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空間天氣中心將發布全球空間天氣諮詢

2020-11-25 中國氣象局

  從今年11月7日起,世界主要的空間天氣中心將響應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的需求開始發布全球空間天氣諮詢,包括空間天氣對高頻無線電通信、衛星通信以及基於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導航和精確定位的影響,並增加了對飛行人員的輻射風險。這代表了空間天氣業務研究領域的重大變化。

  飛行安全與航空通信、定位、跟蹤和航空電子設備的可靠性緊密相關,而這些都可能受到空間天氣的幹擾。在此之前,空間天氣已成為軍用航空任務計劃的一部分,但民航人員仍無法在全球範圍內持續獲取空間天氣信息。

  國際民航組織認識到,更好地應對空間天氣的潛在影響,將會提高航空運行的安全性和效率。因此,國際民航組織正在建立統一的空間天氣諮詢和傳播系統。

  空間天氣預測是一項超越國界的工作。全球空間天氣諮詢最初將涉及三個全球服務提供商: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的太空天氣預測中心(SWPC),泛歐航空航天天氣用戶服務聯盟(PECASUS)以及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和日本聯合空間天氣預測中心(ACFJ);未來,可能會有更多其他空間天氣預測中心加入進來。

  隨著空間天氣諮詢被整合到全球航空系統中,空間天氣研究和空間天氣基準測試也將受益,同時也有助於民用航空技術的發展和改進。

  (來源:Earth & Space Science News 編譯:崔國輝)

  

相關焦點

  • 全球空間天氣路線圖及對中國的啟示
    髙能粒子能夠導致衛星出現功能故障,並將航天員置於險境。伴隨著電子科技和空間科技的發展,空間天氣的影響逐漸顯現並擴展。一個世紀以前,空間天氣的主要影響還僅限於電報系統,但是現在已經影響到電網系統、衛星功能、導航精度、時間信息和高頻無線電通信等領域。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人類對地基電子系統和空間資產的使用及依賴急劇增長,已經超過了人口增長的速度。
  • NOAA第一顆空間天氣衛星將於7月底投入運行
    來源:NOAA  2016年6月23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第一個空間天氣衛星DSCOVR,已經完成儀器檢驗。這顆衛星將在7月27日正式運行,屆時它將在監測對地球具有破壞作用的空間天氣風暴方面發揮作用。  DSCOVR是深太空氣候觀測站的縮寫,NOAA期望其提供高質量的觀測數據,為預報員製作和發布空間天氣預警提供重要支撐。
  • 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中國天氣網
    空間天氣App新版於2020年11月18日正式上線,應用寶、360、AppStore等可以下載。2020年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空間天氣服務滿意度調查問卷。我們是怎麼發現新的太陽黑子群?怎麼辨別新的太陽周已經開始?
  • 空間天氣監測_中國氣象局
    空間天氣監測         空間天氣對人類影響  為「嫦娥二號」提供空間天氣數據    空間天氣是指日地系統整體的物理狀態它影響空間活動的安全、影響空間與地面目標的精確定位、影響通訊、影響地面的技術系統、影響國家安全。
  • 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成立十周年座談會召開
    莊白羽 攝影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釗 胡亞 莊白羽報導 7月19日,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成立十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會議系統地總結了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成立十年來的工作,交流了空間天氣監測預報預警服務經驗,謀劃了空間天氣業務的未來發展。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出席座談會並講話,副局長宇如聰主持會議。
  • 空間天氣-中國天氣網
    2020年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空間天氣服務滿意度調查問卷。我們是怎麼發現新的太陽黑子群?怎麼辨別新的太陽周已經開始?我們現在已經進入第25個太陽周期中,預計2025年達到太陽活動峰值。2002年6月1日,「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獲批成立,7月1日正式開展空間天氣業務運行。2020年的6月21日,夏至、金環日食、父親節,三日同聚。火星探索之路漫漫,相信看完這篇科普,大家會對航天任務心存敬畏,對航天人多一分欽佩。
  • 空間天氣指數
    空間天氣App新版於2020年11月18日正式上線,應用寶、360、AppStore等可以下載。2020年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空間天氣服務滿意度調查問卷。我們是怎麼發現新的太陽黑子群?怎麼辨別新的太陽周已經開始?
  • 中國氣象局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靜報導 近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東半球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子午鏈(簡稱子午工程)項目建設表彰大會在京舉行。中國氣象局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等13家單位被授予「子午工程項目建設突出貢獻單位」稱號,相關同志被授予「子午工程項目建設突出貢獻者」和「子午工程項目建設優秀個人」稱號。  子午工程利用沿東半球120度子午線附近和北緯30度附近的15個綜合性觀測臺站,綜合運用地磁、無線電、光學和探空火箭等多種探測手段,連續監測地球空間環境中的有關參數,是一個大型空間環境地基監測系統。
  • 把握太陽的脈搏——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十年發展綜述
    十年進取  探索「觀天」之道  中國氣象局是世界上最早認識到空間天氣監測預警業務重要性的機構之一。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中國氣象局便提出開展空間天氣監測預警的業務計劃。  2002年6月1日,國務院批覆中國氣象局成立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
  • 鄭國光聽取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工作匯報
    6月28日,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在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聽取了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工作匯報,要求進一步明確定位,理清發展思路,推進空間天氣監測預警業務持續發展。    鄭國光對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成立九年來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他表示,九年來,空間天氣監測預警業務從無到有,邊建設邊應用邊服務,風雲系列衛星有效載荷的研發能力逐步加強,地面空間天氣監測預警觀測網逐步建立,業務服務體系初步形成,在國內外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
  • 太空時代的「天氣預報」——空間天氣要怎麼報?
    從核心區的外部到70%的太陽半徑之間是太陽的輻射區,熱輻射是這個區域的主要能量傳輸方式。再向外一直延伸到接近表面,則是太陽的對流區,這個區域的溫度和密度相對於輻射區要低,因此無法用輻射傳輸的方式完成由內而外的能量流動,只能選擇對流的方式將太陽核心區釋放的能量傳輸到表面。對流層向外則是太陽的大氣,包括光球層、色球層、過渡區以及日冕。
  • CRC首份報文發布測試成功 將為全球提供氣象服務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韓磊 通訊員梁耘琪 報導:12月10日,由中國民用航空局、中國氣象局、俄羅斯氣象局共同建設的中俄聯合體全球空間天氣中心(CRC)完成了諮詢情報的首次發布測試。測試結果表明,CRC已經具備向全球用戶提供空間天氣情報服務的運行能力。這是CRC承擔全球空間天氣中心職責的關鍵一步。測試人員當天的測試報發布流程劃分為8個步驟。
  •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發布2016—2025戰略
  • 太陽對空間天氣有何影響 NASA將開展深入調查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近日公布的消息,NASA確定了兩項觀測太陽活動和空間天氣的新任務,以促進我們對太陽及其如何影響地球附近空間天氣的理解。  何為空間天氣  空間天氣是一個全新的概念。
  • 第二屆亞洲-大洋洲空間天氣聯盟研討會在昆明召開
    吳季在講話中強調,亞洲-大洋洲空間天氣聯盟研討會的召開,有利於促進地區空間天氣數據的交換,推動地區空間天氣研究、應用及業務部門間的交流與合作,有利於加強地區間空間天氣信息和教育的共享與推廣;Iguchi先生在開幕辭中講述了亞洲-大洋洲空間天氣聯盟的發展歷程
  • 氣象局:空間天氣利於「嫦娥一號」10月下旬發射
    我國探月「嫦娥計劃」第一顆衛星「嫦娥一號」已定於10月下旬擇機發射,據中國氣象局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預測,10月下旬,空間天氣整體平靜,對衛星發射、入軌的影響很小,利於「嫦娥一號」發射。新華社記者 周文杰 攝    「嫦娥一號」將依次經過大氣層、內外輻射帶、磁層、磁鞘和太陽風等多個完全不同的空間天氣區域,入軌後還將隨著月球的公轉周期性地穿越磁層和周邊區域。    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預測:10月24日至31日,地磁活動可能出現活躍或小磁暴,但空間天氣整體平靜,出現突發性太陽活動事件的可能性不大,對衛星發射、入軌的影響很小。
  • 大氣層外的風雲——空間天氣漫談
    事實上,空間天氣的主要載體是空間等離子體,也就是電離的氣體。而空間天氣的主要驅動源頭,就是太陽的活動。太陽米粒組織。圖中呈現的區域之大小約和地球相當,其中的米粒組織之跨幅則約等同於一個國家,而影像能解析的最小結構小至30公裡寬。
  • 在太空觀望 空間天氣與地球天氣相遇之處
    6月8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消息稱,原定於美國時間6月14日升空的電離層連接探索(ICON)衛星將推遲發射。按照計劃,這顆衛星將對地球天氣和空間天氣相互作用的區域——電離層進行更深入的探測,使人類加深對它的了解。  太陽活動影響下的電離層  太陽物理是天文學研究的重要分支。
  • 【世界空間周】空間天氣離我們有多近?
    空間天氣?和我們關係不大吧!電話打不通,電視轉播看不了,電腦沒法用了,這些都和空間天氣有關係?可能是空間天氣中的「雷」——太陽耀斑造成的。空間天氣與我們日常的天氣一樣嗎?空間天氣裡還有「颱風」呀!空間天氣對我們有哪些影響?
  • 科學網—宇宙射線威脅空間天氣衛星
    DSCOVR在距離地面150萬公裡的地方監測空間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