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內容:其實中共也未放棄對胡適的爭取,西山一帶的中共廣播放言,只要胡適不離開北平,不跟蔣介石走,中共保證北平解放後,仍讓胡適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和北京圖書館的館長。但胡適卻說,在蘇俄有麵包沒有自由,在美國又有麵包又有自由,他們來了,沒有麵包也沒有自由。當時毛澤東託人給胡適帶口信說,只要胡適不走,可以讓他做北京圖書館的館長,胡適聽後冷冷地回了一句,不要相信共產黨的那一套。
鳳凰衛視1月11日《騰飛中國》,以下為文字實錄:
何亮亮:1948年底,國共的爭奪戰在軍事政治戰場上勝負幾成定局,而對思想與知識分子的爭奪,卻日漸突出了,在某種意義上這是一次對於未來的爭奪。
蔣介石著手制定了「搶救大陸學人計劃」,用各種手段利誘文人赴臺,另一邊中共也在誠邀名士北上,雙方演繹了一場20世紀中國的文化名人爭奪戰。
胡適是蔣介石擬定的搶救名單的第一人,1948年1月13日,蔣介石專門派大員飛抵北平勸胡適南下,但胡適以正忙著籌備北大50周年校慶為由,不肯南下。第二天,蔣介石聞訊,兩次親自打電報,催促胡適飛南京,說明時間緊迫不容再拖延,並於14日再此派出專機飛北平,實施緊急的「搶救計劃」。
「搶救」對象首先便是胡適,還有清華大學的校長梅貽琦。事已至此,胡適這才下了走的決心,胡適雖然對國民黨似乎始終沒有過好感,但是對蔣懷有知遇與感恩之情,這或許也是胡適晚年在政治上始終不能與蔣氏分手的重要原因。
其實中共也未放棄對胡適的爭取,西山一帶的中共廣播放言,只要胡適不離開北平,不跟蔣介石走,中共保證北平解放後,仍讓胡適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和北京圖書館的館長。
但胡適卻說,在蘇俄有麵包沒有自由,在美國又有麵包又有自由,他們來了,沒有麵包也沒有自由。當時毛澤東託人給胡適帶口信說,只要胡適不走,可以讓他做北京圖書館的館長,胡適聽後冷冷地回了一句,不要相信共產黨的那一套。
與胡適一同登機抵達南京的還有清華大學歷史系的教授陳寅恪一家,陳寅恪自述他離開北平,多半是因為他更適合南方的氣侯,抑或怕共產黨來了,只能吃小米,而買不到對他的嚴重失眠症至為重要的進口安眠藥。
陳寅恪一家只在南京住了一晚,馬上又輾轉南下廣州,到了嶺南大學任教。國民黨教育部長杭立武為了勸說陳寅恪離開,表示如果陳寅恪答應去香港,他馬上給陳寅恪10萬港幣和新的洋房,但是陳寅恪既沒有去臺灣也沒有回到北京,一直定居廣州,直到離世。
1946年12月21日,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率領第二批被「搶救」的學人飛離北平抵達了南京。
國民黨政府立即授予他教育部長之職,但是梅貽琦為未能將大部分北平教授接運出來感到慚愧,幾天後他便辭職,成了國民政府最短命的教育部長。
《騰飛中國》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節目專區]
主持人:何亮亮[主持人專區]
首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 20:30
重播時間:星期二至星期六 13:25
聲明:凡註明「鳳凰網」來源之作品(文字、音頻、視頻),未經鳳凰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鳳凰網」。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