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沿研究丨陸上超深層油氣勘探理論進展與關鍵技術
而由於深部烴-水-巖反應或深源氣體的加入,超深層天然氣組分呈複雜化特徵。這些油氣主要儲存於原始高能礁灘或砂體沉積體中,它們具有較高的原始孔隙度。後期溶蝕、白雲巖化、破裂作用常使得次生孔隙發育,而烴類較早充注等保持性成巖作用則使得早期孔隙得以保存至今。超深層油氣成藏一般呈現近源富集和持續保存的規律。
-
源下緻密砂巖儲層垂向成巖非均一性成因機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題目:源下緻密砂巖儲層垂向成巖非均一性成因機製作者:李丹1,林承焰2,056038;2.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山東 青島 266580;3.東北石油大學 地球科學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8;4.山東科技大學 山東省沉積成礦作用與沉積礦產重點實驗室,山東 青島 266590摘要:緻密砂巖油氣作為一種非常規油氣資源備受關注.為揭示源下緻密砂巖儲層垂向成巖非均一性成因機制
-
源下緻密砂巖儲層垂向成巖非均一性成因機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題目:源下緻密砂巖儲層垂向成巖非均一性成因機製作者:李丹1,林承焰2,董春梅2,楊玲1,朱兆群1,馬存飛2,毛毳3,張濤4266580;3.東北石油大學 地球科學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8;4.山東科技大學 山東省沉積成礦作用與沉積礦產重點實驗室,山東 青島 266590摘要:緻密砂巖油氣作為一種非常規油氣資源備受關注.為揭示源下緻密砂巖儲層垂向成巖非均一性成因機制
-
武漢巖土所在乾熱巖熱儲改造技術研發中取得進展
我國中深層地熱開發的兩類基本熱儲包括傳統的水熱型和乾熱巖型。傳統的水熱型地熱能開發相關技術已經成熟,目前的技術難題在於砂巖熱儲的自然回灌效率較低。乾熱巖與天然氣水合物被並稱為具有重要意義的未來能源,但高效開發乾熱巖中的能源具有挑戰性,國際上已開展30多項示範工程項目,儘管已逐漸積累乾熱巖熱儲建造和開發經驗,但由於地質條件的複雜性和差異性等,單個項目的技術經驗無法直接複製應用到下一個項目中,且乾熱巖工程項目初期投資大,而目前的經濟性較低,導致乾熱巖的開發進展緩慢。
-
中科院乾熱巖熱儲改造技術研發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官網、中國科學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聲」發布了中科院武漢巖土所在乾熱巖熱儲改造技術研發中取得進展的消息在深井(約>5000米)、高溫(>150°C)和高地應力的硬巖(即花崗巖)中建造複雜的裂縫網絡,取決於壓裂前地層中天然裂縫分布、地溫場、應力場和巖石物性等特徵和熱儲激發技術和激發方案。
-
全國油氣資源戰略選區調查結果顯示南海資源豐富
從1月16日~17日國土資源部在京組織召開的全國油氣資源戰略選區調查與評價項目評審驗收會上獲悉,我國在南海北部、南部黃海、大慶盆地外圍油氣資源戰略調查中取得一批新成果。 翟光明、孫樞、李廷棟、胡見義、康玉柱、龔再升等院士專家參加了評審。
-
深埋碳酸鹽巖儲層成因被揭示
深埋碳酸鹽巖儲層成因被揭示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張旭——柴西北區新近系湖相細粒沉積巖油氣...
柴達木盆地是中國典型的中新生代陸相盆地,目前所發現的油氣資源主要分布在柴北緣(侏羅系)、三湖坳陷( 第四系) 及柴西地區( 古近系—新近系)。柴西地區在古近紀—新近紀為鹹化湖盆沉積,其烴源巖形成、生烴演化及油氣藏形成均與鹹化湖盆的演化有著緊密聯繫。
-
超深層重磁電震勘探技術研究獲重要進展
隨著油氣勘探技術的發展,超深含鹽前陸衝斷帶油氣地質理論、超深縫洞型海相碳酸鹽巖油氣地質理論、山前帶超深高溫高壓低孔砂巖氣藏勘探技術、臺盆區超深縫洞型碳酸鹽巖油氣勘探技術等,有利推動了我國深層油氣勘探開發。 作為中石油找油找氣主力軍,東方物探始終堅持以找油找氣為己任,按照集團公司總體部署,充分發揮綜合一體化技術優勢,積極參與國家實施的「深地」科技戰略。
-
南嶺錫礦調查評價工作進展--潘仲芳
中國地質調查局宜昌地質調查中心潘仲芳 一、南嶺錫礦調查評價主要工作進展 (一)南嶺錫礦調查評價項目設置及經費安排情況 1999年開展國土資源大調查工作以來,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南嶺部署錫多金屬礦調查評價項目共14項。其中,5項已結題,9項正在實施。
-
沉積巖層巖性分析
沉積巖層巖性分析通過前寒武紀地層的地質巖性研究有可能進而編制古巖相圖,並且可以進步對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古地理進行再造。在這裡觀察到,雅圖林巖石由不等粒的碎屑成分依次相變為碎屑一碳酸鹽、次石墨一碳酸鹽一粘土成分。關於碎屑物質搬運方向的為數不多的資料(根據斜層理、相變)表明,在這裡搬運主要是從北、北東和北西,即沉積物厚度增大的方向上進行的。分水嶺以北,雅圖林沉積層厚度變化比較明顯,從500米變為1600米。
-
徐明華等:四川盆地西北部超深層碳酸鹽巖孔縫帶地震檢測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川西北氣礦摘 要 近年來,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區(以下簡稱川西北地區)在超深層海相碳酸鹽巖氣藏勘探方面取得了突破,多個構造在中二疊統茅口組三段(以下簡稱茅三段)獲得高產氣流並證實裂縫是天然氣高產的主要控制因素,但是常規地震處理對裂縫識別能力差、預測效果不佳。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張 旭——柴西北區新近系湖相細粒沉積巖油氣富集條件
隨著勘探的不斷進行,中國陸相盆地泥頁巖熱成熟度相對海相泥頁巖而言較低,也表現出了良好的油氣資源潛力。中國新生界鹹化湖盆沉積研究認為具有高的初始生成率和良好的聚集、保存條件,烴源巖中的有機質含量中等—較高、乾酪根類型好和有機質向烴轉化率高,有利於油氣生成,具有形成大型油田的條件。
-
任戰利研究團隊:銀額盆地構造熱演化史與油氣成藏
完成專著3部,完成的博士論文《中國北方沉積盆地構造熱演化史恢復及其對比研究》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先後獲中國地質學會銀錘獎、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陝西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及陝西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等榮譽。 銀額盆地地處內蒙古自治區中西部阿拉善盟境內,是目前中國陸上地區油氣勘探程度相對較低的大中型沉積盆地,一直是油氣資源評價勘探的重要區域,吸引了眾多學者的關注和討論。
-
新疆塔裡木油田滿深1井獲重大勘探突破
中國日報沙雅4月8日電 4月8日,新疆塔裡木盆地傳來捷報:塔裡木油田滿深1井用10毫米油嘴測試求產,日產原油624立方米,日產天然氣37.1萬立方米,標誌著盆地腹部超深層油氣勘探獲得重大突破,開闢出一個新的油氣戰略接替區。
-
地球早期深部地幔成分不均一—新聞—科學網
北京大學教授宋述光、魏春景研究組在地球早期深部地幔成分不均一性方面取得重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