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胡適與兩個山西人

2021-01-10 騰訊網

[摘要]張友漁與高叔康就是當時眾多受胡適影響從山西大學轉到北京大學的兩個山西人。

作者:林建剛(騰訊·大家專欄作者)

1960年11月17日,身在臺灣的胡適應山西人張慶恩的邀請,與毛子水、姚從吾等人一起赴晚宴。吃飯時,胡適聊到他民國八年曾到過山西,還在那裡做過演講。

那是1919年10月,五四學生運動剛剛結束,胡適陪同自己的老師杜威來山西演講。他此行的主要任務是給自己的老師做翻譯。但是,作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胡適的到來引起了山西學生的高度關注,他也被邀請做了一次演講,這就是《娘子關外的新潮流》。

在這場演講中,胡適批評了山西娘子關內的閉塞與保守,希望山西的學生起來擁護五四新思想的潮流,並提出,山西大學堂預科畢業生可不經考試 直接去北京大學念書。尤其是文、法科的學生,可直接轉學北京大學。

胡適演講之後,一時之間,形成了山西大學堂的學生去北京念書的潮流。

說到胡適在山西的這次演講,在座的張慶恩說:「山西從先生講演之後,山西大學文法科沒有學生了,後來是出錢請人來讀的。那些轉學北大畢業後,回到山西的學生,在地方上辦教育,做了不少事。都是先生的學生。」(胡頌平《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78頁)

張友漁與高叔康就是當時眾多受胡適影響從山西大學轉到北京大學的兩個山西人。

在山西讀書的時候,張友漁與高叔康就認識了,兩人還一起辦過雜誌。據晚年的張友漁回憶:這個時期,我還參加過一個學術界的社會主義組織,其中的成員現在還在的有鄧初民。鄧是山西法政學校的教授。他們辦了個刊物叫《新覺路》,主要成員是教授,只吸收了兩個學生參加,我是其中之一,另一個是法政學校的高叔康。(張友漁著《報人生涯三十年》重慶出版社1982年12月版,第80頁)

當時,兩個人都受到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對胡適充滿了崇拜之情。在這股去北京念書的潮流之中,兩人都去了北京。

五四之後,馬克思主義的潮流在青年中風靡一時,來到北京後的兩個人都對馬克思主義有了興趣,對蘇俄的體制充滿好感,在當時的潮流之中,兩個人都加入了國民黨。後來,隨著國民黨的「清黨」,張友漁成了國民黨的左派,後來則又成為了共產黨。而高叔康則一直是國民黨的忠實黨員。

到北京之後,張友漁憑藉自己的寫作才能,曾給很多的報紙寫過文章。1926年,在很多問題上,張友漁和胡適有共識。

那一年胡適去了蘇俄,對蘇俄的建設成就以及教育體制讚賞有加,在給徐志摩的信中,胡適提到了蘇俄的教育政策,並認定從蘇俄的教育政策出發,蘇俄完全可以從政治上「狄克推多」轉向「民治」。對胡適的言論,徐志摩並不贊同,他認為蘇俄所推行的教育是「黨化教育」,並對這種教育不以為然。

對此,張友漁站在了胡適一邊,他曾專門寫信給主編《晨報副刊》的徐志摩,為「黨化教育辯護」。信中張友漁寫道:「如果你贊成『政黨制度』,贊成凡一黨者,都應確信本黨的政策為好政策,而努力其實現,那你便不能不贊成『黨化教育』!」(韓石山主編《徐志摩散文全編》下冊,第1075頁)

針對徐志摩的「黨化教育乃是舊式愚民教育」的觀點,張友漁反駁說:「『黨化教育』卻一方著重『情意』,一方仍欲增加受教育者的知識,又其喚起人類的奮勇,以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亦非宗教可比,這種教育,前所未有,故謂之新。」 (韓石山主編《徐志摩散文全編》下冊,第1077頁)

需要指出的是,當時給徐志摩寫信的時候,張友漁所使用的名字是張象鼎。

在主張「白話文」上,張友漁也與胡適觀點相同。1934年,胡適為《大公報》策劃了《星期論文》這一欄目,其中第一期發表的是胡適的《報紙文字應該完全用白話》一文。張友漁表示高度贊同,並寫了《報紙何以不完全用白話》一文來支持胡適的主張,並進一步探討了報紙之所以不用白話的原因。

這一時期的張友漁,出於對新興的蘇俄的崇拜,不僅主張蘇俄的「黨化教育」,還主張實行蘇俄的統制經濟。受蘇俄統制經濟這個新名詞的影響,他還主張對新聞業進行改造,實行「統制新聞」。在 《論統制新聞》中,他寫道:

我相信,新聞是階級鬥爭之武器。即支配階級對於被支配階級,在暴力的統制之外,又借新聞,來實行一種思想的統制。(張友漁著《報人生涯三十年》,重慶出版社,1982年12月版,第144頁)

關於此一時期高叔康的文獻比較少,但作為從山西走出來的學生,他和張友漁似乎都發展得不錯,都曾受到過重視鄉誼的「山西王」閻錫山的邀請。他們兩人也都接受了閻錫山的邀請。

當時,張友漁還希望利用蔣、閻之間矛盾的加劇來開展有利於黨員組織工作的活動,進而營救被捕的共產黨。而高叔康本就是國民黨,能夠得到閻錫山的賞識,自然義不容辭。需要指出的是,這一時期的高叔康,跟張友漁一樣,也主張推行蘇俄式的統制經濟。

1945年抗戰勝利之後,張友漁與高叔康兩位山西老鄉分屬於不同的陣營之中。在內戰期間,兩人自然也都是各為其主。 1946年,高叔康曾任國民政府經濟部參事,1948年還曾任國民政府工商部參事。同樣是在這一時期,張友漁則是《新華日報》社的社長。

1949年,高叔康追隨國民政府敗退到臺灣。痛定思痛,他開始重新反思國民政府十幾年來的經濟政策。最終,他否定了青年時代所主張的計劃經濟的政策,這一時期他主要在《中國文摘》上發表文章。

此時,關於自己早年對蘇俄的政治、經濟的迷思,胡適已有了反省。

高叔康的文章引起了胡適的注意,1954年3月5日,胡適在臺北自由中國雜誌社歡迎茶會上,做了《從〈到奴役之路〉說起》說起的演講,演講中,胡適對高叔康的思想轉變表示了理解與同情,演講中,胡適說道:

最近一期《中國文摘》中轉載了《中國經濟》第三十九期的一篇文章——高叔康先生所撰的《資本主義的前途》。這一篇文章中也提到海耶克及另外一位經濟學家方米塞斯(Von Mises)。這都是反對計劃經濟,都是反對社會主義的。《自由中國》,我不用替它登廣告了;我記得高叔康先生在這篇文章裡以為我們現在「對於資本主義應該有個重新估價,作為將來經濟制度應走什麼方向的一面鏡子;這應該是我們當前在精神上認識上最重大的急務。」最後,他在結論中說:「我以為資本主義不但不會崩潰,而且還有光明燦爛的前途。」

受到胡適讚賞後,高叔康給胡適郵寄了一冊由他撰寫的《經濟學新辭典》。收到辭典後,胡適給高叔康寫了回信。全信如下:

叔康先生: 四月十四日來函敬悉。 先生贈我《經濟學新辭典》一冊,也已收到,十分感謝,我近來很忙,等我稍為安定下來,很想能與先生談談。先此復謝,並祝大安。胡適(《胡適全集》第二十六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781頁)

這封信寫完不久,胡適就逝世了。兩人並沒有就這一話題展開討論。

高叔康的老鄉張友漁,在1949之後經歷了各種運動尤其是「文革」的衝擊之後,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多數時候都堅持依法治國的理念。對於早年提倡的「統制新聞」與「計劃經濟」的主張,張友漁似乎也逐漸放棄了。

從受胡適影響走出山西,到拋棄胡適的主張各奔東西,再到晚年的反思與覺悟,這兩位山西人,不論是作為國民黨的高叔康,還是作為共產黨的張友漁,在「市場經濟」與「依法治國」的理念上,他們與胡適再次達成了共識。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未見胡適已傾心,一見胡適誤終身,細數胡適的紅顏知己
    胡適才子風流,一生也是沾花惹草無數,但始終沒能徹底離開江冬秀。胡適與表妹曹誠英發生婚外情並導致她懷孕後,向江冬秀提出要離婚,江冬秀立刻操起菜刀,指著兩個孩子說:離婚可以,我先砍了這兩個孩子,再死在你面前!從此胡適不再提離婚二字。
  • 胡適對蔣介石的承諾
    [摘要]傅斯年告訴胡適,蔣介石希望由他來說服胡適擔任國府委員兼考試院院長。胡適回信委婉拒絕蔣介石,為自己不做政府官員做解釋。他說只要胡適不走,就讓他做北京圖書館館長。對此,胡適沒有理會,他乘坐蔣介石派來的飛機,和陳寅恪一起,離開了北平。胡適為何離開?對這一問題,學界的一個解釋是「胡適擔心大陸沒有學術自由與思想自由」。對這一解釋,我很贊同。不過,我以為胡適離開北平,似乎還與他對蔣介石的承諾有關。一胡適對蔣介石有什麼承諾呢?這還得從胡適給傅斯年的一封被刪節的信說起。
  • 施蟄存寫給胡適的六首舊體詩
    作者:林建剛(騰訊·大家專欄作者,胡適迷,巴薩迷)2015年第2期的《隨筆》雜誌刊登了臺灣學者翟志成的《胡適的馮友蘭情結》一文。文中引用臺灣胡適紀念館的檔案,披露了一封唐錫如寫給胡適的信。饒有趣味的是,信函中有施蟄存寫給胡適的六首舊體詩。
  • 中國的居裡夫人,比林徽因美,崇拜胡適,"下嫁"給美籍科學家
    當時吳健雄的追慕者也不在少數,但是吳健雄根本沒把他們放在眼裡,因為既一心求學,也因為此時一個人悄悄走進了她的內心,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胡適。吳健雄在學習之餘,經常喜歡看一些雜誌,當時最著名的雜誌就是《新青年》,而上面胡適的文章在上面大放異彩。有遠大抱負的吳健雄自然不會把普通男子放在眼裡,但才華橫溢的胡適卻不一樣。《新青年》雜誌被吳健雄一期不落地買了回來,她不為別人只為一睹胡適的文章。
  • 蔡元培大膽假設被胡適反對
    最激烈反對蔡元培的當屬胡適。胡適以「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為口號,扛起了考證派的大旗。他的考證結果最後結集為《紅樓夢考證》,不僅證明曹雪芹(胡適認為即曹寅孫子曹霑)是《紅樓夢》的作者,後四十回為高鶚所續,還得出了《紅樓夢》是曹雪芹自傳的結論。「這也是目前大家普遍認同的觀點,當時胡適顯然佔了上風。」
  • 大師難言之隱:胡適為何愛講怕老婆的笑話?(圖)
    原來有許多人看了報紙後,以為胡大博士喜歡收集火柴盒,於是就寄給他各式各樣的洋火盒,為此胡適還得對每個人寫信去道謝。後來胡適把自己的火柴盒寄給一些送他火柴盒的人。誰知有一位朋友把他送的火柴盒在報上刊出來,上頭有篆體「胡適」兩字的圖章,白底紅字的封面,於是又有很多讀者來信向他要火柴盒,弄得他不勝其擾。
  • 胡適的英語不丟份
    原標題:胡適的英語不丟份 胡適的英語,似乎以前有人談過。如一切非母語者的讀音一樣,胡適英語中也帶有一些「不精純」的鄉音味道,一般學過他種語言者都能夠體會。
  • 比林徽因優雅,和胡適傳緋聞,全世界欠她一個諾貝爾獎
    04死亦愛胡適吳健雄說,對她影響最大的人,除了父親吳仲裔以外,還有另一個男人,就是胡適。胡適原本不認識這個小姑娘。有一次考試,他發現這個小姑娘坐在前排,原本三個小時考試的內容,她兩個小時就做完交卷了。胡適看了她的考卷,欣喜若狂:他從來沒見過一個學生對清朝三百年的思想史如此熟悉的,馬上給了一百分。後來胡適發現,吳健雄經常在別的課上也考一百分,不僅學習刻苦,而且文理兼通,文史哲數理化全部都很出色。胡適感嘆:「怪不得她能報送中大。」
  • 胡適遺憾:因對子女教育失敗咽下苦果,臨死仍不肯相信兒子已自殺
    胡適在得了兒子後懷著複雜的感情寫了一篇名為《我的兒子》的詩文並發表,其好友汪長祿看到後震驚不已,他非常為胡適對兒子的淡漠情感不滿,認為這詩文字裡行間流露出的他對兒子的冷漠讓人不適。 胡適在這首詩文中的開頭寫道: 「我實在不要兒子, 兒子自己來了。 『無後主義』的招牌,於今掛不起來了!」
  • 曹誠英愛了胡適一輩子,不過三個月回憶:終是飛蛾撲了火
    但是在一般人看來,這個名字可能還是比較陌生,隨著關於胡適的研究越來越多,這個名字才被很多人都熟知。曹誠英算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因為她一方面是胡適的表妹,一方面也是胡適的「婚外戀人」。她痴情於胡適一生,還為他墮過胎,卻只擁有了一段短暫的情緣,一生也沒有嫁給其他人,遇到了心儀的男人,也被胡適的正牌妻子搞破壞分手了。活成了悲情電視劇女主角的曹誠英,到底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會如此痴戀胡適呢?
  • 校長胡適2:物質與精神
    校長胡適2:物質與精神文/弧度度胡適:「我們深信,精神的文明必須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之上。
  • 無論邀請胡適留下還是回到大陸——胡適都拒絕了
    胡適的實用主義胡適先生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讀期間,師從實用主義大師約翰·杜威,所以胡適先生終生服膺實用主義。胡適先生的學術思想,富有實用主義的精神。胡適強調,做學問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要實事求是。而實事求是,並不是避開事實問題而去空談理想主義,也不是拋棄現實問題而去重建社會。需要有一種實踐的精神在事實中發現問題,並改善現實。
  • 孫悟空原型或為印度神猴 胡適與魯迅曾為此爭執
    佛教與婆羅門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宗教文化譜系,其中的故事和形象一般是不兼容的。因此,從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就推及到神猴哈奴曼形象也在中國傳播,是很難講通的。由此可見,《羅摩衍那》中神猴哈奴曼的故事是否在我國的民間普遍流傳並被吳承恩收集到,就值得存疑。  當然,也不能就此推斷出哈奴曼的故事在中國就一點聲息都沒有。
  • 胡適提倡世界公民——只論是非、常識和公義,不講國家和民族主義
    做世界公民,中國知識分子中由胡適最先提倡和引入中國。1914年,美國和墨西哥之間爆發七個月的戰爭。其時美國為強權,墨西哥為弱國。當時胡適正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留學。這時康大所在小城的綺色佳雜誌(Ithaca)有一篇社論:「My country,right or wrong,my country」,大意為:美國即使欺壓弱小的墨西哥,佔奪其土地,不管自己國家行為的是非,它總是自己的國家,只要我是美國人,就要支持。這是一種明顯的」國家主義「言論。
  • 胡適的晚年生活如何?妻子江冬秀一句話道破真相
    58歲的胡適,既沒有選擇留在大陸,也沒有選擇奔赴臺灣,而是到美國生活。但他在美國的生活,卻有些悽慘。胡適和江冬秀到美國之後,他滿心以為自己可以在哈佛大學一類的學校當漢學教授。然而那些洋人似乎不希望他去搶自己的飯碗,所以沒有聘請他當教授。胡適只好去普林斯頓大學應聘圖書館的館長,名義上是圖書館館長,地位卻很低,只相當於大學一個系中資料室的主管而已。一代文豪淪落到給人看守圖書,實在是令人感慨。
  • 胡適著作《中國哲學史大綱》將面世(圖)
    近日,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胡適著作《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卷中)即將面世。其中,首次公開出版的卷中是最大的亮點,這是胡適1919年在北大哲學系二、三年級講授中國哲學史中古部分時的講義。卷中雖然只有54000字左右,但是它反映了胡適當年與《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一脈相承的治學方法和治學理念。另外,卷中有大量顧頡剛的手批(還有20%的可能是胡適本人)。
  • 1948年 胡適為何拒絕毛澤東留京邀請
    核心內容:其實中共也未放棄對胡適的爭取,西山一帶的中共廣播放言,只要胡適不離開北平,不跟蔣介石走,中共保證北平解放後,仍讓胡適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和北京圖書館的館長。但胡適卻說,在蘇俄有麵包沒有自由,在美國又有麵包又有自由,他們來了,沒有麵包也沒有自由。
  • 現代新道家:湯用彤、蒙文通、胡適、陳攖寧、陳寅恪
    「現代新道家」可以劃分為兩個層面:較高的標準是,凡認可而且實踐道家理念,並在新時期建立新體系,使之得到運用的人。從比較寬泛的意義上講,凡崇尚自然和自由精神,願意遵循自己的本真天性來生活,也尊重別人按其本心自性生活的所有現代人,都是新道家。
  • 在美國25年,並稱「美國的月亮比中國圓」的胡適,為何不回美國?
    胡適是我國近現代的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徽州績溪人,以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於世。1918年加入《新青年》編輯部,大力提倡白話文,宣揚個性解放、思想自由。「五四運動」後,同李大釗、陳獨秀等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分道揚鑣。193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
  • 悍婦江冬秀是如何收服胡適不羈躁動的心,細數胡適的浪漫情史
    在他們求學期間家長都會安排好結婚對象,而這樣的婚姻於她們而言無異於牢籠,人都是嚮往自由的,受過新思想的年輕人只想變成飛鳥飛出這如枷鎖一樣的婚姻,但大抵不過是兩種,亦或是繼續這樣麻木冷硬的婚姻生活亦或者出軌離婚尋求解脫。人的一生可能都會遭遇一些不幸,比如胡適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婚姻就是舊式包辦婚姻的典型,但他仿佛甘之如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