒評為全球噁心食物榜首松花皮蛋又稱皮蛋、變蛋、灰包蛋等,是一種中國傳統風味蛋製品。主要原材料是鴨蛋,口感鮮滑爽口,色香味均有獨到之處。松花蛋不僅為國內廣大消費者所喜愛,在國際市場上也享有盛名。經過特殊的加工方式後,松花蛋會變得黝黑光亮,上面還有白色的花紋,聞一聞則有一種特殊的香氣撲鼻而來,是人民群眾喜歡的美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