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btree導向氫化催化劑

2021-02-27 有機合成

導向性烯烴氫化催化劑——銥催化劑:[Ir(cod)(PCy3)pyr]PF6或上圖的催化劑{BArF=四[2,5-二(三氟甲氧基)苯基]硼}。常見的導向基團:OH, OMe, C55O, CO2Me, C(O)NR2。此催化劑由Crabtree RH最早在1979年發現。

反應實例

(1S,2S,20S)-2-Benzyl-1-methyl-1-[[20(methoxymethyl)pyrrolidinyl]-carbony1]cyclohexane (5).

A dry DCM solution (50 mL) of 4 (0.1 g, 0.3 mmol) and [Ir(cod)(py)PCy6]PF6 (0.02 g, 0.03 mmol) was stirred at r.t. for 14 h under H2 (1 atm). The mixture was concentrated in vacuum and the residue was chromatographed (hexanes:EA, 2:l) to afford 0.09 g of 5, 89% (oil).

【Schultz AG, J Am Chem Soc, 1991, 113, 4931】


[Ir(Py)(PCy3)(COD)]BArF (3). Anhydrous Pyr (1.4 mL, 17.4 mmol) was added dropwise to [Ir(COD)Cl]2 (840 mg, 1.24 mmol) in dry DCM (40 mL) under Ar till the red solution turned yellow. NaBArF (2.40 g, 2.70 mmoL) was added and the mixture was stirred at r.t. for 12 h. Filtration, concentration in vacuo and drying afforded 2 (3.02 g) as a yellow solid. To (1.354 g, 1 mmol) of 2 in dry MeOH

(40 mL) was added PCy3 (340 mg, 1.2 mmol) under Ar and the mixture was stirred at r.t. till an orange precipitate formed. Evaporation, addition of 60 mL ether and 6 mL pentane gave 3, crystals from ether.

【Pfaltz A, Adv Synth Catal, 2008, 350, 174】

【Baran PS, J Am Chem Soc, 2009, 131, 17066】

To a solution of allylic alcohol 20 (200 mg, 0.65 mmol) in CH2Cl2 (5 mL) at 23 °C was added Crabtree catalyst (156 mg, 0.19 mmol). The resulting mixture was stirred under H2 (1atm) for 12 h before it was concentrated in vacuo. Flash column chromatography (silica gel, hexanes:EtOAc 8:1) afforded hydroxy ester 21 (184 mg, 91%) as colorless oil.

【Nicolaou KC, J Am Chem Soc, 2010, 132, 8219】

相關文獻

1 Crabtree RH J Organomet Chem 1979 168 183

2 Crabtree RH J Org Chem 1986 51 2655

3 Schultz AG J Am Chem Soc 1991 113 4931

4 Hoveyda AH Chem Rev 1993 93 1307

5 Pfaltz A Adv Synth Catal 2008 350 174

6 Baran PS J Am Chem Soc 2009 131 17066

7 Nicolaou KC J Am Chem Soc 2010 132 8219

編譯自:Organic Syntheses Based On Name Reactions, 3RdEd, A. Hassner, Page 105-106.

相關焦點

  • ...正/郭寅龍團隊三劍合璧,實現Co催化聯烯的區域及立體選擇性硼氫化
    從理論上講,聯烯發生單硼氫化可能產生6種區域異構體,進一步考慮立體異構問題則更加複雜。對於傳統無催化劑參與的硼氫化過程,反應的選擇性一般依靠底物及硼氫化試劑本身的電子特性及空間位阻差異進行控制,反應條件相對苛刻,轉化效果也不夠理想。過渡金屬催化的硼氫化過程則主要通過底物修飾特定的導向基團及選擇合適的配體來調控,相比於前者,反應效率得到明顯的改善。
  •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Nature Catalysis:雙烷基酮不對稱催化氫化
    酮不對稱催化氫化是合成手性醇分子單一對映體的最直接方法,然而雙烷基酮的不對稱催化氫化一直缺少高效手性催化劑,成為一個長期的難題。周其林課題組通過設計新型手性螺環催化劑,攻克了這一難題。在不對稱催化中,獲得優異對映選擇性的關鍵在於手性催化劑。對於芳基烷基酮的不對稱氫化,很多手性催化劑都表現出高活性和高對映選擇性。
  • 催化氫化的操作方法和實驗室簡化方法
    催化氫化是有機合成中常用的還原方法,相對於其他還原方法最大的優點是有氫氣提供氫源,反應不完的氫氣更容易去除,反應一般純淨,反應完過濾並濃縮後一般能得到高純度的產物。文獻資料中通常使用四氫鋁鋰和硼氫化鈉來還原,氫離子由催化劑本身攜帶,活性很好。與催化氫化類似度比較大的是轉移氫化,氫源不使用氫氣,使用水合肼和乙醇,由催化劑將這些氫源上的氫轉移到底物上來實現反應歷程。
  • 【人物與科研】上海交通大學張萬斌教授課題組:α-醛基烯醯胺的化學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催化氫化用於手性α-氨基醛的高效合成
    α-醛基烯醯胺的化學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催化氫化用於手性α-氨基醛的高效合成由於含有手性α-氨基醛、α-醯胺基醛的分子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以及極強的官能團轉化性,有機化學家一直對這類化合物的合成有著濃厚的興趣。然而文獻中報導的構建此類分子結構的方法非原子經濟性、合成效率較低。受課題組在不對稱催化氫化領域的一系列全新工作(Chem.
  • 烯丙基Ni催化劑一箭雙鵰:無需預官能化的去氫化和環烯基化
    Newhouse教授基於之前的Pd催化羰基去氫化工作,發現烯丙基前體可以作為氧化劑促進β-氫消除反應,猜測烯丙基-過渡金屬催化劑能夠促進去氫環烯基化反應。基於Ni催化劑可促進遷移插入過程,且能有效抑制Tsuji-Trost烯丙基化反應的特性,他們設計了烯丙基-Ni催化劑來進行該反應,並提出了該反應的反應機理(圖1C):首先是通過底物1去質子化然後與烯丙基Ni物種發生轉金屬化,生成烯丙基-Ni的烯醇化物4,再發生烯醇碳對烯基的遷移插入形成烷基鎳物種5,進而發生β-氫消除生成目標產物2。
  • 葛少中Angew:鉻催化單取代聯烯的選擇性二聚硼氫化反應
    該反應採用廉價的CrCl2作為催化劑,mesPDI作為配體,具有良好的底物普適性和官能團兼容性。反應機理研究表明該反應可能經歷一價(L)Cr(I)‒H物種,為探索氫化功能化反應提供了新的思路。背景介紹非共軛二烯烴分子骨架廣泛存在於天然產物中,也是有機合成中十分重要的中間體(圖1A)。
  • :二烷基酮的對映選擇性氫化
    具體而言,不對稱催化是通過手性催化劑與底物的前手性中心或前手性面之間的精確識別來控制立體選擇性。然而,當前手性中心或前手性面上兩個基團的空間位阻和電性相似時(如二烷基酮類化合物),手性催化劑則難以區分。相比之下,生物催化中的次級相互作用(如氫鍵、靜電/偶極相互作用、蛋白質芳香殘基的π-π堆積)可確保酶和底物之間的準確識別,從而產生優異的立體選擇性。
  • 超臨界二氧化碳下Pd/C催化劑催化松香加氫反應的研究
    經氫化後的松香具有抗氧性能好,脆性小,熱穩定性高,顏色淺等特點。氫化松香的用途廣泛,主要應用於膠粘劑、合成橡膠、塗料、油墨、造紙、電子、食品等工業部門。超臨界流體技術在萃取、材料合成、化學反應上都有廣泛應用,特別是在超臨界CO2流體中進行多相催化氫化,由於H2能與超臨界CO2流體混溶,消除了從氣相到超臨界相的傳質阻力,使反應速度迅速提高。
  • 上海矽酸鹽所氫化藍色二氧化鈦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獲進展
    目前廣泛使用的光催化還原CO2的催化劑為負載型貴金屬(如Pt、Pd、   針對以上問題,課題組從材料的設計製備和帶隙調控出發,以溶有鹼金屬鋰的乙二胺溶液為溶劑,通過簡單的低溫溶劑熱法製備出含有大量表面缺陷的氫化藍色二氧化鈦。
  • 氫化植物油是什麼?
  • 不對稱氫化實現手性N,O-縮醛的合成新策略
    基於上述兩種挑戰,近日,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溫佳琳和張緒穆團隊報導了通過碳正離子的不對稱氫化反應合成N,O-縮醛的新策略;該反應模式為酸性條件下的陽離子中間體氫化模式關於羰基碳鎓離子的不對稱氫化已經由該課題組報導(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6108-6114,點擊閱讀詳細),該課題組著眼於更具挑戰的手性縮醛類化合物進行進一步研究。
  • 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等實現烯烴不對稱硼氫化—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施世良課題組和浙江大學化學系洪鑫課題組通過設計合成新型大位阻手性氮雜卡賓配體(R,R,R,R)-ANIPE,成功實現了首例廉價金屬銅催化的α-烯烴的高效不對稱馬氏硼氫化反應
  • N-雜環膦:有望成為轉移氫化的催化劑
    最近,N-雜環膦(NHPs)作為一組新的有前途的無金屬還原催化劑出現了。它們的P-H鍵具有優異的水合性,可與許多金屬基氫化物相媲美甚至超過,這是N原子上的孤對電子與相鄰的sigma (P-H)軌道之間超共軛相互作用的結果,二氮磷烯骨架的共振結構反映了這一點。以這種方式得到的膦類化合物的umpolung反應性刺激了研究人員確定具有可比性或增強水合性的創新結構。
  • 治療兒童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新藥氫化可的松在美上市|氫化可的松|...
    近日,Eton Pharmaceuticals公司宣布其藥物Alkindi Sprinkle(hydrocortisone,氫化可的松)口服顆粒劑已在美國全面上市銷售和分銷。
  • 日本關東化學催化劑產品通過覽博網首次登陸中國
    通過覽博網,關東化學催化劑產品首次面向中國供應,為中國研究人員帶來更多優質選擇。立體選擇性不對稱加氫催化劑本次介紹的催化劑由日本科技振興會(JST)支持的先進技術探索研究計劃(ERATO)-- NOYORI分子催化項目研究,開發與應用研究項目開發。關東化學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雙膦和雙胺配體的不對稱加氫催化劑。
  • CCS Chemistry | 硫空位促進硝基芳烴電催化轉移氫化,脆弱基團芳胺...
    在低電位下實現了硝基芳烴的選擇性電催化轉移氫化,為脆弱基團功能化的芳胺的選擇性合成提供了一條綠色、安全、高效、可控的方法。硝基還原被認為是合成芳胺的一種通用的有效策略,然而傳統研究通常藉助貴金屬催化劑,且/或使用危險、有毒、昂貴的氫源。目前發展的電化學方法大都使用塊體電極,能耗大,且通常伴有氧化偶氮和偶氮副產物。此外,強的還原條件往往會使得脆弱官能團的兼容性較差。因此,亟需發展一種溫和的綠色氫化合成策略,採用廉價氫源,實現脆弱基團功能化的芳胺化合物的選擇性構建。
  • 銅催化烯基矽烷的去對稱化硼氫化反應 合成矽立體中心的有機矽烷
    我們利用銅催化雙乙烯基取代矽烷的去對稱化硼氫化策略,快速、方便地合成一系列高對映及非對映選擇性的、帶有連續手性矽、手性碳立體中心的含硼有機矽化合物。背景介紹 手性矽化合物在化學、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由於sp2雜化的矽極其不穩定,手性矽化合物只能通過潛手性矽烷的去對稱化獲得。
  • 妙手「控」空:Nature報導基於氮空位活化N₂的新型合成氨催化劑
    使用不同的位點活化兩種反應物,再加上二者之間的協同作用,這種新催化劑展現的活性遠遠超過傳統的鈷基和鎳基催化劑,與釕基催化劑相當。更重要的是,該催化劑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催化過程在中溫中壓(400 ℃和0.1 MPa)下即可進行,並且連續反應100 h後,其晶體結構、表面組成、Ni顆粒的大小和催化活性幾乎保持不變,證明了該材料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另外,該催化劑在催化效率上遠遠超過常用的鈷基和鎳基催化劑,甚至與釕基催化劑的效果相當。
  • 原子級分散乙炔選擇性加氫催化劑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北京大學、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以及香港科技大學等單位的研究團隊通過合作,實現了原子級分散銅催化劑有效催化乙炔高效選擇性加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