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能源欠補問題讓協鑫集團和朱共山嘗盡艱辛,而當產業進入下一個新時代時,朱共山又以新的方式「歸來」。這幾年的時間,朱共山在重新思考產業鏈的邏輯,決定對集團進行瘦身,更專注地在光伏材料領域強化優勢地位。
在接受Solarbe索比光伏網專訪時,朱共山透露,未來將以顆粒矽和210組件(兼容182)為核心優勢,積極開展產業鏈協作,並持續推動鈣鈦礦技術發展,為光伏下一個五年之後步入疊層時代做好準備。
在實現光伏行業矽料端逆襲之後,朱共山就一直在布局未來:顆粒矽、鈣鈦礦等先進技術,協鑫集成也被定為為全球領先的一站式智慧綜合能源系統集成商。
但五年前,業內還看不到顆粒矽成功的希望,也不理解為何一家以組件業務為主的企業會主打「集成」概念。
五年後,顆粒矽在應用市場和資本市場上均大獲成功,電站解決方案綜合提供商的概念已深入人心,這個過程中,朱共山因為布局太過超前失去很多,但也同樣在行業邁入新時代時迎來了收穫季。
顆粒矽、大組件、鈣鈦礦,構成協鑫集團光伏板塊未來五到十年的核心業務。
全球最大光伏單體工廠
12月12日,合肥市肥東縣協鑫高效光伏組件生產基地項目集中開工現場推進會在肥東縣召開,合肥市委副書記、市長凌雲在會上宣布協鑫集成60GW高效光伏組件生產基地一期15GW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未來,一座現代化的綠色能源超級智能工廠將在這裡拔地而起」,協鑫集成董事長羅鑫在開工儀式上發言時表示,這是協鑫集團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要時刻,新工廠將貫通高效光伏組件智能製造及上下遊產業鏈配套。這裡將會整合全球光伏資源要素,成為全球光伏產業的智能製造高地和科技研發高地的產業集群。
今年3月,協鑫集成與肥東縣人民政府籤訂了60GW組件及配套項目《投資合作協議》。協鑫集成60GW高效光伏組件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180億元,佔地面積約 2800 畝,計劃分四期實施。項目全部達產後,年產值不低於400億元。即將開工建設的一期項目總投資約40億元,總佔地面積737畝,總建築面積50萬平米。達產後可實現年產高效光伏組件15GW,產值超過130億元,位列合肥第十三批貫徹「六穩」重大項目第一位。
根據智新諮詢預計,光伏每年裝機量將實現從60GW到100GW的持續增長,中國光伏裝機將佔全球每年新增裝機的1/3,也就是說每年大約有180GW-300GW的需求,協鑫60GW的高效組件產能的陸續釋放正逢其時。近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在「2020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預測「十四五」期間國內年均新增光伏裝機規模可達70GW,樂觀預計可達90GW。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任育之也在會上表示,從目前的發展情況看,「十四五」的新增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將遠高於「十三五」。
前期工作已經完成,產線設計與設備參數選型已確定,正在進行生產設備招標工作。羅鑫表示,合肥超級工廠將集成業內最先進技術和製造工藝,主要定位為210mm系列組件,並向下兼容182mm。
據協鑫集成早前公告顯示,合肥工廠在2020年至2023年分四年四期投資建設,每期15GW,並原則上每年新增投資15GW。本次合肥市政府舉辦的開工儀式是標準廠房正式開工建設。
根據Solarbe整理的各家企業發展計劃顯示,協鑫合肥工廠全面落成後,將成為全球產能最大的單體光伏工廠。
210工廠前景幾何
根據PVinfolink的數據顯示,210對市場的佔有率將在在2023年達到43%,成為市場最主流尺寸,並在5年內達到70%。但天合光能副總裁馮志強博士認為這個數據偏保守,實際發展速度更快。
12月10日,中環股份在接受投資者提問時透露:目前210矽片月出貨量超1.2GW,佔供應市場的99.5%。換而言之,目前210的產能已達約14.5GW,並且產能在不斷爬坡中。
根據智新諮詢統計的數據:2020年210電池產能43.4GW,到2021年達到135.6GW,2022年157GW;210組件產能2020年達到41GW,2021年85GW,2022年129GW。
可以看到,210電池與組件產能將在2021年集中爆發,電池增加100GW,組件增加44GW,而考慮到組件擴產相對更快,在擁有充足的電池產能後,210組件產能擴張速度可能會進一步加快,可能會在60GW甚至80GW以上。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2021年是投資210產線的黃金期,到2022年由於主流企業已完成升級和對於156.75mm產線的淘汰,210的產能增長會進入穩定期。協鑫的60GW投資覆蓋了黃金期和穩定期,有望吃到210的第一波技術紅利。
而根據協鑫公布的投資計劃,到2021年底,會形成約30GW的210大組件產能,如果按2021年中15GW,2021年底15GW的進度估算,2021年會有10GW的組件產出,成為210軍團中的重要一員。
協鑫也是業內最早進行工廠智能化升級的企業之一。2017年,協鑫打造了業內第一個「無人車間」「黑燈工廠」,智能製造的先進模式在協鑫集團旗下協鑫集成的張家港生產基地率先落地,成為「中國製造2025」的示範樣本。
這也為210製造體系下所需的光伏新製造提供了基礎。
重新回歸製造
這不是今年協鑫集團的第一次發力。
9月8日,保利協鑫在江蘇徐州開建總產能10萬噸、首期5.4萬噸顆粒矽項目,此次擴產,在江蘇中能已有顆粒矽年產能0.9萬噸基礎上提檔擴容升級,首期5.4萬噸顆粒矽項目規劃佔地600畝,總投資47億元,計劃分兩期建設,一期於2021年6月年產能擴至3萬噸,2021年底年產能擴至5.4萬噸。
10月18日,保利協鑫四川樂山10萬噸顆粒矽項目。
同時,協鑫集團加速出售旗下協鑫新能源的電站資產,降負債調結構,顯示了從電站運營回歸製造業的決心。
受這些利好消息的刺激,協鑫集團旗下三個上市公司股價暴漲,其中保利協鑫股價在兩月內增長了數倍。
今年7月,價格低到成本線的多晶矽企業接連發生數起事故,一時間紛紛停產檢修,多晶矽料、矽片價格猛漲,同時玻璃等原材料也因為國家調控而供不應求,夾在中間的組件企業受傷嚴重,客戶從未想過上遊價格還會大幅反彈,在設定投資條件時將組件價格卡得很死。對於組件企業而言,要麼訂單沒辦法按合同交貨,否則就損失慘重,賠錢執行。
供應鏈安全,成為後PERC時代的第一個變化。
光伏企業開始重新審視供求關係,除自建垂直整合度更高的產業鏈之外,也希望尋找更可靠的盟友來穩定供應。
人心惶惶之時,沉默許久的朱共山發聲:恢復產能,緩解矽料供應緊張局面;不跟隨漲價態勢,制定自己的價格節奏,更多地普惠於下遊客戶。
這一幕讓人想起,十年前金融危機肆虐產業,多晶矽價格大跳水之時,朱共山主動讓利百億,讓電池組件企業的夥伴們渡過危機。
未來光伏組件價格雖然整體趨勢仍然是下降,但期間存在類似起伏是大概率事件。
組件企業與業主或EPC籤訂三月到一年不等的訂單,然後與矽片、電池、輔材廠商採購,這絕大多數是現貨價格,因此,一個可信賴的供應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隆基等公司領導人專門致電朱共山,表示希望採購協鑫的顆粒矽料,同樣伸出橄欖枝的,還有協鑫一直以來的合作夥伴中環股份。
這也將給協鑫集成60GW的組件產能提供了供應保障。
「你現在最關心什麼?」筆者最後問道。
「做好核心技術保密工作。」朱共山說。
來源:索比光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