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印度洋的暖溼氣流穿過舉世聞名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溼潤的水汽就形成一片翻騰的雲海,在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山谷地區氤氳出一片蓮花勝境——墨脫。
地處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匯處,活躍的地質運動造就了墨脫複雜的地形結構,外加頻繁的降水、滑坡、泥石流使得這裡修一條路比登天還難,因而墨脫被譽為最難達到的地方,成為原始和神秘的代名詞。
作為全國最後通公路的縣城,2013年以前,要徵服墨脫只能選擇徒步,三、四天行程中要經歷螞蝗溝、老虎嘴、溜索橋、泥石流、塌方等嚴峻考驗;即使在2013年通公路之後,因路況極差,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公路之一。
2020年8月,航空工業直升機所收到了客戶使用無人直升機去墨脫邊防哨所開展飛行演示的請求,無人機團隊立刻安排精幹力量奔赴千裡之外的墨脫。9月初,墨脫之行正式開始。從林芝機場下了飛機後,直升機所無人機試飛團隊驅車向墨脫進發。
到達墨脫後,根據工作分工需要,肖光華、徐濤濤、梁進、黃賢開、朱建木共5人組成高山先遣隊,負責無人直升機降落站點和返回工作,並驗證無人直升機的異地起降功能;其他人駐守山下開展無人直升機飛行前的準備和技術攻關。
無人直升機降落的邊防哨所站點所在區域海拔落差大,氣候覆雜多變,常因地質災害、大雪封山等原因缺供斷供,是名副其實的保障孤島,也是真正意義上的運輸投送最後一公裡。因此,上山的試飛機組需要從1800米的地點徒步上山至海拔近4000米的邊防站點。
墨脫縣有中國最完整的山地垂直氣候帶譜,這意味著他們將從雨林闊葉林區穿越針闊混交林、針葉林,直至邊防站點所在的高山草甸林區。進入山林後,多年的落葉腐化出深厚而泥濘的爛泥地,一腳踩下去便淹沒半隻膠筒鞋,弄得大家十分狼狽;隨著地勢的升高,陡峭處幾乎垂直,大家攀著樹根往上爬。
道路兩旁是比巴掌還大的樹葉和突兀的灌木,葉片上廣泛分布螞蟥,它們是雨林中有名的「吸血鬼」。它擅長鑽營,無孔不入。為了防止被蜇,五名機組成員在出發前就進行了「全面保護」,但也導致衣物的排氣性特別差。這三天裡,身體散發的熱量和汗水無法排除,他們衣服溼了又幹、幹了又溼,整個人是溼噠噠、黏乎乎的。
墨脫的高山是無人的原始森林,到了晚上,他們只能在空地上露宿帳篷。蟲聲、若隱若現的野獸聲彈奏交響樂;外加很差的衛生條件,誰也沒睡個好覺,大家真正體驗了荒野求生中窘境。
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變化無常的天氣更讓艱辛的路程雪上加霜。墨脫處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緯度低,太陽光照強,極易產生對流雨,外加來自印度洋的暖溼氣流,造成此地天氣多變,時而晴空萬裡,時而大雨滂沱。
出發的第一天,他們便遭遇了暴雨侵襲。五人在穿越熱帶雨林上山時,瓢潑大雨說下就下,雨水迅速匯聚成一條小溪,雨鞋踩下去後常常腳都抽不出來,並且隨著海拔的升高,氧氣也越來越稀薄,加劇了疲憊感,怎個一字苦字了得。
在高山先遣隊往原始森林跋涉的幾天裡,山下的團隊也經常各種考驗。那些日子,墨脫的雨季尚未結束,雅魯藏布江峽谷河谷一直在不停地塌方,在去基地的路上,經常滾下長達7立方米大小巨石,這些巨石甚至連電鑽都打不動。
有一下著雨,試飛團隊乘車去試飛場地,汽車沿著盤山公路行進,山坡上突然泥沙俱下,幾塊石頭滾落在路中央,擋住了去路。技術專家盧明亮、潘曉明和無人機事業部副部長夏偉立刻下車去挪石頭,隨即山上碎石譁啦啦地響,盧明亮一抬頭,一個約一噸重的石頭擦著他的腳邊滾入雅魯藏布江,十分兇險。不久,整片山坡連同砂石、大樹、灌木都滾落而下。夏偉說,這是他第一次離災害這麼近,幸虧撤離及時,如果大家再躊躇不前,結果將十分驚險。
在生與死的邊緣,無人機團隊沒有退縮,大家和部隊戰士、藏民部隊一起用數小時把道路打通。
憑著驚人的意志力,經過三天的強行軍,邊防站點的五星紅旗逐漸映入眼帘,由小變大。上山五人組看到了解放軍戰士,仿佛見到親人一般。此行大家徒步了100多千米,每個人的腳都磨破了皮、長起了血泡,大家笑著說自己像逃難似的。
大家到了站點,看到居住的房子是木頭搭建的倉庫,裡面擺放著10人的通鋪,幾塊板子搭起來就當床了。睡覺的時候,大家就像一排排擁擠的沙丁魚,甚至不能左右翻身;吃飯要自己劈柴生火,而且每天只吃一個菜——腐竹燉粉條,更談不上用水洗澡了。
山上海拔高,不多久大家就出現了頭痛、失眠、食慾減退、呼吸困難等高原反應。頭疼得受不了,大家就吃止疼片,原本大家計劃在山上最多待5天左右,後硬生生地拖了將近兩周。到最後,大家的身體和心理的防線幾近崩潰,有個「90後」的小年輕直接哭了:「我從來沒走過這麼遠的山路,從來沒吃過這麼多苦!」「60後」的機務梁靜是團隊中見多識廣、經驗豐富的老大哥,也連連嘆氣:「大家靠著一口氣,每人帶了近30斤左右的設備,爬了100多千米的山路來到這,想不到站點的條件這麼差。」
夏偉得知大家情緒低落,打電話安慰疏導:「兄弟們上山吃了這麼苦,我們在山下真不是滋味,然而邊防戰士守衛邊疆,每天都是這樣,我們無人機團隊一定要不辱使命,完成上級交辦的飛行運輸任務。」
看著飽含朝氣、黝黑的邊防戰士,大家重拾了信心與信念,無人機團隊決定儘快把此次試飛驗證任務做好。AR500經過多天的調試,飛行的日子定在了9月29日。
山上和山下經過密切溝通,飛行隨即開始。無人直升機拔地而起,隨著高度的升高,墨脫的高山盡收眼底,逐漸消失在荒莽的雨林中。三天的路程,AR500無人直升機只花了半個多小時就飛到了站點的上方,在邊防戰士的歡呼聲中自動降落到預定地點,進一步凸顯了無人直升機在山地飛行中可垂直起降、無需機場跑道、適應性強的優勢。
第一次飛行中,AR500給大家帶的蔬菜、肉類、水果極大改善了邊防戰士的夥食,戰士們甚至吃上了雞蛋。邊防戰士在接受採訪時說:「通過無人機運輸投送的方式,戰友們第一次吃上新鮮的果蔬,雞蛋和肉食,還喝上了牛奶,他們非常開心。」聽到這些鼓舞的話語,團隊成員感覺這趟苦沒白吃,再辛苦也值得。
在短暫的時間裡,AR500徵服了高山,戰勝了熱帶雨林的多變氣候,戰勝雨霧天氣等不良因素的影響,飛行了數十架次,運了上百千克物資上山,極大提升了邊防站點的後勤物資保障水平。
在飛行中,AR500的性能得到進一步驗證,其可靠性、實用性得到現場官兵的認可。無人直升機降落後,山上的機組通過一鍵起降等簡單的操作,無人直升機精準地飛往山下,在實戰中驗證了AR500異地起降功能。
西藏軍區某部副部隊長柳宏斌說,使用無人機實施物資前送,解放了人力,邊防官兵再也不用日復一日地走在送物資的路上,提高了效率,確保了安全。
在此次試飛過程中,AR500創造了多個歷史。作為探路者,它首次打通了「雪域孤島」哨所空中物資投送通道,解決了墨脫當地困擾多年的運輸投送最後一公裡困境;作為先行者,AR500首次在3800多米的高原實戰環境中驗證無人機的性能,為無人機進一步優化改進和常態化保障邊防奠定基礎。
作為探險者,墨脫的艱苦環境錘鍊了這支鐵一般的無人直升機團隊;墨脫的高山讓無人直升機團隊重新接受一次使命與初心教育的洗禮,大家切身體會到無人直升機在衛國守邊中巨大作用,看到了邊防戰士捨己為國、默默奉獻的愛國熱情,大家更加體會到身上肩負的歷史重任。
沒有征服不了的高山,沒有到達不了的彼岸。相信在不遠的未來,在全所員工的共同努力下,AR系列無人直升機必將飛遍祖國大江南北,在保衛國家主權、應急救援等涉及國計民生領域中做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