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AA第一顆空間天氣衛星將於7月底投入運行

2020-12-07 中國氣象局

DSCOVR軌道示意圖。來源:NOAA

  2016年6月23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第一個空間天氣衛星DSCOVR,已經完成儀器檢驗。這顆衛星將在7月27日正式運行,屆時它將在監測對地球具有破壞作用的空間天氣風暴方面發揮作用。

  DSCOVR是深太空氣候觀測站的縮寫,NOAA期望其提供高質量的觀測數據,為預報員製作和發布空間天氣預警提供重要支撐。

  「儘管離太陽9300萬英裡遠,太陽表面活動仍可以在地球上產生重大影響,」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空間天氣預報中心主任湯姆·伯傑說,「嚴重的空間天氣會擾亂電網、海洋和航空導航、衛星運行、GPS系統和通信。通過DSCOVR,我們將能提供更及時、準確的地磁風暴預警,以防止重要的技術系統遭到破壞。」

  DSCOVR的主要空間天氣傳感器是法拉第杯等離子體傳感器,用以測量太陽風的速度、密度和溫度,以及用於測量太陽風磁場的強度和方向的磁強計。這些儀器為預報員製作磁風暴預警提供必要的信息。

  DSCOVR的數據被將用於一個新的預報模式——地球空間模式,於今年投入使用。地球空間模式將使預報員首次發布局部、短期的空間天氣預報,包括預測影響地球太陽風暴的時間和強度。目前,空間天氣預測中心只能發布全球的單一預報。

  DSCOVR取代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老舊的研究衛星ACE(先進成分探測器)。DSCOVR於2015年2月11日發射,6月8日到達最終的軌道。它在位於距離地球一百萬英裡的軌道上,此處太陽和地球的引力影響處於平衡狀態。DSCOVR作為一個遙遠的預警前哨,像在太空的海嘯浮標,為NOAA提供太陽噴發預警。

  DSCOVR的數據將在網上向公眾實時發布。得益於DSCOVR,在太陽風暴所生產的粒子襲擊地球一小時之前,預報員可提供空間天氣預警。空間天氣預測中心通過電子郵件服務方式為基礎設施運營商和公眾提供預測產品和數據,其電子郵件訂閱數超過47000個。

  (來源:NOAA 編譯:張瑋鷗)

相關焦點

  • 世界主要空間天氣中心將發布全球空間天氣諮詢
    從今年11月7日起,世界主要的空間天氣中心將響應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的需求開始發布全球空間天氣諮詢,包括空間天氣對高頻無線電通信、衛星通信以及基於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導航和精確定位的影響,並增加了對飛行人員的輻射風險。
  • 格洛納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在軌星座將在12月底前缺額運行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俄羅斯中央機械製造科研所(TsNIIMash)坐標、時間和導航保障信息研究中心消息,格洛納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在軌星座將在12月底前缺額運行,工作衛星是23顆而不是24顆。
  • 科學網—宇宙射線威脅空間天氣衛星
    DSCOVR在距離地面150萬公裡的地方監測空間天氣。
  • 「高分四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
    圖片來源:國防科工局網站  中國氣象報記者牛彥元報導 6月13日,我國首顆地球同步軌道高解析度對地觀測衛星「高分四號」正式投入使用。其高時空解析度數據將滿足氣象預報領域對快速變化雲系的觀測需求,在中小尺度局地性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 風雲四號衛星發射成功 天氣預報準確度將大幅提高
    新華社發  昨日,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當天凌晨,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雲四號衛星。風雲四號衛星將對我國及周邊地區的大氣、雲層和空間環境進行高時間解析度、高空間解析度、高光譜解析度的觀測,大幅提高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能力。    風雲四號衛星到底有多「牛」?
  • 風雲四號A星已投入運行 將服務於全球超70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2日)下午,中國氣象局召開5月新聞發布會,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張祖強表示,我國風雲四號A星已於今年5月1日正式投入業務運行,將服務於全球70多個國家地區。風雲四號A星於今年5月1日開始正式投入業務運行,已被世界氣象組織已納入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成為全球綜合地球觀測系統的重要成員,同時也是國際災害憲章機制的值班衛星,為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2500家用戶提供衛星資料和產品。「風雲四號」A星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第一幅多通道彩色合成圖像。
  • 美空軍將發射同步空間態勢感知衛星監視他國衛星
    據外媒披露,美國空軍新近宣布,將於今年適當時機發射同步空間態勢感知衛星,以進一步推進其「控制空間」計劃的實施。據悉,該衛星系統將配備新型光電傳感器,部署在地球同步軌道附近,能夠利用其獨特的位置優勢來追蹤在軌太空飛行器,這種「能監視衛星的衛星」投入實際應用,標誌著美國「控制空間」戰略又邁出了關鍵一步。
  • 高分七號衛星投入使用!
    程利偉總工程師表示,高分七號的投入使用有效提高了我國高解析度遙感立體觀測能力,將有效服務於我國1:1萬立體測圖生產及更大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產品的更新,服務於自然資源三維立體調查監測。自然資源部將以高分七號衛星投入使用為契機,圍繞自然資源領域需求,下大力氣推動抓好衛星應用工作。一是做好高分七號衛星應用。
  • 中央氣象臺新會商室投入運行
    中國氣象報記者黃彬 通訊員齊丹報導 雲端數據觸手可及,海量數據秒級讀取,工作環境安靜無塵,預報氛圍高效集約……5月31日,中央氣象臺會商室天氣預報業務工作區改造完畢並投入業務運行。
  • 把握太陽的脈搏——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十年發展綜述
    十年來,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作為國家級空間天氣業務機構,依託中國氣象局在監測、預報、服務以及技術支撐等方面完整的體系平臺,在成長的路上留下了一個又一個堅實的腳印。  2003年,中國氣象局在氣象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將空間天氣列為中國氣象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004年7月1日,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業務運行正式啟動,這標誌著我國國家級空間天氣業務正式開始。
  • NOAA氣象衛星大會:風雲際會大舞臺
    發言者還歷數了十餘個融入天氣預報業務的衛星探測創新案例,發現2014年及之前有葵花和GPM衛星等5次;2015年有SMAP衛星等3次;預期2016年將有GOES-R和COSMIC-2等4次。頻繁的天基探測創新成果,以及這些創新在快速與天氣氣候預報業務融合的同時,其開始顯現的低軌和靜止衛星、研究和業務、本國和國際資源之間的界限開始模糊的特徵,也讓與會者增添了更多信心。
  • 行業 | 高分七號衛星投入使用
    8月20日,高分七號衛星投入使用儀式在北京舉行,標誌著高分七號衛星圓滿完成在軌測試,順利投入使用。自然資源部作為高分七號衛星的牽頭用戶部門,程利偉總工程師出席儀式並講話,科技發展司代表部籤署了高分七號衛星投入使用證書。
  • 全球首顆低軌導航增強衛星投入商業化運行
    據微信公眾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ID:cascwx)5月25日消息,2017年11月,一顆微納試驗衛星同風雲三號D星一同被發射入軌。近日,這顆衛星通過在軌測試,正式轉入商業化運行階段。 這顆試驗星是全球首顆低軌導航增強衛星,已從試驗走向了試用。國內外有許多人從事低軌導航增強的研究,但還沒有做工程驗證的。
  • 【資源整理】衛星影像免費下載地址
    颱風跟蹤與製圖實習指南 http://www.best.com/~paradisc/hurr3.html最佳的客觀分析系統 http://www.fnoc.nsvy.mil/otis-info.html自動雲動風向量系統性能 ftp://winds.ssec.wisc.edu/www/cgms/wincgms.html由GEOS-8/9推出的風場產品 http://orbit7i.nesdis.noaa.gov
  • 外國天氣預報離不了中國衛星,揭秘我國氣象衛星到底多強大!
    「風雲三號」D星的在軌運行將使我國全球數值天氣預報模式預報精度再提高3%左右,預報時效延長2到3天左右,可使登陸颱風等高影響天氣預報時效提前到5至7天。作為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的第二顆業務星,「風雲三號」D星使命光榮,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於新文說,這顆衛星投入業務運行後,將作為下午星與「風雲三號」C星開展上、下午星組網觀測,並與去年發射的「風雲四號」A星組成新一代高低軌道氣象衛星星座,確保我國氣象衛星業務的連續穩定,促進我國衛星遙感綜合應用水平的提升。
  • 「高分一號」衛星投入使用成果顯著
    中新網北京12月30日電 題:「高分一號」衛星投入使用成果顯著  作者 劉昊元 張素  「知天知地,勝乃可全。」中國古代軍事家孫子用簡單八個字道出了取勝的秘訣——通曉天時,熟知地利。如今,「高分一號」衛星的投入使用讓古人所期盼的「千裡慧眼」變為現實。
  • 衛星影像免費下載地址
    各種衛星數據 http://gcmd.gsfc.nasa.gov/合成孔徑雷達圖像模擬與應用 http://sparclk.images.alaska.edu
  • 美將發射多顆衛星觀測太陽和空間天氣—新聞—科學網
    據新華社電 美國航天局6月20日宣布,該機構確定了兩項觀測太陽活動和空間天氣的新任務,將在2022年8月前為此發射多顆衛星
  • 風雲衛星50年記:捕捉天氣脈動 解碼風雲變幻
    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從1970年開啟氣象衛星研製任務至今,已成功發射17顆,7顆在軌運行,為我國氣象衛星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為什麼要發這麼多顆衛星?這個人丁興旺的「家族」為何貢獻卓著?風雲一號A星在太空僅工作了39天,便因衛星姿態失控而「早亡」。經過三代人努力,風雲衛星「身體素質」大大提升。風雲一號C星壽命達到7年;風雲二號F星設計壽命達4年,至今已在軌運行8年。
  • 空間天氣對戰爭的影響
    對太空飛行器的影響:高層大氣阻力可使太空飛行器動能減小,運行軌道高度降低,軌道收縮;宇宙間高能帶電粒子不斷轟擊太空飛行器表面,可造成太空飛行器輻射損傷,更高能的粒子可穿過電子器件,在電子信號串中改變數據位,導致儀器發出混亂指令或提供錯誤數據;對軍用電磁通信、預警、導航定位的影響:當空間災害性天氣發生時,無線電通信和雷達信號傳輸會受到影響,衛星微波通信也會因電離層擾動而降低通信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