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始人為什麼不得糖尿病?糖尿病又是怎麼來的?
這就要從260萬年前說起……繼承自原始人的基因根據美國及英國的研究發現現代人類之所以會患癌症和糖尿病或許和遺傳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有關尼安德特人於距今三萬年前滅絕但尼安德特人存在期間與智人共存長達數千年之久基因的交換也在兩個人種之間發生著
-
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突變的致病機制
該研究發現SLC16A11基因編碼區的2型糖尿病易感突變會產生功能獲得性突變蛋白,導致肝臟脂滴不正常積累增多,進而導致2型糖尿病的發生。該研究結果對之前報導的認為此類易感突變導致蛋白功能缺失的研究結論提出了質疑。
-
研究稱遺傳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可提高生育能力 降低女性流產率
一種遺傳自遠古尼安德特人近親的基因變異體,被認為是賦予了現代人更高的生育能力。新的研究表明,幾乎三分之一的現代歐洲女性攜帶著某種程度的基因變體。這項研究發現了一個特殊的基因變體,編碼孕酮受體的基因變體。這些受體幫助荷爾蒙黃體酮結合到細胞上,除其他外,幫助降低現代女性流產率。
-
Nature重磅病毒遺傳滅絕的尼安德特人,印度和歐洲人風險高
許多學者認為正是智人的到來給尼安德特人帶來了滅頂之災,導致了他們的徹底滅絕。尼安德特人作為一個人種已經滅絕了數萬年,但是,他們實際上又無處不在,在智人與尼安德特人共同存在的短暫時間裡,他們發生了通婚,因此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永遠的留存在了智人中,DNA研究分析表明,我們現代人類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
-
拉美裔最慢,亞洲人呢?
有一天,可能會幫助科學家了解如何減緩每個人的衰老過程。「拉美裔人活得比白種人長,儘管患糖尿病等疾病的比率較高。科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西班牙悖論』,」主要作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衛·格芬醫學院的遺傳學教授史蒂夫霍瓦特說:「我們的研究有助於從分子水平證明拉美裔老化更慢。」
-
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發現重症COVID-19遺傳易感基因
目前已報導較高的死亡率與高齡、男性、高血壓、糖尿病和其他肥胖相關的心血管疾病特徵相關的臨床關聯,但人們對嚴重Covid-19的發病機制及其相關因素仍了解甚少。近日,來自挪威奧斯陸大學的研究團隊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Of Medicine》上發表了其對重症Covid-19與呼吸衰竭的全基因組相關性的最新研究結果。
-
Nature重磅:新冠重症風險遺傳自滅絕的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人作為一個人種已經滅絕了數萬年,但是,他們實際上又無處不在,在智人與尼安德特人共同存在的短暫時間裡,他們發生了通婚,因此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永遠的留存在了智人中,DNA研究分析表明,我們現代人類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
-
一組遺傳自6萬年前的古老基因會增加新冠死亡風險,70%危重症患者...
但最近來自德國和瑞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組遺傳自6萬年前的古老基因與COVID-19死亡風險增加有關。在對義大利和西班牙3199名COVID-19患者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攜帶遺傳自尼安德特人的一組特定基因的人死於冠狀病毒的風險可能更大。其中,需要使用呼吸機的COVID-19危重症患者中,70%具有該基因變體。
-
Nature重磅:中國人很安全,新冠重症風險遺傳自滅絕的尼安德特人,印度和歐洲人風險高
許多學者認為正是智人的到來給尼安德特人帶來了滅頂之災,導致了他們的徹底滅絕。尼安德特人作為一個人種已經滅絕了數萬年,但是,他們實際上又無處不在,在智人與尼安德特人共同存在的短暫時間裡,他們發生了通婚,因此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永遠的留存在了智人中,DNA研究分析表明,我們現代人類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
-
基因差異 墨西哥人具有驚人遺傳多樣性
這項研究的領導者之一、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史丹福大學遺傳學家Andrs Moreno-Estrada說,「然項研究分析了100萬墨西哥人的遺傳變異,並獲得了分屬20個本土人群以及11個混血人群的數據。研究人員發現,本土的人群之間具有驚人的差異。例如,與對歐洲人與中國人之間的遺傳差異進行的一項分析結果相比,來自墨西哥北部與南部的兩個人群——分別是塞利人與拉坎敦人——彼此之間竟然比前者具有更多的遺傳差異。
-
椎間盤退變遺傳易感基因的研究進展
椎間盤退變(IDD)是引發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但IDD的病因較為複雜,包括環境和遺傳等多方面因素。目前,有關IDD遺傳易感基因的研究聚焦於多種蛋白的編碼基因,1種基因可多態性編碼1種與IDD發病機制相關的功能蛋白。研究IDD易感基因有助於理解IDD的發生機制。
-
Nature重磅:中國人很安全,新冠重症風險遺傳自滅絕的尼安德特人
許多學者認為正是智人的到來給尼安德特人帶來了滅頂之災,導致了他們的徹底滅絕。尼安德特人作為一個人種已經滅絕了數萬年,但是,他們實際上又無處不在,在智人與尼安德特人共同存在的短暫時間裡,他們發生了通婚,因此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永遠的留存在了智人中,DNA研究分析表明,我們現代人類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
-
銀屑病易感基因最新研究成果
遺傳因素在銀屑病發病中起重要作用,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已發現銀屑病40多個易感基因,極大推進了銀屑病遺傳學研究進程。不同人群銀屑病GWAS的meta分析進一步驗證了之前研究結果的真實性,並且能夠探明銀屑病的易感性在不同人群中存在遺傳異質性。
-
你更怕疼、更容易抑鬱、對新冠更易感...可能是因為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DNA序列並不是所有的遺傳信息。去年9月,來自西班牙和以色列的研究團隊根據丹尼索瓦人古DNA上的甲基化修飾,重構了丹尼索瓦人可能的骨骼結構(來源:《細胞》)科學家分析基因測序數據時發現,如今的東亞族裔基因組中尼安德特人基因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歐洲人。由於尼安德特人是與「走出非洲」的智人進行遺傳交流,因此一直以來科學家認為非洲族裔的現代人體內,應該不含有尼安德特基因。
-
2型糖尿病來襲
「故事」的全部,遺傳和表觀遺傳—基因表達的改變或許也在2型糖尿病發病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澳大利亞中部居住的土著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或許是世界上最嚴重的,這些人群的糖尿病發病率是非土著人群的3倍,對某些偏遠地區土著人群的研究結果表明,其2型糖尿病的流行率能夠達到30%,而非土著人群的糖尿病流行率僅大約為5%。
-
線粒體基因突變糖尿病呈母系遺傳
上海學者認為診療上須有別於1、2型糖尿病 本報訊(記者胡德榮)您知道什麼叫「線粒體基因突變糖尿病
-
研究發現銀屑病易感基因編碼區功能性變異—新聞—科學網
遺傳因素在銀屑病發病中起著重要作用,連鎖分析和候選基因研究方法發現了銀屑病一批易感位點並篩選出銀屑病的潛在易感基因,為銀屑病的後續易感基因研究奠定了基礎。近年來,隨著生命科學和遺傳學的發展,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已成為目前尋找複雜疾病易感基因的重要途徑,較好的揭示了基因組上易感基因/位點上與人類疾病對應關係,儘管目前尚不能全面解釋易感基因/位點在疾病發病機制中的作用,但是為後續疾病發病機制研究提供了依據。目前國際上運用GWAS方法已累計發現40多個銀屑病易感基因/位點,極大推進了銀屑病的遺傳學研究進程。
-
新研究稱攜帶尼安德特人某種基因或降低新冠死亡風險
一項新研究發現,攜帶從尼安德特人遺傳的某種基因版本的人感染新冠後,發展成嚴重疾病、住院和死亡的風險較低。大約6萬年前,我們的祖先與現在已經滅絕的人類近親交配後,OAS1基因就融入了人類基因組。而OAS1基因控制著一種名為OAS1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參與人體對病毒的反應。研究人員表示,遺傳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在社會上並不常見,但可以增強對新冠病毒的保護。這一發現與之前的研究相悖,此前發現,一組遺傳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會增加患新冠重症的風險。加拿大麥吉爾大學領導的這項研究詳細研究了產生不同版本OAS1的基因密碼。
-
中國科學家發現兩個新的麻風病易感基因
10月24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在麻風易感基因研究方面通過對10531個病例及健康對照者的研究,發現2個新的麻風易感基因,並在世界上首次證明了其中1個和傳染病有關。這是繼2009年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全基因關聯分析方法率先發現7個麻風易感基因之後,在該領域取得的又一原創性成果,標誌著我國在麻風易感基因研究方面繼續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
基因揭秘:孩子身上的哪些基因遺傳媽媽?哪些基因遺傳爸爸?
孩子生下以後,不管是在外貌、身高,還是在性格上都能看到父母的影子,因為他是同時受到父母兩人基因影響的。大家也都知道,基因的力量是很強大的,就像我們平時在生活中常常說:「哎呦這孩子簡直是跟他爸爸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那麼在孩子的基因遺傳方面,到底哪些是來自母親,哪些來自父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