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物理所高能核物理組研究人員運用有效拉氏量方法和共振態模型,在Λp->ΛpΠ0散射過程中加入了一個可能的重子激發態Σ*(1380)的貢獻,成功解釋了該散射過程的閾值增強現象(如圖所示)。這是首次提出可以通過Λp->ΛpΠ0散射過程研究該共振態。
強子,包括介子和重子,是能從物質中分離出來並已觀測到的具有內部結構的最小單元。強子內部的夸克-膠子結構以及可能存在的新強子態,是當今人類正在探索的物質世界的最微觀部分,是核物理和粒子物理共同關心的交叉前沿熱點。
很久以來,對實驗上觀測到的所謂新粒子態的解釋,始終處於多種模型共存、多種解釋在一定程度上都適用的狀況,一直沒有達成共識。這反映了描述強相互作用的量子色動力學理論在低能非微擾區的複雜性,對理論研究是一個極大的挑戰。由於ΠΛ系統的同位旋為1,Λp->ΛpΠ0是研究同位旋為1的Σ*重子激發態的理想過程。通過對該過程的分析研究,可以對現存的一些研究Σ*重子激發態的模型進行裁定。近代物理所科研人員對此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研究結果在 Phys. Rev. C 90, 055204 (2014) 發表。(來源:中科院近代物理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