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 多頁「天書」即將正式發表!最富傳奇色彩的難題被天才數學家...

2020-11-24 手機鳳凰網

8 年前,一位天才數學家宣稱自己解決了數學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未解猜想,如今其研究論文終於要發表了。

當地時間 2020 年 4 月 3 日,日本天才數學家、京都大學教授、比特幣疑似創始人望月新一(Mochizuki Shin'ichi、もちづき しんいち)在京都大學數理解析研究所的兩位同事柏原正樹(Masaki Kashiwara)和玉川安騎男(Akio Tamagawa)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望月新一關於 abc 猜想(abc conjecture)的證明終於被學術期刊《數理解析研究所公刊》(PRIMS)接收,即將正式發表。

這一曾引發數學界神仙打架的研究成果,在歷經了 8 年的同行審議後得以解除封印,再次引起全球科學界廣泛關注。

abc 猜想

實際上,數學中有個分支叫做數論(Number theory),主要研究整數的性質。數論分為初等數論(即用初等方法研究的數論,主要包括整除理論、同餘理論、連分數理論)和高等數論(包括了更為深刻的數學研究工具,大致包括代數數論、解析數論、計算數論等)。

在數論中,最古老的分支之一便是丟番圖方程(Diophantine Equation),得名於古希臘亞歷山大後期的重要學者和數學家、代數學鼻祖丟番圖(Diophantus)。

所謂丟番圖方程,即是有一個或幾個變量的整係數方程,又名不定方程、整係數多項式方程。實際上,我國古代約 5-6 世紀成書的《張邱建算經》中,有一道「百雞問題」(如下圖),涉及了如今我們所謂的三元不定方程組,其實這也就是一種丟番圖方程。

而本文的主角——abc 猜想就曾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數學家 Dorian Goldfeld 認為是「丟番圖分析中最重要的未解問題」(the most important unsolved problem in Diophantine analysis)。

另外,abc 猜想與著名的費馬大定律之間也有密切的關係。可以說,如果 abc 猜想被證明為真,那麼費馬大定律也能得到證明。

據了解,abc 猜想(Oesterlé–Masser 猜想)於 1985 年由法國數學家 Joseph Oesterlé 及 David Masser 提出。

那麼,如此重要的數學猜想,具體是怎樣的呢?

若 a,b 和 c 是滿足 a+b=c 的互素正整數,通常有 c

嚴格來講,abc 猜想如下圖。

難題只能交給天才嗎?

相信大家看到上述猜想肯定一頭霧水,但實際上,幾十年來許多數學家也都花費了大量的精力試圖證明這一猜想,至今還沒有被行業廣泛認可的一套方法論。

2007 年,在數論、算術代數幾何和交換代數領域有過重要貢獻的知名法國數學家 Lucien Szpiro 首次宣布對 abc 猜想的證明,但很快就被證明有誤。

實際上,隨著計算機科學的發展,人們也把數學家都難以解決的這一難題交給計算機來完成——荷蘭萊頓大學數學研究所(Mathematical Institute of Leiden University)運作了一個名為 ABC@home 的基於 BOINC 分布式算力平臺的數學類項目,旨在通過搜索滿足 abc 猜想條件的三元數組,獲得其分布,從而幫助數學家證明這一猜想。

就在這一猜想的印證之路陷入瓶頸之際,2012 年,日本數學家望月新一連發 4 篇預印本論文,總篇幅超過 600 頁。望月新一表示,他解決了 abc 猜想。

雷鋒網了解到,出生於日本的望月新一 5 歲隨父母前往紐約生活,16 歲就進入普林斯頓大學求學,19 歲進入研究生院,師從著名德國數學家、1986 年菲爾茨獎得主 Gerd Faltings,23 歲便獲得博士學位,33 歲成為京都大學教授,曾在「遠阿貝爾幾何」領域中作出過超卓貢獻。

此外,2013 年 5 月 20 日,計算機科學家、HTTP 之父 Ted Nelson 爆料化名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比特幣創始人其實正是望月新一,但這一說法尚未得到證實。

數學界神仙打架

望月新一的證明方法可以說是另闢蹊徑,他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數學方法,使用了一些全新的數學「對象」——相關抽象概念只有極少的數學家能夠完全理解。

據了解,望月新一就 abc 猜想問題獨自思考了 20 年,最終得到的成果被他本人稱為「宇宙際 Teichmüller 理論」,其中包括各種神秘術語,可以說是前所未有——比如第一篇論文中提到的「霍奇影院」(Hodge Theater)的構造、第二篇論文中引入的「外星算數全純結構」(alien arithmetic holomorphic structures)。

這一足夠使得數學界大地震的研究卻遭受了「冷遇」,原因很簡單——很長一段時間內,能讀懂這篇論文的數學家寥寥無幾。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數論學家 Jordan Ellenberg 曾作出評價:

讀他的論文就像是在讀來自未來或外太空的論文。

對眾多數學家來說,這 600 多頁「天書」難以讀懂,而更重要的是,望月新一本人自 1988 年柏林數學家大會之後便從學術界「消失」,潛心研究 abc 猜想。預印本論文發表後也是一直拒絕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或各種演講邀請,這也在某種程度上使得其論文發表的常規同行評審過程幾乎陷入停滯。

雷鋒網了解到,華裔數學家、菲爾茨獎得主、第二屆「丘成桐中學數學獎」評審總決賽面試主考官陶哲軒(Terence Chi-Shen Tao)最初便委婉表示過對該研究成果的質疑,但也強調了自己並非這一領域的專家,無法給出很好的見解。

直到 2018 年,德國波恩大學數學家、菲爾茨獎得主 Peter Scholze 和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數學家 Jacob Stix 終於對望月新一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明確的質疑——二人發表報告,指出第三篇論文中的推論 3.12 的證明過程從根本上來說是有缺陷的。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篇論文中的推論 3.12 是證明 abc 猜想的關鍵部分。作為數論領域的權威,Peter Scholze 曾公開表示:

我認為 abc 猜想的證明依舊懸而未決,任何人都有機會證明這個猜想。

此外,Peter Scholze 也曾前往日本訪問望月新一,就論文進行探討,但二人並未達成一致。

不過,不論結果如何,此次望月新一的論文被接收,也說明 abc 猜想的證明終於進入了全新的階段。接下來,該證明還將接受更多的同行評審。

實際上,科學發展的過程,就是一個個理論不斷被推翻的過程。畢竟,經過不斷討論、交流甚至是質疑的學術觀點,才會更加接近科學真相。

相關焦點

  • 日本數學家望月新一將發表abc猜想證明,定稿長達600頁
    8年前,日本數學家望月新一用長達500多頁的4篇論文,聲稱自己解決了abc猜想,引發學界討論,然而很少有數學家能夠理解他的這項工作;如今,望月新一終於得到了肯定。據《自然》報導,最終定稿長達600頁的abc猜想證明終於被認可並即將出版。
  • 數論難題abc猜想被證明?600頁論文僅幾人看懂,仍存巨大爭議
    經過八年的努力,獨自奮戰的日本數學家望月新一(Shinichi Mochizuki)終於得到了一些認可。如今,他長達 600 頁的「abc 猜想」證明論文已經被接收,即將出版。京都大學數理解析研究所期刊(RIMS)評審通過瞭望月新一的論文,而望月新一也是該期刊的編輯。
  • 「幽靈」天才 傳奇數學家納什
    納什和夫人早慧的天才少年約翰·納什曾擔任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其主要研究領域為博弈理論,同時,在代數簇理論、黎曼幾何、拋物和橢圓型方程上取得了一些突破。納什寫的論文不多,僅僅幾篇便足夠引起學界矚目。
  • 世界上最傳奇的天才——「幽靈」數學家納什
    菲爾茲獎只頒發給40歲以下的數學家,獎金只有1500美元。早在2001年,為紀念挪威最著名的數學家亞伯誕辰200周年,挪威政府宣布設立亞伯獎。雖然「亞伯獎」的歷史較短,但由於數額巨大(約100萬美元),可以與諾貝爾獎媲美,而且每年頒發一次。獲勝者沒有年齡限制,很快就贏得了世界的認可。目前,它已被公認為「諾貝爾數學獎」。
  • 世界上最傳奇的天才——「幽靈」數學家納什!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納什被稱為「傳奇」。早在2015年5月23日,他的榮耀和瘋狂永遠留在新澤西州。這個壞消息已經成為當時全世界的頭條新聞,全世界都在為他的離去而嘆息。納什也是奧斯卡獲獎影片《美麗心靈》中主人公、博弈論大師、著名數學家的原型。
  • 傳奇華人數學家張益唐在華羅庚講座講述孿生素數猜想
    這是在2013年8月22日9時許,具有傳奇色彩的美國新罕布夏大學張益唐博士應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的邀請出席華羅庚講座時,講座主持人中科院院士王元對他的評價。  8月22日8:30,離講座開始還有整整30分鐘。
  • 陶哲軒「他的證明比我強」,這個天才青年解決了最簡單的數學難題
    魚羊 蕭簫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傳奇數學家張益唐之後,又有一位跟「孿生素數猜想」有關的數學家,摘下了「數論界最高獎」柯爾獎。這一用有理數逼近無理數的問題,對於丟番圖逼近領域的數學家來說,幾乎可以說是最基礎、最關鍵的問題之一。改進張益唐最佳結果張益唐一舉成名,是因為「孿生素數猜想」。猜想聽起來很簡單:證明存在無窮多對間隔為「有限」的質數。
  • 《自然》雜誌:8年前提出的abc猜想證明終於被認可發表
    這一猜想被成為數學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未解猜想,abc猜想若得證,則證明可以改變數論的面貌,數論中很多著名的猜想可以立時得出。例如,提供一種新穎的方法來證明費馬最後定理。所以這一猜想的證明具有重要的意義。
  • 陶哲軒「他的證明比我強」,這個天才青年解決了最簡單的數學難題
    魚羊 蕭簫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傳奇數學家張益唐之後,又有一位跟「孿生素數猜想」有關的數學家,摘下了「數論界最高獎」柯爾獎。James Maynard,又和另一位數學家合作,攻下了一個困擾數學家們將近80年的難題——Duffin-Schaeffer猜想。
  • 國內外10大天才數學家盤點
    原標題:國內外10大天才數學家盤點 之前英國評選出十位數學天才。認為他們的革命性發現改變著我們的世界。今天52數學網就來為大家介紹下這10位天才數學家。
  • 數學難題「abc猜想」封印終被開啟,望月新一的8年證明真的有效嗎?
    神秘的數學天才,隱藏的鐵道愛好者? 這位數學家,在我們普通人看來簡直就是個只可能出現在日本漫畫中的Nerd數學家角色。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發表了700多頁的關於遠阿貝爾幾何的論文之後,就像動漫中孤獨的屠龍勇士一樣,獨自一人踏上了徵服abc猜想的「禁忌之路」。因為在這條路上,幾乎無人能與之同行。 這條路一走就是十幾年。這十幾年來無人知曉他在幹什麼,也沒人能想像他是怎樣的一種工作狀態。
  • 好萊塢、寶萊塢都搶拍的天才數學家
    好萊塢、寶萊塢都搶拍的天才數學家      印度天才數學家拉瑪努金的傳奇故事,終於改編成電影,而且還是好萊塢、寶萊塢都同時搶拍,也終於,拉瑪努金謎一般的人生,首次在電影《天才無限家》,揭開了神秘面紗。
  • 天才華裔數學家取得重大突破 國內數學界拒發表看法
    ,不過,在這兩個簡單的等式的背後,卻隱藏著數學界最古老的未解之謎,無數天才數學家在證明中耗費了畢生精力,它就是被稱為「數學王冠上的明珠」的「哥德巴赫猜想」。據英國《自然》雜誌網站5月14日報導,來自澳大利亞的天才華裔數學家陶哲軒在研究「弱哥德巴赫猜想」上取得突破,並有望最終解決這個世紀難題,他的文章將以《哥德巴赫的質數》為題發表。「陶教授表示,他只是在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漸進的發展,但並不是關鍵性的突破,並拒絕了大部分報紙的採訪要求,」陶哲軒目前任教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媒體聯絡人對本報記者表示。
  • 「宇宙中最耀眼的腦袋」——天才數學家陶哲軒--中國數字科技館
    「弱哥德巴赫猜想」上取得突破,並有望最終解決這個世紀難題,他的文章將以《哥德巴赫的質數》為題發表。儘管在這個領域大量的成果已經被發表,但是如果陶哲軒的成果通過了高水平的數學家的審查的話,將會是最強而且是最令人滿意的。
  • 他是國際奧賽最傳奇的中國天才,北大視他如珍寶,哈佛要人也不給
    看多了武俠小說,裡面總說一句話叫「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如今我想把這句話改一改,叫「有數學的地方就有天才」。因為在我們的印象中,在數學方面有極高天賦的人都能和「天才」掛上邊。那檢驗一個數學天才最好的地方,自然是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畢竟這個舞臺集結全世界各地數學領域的頂級選手,能從這些人中脫穎而出,實力不言而喻。近幾年,中國學子在國際奧數舞臺上創造了很多輝煌,而今天我們要介紹這其中最傳奇的一位——北大數學天才韋東奕我們都知道,對於中國學子來說,北京大學是頂級學府,而北京大學的數學系,更是被譽為「第一學府第一系」,在北大全校所有專業中排第一。
  • 史上最純粹數學家,破解千禧年難題,棄百萬獎金不要,在家採蘑菇
    誰是世界上最傳奇的數學家?如果論還活著的,可能是俄羅斯數學家佩雷爾曼。2000年,美國克雷數學研究所公布了七個數學難題 ,公布,誰能解出其中任何一道題目,就能拿走一百萬美元的獎金。二十年過去了,至今,只有一道題被破解出來。而破解者卻拒絕領百萬美金我。
  • 頂級數學家有多厲害?解決世界級數學難題,放棄巨額獎金選擇平淡
    數學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不論是在學校學習的知識,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數學幾乎無處不在,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接觸到的數學都是最簡單,最淺顯的一些計算和運用,就算是一些數學專業的大學生,也只能說是「初窺門徑」,想要成為頂尖的數學家,努力十分重要
  • 世界7大數學難題之1被解?數學家稱能證明黎曼猜想
    ,由德國著名數學家波恩哈德·黎曼在1859年提出。德國數學家戴維·希爾伯特在第二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提出了20世紀數學家應當努力解決的23個數學問題,其中便包括黎曼假設。現今克雷數學研究所懸賞的世界七大數學難題中也包括黎曼假設。美國數學家蒙哥馬利還曾表示,如果有魔鬼答應讓數學家們用自己的靈魂來換取一個數學命題的證明,多數數學家想要換取的將會是黎曼猜想的證明。
  • 盤點史上少年天才數學家,腦子這麼好還特別勤奮
    起初,布特納並不相信高斯的這個答案,在高斯的解答後,布特納終於察覺,眼前的這個孩子著實是個不可多得的天才,便送給了高斯一本難度較深的數學書,對高斯說:「你已經超過了我,我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教你了。」後來,人們將這種方法稱為高斯求和,高斯求和公式也就誕生了:1+2+3+4+……+ n = n (n+1) /2高斯的一生都在源源不斷地出成果,總共發表了323篇著作,提出了400多項科學創見,以他名字命名的成果達110個,領域涵蓋數論、代數、統計、分析、微分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