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早期術後發現小結節是復發轉移嗎?還真不一定!
圖片來源:覓健術後查出肺部小結節,就一定是肺癌復發轉移麼?往往是早期肺腺癌,這是一個譜系,從貼壁型生長的原位腺癌,發展到微浸潤性腺癌,最終成為浸潤性腺癌,也就是癌症。2、肺良性腫瘤。常見的有錯構瘤、硬化性肺細胞瘤、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孤立性纖維性腫瘤、腺瘤等。3、肺部炎性疾病。
-
早期肺癌手術後也有一定的復發機率,是否復發都寫在了病理結果上
一個護士同事體檢發現肺部5mm結節,焦慮到失眠,於是手術切除,病理結果是不典型腺瘤樣增生。 另一個同事的父親,也是在體檢中發現肺部1.5cm結節,直接手術,病理提示浸潤腺癌,分期為IA2期。考慮分期較早,術後未進行任何治療,2年後發現淋巴結及肝轉移,雖然當時使用了價格昂貴的特羅凱,但半年後就耐藥了。
-
癌症治好後,過了多久就不會再復發了?想降低復發率,要怎麼做?
對於癌症患者來說,除了問醫生能不能治好,癌症治好後過多久就不會再復發了,也是很多患者和家屬會問的一個問題。畢竟如果癌症捲土重來,又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很可能家裡已經沒有繼續再繼續治療了。癌症治好後,過了多久就不會再復發了?想要降低癌症復發率,要怎麼做?接下來就具體跟大家聊聊,要當回事。先要知道,為什麼癌症治好後,還可能會復發?
-
術後20餘年,甲狀腺癌復發了!這個「懶癌」術後有10%復發率
42歲的鄭女士就在甲狀腺癌切除術後不幸復發,由於沒有及時複查,發現時已經發生了轉移。所幸,前些天她在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接受了手術治療,目前恢復得很順利。 在國科大腫瘤醫院,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在醫院接收的甲狀腺癌首診患者中,大約有10%屬於復發患者。「幾乎每次門診都能遇到復發患者。」頭頸外科王文棟副主任醫師坦言。
-
肺癌易復發轉移?或與這5個因素有關,不要無視了
否則肺部惡性腫瘤嚴重,可能還會出現癌細胞轉移、擴散等情況,治療難度增大之外生命健康會受到威脅。作為比較容易復發和轉移的癌症,需要了解這種情況出現和哪些原因有關,才能夠及時避開。那麼,肺癌容易復發和轉移跟哪些原因有關呢?1、早期信號不明顯肺癌容易轉移和復發,有可能是早期的信號不明顯。
-
早期乳腺癌 10 年復發率為 18.1%
乳腺癌晚期復發文獻報導較少,I~III 期原髮乳腺癌 10 年復發率 5.8 %,10 年累積無病生存率 79.5%。關於晚期復發的定義目前尚不明確,多數研究者認為晚期復發指 10 年後的復發。
-
早期乳腺癌患者過分擔憂轉移復發風險會降低生活質量
該研究對超過1000名新診斷為早期乳腺癌(原位導管腺癌或低風險癌)的女性進行了調查,這些女性發生遠端復發(癌症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導致癌症復發)的風險都非常低。據領導該項研究的密西根大學醫學院教授Sarah Hawley表示超過三分之一的原位導管腺癌患者和超過四分之一的低風險癌患者都過高地估計了發生遠端復發的風險。
-
原位癌、微浸潤癌、浸潤癌有什麼區別?聽聽醫生講解
一般來說,如果手術切除之後病理結果證實為原位癌,那麼它的治癒率基本上是可以達到100%的,也就是說,如果是原位癌,手術切除之後一般都是不會出現復發和轉移的。比如對於肺部的原位腺癌,手術切除之後是不會留下後遺症和併發症的,對於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質量基本都沒有任何影響,基本也不會影響患者的生存時間。所以對於原位癌患者,術後一定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不要過度擔心。
-
明明肺癌早期做了根治性手術,不久就復發轉移了,到底什麼原因
肺癌是原發於肺部的腫瘤,是由於支氣管上皮或者肺泡上皮細胞惡變而產生,早期主要在肺部產生症狀,隨著瘤體的長大,很多類型的肺癌細胞獲得了內分泌功能,所分泌出來的激素會導致全身其他部位產生症狀,這是很多癌細胞沒有發生轉移卻全身難受的原因。
-
肺癌復發轉移時多發生於2年內,如何應對?
復發是指再次出現肉眼可見的癌組織,或者縮小、穩定的癌組織再次開始生長的現象。轉移是指癌組織從肺部的原發病灶轉移到其他器官,並在該器官生長增殖的現象。癌細胞會從肺部的原發灶位置進入淋巴液、血液後,轉移到其他器官(肝臟、腦等),並在其他器官處增殖。肺癌的復發或轉移多發生於2年內,超過5年就很少復發轉移了。如果患者沒有接受持續的治療,需要每3~6個月去醫院複查,通過CT等檢查肺癌的復發和轉移。
-
誤區解讀 | 腸癌復發就沒救了?
一、復發率及影響因素結直腸癌術後局部復發率各家報導不一,從5%-50%。為何各家報導結直腸癌患者術後復發率差異如此之大?我們認為其主要影響因素有隨訪時間長短與隨訪質量、病例數多少、復發定義標準、病人腫瘤分期、手術方式、輔助治療情況和手術醫生操作水平等。
-
磨玻璃結節微浸潤腺癌能治癒嗎?
今年9月,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胸外科戴紀剛主任帶領磨玻璃結節診治中心團隊成功救治了一例雙肺多發磨玻璃結節微浸潤腺癌患者。近日,這位患者在胸外科進行了胸腔鏡下亞肺段切除術,通過三維重建3D導航定位技術精準切除了雙肺多個混合型磨玻璃結節。
-
上海專家探索創建「三步化療法」大幅降低卵巢癌高復發率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供圖中新網上海5月8日電 (記者 陳靜)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統常見的三大惡性腫瘤之一,死亡率居婦科惡性腫瘤之首,經過手術和一線化療,復發率仍極高。記者8日從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獲悉,該院婦科腫瘤團隊探索創建了「三步化療法」,根據癌細胞的特性和晚期腫瘤患者術後不同階段的狀態,分層次予以3次不同的化療方案,逐步消滅可能殘存的癌細胞,降低患者的復發風險。
-
闢謠:肺癌不要動手術,手術了也會復發?
最近留言區看到好幾條類似評論,說肺癌不要花錢動手術,手術了也會復發,化療也沒用!給這幾條評論點讚的還不少!今天豪大夫分享一種能根治、不需要化療的肺癌:微浸潤腺癌。隨著對肺癌防控的重視,越來越多的肺結節被篩查出來,但大家不必恐慌,這些結節絕大多數是良性的,尤其是直徑小於1cm。
-
我是早期肺癌,手術後醫生沒讓化療,現在復發了,是不是醫生失職
什麼樣的肺癌不會發生轉移 目前認為惡性程度比較低且處於原位癌階段的肺癌,根治術後基本上百分百根治,胡醫生從醫20年,沒有見過這樣的肺癌手術後復發轉移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肺癌細胞要想轉移,必須侵犯體內的網絡管道,最重要的管道就兩個,一個是血管,一個是淋巴管,兩者分別流淌著血液和淋巴液,其中都可以懸浮細胞並將其攜帶到遠處。
-
這種癌症術後復發率高,還比較「兇」,如何對付?
討論時刻 膀胱癌術後容易復發嗎? 膀胱癌具有浸潤生長以及易轉移的生物學特徵,可以隨著淋巴循環以及血液循環等途徑出現其他部位的轉移。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電切術後約15-50%患者會出現復發,且大多在2年內復發。該患者是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選擇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這一治療方法有著一定的復發率,所以術後採用膀胱灌注化療進行輔助,以此來預防手術後的病情復發。 因復發概率仍然很高,建議進行尿脫落細胞學檢查和膀胱鏡檢查。
-
肝癌早期復發率降低,是否靠譜?
手術治療肝癌是最主要的治療手段,但是在手術後5年內出現復發轉移的風險高達60%-70%。特別是在手術後2年內復發,佔了肝癌術後復發的2/3。但是在12月23日,有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出,復旦大學的專家團隊針對肝癌進行了深度研究,發現了早期復發性肝癌的癌細胞具有更強的免疫逃逸特徵,也就是說早期肝癌更容易出現復發,就是因為這種癌細胞能夠逃脫人體內的免疫細胞供給,再次尋找機會復發肝癌。
-
什麼是低分化腺癌 低分化腺癌能活多久
那麼,什麼是低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能活多久?低分化腺癌怎麼治療?一起來看看吧。什麼是低分化腺癌腺癌是一類具有腺樣結構或黏液分泌功能的惡性上皮性腫瘤,主要發生於胃腸道、肝內膽管、膽管(含膽囊)、肺、女性生殖道及乳腺,也可發生於有腺上皮化生的組織,如食管以及腺性膀胱炎的膀胱等。從上文我們知道了腺癌,那麼什麼是低分化腺癌呢?
-
非小細胞肺癌術後復發率有望下降83%
廣東省人民醫院吳一龍領銜的最新研究結果亮相醫學頂尖雜誌 新快報訊 記者黎秋玲 通訊員郝黎 張藍溪 靳婷報導 入組的非小細胞肺癌術後復發率下降
-
低惡性腫瘤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容易復發,但是很少癌變轉移
導語: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是一種在兒童和青少年當中多發的罕見低度惡性腫瘤,可能發生在全身各個地方,在治療的過程中,主要以手術切除為首選的治療方案,但是術後容易復發,好的是很少產生癌變轉移,大部分的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屬於無明顯浸潤型,這一部分的患者在治療和預後的過程中都很不錯,由於其在臨床上屬於低惡度重流,仍然會有一部分的患者可能會遭遇癌變,這種情況下,預後較差,甚至可能會有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