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8月8日電「大陸擬建臺灣海峽海底鐵路隧道」,臺媒近日以此為題進行報導,這一話題再次引發島內輿論熱議。臺媒稱,這項工程若建設完成,將成為世界最長海底鐵路隧道,長度是英吉利海峽海底隧道的3倍有餘。對此,馬英九辦公室前副秘書長羅智強發起「對臺灣是好事還是壞事?」的投票,臺灣網友反應呈現一邊倒,高達九成網友認為「絕對是好事」。
圖為青島膠州灣海底隧道進行電力檢修。(來源:中時電子報)
臺媒:臺灣海峽海底隧道設計達成共識
臺灣《旺報》7日報導稱,大陸曾提出連接兩岸的「臺灣海峽海底隧道」構想,大陸科學家近日對這條未來世界最長海底鐵路隧道在設計上達成共識。香港《南華早報》報導稱,經過數年討論,大陸決定到2023年為止,建成連接福建省平潭縣和臺灣港口城市新竹之間長達135公裡的海底隧道,並計劃在海底隧道內建設可供時速250公裡高速火車通行的鐵路。如果該隧道建成,其長度將達到目前全球最長的英吉利海峽隧道的3倍有餘。
不過報導也提到,有輿論預測稱此項目恐怕在短期內難以迅速展開,原因是臺灣內部可能會反對該隧道的建設;尤其是在建設海底隧道的過程中,大陸計劃建造人工島向隧道內部提供氧氣,這一計劃可能「會對臺灣造成壓力」。報導稱,海底隧道設計圖已經於去年繪製完成,大陸學術界、隧道建設企業、專家等為本次隧道設計提供了全力支持。
據報導,「臺灣海峽海底隧道」方案其實早在近20年之前就開始研究討論。200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王夢恕也在海底隧道修建技術國際研討會上,把臺灣海峽海底隧道列入未來可能會建設的國內海底隧道之一。他說,廈金臺之間建海底隧道在技術上是可行的,雖然基於目前兩岸現實,這條海底隧道何時擺上建設日程還是未知數,但作為一項技術探討是有價值的,並且「早研究比晚研究好」。
圖為新竹市漁港。(來源:中時電子報)
十三五規劃草案中出現「北京至臺北高鐵」
報導還提到,此前大陸「十三五」規劃草案中就曾出現要「建設北京至臺北高鐵」的提案,納入中國國家高速規劃多年、編號為G3的縱向主幹線「京臺高速公路」也被提上日程。此前據《法制晚報》報導,福建省平潭綜合試驗區黨工委書記、中國(福建)自貿試驗區平潭片區管委會主任張兆民2016年3月在回答媒體提問時再次提到了「京臺高速」,並稱技術上已經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張兆民當時表示,關於京臺高速公路規劃,大陸方面已經全部完成,而臺灣的規劃原來的論證有北、中、南三條通道,都是通過海峽隧道與大陸相連。目前,臺灣方面比較傾向於北通道,而大陸選址從平潭獲取,總共126公裡。張兆民說,兩岸在技術論證上已經經歷了十年(每年一次)的技術研討會,技術上已經不成問題,海底的地質、地貌深度的情況都已經掌握的比較齊全,現在主要取決於臺灣方面。
臺網友反應一邊倒,9成認為是好事
另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馬英九辦公室前副秘書長羅智強7日通過社交媒體發起投票:排除民進黨執政下的興建可能性,「你覺得興建兩岸海底隧道,連通兩岸高鐵,對臺灣是好事還是壞事?」截至8日下午2時,共有3072人參與投票,其中有2771人認為是好事。總體來看,認為是好事的比例高達九成。
臺灣網友回應表示,「絕對是好事。大陸地下資源豐富,觀光景點遼闊,景色優美世界第一,經濟又突飛猛進繁榮極快,兩岸和平統一,臺灣成最大受益者。」「大陸已經沿福州蓋了一條跨海高速公路連接到平潭,距離新竹也就68海裡。公路是上下兩層,上層為高速道路、下層為高鐵用鐵路...臺灣自己鎖島,可是大陸早已在為連接兩岸做更多的準備。」「樂見其成,交通暢通經濟民生跟著起飛,有錢大家賺也比鎖島好多了。」 「這是未來遲早會成為的事實,無庸置疑。」
還有臺網友表示,「當然是好事,讓『臺獨』民進黨不能再用惡意抹黑兩岸的伎倆騙人。」「可能唯一的『壞事』就是民進黨就沒搞頭了!再也無法招搖撞騙了!」「是好事啊,反正是祖國,他們現在比我們還要進步,已經沒差了,有理想起心動念是好事。」「當然是好事,祖國大陸和臺灣寶島,血脈相連的唇齒相依,引頸企盼的早日統一全盛的中華民族。」
國臺辦:開創兩岸中國人更加美好未來
據新華社消息,國務院8月3日宣布關於取消一批行政許可等事項的決定,其中包括取消臺港澳人員在內地就業許可事項。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馬曉光8日表示,從此,臺灣居民來大陸工作將和大陸居民一樣,不再需要辦理專門的《臺港澳人員就業證》。馬曉光還表示,接下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將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儘快出臺臺灣居民在大陸就業的配套政策措施。
此外,首屆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研討會日前在武漢舉辦,引發島內輿論的關注,有評論認為「大陸開始單向推動國家統一進程」。對此,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5月30日回應表示,我想強調的是,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實現祖國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我們將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紮實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開創兩岸中國人更加美好的未來。(海外網 姜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