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14: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上海市胸科醫院 上海市胸科醫院
冬至
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
冬至在月中,天寒也無霜
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宜
祭祀
2020年
十二月二十一日
忌
嫁娶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冬至為「冬節」,所以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此外很多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冬至氣候特點
古語云: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即下一個循環開始了。冬至以後,隨著地球在繞日軌道上運行,陽光直射地帶便逐漸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漸增長,夜晚逐漸縮短。冬至日太陽高度最低,日照時間最短,地面吸收的熱量比散失的熱量多,冬至後便開始「數九」,每九天為一個「九」。到「三九」前後,地面積蓄的熱量最少,天氣也最冷,所以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冬至養護
冬至陽氣初生,中醫認為陽氣初生時,要像農民育苗、婦人懷孕一樣,需小心保護,精心調養,使其逐漸壯大。因為只有人體內的陽氣充足,才會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注意避寒就溫
「冬至到,寒意濃」,進入冬至,意味著最冷的三九寒天就要來了,冬至期間要特別注意避寒就溫。大家要記得穿著保暖性能好的鞋襪、多活動雙腳,怕冷的人可以熱水泡腳、按摩足底的湧泉穴等。以溫腎助陽,驅散陰凝寒溼之邪。在泡腳、足浴的水裡,根據自身的體質,如加點生薑、花椒等物品則效果更好。
開始進補的最佳時機
冬令進補有三種說法:一是在立冬後至立春前;二是在冬至前後;三是三九天。一般認為,冬令進補時間的選擇因人而異。患有慢性疾病又屬於陽虛體質的人需長時間進補,可從立冬開始直至立春;體質一般而不需大補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進補。正如民間早就有"夏補三伏、冬補三九"的說法。冬至是數九的開始,因此民間認為,在冬至前後進補為最佳,大家稱為「補冬」。正確的「補冬」,能使身體強壯而又健康。
在冬季,哪些食物又美味又具有滋補的功效呢?在冬季適宜補益的食品中,按照寒溫屬性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溫補類食物:雞、羊肉、牛肉、鯽魚等。上述幾種,均屬美味,在冬季可作為進補的佳品。但要注意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容易上火。
平補類食物: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銀耳等。這些食物既無偏寒、偏溫的特性,又無滋膩妨胃的不足。
滋補類食物: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參、龜肉、甲魚等。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
本文文字由我院中西醫結合科提供
原標題:《【科普周周講】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養生小貼士》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