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放晴,趕往濱河帶。一半的樹木葉子都落光了,略顯蕭條。有一棵梨樹居然從梨檜銹病的攻勢中倖存下來,雖然只有枝頭的零星綠葉。這些葉子也並沒有好過多少,很多都打了捲兒,因為舉腹蟻在這裡製造了天然的帳篷,放牧它們的蚜蟲群。
螞蟻們很小心地把黃色蚜蟲集中在中間的一小塊區域,要通過特定的角度才能看到這個外表荒涼的卷葉內部欣欣向榮的牧場。這裡的產量可能是過剩的,因為小個頭的家蠅也跑來分一杯羹,而螞蟻們並沒有對這些竊賊進行驅趕。每一塊螞蟻的牧區,都有一隻蒼蠅在附近徘徊。它們真是聰明的昆蟲,知道食物匱乏的季節可以到螞蟻這裡飽餐一頓。而且,它們的行為非常無恥。牧蚜的螞蟻用觸角溫柔地拍打蚜蟲,刺激它們分泌蜜露然後收集。而蒼蠅則直接趴到蚜蟲的屁股上吮吸(誰叫它們是舐吸式口器呢)。我剛來時看到一隻蒼蠅,連蚜蟲的屍體都不放過。
在枸骨冬青上有一個直徑40釐米的圓形網,但是主人並不在。於是我通過查看網的錨固點來找它。這張網總共有四個,其他三個都是連在正常的葉子上,我查到右下角的錨固點時,那裡有一堆葉片粘合的痕跡,有枯葉和殘骸。我心中暗喜,主人就在這裡啦。
黑暗中有幾條大長腿慵懶地伸合了幾下,我嚇了一跳,這個主人的體型比我想像的大了許多。那張纖弱的網看上去承擔不了它的重量,我甚至以為它吃掉了網的原主人呢。我後來繞著這棵樹觀察,發現了另外幾張網,在下角有同樣構造的枯葉堆集,不過沒有蜘蛛。
這是大腹園蛛,它們白天在遮蔽所裡,晚上才會端坐網的中央。躲在陰影裡的灰突突的蜘蛛很難拍攝,但是我看到它腹部頂端的白斑,很像不小心灑上去的幾滴奶油(並不是每個個體都有)。於是我用防風夾把它的遮蔽所轉動了一個小的角度,讓光線情況稍微好一點,拍攝留念。
濱河帶有很多低矮的樹樁,我想是因為這裡沒有特別打理,死去的樹木就貼著地面鋸掉了事。我看到一個高10公分左右的並不粗的樹樁,也許有點年頭,樹皮和木質部已經分離,蛀幹昆蟲留下的孔洞就像一個星座圖,點綴著徑向裂紋。這上面擺放的幾顆小石子不知道是誰的作品,苔蘚的綠色帶來了一點生機。總之,多個物種共同努力,打造了這個縮微景觀。
我在構樹的樹幹上看到一隻活躍的蟻蛛。雖然它們的外形能夠近乎完美地擬態螞蟻,但其行為可以很容易地被人類區分:螞蟻的行動總是帶有目的性;而蟻蛛,套用許巍的一句歌詞:「漫無目的地走」。不需要任何指導,如果你見到一隻「無所事事」的螞蟻,那必定就是蟻蛛。
我用鏡頭跟蹤蟻蛛,它爬到樹幹上的凹縫裡。我臨時調整了一下相機參數,然後端回去等待它從凹縫裡出來。
蟲子出來了,但是個頭小了不少,就像只是蟻蛛的上半身出來了一樣。我馬上意識到在我調整參數的幾秒鐘內,它們兩個偷梁換柱了。這是採風的常見情況,你盯牢一隻蟲子,它就老老實實在那兒;你目光移開幾秒再回來,它就不是原來的它啦!
新來的蟲子我從來沒見過,但是從它高高舉起的四節觸角,我知道這是半翅目的昆蟲。它的翅芽非常大,讓人搞不清楚是不是成蟲小號的翅膀。其實這是地長蝽的末齡若蟲,它很著急地趕路,繞開構樹樹幹上的一個個皮孔。它腹部的斑紋很像蟑螂的小若蟲,但是好看得多。由於太小,分辨不出翅芽上的白線是本身的色彩還是反光所致,總之它們構成了一張迷你的面具臉譜,有點像《變形金剛》電影裡的威震天。
臨近飯點,今天看起來沒有什麼收穫了,走之前我再去最東端的圓形小廣場,那裡有幾棵略微乾淨一點的石楠。一隻曬太陽的蟻蛛看到我的接近,馬上翻到葉子下面。石楠葉片上有很多白色的絲巢,而我又發現了比較多的蟻蛛,我開始把它們聯繫到一起。
現在的我還不會直接拆開一個絲巢查看,我不斷找尋新的絲巢,直到找出一個自己拆了一半的,裡面正有隻小蟲守在家裡。這個巢因為沒有封閉,我通過不同角度的觀察,以及輕微騷擾看裡面蟲子的反應,確認這就是蟻蛛的家。
這種絲巢很常見,肉食性的蟻蛛不太挑剔植物種類,只要它的葉片兩側翹起,讓它拉直線就能扯一個帳篷即可(不過囓蟲也是基於同一個選址原則)。接觸昆蟲攝影的頭幾年,我經常想像(也會問學生)下輩子轉世做蟲子,會選擇什麼物種。這個選擇會變來變去,現在想想,做蟻蛛也蠻好的。
作為擬態螞蟻的蟲子,不必擔心有天敵飛過來把它一口叼走;擁有神奇的製造絲的能力,可以不用任何其他材料建築自己的溫馨小窩;冬天來的時候,織一床蛛絲被禦寒,如果這個冬天特別冷,那麼就織厚一點;沒事的時候在家門口轉悠,逮點小蟲子吃吃;天氣不好就宅在家裡,日子就那麼一天天過去了。
今天因為陽光煦暖,氣溫有所回升,於是大多數蟻蛛咬破它們的厚被子,出來曬太陽了。我拍的這一隻還在猶豫不定,可能它覺得現在還不夠暖和。
但是它的鄰居已經出來活動筋骨,並且幸運地逮到一隻搖蚊。閒逛的蟻蛛是極常見的蟲子,但它們進食的場景就比較罕見了。我打開閃光燈,跳蛛科(蟻蛛屬)閃亮的大眼睛立刻現形。
螳螂和跳蛛是昆蟲攝影中兩個最好的模特。它們共同的優良品德就是:好奇。所以它們總是勇敢地打量鏡頭,而不像其他蟲子那樣慌忙逃走。對於初學者來說這一點很好,因為它們像專業的模特,知道擺出攝影師需要的最好角度的造型。但是時間久了,一大堆全是正面的照片也會感覺乏味。想要拍攝45度角側面照?跳蛛科可不答應。無論你轉到哪裡,它都會及時調整角度,好讓自己動情的大眼睛對準鏡頭方向。
我注意到它的左邊有一片葉子被蟲子咬了一個不小的洞。通過這個窗戶可以窺視到進食的蟻蛛,而它不會察覺。於是我端起相機,關閉閃光燈,找到一個合適的角度拍下了它的側面照。這個小傻瓜還對牢最後一次鏡頭出現的方向,期待著時尚雜誌記者的快門和閃光呢。
當我把三腳架支起來打算拍攝更精細的相片時,很不湊巧蟻蛛吃完了。它把乾癟的搖蚊屍體吐掉,後來又有一點意猶未盡,或者僅僅是為了向觀眾證明它真的是一隻螞蟻,蟻蛛往前走了幾步,用第一步足拍打搖蚊,就像螞蟻用觸角探測一樣。然後把它銜在嘴裡,發現真的是一點汁液都榨不出來了。於是蟻蛛把它再次扔掉,又踢了一腳,搖蚊就骨碌碌地順著葉子掉下去了。
有很長一段時間太陽沒有被雲層遮擋,於是這一會兒氣溫升高的很快。那隻猶豫了好久的蟻蛛終於下定決心,從它的小窩裡出來,加入到同類們早已開始的石楠葉上的盛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