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宇宙射線威脅空間天氣衛星

2020-12-08 科學網

 

DSCOVR在距離地面150萬公裡的地方監測空間天氣。圖片來源:NASA

自運行之日起,美國空間天氣衛星今年連續5次短暫失聯,該衛星的目標是對即將到來的太陽風暴向地球做出預警。其載荷計算機可能因為銀河系宇宙射線暫時出現故障。

深空氣候觀測站(DSCOVR)於10月11日停止運行。在此情況下,它出乎意料地進入「安全控制」狀態,其間科學數據停止流動,工程師需設法恢復探測器。總體來說,DSCOVR空間天氣預測設備的失聯時間從2015年10月28日開始已累計超過42小時,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的這個探測器來自美國航天局(NASA),後者負責建造並發射該衛星。

每次通訊中斷僅持續數小時,整體故障停機時間佔其在太空中停留時間的0.48%,遠低於NOAA對探測器至少需要在96%的時間工作的要求。NOAA科羅拉多州博爾德空間天氣預測中心天氣預報辦公室主任Robert Rutledge表示,10月11日的中斷聯繫並未嚴重影響該探測器對數天後到達的微地磁風暴的預測。

但這些中斷意味著DSCOVR可能會在較大的太陽風暴幹擾時失聯,導致科學家難以察覺即將到來的襲擊。「它們有問題嗎?是的。」博爾德中心太陽物理學家Douglas Biesecker說。

其他太陽物理學探測器也可以監測太陽噴發,但DSCOVR從其重力穩定L1點(在太陽方向距離地球約150萬公裡)可以傳遞獨特的信息。該探測器載荷儀器可直接測量其速度、磁場和其他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的特徵。那些數據可更好地預測當太陽風暴襲擊地球時會發生什麼,比如幹擾電網或損壞衛星電子設備。

DSCOVR於2015年2月11日發射,數月後經歷了首次中斷,其載荷計算機自然重啟。平均來看,這樣的「安全控制」每74天發生一次,但其中有兩次之間僅間隔了8天。而且,它們並未與太陽風暴存在關聯。(馮維維)

《中國科學報》 (2016-11-02 第3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對衛星的三大威脅,最後一個尤為嚴重
    空間越擁擠,競爭就越激烈,對國家和全球安全都構成了挑戰。以下是衛星面臨的三大威脅,以及應對措施。空間天氣我們的太陽系沐浴在宇宙射線和太陽風暴產生的高能粒子的連續雨點中,所有這些都能穿透一顆衛星,燒毀它的電子設備,在極端的情況下,使其毫無用處。一個解決辦法是預測太空天氣,讓衛星運營商有機會暫時關閉部分或全部太空飛行器以保護它。但這是出乎意料的困難。你如何預測太空風暴?最近的科學創新為我們帶來了希望。
  • 解析「神舟十號」面對的空間天氣威脅
    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首席預報員 薛炳森  宇宙看似一片黑暗與虛空,實際上卻也存在著複雜多變的「天氣現象」,由太陽活動引發的太陽風暴等空間天氣事件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太空飛行器的運轉。
  • 空間三大威脅會對嫦娥二號衛星造成影響
    科研人員發布了針對嫦娥二號衛星發射的空間天氣的預報,預報顯示,空間天氣狀況良好,適於衛星的發射和運行。來自中科院空間環境研究預報中心的劉四清副主任解釋說,空間當中有三大威脅會對嫦娥二號衛星造成威脅。第一就是太陽質子事件,它是一種太陽爆發活動,這種事件發生的時候,有大量高速的帶電質子會到地球空間影響衛星的安全。
  • 美將發射多顆衛星觀測太陽和空間天氣—新聞—科學網
    據新華社電 美國航天局6月20日宣布,該機構確定了兩項觀測太陽活動和空間天氣的新任務,將在2022年8月前為此發射多顆衛星
  • 全球空間天氣路線圖及對中國的啟示
    太陽爆發活動會引起強烈的地磁暴,威脅地球上的電力系統;對地球上層大氣中傳播的電波信號(包括對於現代社會非常重要的衛星導航信號)產生幹擾。髙能粒子能夠導致衛星出現功能故障,並將航天員置於險境。伴隨著電子科技和空間科技的發展,空間天氣的影響逐漸顯現並擴展。一個世紀以前,空間天氣的主要影響還僅限於電報系統,但是現在已經影響到電網系統、衛星功能、導航精度、時間信息和高頻無線電通信等領域。
  • 宇宙射線正在緩慢「撕裂」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大麥哲倫星雲
    宇宙射線正在緩慢「撕裂」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大麥哲倫星雲  Connor Feng • 2020-01-08 14:23:
  • NOAA第一顆空間天氣衛星將於7月底投入運行
    來源:NOAA  2016年6月23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第一個空間天氣衛星DSCOVR,已經完成儀器檢驗。這顆衛星將在7月27日正式運行,屆時它將在監測對地球具有破壞作用的空間天氣風暴方面發揮作用。  DSCOVR是深太空氣候觀測站的縮寫,NOAA期望其提供高質量的觀測數據,為預報員製作和發布空間天氣預警提供重要支撐。
  • 氣象局:空間天氣利於「嫦娥一號」10月下旬發射
    我國探月「嫦娥計劃」第一顆衛星「嫦娥一號」已定於10月下旬擇機發射,據中國氣象局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預測,10月下旬,空間天氣整體平靜,對衛星發射、入軌的影響很小,利於「嫦娥一號」發射。    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預測:10月24日至31日,地磁活動可能出現活躍或小磁暴,但空間天氣整體平靜,出現突發性太陽活動事件的可能性不大,對衛星發射、入軌的影響很小。但10月16日出現的獵戶座流星雨將於10月21日左右達到極大值,屆時可視流星流量可能達到每小時25個。
  • 今晚宇宙射線來襲務必關手機?純屬謠言
    :1、地球大氣層和地球磁場是人類的兩大保護傘,大部分宇宙射線粒子被阻隔在外。2、仍有部分宇宙射線會達到近地空間,不過他們與中高層大氣相互碰撞,產生的二次粒子對人體輻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3、宇宙射線會影響手機通信,但不會通過手機影響人的身體健康。要注意不法分子利用「宇宙射線」的老舊謠言實施詐騙。
  • 高輻射宇宙射線來襲需關手機防護?專家闢謠
    中國氣象局研究員、國家空間天氣預報臺臺長張效信向《財經》證實,上述信息為不折不扣的謠言,宇宙射線根本不可能通過通信設備直接對人體產生危害,公眾沒必要恐慌。  宇宙射線為何方神聖?張效信表示,宇宙射線是來自外太空的帶電高能次原子粒子,這些例子大部分會受到地球大氣層與地磁場的阻隔,人類正是靠著這兩大保護傘在太陽風與宇宙線作用下得以生存。
  • 宇宙射線風暴來臨,我們該怎麼辦?
    2019年4月23日Spaceweather.com報導:十年前,NASA報導了一場"宇宙射線的完美風暴"。在2009年,深空輻射不斷撒向地球,達到了50年以來最高,創下了太空時代從未見到過的記錄。現在,又即將要再來一次。地基中子監測器和高空宇宙射線氣球正記錄著宇宙射線新的增長。
  • 宇宙射線正在「撕裂」大麥哲倫星系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宇宙射線是指被極其激烈的宇宙事件加速到接近光速的微型帶電粒子。這些射線本身並不是特別可怕,但如果數量足夠多,便會對整個星系造成威脅。一支研究團隊近日發表了對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大麥哲倫雲的模擬結果。模擬發現,星暴事件中產生的宇宙射線正在使該星系分崩離析。
  • 大氣層外的風雲——空間天氣漫談
    因此,我們平日裡能夠直接感受到的天氣現象只是所有天氣現象中的一部分,對流層以上,尤其是大氣層之外,存在著另外的一種風雲變幻:空間天氣。對流層內天氣的載體是空氣分子,尤其以水蒸氣為重要作用因子。而眾所周知,大氣層外是幾乎不存在空氣分子的,更不要說連平流層都難以進入的水蒸氣了,因此,空間天氣的載體一定和對流層天氣不一樣。
  • 太空也有「天氣預報」嗎?「下雨」了衛星要打傘嗎?
    空間天氣對我們有什麼影響?衛星如何應對空間天氣?太陽上出現的耀斑和日冕物質的拋射等劇烈活動,會給地球磁層,電離層和中高層大氣,衛星運行和安全等帶來影響,人們把這種由太陽活動引起的短時間尺度的變化,稱之為空間天氣
  • 宇宙無奇不有,科學家們如何研究並「捕捉」有奇怪特質的宇宙射線
    這使Victor Hess確定:輻射不都來自太陽,而是來自更深的空間。在地球上,我們不會受到宇宙射線粒子的威脅,但是宇宙中的輻射粒子能量要大的多,舉一個例子,宇宙中的宇宙射線比世界上最強大的大型強子對撞機推動的質子能量高200萬倍。我們可以想像,這種能量類似於頂級網球職業選手盡其所能擊球,想像一下,網球選手將所有的能量都注入進一個小於原子的區域內,這是非常極端的。
  • 中國科學家稱正在研發可屏蔽宇宙射線的玻璃
    我們只能利用新的技術來屏蔽這些宇宙射線,其中一個辦法就是研發出一種塗層,可以保護在飛船和空間站內的太空人騰訊太空訊據國外媒體報導,未來的太空人和太空遊客可能會受益於新的輻射屏蔽玻璃技術,圖中顯示的為太空人特蕾西-考德威爾-戴森在一次任務中位於空間站對地觀察窗附近的照片。
  • 空間天氣——那些神奇事件的幕後導演
    當你在飛機上吃盒飯時,空間輻射可能正在 「檢查」你的牙齒。你感覺到了嗎?  天氣那些事兒裡有個叫做「空間天氣」。氣象控帶你來了解一下。  等等,手機很可能是無辜的, 因為有個空間天氣事件,它就是電離層閃爍。
  • 世界主要空間天氣中心將發布全球空間天氣諮詢
    從今年11月7日起,世界主要的空間天氣中心將響應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的需求開始發布全球空間天氣諮詢,包括空間天氣對高頻無線電通信、衛星通信以及基於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導航和精確定位的影響,並增加了對飛行人員的輻射風險。
  • 超新星爆發的致命宇宙射線,導致地球形成了範艾倫輻射帶
    探險者1號是美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探險者1號衛星於1958年2月1日由丘諾1號運載火箭在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LC-26發射臺發射升空,是美國科學衛星系列的第一顆衛星。20世紀初,挪威空間物理學家斯託默從理論上證明,在地球周圍存在一個帶電粒子捕獲區,大部分區域處於後來發現的輻射帶內。
  • 空間天氣監測_中國氣象局
    空間天氣監測         空間天氣對人類影響  為「嫦娥二號」提供空間天氣數據    空間天氣是指日地系統整體的物理狀態它影響空間活動的安全、影響空間與地面目標的精確定位、影響通訊、影響地面的技術系統、影響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