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三體》名噪一時不同的是大劉這本從未出版過的《中國2185》

2020-12-05 卡444

要說起國內科幻作品,劉慈欣絕對是個不能不提的名字。

要是提起劉慈欣,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是這部科幻巨作

《三體》

誠然,《三體》三部曲可以說是到目前為止,

國內最頂級的科幻文學作品之一。

它的世界觀宏大,塑造的人物豐滿,想像力豐富,描繪的故事吸引人。

放眼世界,也是一部頂級的科幻作品。

可以說《三體》奠定了大劉目前國內科幻領頭人的地位。

令人不解的是,雖然《三體》系列大火,銷售量激增,

但是劉慈欣其他的作品並沒有可觀的增長。

也不是劉慈欣其他的作品不夠好,

可能只是不夠火吧。

今兒個我們說的是大劉的一部比較早期的短篇小說

《中國2185》

這部作品是大劉至今也沒能出版的一部作品。但是為什麼能流傳開來,我也不知道。

的確是不知道。

但是我可以給你們猜一猜為什麼沒有被出版,

聽好了您呦:

書中的故事發生在公元2185年,大劉寫這部作品應該在1985年左右,相差200年。

我再給您各位提個醒,1985年左右國內是沒有網際網路這個概念的,大家剛解決了溫飽問題,連什麼叫電腦都不知道。

在這種情況下,憑藉超強的想像力,大劉給我們描繪了200年後的景象。

2185年的中國最高執政官是一位29歲的年輕女性,統治著這個龐大的國家和將近20億的人口,並且成為世界的一流強國,使這個國家煥發著朝氣。

而危險也隨機到來,一位年輕人通過記憶復甦手段,不經意間在電腦上復活了六名已經死去的公民,其中就包括躺在水晶棺的那位。

您知道為什麼不能出版了麼?

這麼寫哪個出版社敢隨便出版?

畢竟在怎麼發展,領袖可不能隨意戲化。

除非......

大劉的這部作品的前瞻性在於,他早就看到了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家庭的問題和矛盾、人工智慧的崛起和全球的一體化等問題。

有趣的是在電腦上復活的某位公民,他在短短幾個小時內,就完成了建立一個國家的壯舉,這個名為「華夏國」的新國家在電腦高速空間內存在了近600年的時間。

不可思議,20幾歲的大劉就有這樣的思維和想像力,

同樣二十幾歲,

唉......

雖然相比現在大劉的優秀作品,這部《中國2185》還顯得青澀的多,

但是放在1985年前後,絕對是一部震撼大作。

畢竟在幾十年前能預料到現在已經發展起來或者正在發展的技術是不可思議的想像力。

還有啊,1985年蘇聯還沒解體,所以在這部作品中還有蘇聯這個國家的存在。

相關焦點

  • 大劉科幻的邏輯終點——《死神永生》
    《三體·死神永生》出版於2010年,相比起《三體》的前兩部,《死神永生》的「展開」大得多。
  • 比起《三體》,我更期待劉慈欣這部處女作
    儘管是處女作,從《中國2185》中幾乎能找到日後《三體》的成功中包含的一切元素。儘管是個技術決定論者,大劉也從來沒有忽略了人的因素,也不曾放棄過進行哲學思考。在故事的最後,最高執政官和復活的偉大領袖之間的對話,給我們展示出一個全新的概念「永生即永死」。在大劉看來,生命意味著不斷地新陳代謝、不斷地變化,萬變不離其宗的「其宗」是「永死」。總而言之,如果不與時俱進,繼續抱殘守缺,實質上就已經死了。
  • 歐巴馬看完《三體2》,發郵件「催更」:快出版《三體3》英文版!
    他又一次看到了一本科幻小說,看得很入迷,最後發現這本小說就是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所寫的。歐巴馬也就成為了大劉的書迷了。現在說起劉慈欣的科幻書,最為人所知的就是《三體》了,歐巴馬愛這本書愛得也是很入迷。在一次記者採訪中,劉慈欣講了一個關於歐巴馬的故事。
  • 《三體》觸及女性主義的「痛點」,並慘遭刪除:大劉擔心的發生了
    劉慈欣與三體情緣《三體》是劉慈欣於2006年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被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裡程碑之作,把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它之前榮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軌跡獎」最佳長篇科幻小說、「銀河獎」特別獎、「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金獎等多個榮譽。
  • 劉慈欣《三體》中,對程心的選擇表明民主什麼樣的弊端?左派大劉
    ,從劉慈欣的所有作品中,無論是《流浪地球》還是《三體》等等,大致都能看出,劉慈欣本人對民主,對基層人民還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小編在這裡絕對不上綱上線,咱們就事論事的討論討論,在《三體》中,除去科幻的元素,還蘊含了大劉的哪些「心聲」。
  • 傾情推薦一部三體同人小說,幫你緩解「三體饑渴症候群」
    電影《流浪地球》的大爆,讓原作者大劉劉慈欣又火了一把,自從2010年《三體3:死神永生》問世以來,大劉沒有再出版過長篇小說,不只大劉的粉絲叫囂著鬧了書荒,就連很多三體粉也嚷嚷著讓大劉續寫《三體4》。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夢想家要殘忍的告訴大家,大劉續寫三體系列的可能性幾乎等於零,不過還有一部三體同人小說可以供大家暫時緩解一下「三體饑渴症候群」。
  • 讀不懂《三體》?先看看大劉的這十部作品吧!
    《三體》是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由《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作品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其第一部經過劉宇昆翻譯後獲得了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但是你知道嗎?《三體》中的人物和邏輯其實早已在大劉早年其他作品中有所伏筆……而你想徹底看懂《三體》一定要先讀讀劉慈欣的這幾部作品!
  • 《三體》系列:中國的《2001太空漫遊》
    ——大劉的話中有著對自己偶像的致敬,也有自我的謙虛。但拋開這些不談,從文學作品的角度來看,《三體》三部曲的確有對《2001太空漫遊》的借鑑與發展,「克拉克味」很明顯,故《三體》系列也被稱讚為「中國的《2001太空漫遊》」。在閱讀兩部小說的過程中,我也看到兩者的很多異同,接下來就以一個讀者及科幻迷的角度來拙劣的探討分析下兩部作品。
  • 雖然歐巴馬是它粉絲,但我認為《三體》不是科幻,而是人類簡史
    網上曾經流傳一種說法:世界上分為兩種人,看過三體的,和沒看過三體的。據說劉慈欣的《三體》剛剛在美國出版時,發生了一件趣事。當時的總統歐巴馬讀完了《三體》第一、二部後,為了第三部竟然動用總統特權!直到美國外交部找到中國外交部協調此事,中國外交部又找到劉慈欣,大劉才知道那封郵件是真的,於是給歐巴馬送去了中文版新書。後來,歐巴馬甚至不遠萬裡來到中國,當面跟劉慈欣催更:「你下部小說什麼時候寫出來?寫好了能不能寄我一本?」
  • 《流浪地球》和《三體》並非劉慈欣第一部成功作品,而是這部
    第三期讓我們走進獲得雨果獎的《三體》作者劉慈欣的青年時光。「在太陽即將吞噬地球之際,人們決定帶上地球逃離太陽系,帶上地球去流浪。」這一「浪漫」的幻想,來自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宏大的故事設定、突破天際的想像和盪氣迴腸的敘事,讓《流浪地球》這部硬科幻電影,成為春節檔的票房黑馬。毫無疑問,劉慈欣是中國科幻文學的引領者,他是星空時代的宇宙詩人。
  • 《讀客IPO招股書》揭露的科幻出版內幕
    從讀客文化的兩份《招股書》我們可以真切地窺見中國科幻出版的一角,而且是特別重要的一角。本文儘量不多扯行業八卦,僅就《招股書》上的數字而談。一、「銀河帝國」系列讀客是後三體時代最早涉足科幻出版的民營圖書公司之一,早在2011年5月發布了科幻小說和外星人類型編輯的招聘廣告。
  • 打開550萬年前的洞穴,科學家發現「外星世界」,證實《三體》
    2006年,劉慈欣開始創作《三體》,這是大劉的集大成之作,也是目前為止中國科幻的最高峰。《三體》一共三部,由《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分別於2006年,2008年和2011年出版,2014年被翻譯成英文出版,在亞馬遜上好評如潮。
  • 《三體》電影15年花2億就拍好,為何不放映?書迷:最好不要拍攝
    當時《三體》的第三部還沒有出版,《三體》一二兩部的銷量也並不高。 因為《三體》前兩部賣得不好,大劉對於是否要寫第三部也十分猶豫。宋春雨一口氣看完了兩部《三體》,立馬意識到《三體》奇貨可居。於是託人四處打聽,找到了大劉。 「降維打擊」、「黑暗森林」、「面壁計劃」、「智子」……如今,這些科幻概念,大家早已耳熟能詳。但在十年前,大劉還只是山西娘子關發電站裡一個平平無奇的工程師。
  • 《三體》十周年來襲,森雨文化攜百名藝術家打造多維度的三體宇宙
    第一,極富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科幻點子。我相信完整看完《三體》的讀者們,一定都被大劉所描繪的眾多新鮮事物所震驚和折服。如無意外的,《三體》憑藉著這三點優勢在國內乃至世界火了起來。讀者們紛紛沉迷在大劉所描繪的科幻世界中,但每個人通過文字所想像出來的三體世界又不盡相同。
  • 細思極恐的哲學——淺析《三體1》,蟲子從未被真正戰勝過
    所以,太陽、地球軌道恆定,地日關係穩定,地球生存環境相對恆定,這叫恆紀元。而三體是三顆恆星無規律運轉,沒有恆定的生存環境,這叫亂紀元。三體是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半人馬座三星系統,這三顆恆星軌道內的行星中,誕生了三體人和三體文明。
  • 《三體》中的那些黑科技,看完你絕對佩服大劉的想像力!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知道了劉慈欣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三體》,該書號稱將科學與文學完美融合的科幻巨作,榮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有人甚至評價,這部書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Facebook創始人扎爾伯格、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都是該書的忠實粉絲。
  • 教育部力薦《三體》,打破常規思維的20句吶喊,現實得發人深省
    結果劉慈欣以為是垃圾郵件,果斷給刪了……直到後來,美國外交部找到中國外交部協調此事,大劉才轟然醒悟,原來這事是真的!有人評價說,是因為日本未來可能遇到的挑戰,和《三體》塑造的世界有點像,這讓日本的心靈大受震撼。《三體》除了在日本廣受歡迎外,在歐美等國也成了暢銷書,甚至讓好萊塢感到驚訝,中國人竟然也可以塑造出如何廣闊的銀河世界!好萊塢導演卡梅隆就多次和大劉商討改編版權的問題。
  • 《流浪地球》的作者是電廠工程師,中年失業後,卻因《三體》走紅
    其實大劉可以說是電力的老職工了。他大學畢業近30年來都沒有換過單位,一直在山西陽泉娘子關的火電廠做計算機工程師。他的本職工作是發電廠的計算機網絡和監控,也給上至領導、下到門衛的許多人修過電腦。就是在火電廠工作期間,他利用業餘時間出版了13本小說集,包括《球狀閃電》、《超新星紀元》、《流浪地球》、《三體》前兩部,都是這一時期創作的。2009年,劉慈欣寫到《三體3》時,娘子關火電廠關停。後來,他被調入陽泉市文學藝術創作研究室,從事專門的文學創作和研究工作。
  • 《三體》中提到的森林法則,劉慈欣和高曉松的對話還有一個觀點
    難道《三體》會上演現實?「黑暗森林法則」真實存在嗎?其實在劉慈欣和高曉松的對話中,還有一種情況。科幻小說和影視,一直都有不少觀眾喜愛。只不過國內的科幻作品,大多屬於「軟科幻」。劉慈欣小說的出現,無疑為國內的科幻作品樹立了一個標杆。這位原本是山西一家水電站的軟體工程師,迄今已出版13本小說集。
  • 美國最大科幻出版社:今年將出版劉慈欣科幻短篇小說集英文版
    紅星新聞記者日前獲悉:美國最大的科幻出版社Tor在其官網上正式宣布,將在今年出版中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的短篇小說英文版,取名為「To Hold Up the Sky」(暫譯名《擎天》)。新書封面紅星新聞記者在出版社官網上看到,該短篇集選取了10篇大劉的經典科幻短篇,分別為《坍縮》《全頻帶阻塞幹擾》《鄉村教師》《地火》《時間移民》《歡樂頌》《詩云》《鏡子》《夢之海》和《思想者》。這10篇小說的英文版譯者陣容強大,由四位譯者分別擔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