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膽取石」手術後復發率較高 意義不大

2021-01-08 鮮果健康

在我國,膽道系統疾病屬於高發 疾病,常見的有膽石症、膽管 炎、膽道腫瘤以及某些先天性和代 謝性膽道疾病、膽道寄生蟲等。如 果膽道系統生病了,應該怎麼辦?

膽道系統的功能

正常成年人的肝臟每日分泌約 600~1000毫升的膽汁,包括膽囊在內 的膽道系統都只是膽汁的容器或流 經管道,很多人誤認為膽囊是膽汁 的合成場所,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膽囊只是起到濃縮和臨時貯存膽汁 的作用,就餐時膽囊收 縮排出膽汁流經膽總管 進入腸道。 膽 汁 裡 包 括 膽 汁 酸、膽固醇、卵磷脂等, 輔 助 排 洩 肝 髒 代 謝 產 物,幫助消化食物中的 脂肪,促進脂溶性維生 素的吸收,還能中和胃 酸,刺激腸蠕動等。如 果膽囊管堵塞,膽囊失去功能,膽汁 就會轉變成無色透明的「白膽汁」。 膽汁裡最重要的成分——膽汁酸的 大部分可在腸道內重新吸收並再次 進入肝臟被利用,這被稱為膽汁酸 的「肝腸循環」,如果膽汁成分異常, 或「肝腸循環」受影響,就易形成膽 道系統結石。

膽道系統疾病的常見症狀

如果膽道系統生病了,最常見的 症狀是腹痛(膽絞痛發作),典型的 膽絞痛通常表現為較為劇烈的、陣 發性右上腹絞痛,並可感到右側肩 背部牽扯性疼痛,這種疼痛經常發 生在進食油膩食物後、飲酒或身體 劇烈運動後。 當膽囊處於慢性炎症階段,主要 表現為非特異性的消化道症狀,如 腹脹、噯氣、噁心、嘔吐等,因此某些 常年患有膽石症的患者被誤診為胃 病而未能得到及時準確的治療。

急性化膿性膽管炎發作時常合 並寒顫、高熱,甚至感染中毒性休 克,威脅生命,需要緊急就醫;如果 結石或腫瘤阻塞膽道則會引起膽汁 排出不暢,臨床表現為皮膚或鞏膜 黃染,並可伴有皮膚瘙癢,小便顏色 像濃茶,大便顏色灰白等。

「保膽手術」不建議

經常有患者問:「我能做保膽手 術嗎」「膽囊切除了會對身體有危害 嗎」等,答案需要根據每個人的病情 決定。

膽結石的治療取決於症狀嚴重 程度、結石大小和膽囊功能。無症 狀的膽結石往往是體檢時偶然發現 的,此時膽囊大小、形態和功能都正 常,可長期隨訪,注意飲食和生活習 慣,出現症狀前不需治療,更不必接 受所謂的保膽手術。無症狀的膽結 石與膽絞痛、膽囊炎發作間隙期的 無症狀不同,後者是指曾有急性症 狀發作而現在無症狀,既往曾誤診 為胃痙攣或急性胃炎而實為膽絞痛 的膽石症患者也不屬於無症狀。 幾種情況的無症狀膽結石需警 惕:瓷化膽囊、膽囊壁鈣化(約50%病 例會發生膽囊癌)、膽囊巨大結石、 有膽囊癌家族史、膽囊充滿型結石, 都建議及時手術切除膽囊。 患者主訴為非疼痛的消化不良 症狀(噁心、厭油膩、脹氣、噯氣與腹 瀉), B超檢查可發現膽囊結石伴膽 囊壁增厚,這時膽囊功能輕度受損, 症狀可能與膽結石導致的慢性膽囊 炎有關,可先口服藥物,如症狀緩解

則可繼續觀察,同時還需注意有可 能合併其他非膽囊性疾病:如腸易 激症候群、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 等,需要通過胃腸鏡檢查排除,如果 症狀與膽結石無關,即使做了膽囊 切除手術也不能緩解症狀。 反覆發作膽絞痛與急性膽囊炎, 膽囊功能嚴重受損,甚至出現膽囊 萎縮,還有患者出現繼發性膽管結 石、膽管炎、急性胰腺炎等膽結石的 合併症,這種情況要及早接受正規 的手術治療——膽囊切除術。目前 95%以上的膽囊切除術可通過微創 手術完成,患者術後第二天就可出

院。膽囊切除術在上百年的臨床實 踐中,療效仍然是最確切的。對於 雖有膽絞痛急性發作但緩解間歇期 長、年輕人群、或對手術極度恐懼 者,在排除膽囊癌變風險後也可先 選擇口服膽汁酸鹽藥物(有一定的 溶石作用)。 目前認為,膽結石的形成與膽汁 代謝異常有關,高血壓、高血脂、糖 尿病、肥胖、脂肪肝、慢性肝炎、藥 物、女性多次妊娠、不良生活和飲食 習慣都是膽結石形成的危險因素, 「保膽手術」並沒有解決術後結石復 發的問題,甚至還做了很多本不該 做的手術,如膽囊大小、形態、功能 都正常的無症狀膽結石,而一旦保 留下來的是有問題的膽囊,甚至癌 變的膽囊,那問題可就嚴重了。

膽囊息肉手術要慎重

「膽囊息肉樣病變」是指膽囊壁 向腔內呈息肉狀生長的所有非結石

性病變,可分為三類: 1.膽固醇性息 肉,又稱為假性息肉,絕大多數膽囊 息肉屬於膽固醇息肉,目前認為此 類息肉不會癌變; 2.炎症性息肉,是 膽囊炎反覆發作過程中形成的局部 組織增生,多數情況是合併膽囊結 石和慢性膽囊炎; 3.腺瘤性息肉,又 稱為真性息肉,一般為單發,這種息 肉增大到一定程度有癌變可能。 膽固醇性息肉的形成原因有多 方面,包括飲食、作息、體重超標、 「三高」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等,特別是年輕人查體發現膽囊多 發息肉越來越常見,這種情況通常 不 必 手 術 。 多 數 情 況 下,膽囊息肉症狀輕微, 甚至無症狀。B 超檢查 對膽囊息肉大小和數量 的準確性和靈敏度高於 CT 和核磁,如需進一步 明確息肉類型可做超聲 造影檢查,如能確定為 膽固醇性息肉,則只需 每半年複查一次 B 超就 足夠了。 雖然腺瘤性息肉有癌變風險,需 及時手術切除膽囊,但由於其發生 率低且不易診斷,大部分因擔心膽 囊息肉癌變而接受手術後的病理結 果仍證實為膽固醇性息肉。因此, 膽囊息肉的手術指徵非常嚴格: 1.單 發膽囊息肉,直徑大於 10 毫米且基 底較寬,彩超提示息肉有血液供應; 2.息肉位於膽囊頸部,伴有膽囊結 石,有症狀,年齡大於 50 歲; 3.有膽 囊癌家族病史。 絕大多數的膽囊息肉不僅僅是 膽囊自身的問題,而是一種亞健康 狀態或者代謝性疾病在膽囊的表 現,對膽固醇性息肉實施「保膽手 術」沒有意義,而對有癌變風險的腺 瘤性息肉或已經癌變的息肉實施保 膽手術則可能導致腫瘤擴散。因 此,膽囊息肉多數情況可通過改善 飲食和生活習慣就可實現保膽,而 不 是 非 要 去 做 不 必 要 的 保 膽 手 術。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都選擇「保膽取石手術」治療膽結石?
    01手術視野清晰  【雙鏡聯合超微創保膽取石手術】是目前醫界一流的保膽手術。  在腹腔鏡+膽道鏡開闊高清的直觀視野下,可以多維度觀察膽囊內部及膽囊黏膜下病變,有利於疾病的全面詳實診斷和細微結石的徹底清除。
  • 百萬分之一的脊索瘤手術後還會復發嗎?
    所以說,實際上脊索瘤局部病灶的進展比轉移對生存率帶來的影響更大,較高的生存率與腫瘤大小和手術幹預有關。脊索瘤經過幹預性治療後,對於生存率確實有很好的提高作用,但是因為這枚「定時炸彈」本身所具有的高度破壞性和侵蝕性,使得脊索瘤殘留的病灶會產生復發的情況。例如手術仍然是治療脊索瘤的主要方式,局部復發率和生存率似乎取決於手術切除邊緣的實現情況,在沒有達到負邊緣的情況下復發率一般約為70%。
  • 早期肺癌手術後也有一定的復發機率,是否復發都寫在了病理結果上
    有網友在平臺上諮詢:肺結節手術治療後會復發嗎? 另一個同事的父親,也是在體檢中發現肺部1.5cm結節,直接手術,病理提示浸潤腺癌,分期為IA2期。考慮分期較早,術後未進行任何治療,2年後發現淋巴結及肝轉移,雖然當時使用了價格昂貴的特羅凱,但半年後就耐藥了。
  • 非小細胞肺癌術後復發率有望下降83%
    廣東省人民醫院吳一龍領銜的最新研究結果亮相醫學頂尖雜誌 新快報訊 記者黎秋玲 通訊員郝黎 張藍溪 靳婷報導 入組的非小細胞肺癌術後復發率下降
  • 肝癌早期復發率降低,是否靠譜?
    肝癌是我國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排在前三甲。每年因肝癌死亡的人不在少數,發病率高,死亡率更高。據統計,在2014年,我國有新發肝癌36萬人次,而死亡人數為31.8萬人,這樣比例讓人心驚。而在我國早期肝癌五年生存率能達到50%-70%,而晚期肝癌的五年生存率不足20%。
  • 腦腫瘤手術切除不了、復發率高,」治癌神器「質子治療發揮作用
    一位32歲的中國年輕媽媽,她也是一個百萬分之一極低概率也能「中獎」的脊索瘤病人,兩次手術後不到半年多就復發,心灰意冷之時他選擇遠赴法國治療。第一步她是找INC的世界神經外科聯合會(WFNS)顱底手術委員會主席法國Sebastien Froelich教授手術切除腫瘤,雖然其病情複雜,但在Froelich教授主刀下,手術很順利,脊索瘤基本達到全切。第二步是在Froelich教授的建議下,她前往法國居裡癌症研究所質子中心接受當前新興的質子重離子治療(總計70.2Gy)。
  • 癌症治好後,過了多久就不會再復發了?想降低復發率,要怎麼做?
    對於癌症患者來說,除了問醫生能不能治好,癌症治好後過多久就不會再復發了,也是很多患者和家屬會問的一個問題。畢竟如果癌症捲土重來,又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很可能家裡已經沒有繼續再繼續治療了。癌症治好後,過了多久就不會再復發了?想要降低癌症復發率,要怎麼做?接下來就具體跟大家聊聊,要當回事。先要知道,為什麼癌症治好後,還可能會復發?
  • 誤區解讀 | 腸癌復發就沒救了?
    近年來隨著結直癌研究的深入,外科技術的發展及經驗的積累,出現了一系列控制局部復發的措施,包括全直腸繫膜切除(TME)、全盆腔淋巴結清掃、術中無瘤操作、術中輔助放、化療以及術前新輔助化療等。即使如此,結直腸癌術後復發率仍較高,復發後帶瘤生存期生活質量差,外科再次處理困難,復髮型結直腸癌一直是困擾外科醫生的難題。
  • 術後20餘年,甲狀腺癌復發了!這個「懶癌」術後有10%復發率
    42歲的鄭女士就在甲狀腺癌切除術後不幸復發,由於沒有及時複查,發現時已經發生了轉移。所幸,前些天她在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接受了手術治療,目前恢復得很順利。 在國科大腫瘤醫院,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在醫院接收的甲狀腺癌首診患者中,大約有10%屬於復發患者。「幾乎每次門診都能遇到復發患者。」頭頸外科王文棟副主任醫師坦言。
  • 我是早期肺癌,手術後醫生沒讓化療,現在復發了,是不是醫生失職
    早期肺癌手術後轉移的情況本身也是少數情況,很多時候還是病情本身決定的。,反過來說,有一些手術後復發的肺癌,即使是直徑很小,也不能算是早期肺癌。 什麼樣的肺癌不會發生轉移 目前認為惡性程度比較低且處於原位癌階段的肺癌,根治術後基本上百分百根治,胡醫生從醫20年,沒有見過這樣的肺癌手術後復發轉移的
  •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一針穿刺保膽囊取石手術成功—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資深內鏡專家阮景德教授運用獨創的「一針穿刺保膽囊取石」手術方法,在自己身上試做手術並成功取出了困擾他多年的膽囊結石。4年前,由他領銜的老年外科團隊開始潛心研究膽囊結石手術新方法,經查閱文獻資料和反覆論證,最終設計出一種被稱作「一針穿刺保膽取石」的新方案。 阮景德介紹,「穿刺保膽取石」技術是將微創經皮腎鏡下碎石取石的成熟技術運用於膽囊結石治療。由於該術式直接進入膽囊,利用內鏡技術進行治療,不進入大腹腔,因此不會造成腹腔損傷和汙染,有效避免了併發症。
  • 癌症患者,腫瘤切除後又復發,是怎麼回事?怎麼做能預防復發?
    還有很多患者,經過手術治療後,將腫瘤切除還出現復發現象,就更加讓人害怕與擔心。也很想知道為什麼腫瘤切除還會復發,怎麼做能降低復發率?接下來就好好說一說。腫瘤切除再次復發,與什麼原因有關?治療不夠徹底,會讓殘存的癌細胞,繼續擴散、轉移,也就會讓癌症復發。別怪醫生,癌細胞是無孔不入的,若已經進入到深部,就很難被察覺,也就容易漏掉,治療就會不徹底。
  • 郝迎旭主任談:肺癌手術後,醫生說的「隨訪複查」有多重要?
    肺癌是術後復發和轉移率較高的癌症,為防止再次復發,肺癌患者術後都要進行定期檢查和隨訪。而且,這種定期的隨訪複查應該是伴隨終生的。我以前遇到一個病人,非常的執拗,做完手術後2年多沒有複查,近一個月出現腰疼才來看,一查出現了肝轉移,因為疼痛和肝轉移,食慾差,體質弱,連化療都不能做,只能營養和止痛治療。
  • 肺癌做了手術怎樣防止復發?做好這5點,抵抗癌細胞捲土重來
    但是,手術並非完全根治的手段,可能體內還有殘留的癌細胞,需要積極養護身體,防止癌細胞捲土重來。要避免肺癌手術之後疾病復發,注意哪些問題很重要呢?1、遠離菸草避免肺癌手術之後疾病復發,應該遠離菸草。很多人對菸草太過依賴,但是長時間的吸菸是讓肺癌發病率增高的罪魁禍首,菸草中含有多種有害物質,煙齡越長,出現肺部嚴重疾病的可能性越大。
  • 早期乳腺癌 10 年復發率為 18.1%
    乳腺癌晚期復發文獻報導較少,I~III 期原髮乳腺癌 10 年復發率 5.8 %,10 年累積無病生存率 79.5%。關於晚期復發的定義目前尚不明確,多數研究者認為晚期復發指 10 年後的復發。
  • 這種癌症術後復發率高,還比較「兇」,如何對付?
    癌症患者及家屬常常處於一個提心弔膽的狀態,在未接受治療時,擔心是否沒有治療方法,手術後擔心癌症如「打不死的小強」,冷不丁復發,讓人顫抖。 劉先生兩年前,出現無痛性血尿,予止血後症狀好轉,本以為已經痊癒,誰知劇情反轉,以為風平浪靜的時候,突然又險象環生。
  • 肺部微浸潤腺癌的復發轉移率極低,復發率
    最近有個網友向我諮詢,語氣中透著焦慮,這個患者65歲,因為肺部高危結節年前在我院做了微創手術,手術後病理是微浸潤腺癌。按照常規,這個患者應該在術後一個月來醫院複查,可是因為新冠病毒疫情,對於病情相對穩定的病人我們不建議這時候到醫院來。所以這個患者很著急,認為不按時複查會不會出問題呢,會不會發生轉移呢。
  • 卵巢癌復發率高達85%!術後長生存指南快收藏|NK細胞|卵巢癌|復發率...
    據統計,85%的晚期卵巢癌在初次化療後可能會復發,這是非常令人恐懼的,因為一旦復發,治療的選擇非常有限,並且效果甚微,基本是不可能治癒的。因此,手術和化療後如何預防復發是每個卵巢癌患者和家屬都非常關心的話題。
  • 上海專家探索創建「三步化療法」大幅降低卵巢癌高復發率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供圖中新網上海5月8日電 (記者 陳靜)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統常見的三大惡性腫瘤之一,死亡率居婦科惡性腫瘤之首,經過手術和一線化療,復發率仍極高。中國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專委會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婦科主任吳小華教授表示,手術和一線化療是晚期卵巢癌的主要治療方法,但即便如此,90%以上的患者會在5年內復發。 仁濟醫院副院長、婦產科主任狄文教授接受記者採訪時亦表示,大多數卵巢癌患者會在1到2年內復發,甚至多次復發,疾病本身的痛苦與長期治療的壓力令每一個卵巢癌患者的家庭備受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