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者福音——繼瑞典之後,美國正式啟動「子宮移植」

2020-11-28 生物谷

【導讀】近期,克利夫蘭診所獲得子宮移植臨床試驗的批准,將作為美國首個獲批單位對十名不孕女性進行子宮移植研究。這為不能正常懷孕的症患者帶來了新希望。

子宮性不孕(UFI),指子宮發育不良(包括體積過小、子宮頸相對較長等)或者由於子宮肌瘤、手術感染等原因導致子宮病變,最終致使女性無法正常懷孕。目前,針對UFI的治療技術仍然有限。大多數患者無奈只好選擇收養或者代孕的方式獲得為人父母的機會,但是這些方式無論在文化、倫理還是法律層次上都不能被多數人認可。

近期,克利夫蘭診所獲得子宮移植臨床試驗的批准,將作為美國首個獲批單位對十名不孕女性進行子宮移植研究。這為不能不孕症患者帶來了新希望。

克利夫蘭診所將進行子宮移植,是首例嗎?

克利夫蘭診所表示,子宮移植可針對先天性沒有子宮,或者子宮發育不良或者發生感染病變的女性患者(21-45歲)。克利夫蘭診所並不是全球首個進行子宮移植手術的單位。

土耳其和沙烏地阿拉伯也曾進行過兩例子宮移植案例,但都未能懷孕生子。去年,瑞典成功進行了這項臨床研究,接受子宮移植手術的9名女性患者中,有5個已經懷孕,4個已經成功生下寶寶。英國的科學家容易也計劃於明年開展子宮移植的臨床研究,但是需要756,300美元啟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上述9例病患接受的子宮都來自於近親的捐贈。而克利夫蘭診所的研究是接受已故捐贈人的捐贈器官,因為利用死者的捐贈器官可以避免捐贈者手術風險。根據紐約時報報導,活體器官摘除手術因為要避免損壞血管、器官等風險,常常需要7-11個小時,且手術複雜。而從去世的人身上獲得捐贈的器官則會相對簡易。

接受子宮移植的女性能夠正常受孕嗎?

答案是不能。接受子宮移植的女性患者必須接受輔助生殖手段才能夠懷孕,因為移植的外來子宮不會與輸卵管連接。

那麼,子宮移植和輔助生殖的流程是什麼呢?

首先對不孕症患者進行一系列嚴格的身體診斷和心理評估。只有診斷評估合格的女性才能進行子宮移植手術。

在找到適合的捐贈子宮前,先獲取卵子,與精子外受精後,對胚胎冷凍保存。直至找到捐贈的子宮,通過手術將子宮移植入患者體內。術後患者大致需要一年的時間進行癒合和恢復。身體允許後,再將冷凍的胚胎復甦後植入子宮中,直至胚胎成功著床發育。

除了正常的孕檢,患者還需要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以防止懷孕期間身體出現排斥反應,且每個月都需要進行宮頸活檢檢測排斥反應。

喜憂參半:存在哪些高風險?

子宮移植跟其他器官移植一樣存在高風險。所以會遭到質疑。但是,不少人認為它是在拯救生命,甚至於拯救家庭。它能夠給不能懷孕的婦女提供成為母親的機會,能夠有望給予夫妻一個完整的家庭。美國紐約生物醫學倫理教育和研究中心的助理教授Lisa Campo-Engelstein 表示,對一些女性而言,能夠懷孕擁有親生的孩子很重要。她強調,現代醫學涵蓋改善人民生活質量的職責。

接受子宮移植的女性需要服用抗排斥藥物,會增加感染、導致早產等風險,而且這些藥物是否會影響胎兒目前還不完全清楚。此外,因為使用的是已故捐贈者的器官,所以相比於瑞典的成功案例,美國的這項研究還存在其他未知的風險。

子宮移植是永久性移植嗎?

患者接受子宮移植後,可以選擇生育1-2個孩子。但是生育完兩個孩子之後,需要通過手術切除移植的子宮。克利夫蘭診所表示,這樣的時間期限是為了停止抗排斥藥物的持續服用,避免長期風險。(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子宮移植的利弊--中國數字科技館
    子宮移植從失敗到成功  迄今,世界上進行過子宮移植手術的國家有沙烏地阿拉伯、瑞典、土耳其、美國和中國,移植的病例數總共為12例。2014年10月4日全球首個在移植子宮內孕育的嬰兒在瑞典出生。  這位未透露姓名的瑞典女子36歲,她天生沒有子宮,但卵巢功能良好。2013年初,這名瑞典女子在瑞典哥德堡市的薩赫爾格雷斯卡大學醫院接受了子宮移植,供體子宮來自她的一位61歲的朋友捐贈,後者已經絕經多年。術後的各項檢查表明,子宮移植非常成功。
  • 美國首例「子宮移植」成功誕下嬰兒,這項技術孕育新希望
    (Baylor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at Dallas)接受了子宮移植手術,就在上個月,這名女性成功的誕下一名健康的嬰兒,作為美國首例先天子宮因素絕對不孕症患者成功生產的案例,這標誌著子宮移植臨床經驗的成熟,也為無數無法生育的女性帶來新生命的希望。
  • 女子先天性無子宮 移植51歲母親子宮圓了當媽夢
    繼2015年成功實施全國首例人子宮移植術後,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近日又順利完成全國第二例人子宮移植,成功將廣東一位母親的子宮移入其女兒體內。今年29歲的梁娟(化名)先天性無子宮。51歲的母親帶著她輾轉多地求醫,希望進行子宮移植,最終母女倆來到西京醫院。
  • 福音!子宮都可以人造了?美國團隊製造半人造子宮,成功產下後代
    一種可降解的生物高科技材料,可以支撐細胞,再生發育成為完整的組織美國一個再生生物研究所近日發布了一項重要突破,他們使用先進的生物工程技術製造了半人造子宮,在兔子實驗中,他們成功修復了子宮並且使兔子的後代存活,這無疑是一項重大的科技突破。
  • 福音!子宮都可以人造了?美國團隊製造半人造子宮,成功產下後代
    一種可降解的生物高科技材料,可以支撐細胞,再生發育成為完整的組織美國一個再生生物研究所近日發布了一項重要突破,他們使用先進的生物工程技術製造了半人造子宮,在兔子實驗中,他們成功修復了子宮並且使兔子的後代存活,這無疑是一項重大的科技突破
  • 首例「子宮移植」將成功男性也可能生孩子
    英國西倫敦地區哈默史密斯醫院婦產科醫生理察·史密斯21日在美國亞特蘭大市舉辦的生殖醫學會議上宣布,他計劃在2年內成功實施世界首例子宮移植手術,從而令沒有子宮的不孕婦女們也能懷孕生子,而在3年之內,世界上將誕生第一個在移植子宮中孕育的嬰兒!
  • 福音!人工眼角膜移植術成功了
    【福音!人工眼角膜移植術成功了】據俄媒報導,近日#以色列科學家完成人工眼角膜移植#手術。
  • 半人造子宮移植成功,產下存活後代
    意味著我們距離在人體移植「人造子宮」,拯救子宮功能障礙不能生育的女性,又近了一步。同時也代表著,人類的器官移植技術正在飛速進步。利用生物科技培育與移植「半人造子宮」生育能力強的兔子,一直是生物科技生殖領域最佳試驗對象。一方面其子宮組織再生能力強,另一方面與其他動物相較,它們的子宮由兩個分開的子宮角和子宮頸組成,每個都具有進行妊娠的能力。
  • 全球首個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正式啟動上市
    中國網財經5月25日訊 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並擁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商品名)日前在北京正式啟動,這標誌著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完成臨床試驗的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正式上市。臨床試驗結果表明,該產品「總有效率達到94.44%,愈後效果接近人捐獻角膜」。
  • 美國團隊發明「半人造子宮」,並成功產下後代
    圖片來源撰文 戚譯引今日,《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發表一項研究,宣布使用生物工程技術修復的「人造子宮」讓兔子產下了存活後代。這項研究由美國維克森林再生醫學研究所(WFIRM)完成。
  • 假日奇思,人造子宮的傳說可以成真嗎?
    那對於一些沒有適合的「土壤」孕育的女性,有沒有辦法移植一個子宮?概念的提出據了解,體外生育理念最早由英國科學家Haldane在1924年提出,據Haldane預測,在2074年,全世界只有30%左右的嬰兒是由自然生育而來。在此之後,體外生育的概念不斷出現在科幻小說及影視作品中。
  • 美國團隊發明「半人造子宮」,成功產下後代,科學家卻憂心忡忡!
    但是也有一些疾病是要通過複雜的手術來治療的,像器官移植就是非常複雜的手術。器官移植不僅要考慮血型匹配的問題,而且數量也是很大的壓力。以目前的捐獻數量來說,器官移植遠遠不夠。因此科學家們也開始了人造器官的道路,就在前幾天美國研究團隊成功發明了半人造子宮,並且成功讓實驗兔產下了後代。
  • 「半人造子宮」問世 家電品牌未來能否參與人體器官製造?
    【家電網HEA.CN 7月5日微信原創】近日,美國維克森林再生醫學研究所(WFIRM)宣布,使用生物工程技術製造的子宮組織能夠成功修復兔子子宮,使其產下存活後代。儘管該研究只製造了部分子宮組織,沒有製造出整個子宮,研究團隊希望未來能用這種技術取代子宮移植。
  • 夢美生命:美國試管嬰兒技術資訊-凍胚移植成功率
    在運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進行助孕的過程中,選擇凍胚還是鮮胚進行移植困擾著許多準父母,主要在於移植方式也是影響試管嬰兒成功率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素。具體是何種移植方式成功率更高呢?對此,美國夢美HRC專家表示,相較之下,凍胚移植成功高且更有保障。
  • 中國CAR-T多中心臨床研究啟動 18家醫院參與
    2015年10月17日,中國CAR-T多中心臨床研究項目在天津正式啟動。該項目將在18家醫院成立臨床研究中心,40多位專家參與臨床研究,歷時2年,目的為了評價CAR-T技術治療復發/難治性血液腫瘤的安全性和臨床有效性,為更廣泛的應用於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 試管嬰兒移植子宮大小和內膜多少才能算達標?
    子宮作為胚胎生長的「土壤」,子宮大小和內膜多少才能算達標?做試管嬰兒時內膜偏薄又該怎麼辦呢? 子宮是以肌肉為主而組成的部位,成前後略扁的倒置梨形,一般來講,正常子宮縱徑5.5-7.5cm,前後徑3.0-4.0cm,橫徑4.5-5.5cm,子宮頸長2.5-3.0cm。子宮正常情況下,三個值相加是12。其實現在許多女性的子宮都比正常範圍稍小一點。另外,子宮的大小與人體大小有一定關係,比如本身體格較大的女性,她的子宮就比體格較小的女性大。
  • 器官移植救助公益項目在漢啟動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黃濤 通訊員李晗 龔勇)10月30日,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生命接力」公益救助行動啟動儀式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舉行。該項目將為因家庭經濟狀況無法獨立承擔器官移植手術費用的患者提供醫療費用補貼,幫助他們重獲新生。
  • 【科研】又一項人造子宮研究將啟動,計劃2025年前投入臨床使用
    按照設計,這款人造子宮充滿類似羊水的液體,自帶血液循環系統。胎兒臍帶會和人工胎盤相連,從而接受氧氣和營養。此外,研究小組將在人造子宮上,安裝各種傳感器,模擬媽媽的體溫、心跳。研究小組計劃,在2025年前,完成相關試驗,並投入臨床使用。 人造子宮的創想,最早出現於1924年,由英國進化生物學家、遺傳學家J.B.S.Haldane提出。
  • Nat Biotechnol人工子宮重大進展!科學家證明生物工程子宮可以懷孕!
    再生醫學和組織工程技術已成為克服供體器官短缺和來自供體移植的其他限制的一個有吸引力的選擇。科學家們用同樣的生物工程策略來設計子宮,子宮是一個更複雜的器官,對胚胎植入和胎兒發育的功能要求更高。在這項研究中,兔子被隨機分為四組:(1)組織工程子宮組,使用動物自己的細胞植入支架;(2)僅接受聚合物支架的非種子支架組;(3)只施行子宮全切除的對照組,通過縫合修補子宮切除;(4)正常對照組,進行了假手術。
  • 奕真生物隆重推出子宮內膜容受性分析檢測 (Igenomix ERA)
    杭州2019年9月18日 /美通社/ -- 奕真生物今天正式宣布與國際輔助生殖檢測的領導者 Igenomix 合作,將國際上廣泛使用的子宮內膜容受性分析檢測(Endometrial Receptivity Analysis,簡稱「ERA」)在中國市場隆重推出,為國內廣大輔助生殖領域的醫患提供可靠的個性化胚胎移植時機決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