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三大威脅會對嫦娥二號衛星造成影響

2020-12-06 騰訊網

人民網北京10月1日訊 嫦娥二號預計將在第一窗口時間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實時發射。科研人員發布了針對嫦娥二號衛星發射的空間天氣的預報,預報顯示,空間天氣狀況良好,適於衛星的發射和運行。

來自中科院空間環境研究預報中心的劉四清副主任解釋說,空間當中有三大威脅會對嫦娥二號衛星造成威脅。

第一就是太陽質子事件,它是一種太陽爆發活動,這種事件發生的時候,有大量高速的帶電質子會到地球空間影響衛星的安全。

第二種叫做地磁棒,這種地磁棒也是由於太陽爆發引起的,當太陽爆發活動發生的時候,它會使得地球磁場發生劇烈變化,使得地球空間的帶電粒子環境也產生變化。

第三種就是地球輻射帶,地球輻射帶是由於地球自身的磁場,它把高能帶電粒子束縛在地球附近,當「嫦娥二號」奔月過程中要穿過這個輻射帶,因此它也是我們關注的環境因素之一。

我們了解到,太陽質子、地磁棒、地球輻射帶的運行都是比較平靜的,目前天氣狀況適應「嫦娥二號」的發射和運行。

相關焦點

  • 嫦娥二號探月_中國網
    嫦娥二號任務發射場區指揮部指揮長李尚福說,目前看來,10月1日發射不受影響。2010-10-01 13:42:16中國網: 相關資料:嫦娥二號實現六大技術創新 入軌時間縮減一半 嫦娥二號將突破運載火箭直接將衛星發射至地月轉移軌道的發射技術。
  • 嫦娥二號探月解析度比嫦娥一號提高數倍
    4 整星調整 軌道降低需修改飛行程序  與嫦娥一號200公裡×200公裡軌道不同,嫦娥二號的環月軌道調整為100公裡圓軌道、100公裡×15公裡橢圓軌道。  相比200公裡×200公裡軌道,低軌道飛行會帶來更大的紅外熱流和月球攝動影響,對軌道預報、軌道控制、測定軌精度提出更高要求,也對星上熱控、供配電等分系統帶來影響。
  • 天宮一號最快下周二升空 嫦娥二號超額完成任務
    「天宮」將與神八無人對接據介紹,中國將實施載人航天工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執行任務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組合體,已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垂直總裝測試廠房順利轉運至發射區。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已改進據介紹,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等飛行產品自6月底陸續進場後,按照飛行任務測試發射流程,相繼開展了總裝測試等技術區的準備工作。8月18日17時28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實踐十一號04星」,因火箭飛行過程中發生故障,衛星發射失利。
  • 嫦娥二號簡介
    「嫦娥二號」原本是「嫦娥一號」的備份衛星,因此兩顆星在外形和重量上並沒有太大差別。不過它的繞月飛行軌道將由嫦娥一號時的200公裡高度降低到100公裡,這樣它就能把月球看得更清楚了。為此,科研人員為它安裝了解析度為10米的CCD相機,這就比嫦娥一號120米解析度的相機拍得更清晰、更詳細。
  • 嫦娥五軌道器變成太空垃圾?專家:仍有重要任務,類似嫦娥二號
    嫦娥二號曾飛往日地L2點考察2011年,我國第二顆探月衛星「嫦娥二號」完成探月之後,就曾飛到另外一個日地拉格朗日L2點開展一系列科學驗證和考察活動,成功實現環繞L2點飛行。嫦娥五號軌道器即將前往日地拉格朗日L1同樣,因為嫦娥五號飛行和變軌操作都非常完美,軌道器中剩餘了不少推進劑,航天專家也將充分利用,安排嫦娥五號軌道器前往另一個日地拉格朗日點L1進行科學考察。
  • 嫦娥二號衛星成功進入月球虹灣成像軌道
    資料圖片 2010年10月6日11:06,北京飛控大廳傳來「第一次近月制動開始」的口令聲,圖為飛控大廳大屏幕上顯示嫦娥二號打開發動機開始制動。李少峰攝新華網北京10月26日電 (記者田兆運、姜寧)26日21時27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對嫦娥二號衛星實施了降軌控制,約18分鐘後,衛星成功進入了遠月點100公裡、近月點15公裡的試驗軌道,為在月球虹灣區拍攝圖像做好準備。記者從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大廳大屏幕上看到,控制指令發出後,三維動畫顯示,衛星上4個小發動機同時噴出耀眼的火焰。
  • 嫦娥二號任務實施過程有五大關節點
    新華網四川西昌10月1日電 嫦娥二號任務是我國實施的第二次月球探測,也是全世界第127次月球探測。作為我國探月工程二期工程技術的先導星,嫦娥二號衛星擔負著探月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之間承上啟下的作用,其任務實施過程有五大關節點。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嫦娥二號超額完成任務
    嫦娥二號完成探月任務後,成功飛抵日地拉格朗日L2點,堪稱中國航天史上又一大創舉。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嫦娥二號通過在月球背面實施降軌,奠定嫦娥三號「落月」的技術基礎;通過飛往150萬公裡外的太空,進一步驗證太空飛行器軌道設計、深空測控能力,成為中國未來深空探測的「先遣部隊」。笑容滿面的吳偉仁在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會議室接受記者的專訪。
  • 對衛星的三大威脅,最後一個尤為嚴重
    空間越擁擠,競爭就越激烈,對國家和全球安全都構成了挑戰。以下是衛星面臨的三大威脅,以及應對措施。例如,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一個新的機器學習計算機模型準確地預測了風暴前兩天地球範艾倫輻射帶的強化所造成的破壞性輻射,這是迄今為止最先進的預警。
  • 嫦娥二號總設計師稱發射日期選在國慶系巧合
    昨天上午9時,搭載「嫦娥二號」衛星的「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開始加注常規推進劑,這標誌著「嫦娥二號」任務正式進入加注發射階段。  「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一、二級和兩個助推器使用的是常規推進劑,三級使用的是低溫推進劑,因此,整個加注工作將分為常規加注和低溫加注兩個階段進行,分別在2天內完成。
  • 嫦娥三號衛星明年5月開始正樣研製
    中國專家表示,在世界探月領域內,中國並非走得最快的,還遠落後於美國和俄羅斯,中國也永遠不會去威脅別的國家。  記者獲悉,明年5月嫦娥三號衛星開始正樣研製,預計於2013年前後發射。相比日本曾經失敗的探月試驗,中國探月工程總體規劃比較嚴謹,起點較高,投入更是較少,嫦娥二號任務總投入僅有9億元人民幣。  預測  中美競賽會不會成為「龜兔賽跑」?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分析師表示,中國在小衛星開發等特定領域已經領先於美國。
  • 嫦娥二號成月球衛星 將擇機入百公裡環月圓軌道
    成功進入這個「使命軌道」,將標誌著此次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號」任務工程取得基本成功。  嫦娥二號已成月球衛星  從10月1日18時59分57秒成功升空後,嫦娥二號已經歷多重風險,並順利完成地月轉移軌道飛行,進入了近月制動階段。尤其是10月6日成功實施第一次近月制動,成為一顆月球衛星,經受了一次至關重要的考驗。
  • 嫦娥二號衛星首次近月制動成功順利進入環月軌道
    11時6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調度地面測控系統,向嫦娥二號發出指令,衛星發動機準時點火,工作32分鐘後,正常關機。對各項測量數據的分析計算結果表明,衛星順利進入周期約為12小時的橢圓環月軌道。    據介紹,與嫦娥一號衛星相比,嫦娥二號實施近月制動時距月面更近、速度更快、制動量更大。
  • 從北大荒走出來的「嫦娥二號」總設計師
    嫦娥二號衛星(簡稱:嫦娥二號,也稱為「二號星」)是嫦娥一號衛星的姐妹星,由長三丙火箭發射。但是嫦娥二號衛星上搭載的CCD相機的解析度將更高,其它探測設備也將有所改進,所探測到的有關月球的數據將更加翔實。嫦娥二號衛星面臨的最大風險就是能否精準「剎車」,被月球重力場捕獲。如果「剎車」力量不夠,衛星會飛出月球的引力範圍,不能被月球捕獲。
  • 氣象局:空間天氣利於「嫦娥一號」10月下旬發射
    我國探月「嫦娥計劃」第一顆衛星「嫦娥一號」已定於10月下旬擇機發射,據中國氣象局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預測,10月下旬,空間天氣整體平靜,對衛星發射、入軌的影響很小,利於「嫦娥一號」發射。流星體對飛行器的安全有潛在的威脅,同時流星在大氣層中燒蝕產生的暫時性等離子體徑跡(流星尾跡)對無線電波傳播可能會有輕微影響,獵戶座流星雨將在11月7日前後結束。
  • 解析「神舟十號」面對的空間天氣威脅
    對「神舟十號」而言,提前獲知空間天氣預報,對於其安全運行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高能帶電粒子、沉降粒子、高層大氣、電離層和空間碎片是影響「神舟十號」安全運行的幾種空間天氣要素,它們造成的有害效應包括:單粒子事件、表面和深層充電效應、總劑量效應、軌道衰變、姿態改變、定軌誤差、通信異常和碎片撞擊。
  • 嫦娥四號首次測量月球表面輻射:嫦娥探月升級史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實現月球軟著陸進行部分關鍵技術試驗,並對嫦娥三號著陸區進行高精度成像,進一步探測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間環境。在此之前,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已經進行取得了多項探測和研究,如月球背面巡視區形貌和礦物組份研究,月球背面巡視區月表淺層結構研究,月基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等。
  • 嫦娥三號完成三大科學目標 港澳臺科學家均有參與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先介紹一下整個嫦娥三號的科學探測任務到底有哪些。  鄒永廖:在嫦娥三號著陸器和巡視器上都各自攜帶了四臺儀器,主要為了完成三大科學任務。一是對地形地貌和地質構造的探測和研究,二是對月球的物質成份以及一些有用資源的勘察與研究,三是利用著陸器的平臺開展月基光學望遠鏡的觀測和對地球等離子體層的探測。概括起來說,整個嫦娥三號任務就是觀天、看地和測月。
  • 嫦娥四號首次測量月球表面輻射:嫦娥探月升級史
    02  2010年10月1日  「嫦娥二號」月球探測衛星發射升空  主要任務是獲得更清晰、更詳細的月球表面影像數據和月球極區表面數據,為「嫦娥三號」實現月球軟著陸進行部分關鍵技術試驗,並對嫦娥三號著陸區進行高精度成像,進一步探測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間環境。
  • 嫦娥二號進入環月軌道 我國擁有第二顆月球衛星
    嫦娥二號180度旋轉第一次近月制動於11時40分順利結束  我國第二顆月球衛星誕生  10月6日上午,記者再次來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在經歷了星箭分離、衛星入軌、中途修正,約112小時後,今天,高速飛行的嫦娥二號衛星即將迎來探月徵程上的一次嚴峻考驗——近月制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