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探火因窮理而不凡

2020-07-24 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時評:探火因窮理而不凡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記者王琳琳、胡喆)今天,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向著浩瀚蒼穹出徵了!儘管7個月、最遠4億公裡的長途布滿荊棘,但任何險阻都無法阻擋我們對未知的渴求。人類文明屢因斷惑而進步,天問探火將因窮理而不凡。

孔孟之道,首求斷惑。然欲斷惑,則必先證得大宇宙之唯一真實。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周,華夏祖先就曾提出有關火星的猜想,而後,幾乎歷代王朝都設有專司天象的官方機構。先秦時期,著名詩人屈原在《楚辭》中寫下「日月安屬?列星安陳?」的《天問》長詩,體現了古時可貴科學精神的萌芽,也給予了今時中國行星探測工程以命名的靈感。天問奔火,肩負了祖先的重託,接續著科學的求索。

翻開人類歷史,火星探測共40餘次,成功24次,通關概率僅一半左右。航天專家說,探測長路挑戰重重,即便一粒微小的塵埃都可能對太空飛行器構成巨大考驗。然而,人類最可貴的精神就是斷惑,身為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求知慾超過一切。

從這個意義上說,「天問一號」將載入史冊:於中國,它是國家航天科技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開啟了國人對地球之外一顆行星的深入探索;於世界,它意味著國際太空探索再添生力軍,人類對宇宙奧秘的認知將進一步深化。

火星的形貌與地質構造如何?哪裡有水冰分布?大氣環境與表面氣候怎樣?內部結構、物質組成如何?……這些都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即將研究的重點科學問題。然而,天問窮理的深意遠不止於此。

實踐證明,深空探索的引領和帶動作用是非凡的。尿不溼、脫水食品、太陽能電池都曾是航天領域「高大上」的尖端科技,而今,這些應用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天問探火,是中國行星探測工程萬裡長徵的第一步。邁出這一步,我們將親證宇宙實相,窮理而達本;堅持走下去,我們將創造更大福祉,推動人類進步。

相關焦點

  • 新華時評|探火因窮理而不凡
    人類文明屢因斷惑而進步,天問探火將因窮理而不凡。孔孟之道,首求斷惑。然欲斷惑,則必先證得大宇宙之唯一真實。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周,華夏祖先就曾提出有關火星的猜想,而後,幾乎歷代王朝都設有專司天象的官方機構。先秦時期,著名詩人屈原在《楚辭》中寫下「日月安屬?列星安陳?」的《天問》長詩,體現了古時可貴科學精神的萌芽,也給予了今時中國行星探測工程以命名的靈感。
  • 探火因窮理而不凡
    人類文明屢因斷惑而進步,天問探火將因窮理而不凡。孔孟之道,首求斷惑。然欲斷惑,則必先證得大宇宙之唯一真實。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周,華夏祖先就曾提出有關火星的猜想,而後,幾乎歷代王朝都設有專司天象的官方機構。先秦時期,著名詩人屈原在《楚辭》中寫下「日月安屬?列星安陳?」的《天問》長詩,體現了古時可貴科學精神的萌芽,也給予了今時中國行星探測工程以命名的靈感。
  • 新華時評: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
    新華時評: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 陳芳 胡喆/新華社 2019-01-03 19:36
  • 新華時評:培養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
    新華時評:培養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新華網
  • 新華時評:「新」字當頭,邁好開局第一步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新華時評:「新」字當頭,邁好開局第一步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 題:「新」字當頭,邁好開局第一步新華社記者姜琳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對2021年經濟工作作出新判斷、新部署
  • 新華時評:以「反面典型」為鏡鑑正心修身
    原標題:新華時評:以「反面典型」為鏡鑑正心修身 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令計劃、蘇榮……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央反腐力度不斷加大,不斷有違法違紀的典型案例被公之於眾,違法事實、腐敗程度觸目驚心。 典型是最直接、最直觀的教材。
  • 「天問」出徵,探火不凡
    人類文明屢因斷惑而進步,天問探火將因窮理而不凡。天問奔火,肩負了祖先的重託,接續著科學的求索。翻開人類歷史,火星探測共40餘次,成功24次,通關概率僅一半左右。探測長路挑戰重重,即便一粒微小的塵埃都可能對太空飛行器構成巨大考驗。然而,人類最可貴的精神就是斷惑,身為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求知慾超過一切。
  • 「評上評」「天問」出徵,探火不凡
    人類文明屢因斷惑而進步,天問探火將因窮理而不凡。天問奔火,肩負了祖先的重託,接續著科學的求索。翻開人類歷史,火星探測共40餘次,成功24次,通關概率僅一半左右。探測長路挑戰重重,即便一粒微小的塵埃都可能對太空飛行器構成巨大考驗。然而,人類最可貴的精神就是斷惑,身為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求知慾超過一切。
  • 全球迎來「探火季」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看點幾何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2日電 題:全球迎來「探火季」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看點幾何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胡喆、王琳琳近期,火星發射進入「窗口期」,全球迎來「探火季」。繼20日阿聯「希望號」探測器順利升空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也將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開啟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行星探測時代。中國為何要探測火星?
  • 探火夫妻檔:航天伉儷攜手追逐星辰大海
    此次探火任務中,孫一龍定崗在發射塔架上,跟蹤加注系統的工作狀態,實時進行質量把關和技術指導。趙興娜則堅守在幾公裡外的氣象會商間,觀察著衛星雲圖、跟蹤著雲雨軌跡,實時計算預測著場區天氣,預判火箭點火的最佳窗口。2011年大學畢業,孫一龍和趙興娜一起走進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 「探火」的朋友圈在擴大 專家詳解各國探火計劃
    零距離專家詳解各國探火計劃——「探火」的朋友圈在擴大未來或有更多國家加入「探火」朋友圈據耿言分析,除中、美、阿3個國家,歐盟、俄羅斯、印度等雖然於今年並未明確火星探測計劃,但也已擁有一定的技術基礎或項目支持。總體來看,隨著2020年三大「探火」項目的相繼開展,針對以火星為代表的深空探測項目,相關國家會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從而在這一涉及「地外資源」的未知領域中佔據優勢。
  • 三國探測器排隊升空 為何扎堆在今夏「探火」
    而在此期間從地球上發射火星探測器可以縮短抵達火星耗時,節省燃料,從而降低「探火」成本。也正因如此,多個國家在今年7月至8月迎來的火星探測發射窗口期發射火星探測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已於20日由日本成功發射升空。它重約1.5噸,設計壽命為2年,主要任務是觀測火星大氣的溫度和溼度以及火星氣候的變化等。
  • 全球迎來「探火季」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看點幾何
    「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業內有關專家。為何要「去火星」?「探火」到底難在哪?相比月球探測,火星探測任務的難度更大。由於火星相對地球距離較為遙遠,對發射、軌道、控制、通信和電源等技術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人類已對火星實施了44次探測任務,其中僅成功了24次。不論是長達七個月的地火飛行,還是進入火星軌道的「剎車變軌」,以及最遠距離達4億公裡的超遠距離通信……地球通往火星的探測之旅可謂前路漫漫、風險多多。
  • 述評:「天問」探火,解惑「熒惑」
    中新社北京7月23日電 題:「天問」探火 解惑「熒惑」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23日中午從南海邊的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啟程,奔向宇宙「星辰大海」中的火星,中國行星探測也由此邁出第一步。火星由於其肉眼可見的火紅顏色以及不斷變化的亮度和位置,在中國古代稱之為「熒惑」,被視為戰星、兇星。
  • 各國曲折探火路執著為哪般 21世紀將屬於火星
    其實,發射探測器到火星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容易,人類的探火之路也充滿著荊棘、曲折。當然,相比探測火星背後的偉大的科學目標,即使前路再難,人類也會勇往直前,堅定地一直走下去。充滿神秘:紅色星球誘惑大自古以來,火星一直吸引著世界各國人們關注的目光。這顆星球獨特的顏色充滿神秘感,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 船檢英語|固定式探火和失火報警系統
    應按照本條的規定提供固定式探火和失火報警系統。A fixed fire detection and fire alarm system shall be provid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is regulation.
  • 「墳場」求生,「探火路」步步驚心……
    因地火公轉速度不一樣,「火星衝日」大約26個月才發生一次。同時,考慮到引力、風險和成本因素,探測器到火星的最佳路線為1925年提出的「霍曼轉移軌道」——探測器進入軌道幾個月後會和火星自然相遇。這樣的時機也要26個月才會出現一次。如果沒有把握好發射窗口期,就只能再等兩年。
  • 當下時評的七大弊病
    這種標題和話語腔調,就是讓很多讀者詬病的時評八股腔。葉匡政曾撰文《時評已經成為一種腦殘文體》,矛頭指向這種八股腔,這篇引發評論業界討論的文章中稱:這類時評還有一個特徵,就是味如嚼蠟,不僅語言枯燥,觀點亦是人云亦云,只不過張嘴說了點能放在檯面上的瞎話。
  • 公務員考試熱點人民日報時評:清風當伴中秋"潔"
    公務員考試熱點人民日報時評:清風當伴中秋"潔"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時事政治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公務員考試熱點,公務員考試,中秋,公務員時評,廣東公務員時事政治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為什麼「探火」非「胖五」莫屬
    為什麼「探火」非「胖五」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