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媽媽們周末帶著孩子遊走於各英語培訓機構,可謂望子成龍心之切,可反觀成效卻大相逕庭。那麼,區別在哪裡,不知每位家長都認真去思考過,原因在哪?我們怎麼辦?
先說一個題外話,現在語文在中高考的重要性已經深深埋在每位家長心中,經常聽到家長說我給孩子報了某某作文班,可結果孩子還是寫不出來。每位家長都有長大成人的經歷,記得我們中高考時,往往那些經常看武打小說、喜歡看文學作品的同學語文考試從來不愁,分數還不低,可見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然而,道理很清楚,可我們又是怎麼做的呢,仍然希望能尋找到捷徑,結果不言而喻,孩子還是不會寫。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放棄了看似很簡單的道理?我認為是受到現在社會風氣的影響,使我們的行為越來越功利化、浮躁、找捷徑,這種行為逐漸蔓延到子女的教育上,我們將過多的個人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同時還要儘快看到效果,這種導向必然很可怕。
教育子女本該是潤物細無聲的事。應多從父母以及周圍朋友吸收教育子女的正能量知識,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發現和培養孩子的美,而不是強加的一種美。現在的生活節奏很快,各種壓力每天縈繞在我們的腦海裡,真正能靜下心來潛心去讀讀書的家長已經不多了。可是,作為新一代的家長,我們還是要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去讀幾本書,去認真思考孩子的教育問題。
有點扯遠了,還是回到我們開頭說的英語學習問題。有幸讀到一本關於孩子英語學習規劃的書,覺得寫得很好,現在將其中的一些內容與大家一起分享。
語言學習的黃金期問題,有很多理論在研究,但對於3-5歲的關鍵期理論還是得到了廣泛認可。如果孩子從3歲開始,運用科學的方法,正確的材料開始啟蒙學習第二語言,若干年後孩子的第二語言完全可以與以第二語言為母語的孩子達到相同的水平。
孩子在3-5歲階段,最重要的獲取知識手段是自然習得。此階段又是語言的關鍵期,若在此階段引入第二語言習得,孩子會得到很好的鍛鍊與積累。由於此階段還沒有形成一些母語思維,孩子只是好奇的輸入,完全可以形成與母語並行的積累而不會有轉換一說。而此階段的操作難點是聽力材料以及閱讀材料的甄選,一定要選擇符合年齡特點,認知特點的材料,否則會事倍功半。
此階段的孩子學習英語最重要部分是家庭習得而非機構學得,現實情況是大部分家長選擇目前很多的幼兒輔導機構,而這些機構多以學得的思維去帶領孩子學習英語,通過兒歌、詞彙等的輸入來教學,但往往時間很有限,家長課後又沒有相關的材料來陪伴孩子閱讀,最重要的閱讀習得卻荒廢了。
當孩子3-5歲進行了習得閱讀,包括動畫、聽力、繪本等閱讀,孩子到小學入學前是可以積累到3000聽力詞彙的。那麼此後階段孩子就應該進入主動學的階段了,這時候就可以讓孩子學習自然拼讀以及進入到一些課程體系學習了,同時孩子的自然習得轉入分級閱讀階段,這樣孩子就進入主動學習及自然習得學習了,英語牛孩誕生也就不遠了。
想一想,這要求我們家長要具備怎樣一種毅力與知識儲備?不是孩子不夠優秀,是我們還不夠優秀!
寫到這裡,很多人會說錯過了怎麼辦?錯過了,肯定是無法挽回的了,只能在後續的學習中加大學得與習得內容的輸入了,當然還要以孩子的興趣為前提,但肯定與沒錯過的有差距了。現實生活中也是,往往是我們看到差距了才來問怎麼辦,其實是沒有辦法的,只能苛求不要落下太遠就好了。
每個孩子的成長路徑是不同的,不要去和別人比,因為別人父母比你行動的早,看到孩子在進步就應該表揚與鼓勵,是種子終將會發芽、開花、結果,但也別忘了有些種子還會長成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