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使用抗體的m6A測序技術開發成功

2020-12-04 科學網

不使用抗體的m6A測序技術開發成功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24 15:26:32

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的Kate D. Meyer取得一項新進展。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名為DART-seq的技術,該方法能夠不使用抗體來對全局的m6A修飾進行檢測。相關論文2019年9月23日在線發表於《自然—方法學》。

研究人員報導了一個名為DART-seq的技術,這是一種無抗體的m6A位點檢測方法。在DART-seq中,胞苷脫氨酶APOBEC1與m6A結合的YTH結構域融合。細胞中APOBEC1-YTH的表達可在與m6A殘基相鄰的位點誘導C-U脫氨,可使用標準RNA序列檢測到。 DART-seq可從低至10ng的總RNA中識別出細胞中的數千個m6A位點,並可隨時間檢測細胞中m6A的積累。此外,研究人員使用長讀本的DART-seq來深入研究了m6A沿單個轉錄本長度的分布。

研究人員表示,m6A是一種廣泛的RNA修飾,幾乎影響信使RNA生命周期的每個方面。全局m6A檢測方法的發展促進了我們對m6A的理解,該方法使用抗體免疫沉澱甲基化的RNA。但是,這些方法有一些局限性,包括對測序RNA要求較高和與其他RNA修飾的交叉反應性。

附:英文原文

Title: DART-seq: an antibody-free method for global m 6 A detection

Author: Kate D. Meyer

Issue&Volume: 2019-09-23

Abstract: 

N6-methyladenosine (m6A) is a widespread RNA modification that influences nearly every aspect of the messenger RNA lifecycle. Our understanding of m6A has been facilitat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m6A mapping methods, which use antibodies to immunoprecipitate methylated RNA. However, these methods have several limitations, including high input RNA requirements and cross-reactivity to other RNA modifications. Here, we present DART-seq (deamination adjacent to RNA modification targets), an antibody-free method for detecting m6A sites. In DART-seq, the cytidine deaminase APOBEC1 is fused to the m6A-binding YTH domain. APOBEC1-YTH expression in cells induces C-to-U deamination at sites adjacent to m6A residues, which are detected using standard RNA-seq. DART-seq identifies thousands of m6A sites in cells from as little as 10 ng of total RNA and can detect m6A accumulation in cells over time. Additionally, we use long-read DART-seq to gain insights into m6A distribution along the length of individual transcripts.

DOI: 10.1038/s41592-019-0570-0

Source: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2-019-0570-0

相關焦點

  • 丹序生物完成1億元A輪融資,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驅動新藥開發
    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進一步升級其世界領先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全速推進抗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臨床開發、以及擴展其產品管線組合。丹序生物成立於2020年,致力於利用其全球領先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平臺進行抗體藥物的研究和開發,不斷推動針對包括傳染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內的適應症創新型藥物研究。
  • Cell:B細胞受體高通量測序技術
    近日,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等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在Cell上發表了題為「High-Throughput Mapping of B Cell Receptor Sequences to Antigen Specificity」的文章,開發了一種
  • 【學術前沿】謝曉亮團隊: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篩選新冠有效抗體 |...
    謝曉亮教授:我們團隊一直致力於單細胞測序方面的研究。新冠肺炎爆發伊始,我們就在思考如何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為疫情作出貢獻。在參考了一些專業人士的意見和大量文獻調研後,我們團隊一致認為利用高通量單細胞RNA測序從康復期病人身上快速,高效率的篩選出高中和活性抗體是最具科研及社會價值的一個研究項目。
  • 液滴微流控技術實現單細胞水平的抗體篩選與測序
    液滴微流控技術實現單細胞水平的抗體篩選與測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 16:05:30 美國1CellBiO公司Colin Brenan、法國巴斯德研究所Pierre Bruhns、巴黎第九大學Andrew
  • 國自然熱點—m6A等熱門RNA修飾研究技術漫談
    作為國內最早並且發表十分以上文章最多的m6A測序服務平臺,雲序生物採用優化的MeRIP-Seq流程,開發了市面上最全的m6A RNA甲基化測序產品(見下表),可全面覆蓋不同類型的RNA分子,樣品起始用量可低至500ng起。
  • 致力於單細胞測序技術,丹序生物獲1億元A輪融資
    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進一步升級其世界領先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全速推進抗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臨床開發、以及擴展其產品管線組合。丹序生物成立於2020年,致力於利用其全球領先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平臺進行抗體藥物的研究和開發,不斷推動針對包括傳染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內的適應症創新型藥物研究。
  • 單克隆抗體開發定製、CAR-T臨床研究……瞄準抗體藥產業的』獨角獸』
    單克隆抗體開發定製、CAR-T臨床研究……湖南遠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依託領先的基因工程、蛋白工程等生物技術,加快特異性抗體藥物和基於抗體的細胞藥物科研攻關,持續增強相關高質量產品供給能力,備受矚目。遠泰生物崛起為國內領先的專業抗體藥物企業,秘訣何在?
  • 專注抗體藥物研究和開發的丹序生物獲近1億元A輪人民幣融資
    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進一步升級其世界領先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全速推進抗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臨床開發、以及擴展其產品管線組合。  丹序生物成立於2020年,致力於利用其全球領先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平臺進行抗體藥物的研究和開發,不斷推動針對包括傳染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內的適應症創新型藥物研究。
  • INOVIO將開發DNA編碼單克隆抗體候選藥
    但是,這種技術有一定的局限性,包括實驗室開發和大規模生產耗時長和造價高、體內療效持續時間有限,以及可能導致毒性的藥代動力學特徵。針對傳統重組單克隆抗體治療方法的挑戰和局限性,INOVIO的dMAb技術提供了一種顛覆性和差異化的解決方案。該公司可以在DNA質粒中編碼特定單克隆抗體的DNA序列,並使用公司專有技術CELLECTRA®智能裝置將質粒直接輸送到人體細胞中。
  • 抗體組庫技術篩選特異性抗體
    人源化抗體是指抗體的可變區部分(即Vh和V1區)或抗體全部由人類抗體基因所編碼。人源化抗體可以大幅降低醫院抗體對人類集體造成的免疫副反應。人源化抗體的而形式也從最初的嵌合抗體、改型抗體等逐步發展為人源化抗體。
  • Nat Biotech | 第6期導讀:納米孔測序、單細胞RNA計數技術等
    、單細胞RNA計數技術、微流控抗體篩選技術、利用gRNA篩選進行Cas13 gRNA優化設計以及組蛋白修飾可視化閱讀器的建立等。Griffiths研究組、巴斯德所 Pierre Bruhns研究組合作發文題為High-throughput single-cell activity-based screening and sequencing of antibodies using droplet microfluidics,利用液滴微流控技術進行高通量單細胞活性為基礎的抗體篩選和抗體測序。
  • 「單細胞測序」技術發展迅速,實現產業化還要多久?
    基於微孔的捕獲技術可以使用細胞移液器或雷射捕獲分離細胞,並將他們放置於微液流孔中。相較於另兩種方法,細胞通量低,且僅能用於轉錄組測序,不能應用於其他組學。代表企業包括BD Biosicence、Cell Mircrosystem、Cellsee等。
  • 新技術實現B細胞受體序列的高通量測序
    新技術實現B細胞受體序列的高通量測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9 14:51:29 近日,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Ivelin S.
  • 可攜式測序技術,開啟實時測序時代?
    而近年來興起的第四代測序技術——納米孔測序技術,成為測序領域的新興熱點。Ducluzeau 指出,自從她在 2016 年發現它以來,可攜式測序技術實實在在地改變了她的研究。她使用的名為 MinION 的設備在兩年前就已經出現在市場上。從那時起,使用該技術的實地調查研究數量逐年增加。
  • ...安醫院等單位合作用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找到新冠肺炎多種全人源抗體
    日前利用康復期病人血漿治療雖初見成效,但大規模使用受限。而康復期病人血漿中實際起治療作用的是病毒特異性中和抗體。製備高純度的全人源中和抗體可以提供更安全、高效和大規模適用的治療方法,為抗體治療、短期預防和即時檢測提供新途徑。然而製備特異性最強、安全性最高的臨床用中和抗體需要在大量候選抗體中篩選,耗時較長。
  • 聚焦單克隆抗體藥物技術瓶頸
    截至目前,單抗藥物已經成為生物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醫藥治療上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已經被成功用於治療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應等多種疾病。但是,在製備單抗藥物技術中面臨著不少瓶頸。
  • 科學家開發抗體精準治療新技術
    在世界上的一些地方,對精準醫療的探索正在使用人工智慧和生物信息技術工具。這些是計算機軟體程序,分析來自不斷增長的病人資料庫的生化和生物信息。其目的是預防有害藥物相互作用,評估治療效果並降低衛生保健費用。這一趨勢也促進了南非在抗體技術領域的研究。
  • 抗體發現:雜交瘤技術和噬菌體展示抗體庫技術
    抗體工業領域,雜交瘤技術和噬菌體展示抗體庫技術仍是當前最主要的兩項抗體發現技術,兩種技術則各有千秋。抗體發現(Antibody Discovery)是在生產工藝開發階段之前的工作。本文榮幸地邀請了艾柏森謝總經理謝朋輝老師就當前主要的抗體發現技術做一個簡單介紹。
  • 科學家開發出poly(A)轉錄組測序新技術
    科學家開發出poly(A)轉錄組測序新技術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19 10:57:24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Winston Timp和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Mark Akeson團隊合作開發人多聚(A)轉錄組的納米孔原位
  • 單細胞測序揭秘COVID-19,TotalSeqTM & scRNA-seq 「珠聯璧合」不能少
    單細胞測序技術已經應用到生命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在這一場正進行的攻克SARS-CoV2-2病毒的戰役中,它也沒有缺席。事實上,目前已發表的使用新冠病毒作為樣本的單細胞測序的文章並不多,但確為COVID-19研究中的點金之筆,基於scRNA-seq VDJ的免疫組庫測序更是在疾病發病機制、抗體開發、用藥及疫苗評估等多個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