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很驚悚吧,這不是我說的,是人家發表在Nature子刊的麻省理工團隊說的。
這篇最新發表的文章,題目就是North China Plain threatened by deadly heatwaves due to climate change and irrigation。
我們就來看看這篇文章講了個什麼東東?
不想看全文的話,這段話就行了:
一方面,華北平原降雨量少,因此農業必須灌溉。而灌溉增加了地面溼度導致熱浪加劇,預計未來華北平原最高溼球溫度會持續上升。
另一方面,溫室效應本身會導致溫度上升,而如果華北的溫室效應持續加劇(必然的了),那麼這個最高溼球溫度也會上升。
二者結合起來,就是未來華北最高溼球溫度越來越高,這溫度有啥危害呢?大體就是大家看的新聞,因為太熱而導致人身體不適甚至死亡
其實中國也出現過,2013年,極強熱浪在華北平原持續50天,許多地方最高氣溫達到38攝氏度。
首先大體了解下,這是華北的地形圖
而我國的降水量分布如下
我們可以看出,顏色越深降水量越大,華北區域是相當缺水的,因此華北需要大量的人工灌溉。
如下圖所示,這是華北的灌溉分布圖(area equipped for irrigation)
area equipped for irrigation (AEI, %) for 2005 from Historical Irrigation Data40 with climatology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from TRMM49 (contour, mm) in modern record (1998 – 2015)
沒見過灌溉系統的朋友可以了解下,如下圖,我們那窮地方是用的左邊這種,有錢的地方用的是右邊這種
然後當地的日間最高溼球溫度(highest daily maximum wet-bulb temperature)
註:熱力學溼球溫度(絕熱飽和溫度)是指在絕熱條件下,大量的水與有限的溼空氣接觸,水蒸發所需的潛熱完全來自於溼空氣溫度降低所放出的顯熱,當系統中空氣達飽和狀態且系統達到熱平衡時系統的溫度。通俗來講,溼球溫度就是當前環境僅通過蒸發水分所能達到的最低溫度。
接下來,作者描述了最高溼球溫度的分布圖,方框為華北區域
說明,
圖中縱向對比,比如a-d,分別表示未灌溉(CONT)和灌溉(IRR),表明,同樣條件下,如果灌溉增加,那麼最高溼球溫度就會增加
圖中橫向對比,比如a-b-c,表示同樣在未灌溉情況下,只要是溫室氣體濃度增加,那麼最高溼球溫度就會增加。
小方框裡的.表示了灌溉渠(IRR)和整個華北(NCP)的對比
進一步,作者用中國東部地區的16個城市進行了研究,統計了這些城市的最高溼球溫度情況。
十六個城市包括北京,鄭州,武漢,南昌,杭州,上海,等諸多地區,看拼音理解。
其中黑線是歷史數據,藍線是 RCP4.5 , 紅線是 RCP8.5. (RCP是代表路徑濃度的意思,表示了溫室氣體濃度)
這張圖論證了一個觀點,就是溫室氣體濃度越高,最高溼球溫度越高。
最後作者放了一個全球圖
從上到下依次表示溫室氣體濃度增加後的日最高溼球溫度情況,一目了然。
也就是說,灌溉導致空氣溼度人為的增加,而溫室效應也在不斷地增強,最後的結果就是導致當地溼球溫度越來越高,最後影響人類的生存。
換句話,都是人們自己作的,但是沒辦法啊……
不過評論區有位知友很樂觀,不就是北方變成江南嘛,我竟然覺得很有道理……
乾隆也不用一天到晚懷念江南了,在北方就體驗了。
參考文獻:
North China Plain threatened by deadly heatwaves due to climate change and irr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