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 胡適為何拒絕毛澤東留京邀請

2020-12-08 鳳凰衛視

核心內容:其實中共也未放棄對胡適的爭取,西山一帶的中共廣播放言,只要胡適不離開北平,不跟蔣介石走,中共保證北平解放後,仍讓胡適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和北京圖書館的館長。但胡適卻說,在蘇俄有麵包沒有自由,在美國又有麵包又有自由,他們來了,沒有麵包也沒有自由。當時毛澤東託人給胡適帶口信說,只要胡適不走,可以讓他做北京圖書館的館長,胡適聽後冷冷地回了一句,不要相信共產黨的那一套。

鳳凰衛視1月11日《騰飛中國》,以下為文字實錄:

何亮亮:1948年底,國共的爭奪戰在軍事政治戰場上勝負幾成定局,而對思想與知識分子的爭奪,卻日漸突出了,在某種意義上這是一次對於未來的爭奪。

蔣介石著手制定了「搶救大陸學人計劃」,用各種手段利誘文人赴臺,另一邊中共也在誠邀名士北上,雙方演繹了一場20世紀中國的文化名人爭奪戰。

胡適是蔣介石擬定的搶救名單的第一人,1948年1月13日,蔣介石專門派大員飛抵北平勸胡適南下,但胡適以正忙著籌備北大50周年校慶為由,不肯南下。第二天,蔣介石聞訊,兩次親自打電報,催促胡適飛南京,說明時間緊迫不容再拖延,並於14日再此派出專機飛北平,實施緊急的「搶救計劃」。

「搶救」對象首先便是胡適,還有清華大學的校長梅貽琦。事已至此,胡適這才下了走的決心,胡適雖然對國民黨似乎始終沒有過好感,但是對蔣懷有知遇與感恩之情,這或許也是胡適晚年在政治上始終不能與蔣氏分手的重要原因。

其實中共也未放棄對胡適的爭取,西山一帶的中共廣播放言,只要胡適不離開北平,不跟蔣介石走,中共保證北平解放後,仍讓胡適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和北京圖書館的館長。

但胡適卻說,在蘇俄有麵包沒有自由,在美國又有麵包又有自由,他們來了,沒有麵包也沒有自由。當時毛澤東託人給胡適帶口信說,只要胡適不走,可以讓他做北京圖書館的館長,胡適聽後冷冷地回了一句,不要相信共產黨的那一套。

與胡適一同登機抵達南京的還有清華大學歷史系的教授陳寅恪一家,陳寅恪自述他離開北平,多半是因為他更適合南方的氣侯,抑或怕共產黨來了,只能吃小米,而買不到對他的嚴重失眠症至為重要的進口安眠藥。

陳寅恪一家只在南京住了一晚,馬上又輾轉南下廣州,到了嶺南大學任教。國民黨教育部長杭立武為了勸說陳寅恪離開,表示如果陳寅恪答應去香港,他馬上給陳寅恪10萬港幣和新的洋房,但是陳寅恪既沒有去臺灣也沒有回到北京,一直定居廣州,直到離世。

1946年12月21日,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率領第二批被「搶救」的學人飛離北平抵達了南京。

國民黨政府立即授予他教育部長之職,但是梅貽琦為未能將大部分北平教授接運出來感到慚愧,幾天後他便辭職,成了國民政府最短命的教育部長。

《騰飛中國》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節目專區]

主持人:何亮亮[主持人專區]

首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    20:30

重播時間:星期二至星期六    13:25

聲明:凡註明「鳳凰網」來源之作品(文字、音頻、視頻),未經鳳凰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鳳凰網」。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胡適對蔣介石的承諾
    [摘要]傅斯年告訴胡適,蔣介石希望由他來說服胡適擔任國府委員兼考試院院長。胡適回信委婉拒絕蔣介石,為自己不做政府官員做解釋。(胡適給傅斯年的信/圖)1948年年底北平圍城時,毛澤東希望胡適留下來。他寫道:若做了國府委員,或做一院院長,或做了一部部長,雖然在一個短時期內也許有做面子的作用,結果是毀了我三十年養成的獨立地位,而完全不能有所作為。結果是連我們說公平話的地位也取消了,——用一句同行的話,「成了政府的尾巴」!總而言之,這封信的主要內容,就是委婉拒絕蔣介石,為自己不做政府官員做解釋。
  • 無論邀請胡適留下還是回到大陸——胡適都拒絕了
    胡適的實用主義胡適先生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讀期間,師從實用主義大師約翰·杜威,所以胡適先生終生服膺實用主義。胡適先生的學術思想,富有實用主義的精神。胡適強調,做學問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要實事求是。而實事求是,並不是避開事實問題而去空談理想主義,也不是拋棄現實問題而去重建社會。需要有一種實踐的精神在事實中發現問題,並改善現實。
  • 胡適隨蔣介石赴臺為何會將兒子留在大陸
    既如此,號稱平津教育界「定海神針」的他,就面臨著一個必須抉擇的急迫問題——是留,還是走?而此時,鑑於胡適在中國政學兩界不可忽視的巨大存在,共產黨方面也加緊了對其拉攏、爭奪行動。根據中共高層指令,幾個地下黨、原胡適的弟子紛紛潛入北平,通過各種方式、方法做胡的政治思想工作。
  • 在美國25年,並稱「美國的月亮比中國圓」的胡適,為何不回美國?
    胡適是我國近現代的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徽州績溪人,以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於世。1918年加入《新青年》編輯部,大力提倡白話文,宣揚個性解放、思想自由。「五四運動」後,同李大釗、陳獨秀等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分道揚鑣。193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
  • 【大家】胡適與兩個山西人
    1960年11月17日,身在臺灣的胡適應山西人張慶恩的邀請,與毛子水、姚從吾等人一起赴晚宴。吃飯時,胡適聊到他民國八年曾到過山西,還在那裡做過演講。那是1919年10月,五四學生運動剛剛結束,胡適陪同自己的老師杜威來山西演講。他此行的主要任務是給自己的老師做翻譯。但是,作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胡適的到來引起了山西學生的高度關注,他也被邀請做了一次演講,這就是《娘子關外的新潮流》。
  • 大師難言之隱:胡適為何愛講怕老婆的笑話?(圖)
    胡適自陳,他收集火柴盒,並不是有特別大的興趣,只不過是他旅行到過的旅館,或宴會中的火柴盒,隨便收集一些,加上別人送的,他大使任內就積有5千多個,都留在大使館內。至於榮譽學位,也有30多個,不過都是人家送的,不算是他的收藏。   胡適接著說,其實那段時間他真正的收藏,是全世界各國怕老婆的故事,這個沒有人知道,但的確可以說是他極豐富的收藏。
  • 胡適遺憾:因對子女教育失敗咽下苦果,臨死仍不肯相信兒子已自殺
    很顯然,直到死時胡適依舊不相信,他的次子胡思杜已經在5年前自殺身亡了。胡適對次子胡思杜的「不相信」還有很多,將時光倒回胡思杜自殺前7年,當他寫的《對我的父親——胡適的批判》發表時,胡適的態度也是不相信。
  • 12月26日:毛澤東出生
    1872年——清廷批准李鴻章奏摺,成立輪船招商局。  1893年——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毛澤東誕生。  1898年——法國化學家皮埃爾·居裡和瑪麗亞·居裡夫婦公布發現了一種新的元素,後來命名為鐳。  1916年——蔡元培就任國立北京大學校長。
  • 歷史上的今天1993年12月26日毛澤東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在京隆重...
    歷史上的今天1993年12月26日毛澤東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在京隆重舉行 2013-08-15 12:41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未見胡適已傾心,一見胡適誤終身,細數胡適的紅顏知己
    與民國文人們娶三妻四妾、隨便結婚離婚相比,胡適一輩子沒換過老婆,與他的原配妻子江冬秀相伴到老。1962年胡適逝世後,蔣介石寫了這樣的輓聯: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代表。事實卻並非如此,胡適在婚姻家庭上其實算不上好男人。
  • 魯迅為何要拒絕諾獎提名?魯迅的意思是:這樣會使中國人驕傲起來
    可魯迅的回信是直接拒絕了諾獎的提名,當然這也很魯迅,按照魯迅的行事作風,此件事魯迅覺得自己不配,為何不配 為此,我們大致的了解到了魯迅先生拒絕諾獎的提名,魯迅是覺得自己如果獲獎了,那麼肯定有許多人為因為這件事而驕傲起來
  • 1948年西北首捷,改變西北戰局的宜瓦戰役
    來源:中國國防報1948年3月2日,我軍攻克宜川西門宜瓦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在西北戰場轉入外線作戰後打的第一個大勝仗。這場戰役由毛澤東主席親自指揮,從1948年2月22日開始,至3月3日結束,全殲胡宗南集團主力整編第29軍1個軍部,整編第27師、第90師2個師部,第24、31、47、53、61旅等5個旅,共2.8萬餘人。這次勝利改變了西北局勢,並影響中原形勢,為我軍轉入戰略進攻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從戰略大局出發,選擇有利作戰方向。
  • 中國為何拒絕與蘇聯共建長波電臺?
    中國為何拒絕與蘇聯共建長波電臺?   凡是研究中蘇關係史和冷戰史的學者,幾乎沒有人不知道1958年的長波電臺事件。由於毛澤東在此期間第一次對蘇聯在任領導人及其現行政策提出了嚴厲指責,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中蘇關係走向破裂的導火索。長期以來,這種看法頗為流行,似乎已成為歷史定案。
  • 毛澤東致信李達:要使幹部多懂得一點哲學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對寫於1937年7月和8月的《實踐論》《矛盾論》做了重要修改,並分別於1950年12月29日、1952年4月1日在《人民日報》發表。作為著名哲學家,李達結合自己的專長,對這兩篇文獻進行了詳細解讀。
  • 書海掣鯨毛澤東
    毛澤東不是書呆子,最瞧不起本本主義,他說過「教條主義不如狗屎」,「讀書比殺豬容易」。他把「本本」讀活了,他自己的說法是,當書的「聯繫員」與「評論員」。他讀一本書往往兼及一類書對照讀,他的讀書評論妙語連珠,不但有的放矢而且獨闢蹊徑。他談書論理從來都保持著自己的主體性、揮灑性、批判性。他有所專注、讚賞、選擇、借題發揮、高談闊論,也有所拒絕、蔑視、嬉笑怒罵。
  • 物理科學學院邀請天津大學陳亞楠、胡適教授作學術報告
    新聞網訊 8月21日下午,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陳亞楠教授、化學系胡適研究員應邀來物理科學學院,在博逸樓401會議室分別作了題為《Extreme-environment enabled advanced nano-manufacturing and energy applications》
  • ——記1948年清華的「八一九」事件
    黨的教導——記1948年清華的「八一九」事件● 徐應潮 (1950屆,機械系)  1947年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學生運動前後,4月~6月間,我經我的女友外文系傅yi(二聲)介紹加入了地下黨的外圍組織——民主青年同盟(簡稱民青),組織上讓我繼續留在清華劇藝社開展工作,傅 則參加「清華劇藝社」和「大家唱」工作。
  • 陪毛澤東轉戰陝北的小青馬被製成了標本,作為國家一級文物展出
    毛澤東說:「許多人都到前方當幹部去了,你還在這裡餵馬?」侯登科說:「我願意給主席當一輩子馬夫。我覺得這個工作是很光榮的。」就這樣,老侯留在毛澤東的身邊。他把小青馬餵得膘肥體壯,專給毛澤東送信、送電報、送文件,到新華印刷廠取報紙如《參考消息》等。毛澤東還曾將小青馬借給來延安訪問的同鄉好友蕭三騎。
  • 毛澤東關於五四運動的論述
    重溫毛澤東對五四運動的有關論述,對於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對於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很有意義。   毛澤東不僅是五四運動的直接參與者,也是我們黨早期的五四運動研究者。說參與,五四運動時期,毛澤東既到京直接參加五四運動,也是湖南五四運動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