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從長生不老到老而不衰,那些延長生命的科學努力

2020-10-18 陳述根本

/陳根

衰老是人類無法迴避的永恆話題。自古以來,人們就在試圖改變衰老的過程。前有秦始皇大興土木,迷信長生不老之術,甚至耗費千金派遣徐福和五百對童男童女前往海外求仙藥。之後,又有漢武帝派人求仙問藥,修建高臺承接所謂仙露。

如今,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人類的平均壽命在過去幾個世紀得到了顯著延長。1900年的全球平均預期壽命僅為31歲,甚至在最富裕的國家也不到50歲。而到2015年,人類平均預期壽命為72歲,在日本,甚至高達84歲。這無疑讓人類對青春、健康與長壽的渴望變得更為強烈。

有一點我們必須承認:經過幾百乃至上千年的探索,至今人類仍未發明長生不老

當然,這並不代表對衰老的研究是無意義的。事實上,由於人類壽命的延長和生育率的下降,世界人口的年齡構成正在發生顯著的變化。科學的統計顯示,按照目前的趨勢,5年之內,世界上65歲以上的人口將超過小於5歲的人口。很多國家將面對大量老年人出現的局面。

但是,人們能夠健康生活的壽命並沒有隨著預期壽命的增長而同步增長,正是因為衰老是癌症、心血管疾病、痴呆症等疾病最主要的風險因子。因此,老年人口的增多將成為世界的經濟增長和可持續性發展的威脅。

基於此,延長「健康壽命」,即人們不患病、精力充沛的時期,以及縮短衰老期,就成了學界的抗衰老研究熱點。

  

衰老的本質

衰老令人難以理解。自然界幾十億年演化出的身體,為何會迎來衰老和死亡?整個20世紀,科學家都試圖發現衰老的秘密。

從衰老的本質來說,衰老的發生一般是從微小的基因層面上開始這與染色體和染色體端粒密切相關。一般來說,染色體的端粒會把染色體保護起來,而端粒縮短,則會導致染色體不斷地縮短,基因不斷丟失。這個過程,從基因學的角度來說,就是人類衰老的過程。

在幹細胞中,端粒的縮短導致譜系和多能性標記物的表達降低,反應了這些細胞的增殖、再生、移入和分化能力的降低隨著時間的流逝,端粒的縮短與多種年齡相關疾病有關,例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受損和癌症的發生。

端粒不斷縮短,染色體不斷縮短,細胞核周圍不斷形成凋亡小體凋亡小體越來越多,細胞的形態隨之發生變化。最終,細胞將出現一種異常的狀態。整個過程就是我們所知道的細胞凋亡細胞程序性死亡。

於是,基因的衰老,最後體現在細胞的衰老上細胞的衰老才構成了宏觀的人體的衰老。

廣義地講,衰老是細胞生物學過程的逐漸惡化和組織損傷的累積,會導致器官健康水平和功能下降。這就增加機體對與年齡相關疾病的敏感性,使得生物體對損傷的反應減弱以及有更大死亡的可能性。

衰老的機制主要包括細胞損傷的幾種主要誘因

首先,隨著時間的流逝,人體細胞會累積遺傳損傷(來自輻射、化學暴露或活性氧)和表觀遺傳變化(例如DNA甲基化和組蛋白修飾),表現為基因表達和穩定性的改變,從而增加了死亡、年齡相關疾病、癌症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風險。衰老細胞也會受到蛋白質分子調節過程缺陷的影響,例如蛋白質摺疊、蛋白質降解和自噬。

另外,由於細胞連續分裂,端粒DNA和保護染色體末端免於退化的富含鳥嘌呤的重複序列逐漸縮短,這與年齡相關疾病和早衰有關。綜上所述,這些細胞損傷的主要誘因引發了對細胞損傷的拮抗作用,包括細胞衰老。

  

除了衰老機制的主要誘因,表徵衰老過程的細胞損傷的積累會誘導受損細胞衰老。衰老的細胞處於不可逆的、抗凋亡的有絲分裂阻滯狀態,導致其在基因表達、染色質結構和細胞行為上發生功能性變化,稱為衰老相關分泌表型(SASP)。衰老細胞通過SASP相關的炎性細胞因子、生長因子、趨化因子、蛋白酶和細胞外基質(ECM)與相鄰細胞傳遞其受損的內部狀態

簡單來說,就是在我們變老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細胞向其他細胞發出信號,稱它們也應該一同老化,這些衰老細胞幾乎是在汙染其他細胞。於是,隨著我們逐漸老去,越來越多的細胞老化,直到我們的身體不堪重負而崩解。

從長生不老到老而不衰

在更多的研究聚焦於衰老過程背後的生理機制的同時,抗衰老的研究成果也不斷發布。

目前,預防衰老最具前景的機制包括輕度降低營養感知網絡的活性,特別是mTORC1信號通路,清除衰老細胞,使用身體中的天然代謝物煥發乾細胞的活力,以及轉移微生物組。這些幹預手段可能通過誘發自噬作用,降低與年齡相關的炎症等機制產生作用。

目前已經有數十家生物技術公司在探索靶向這些衰老標誌性特徵的方法。其中一個重要手段是開發人工合成或者天然小分子化合物來抑制這些標誌性特徵。而目前已知的較有潛力的抗衰老手段包括:

(1)靶向衰老細胞

衰老細胞是人體中細胞周期停滯的細胞。這些細胞不能夠繼續分裂,但是也無法死亡,同時還會分泌一系列促炎性因子。這些促炎性因子可能募集炎症細胞,重新改造細胞外環境,誘發異常細胞死亡纖維化,甚至會抑制幹細胞功能。衰老細胞與骨質疏鬆、粥樣硬化、肝脂肪變性、肺纖維化、骨質關節炎的病理發生相關。

過去的多項研究發現,清除衰老細胞並不會引起顯著的副作用,這也給針對衰老細胞的療法開發打開了一扇大門。目前,衰老細胞裂解(senolysis)、基於免疫的衰老細胞清除、SASP的中和是三大主流的靶向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衰老細胞裂解是最先在體內臨床試驗中彰顯出潛力的抗衰老療法。這種策略能在衰老細胞中激活細胞凋亡,導致這些細胞死亡。舉例來說,navitoclaxABT-737能抑制性地結合BCL-2BCL-X以及BCL-W,從而抑制它們的抗細胞凋亡功能,使得衰老細胞可以啟動凋亡。UBX0101在骨性關節炎的治療上,也能起到類似的效果。

當然,與許多療法一樣,抗衰老療法也有其自身的條件與局限。研究還需要建立更好的體外與體內模型,尋找到最有可能從中受益的衰老相關疾病,發現潛在與疾病治療相關的生物標誌物,篩選到合適的患者群體並確保這些療法有足夠的安全性和特異性,而不會出現脫靶效應。

(2)雷帕黴素和mTOR抑制劑

雷帕黴素在上世紀60年代在復活節島上的細菌中被發現,而它抑制的mTORC1是調節細胞和生物生理學的中心調節因子,能夠整合生長因子、營養、壓力和其它因素,對多種靶點進行磷酸化,並且調整細胞生長、自噬作用、蛋白合成和降解等生理過程。

  

通過遺傳和藥理學手段抑制mTORC1活性在酵母、線蟲、果蠅和小鼠模型中都能夠延長動物的壽命。而且在小鼠中的實驗發現,在20個月的小鼠中開始使用雷帕黴素也能夠起到延壽的效果。要知道,20個月的小鼠跟65歲的人類衰老過程相當。

雷帕黴素不但能夠延長動物壽命,而且能夠延長它們健康生活的壽命。它不但能夠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而且也能夠延緩認知下降、心血管功能失常、牙周炎等多種生理過程。

然而雷帕黴素的臨床應用卻受到其毒副作用的限制,包括可能導致高血糖症、高脂血症、腎臟毒性、傷口癒合受損,降低血小板數量和免疫抑制。目前的研究顯示,降低雷帕黴素和其類似物的用藥劑量,可能在減少毒副作用的同時,維持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3)二甲雙胍

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二甲雙胍一直被用於預防2型糖尿病,因為它能減少肝臟的葡萄糖產生,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此外,二甲雙胍抑制mTOR,還有其他與細胞衰老相關的作用:它能促進自噬,減少組織炎症和DNA損傷。

卡迪夫大學(CardiffUniversity)的Craig Currie教授等長期研究這一藥物的作用,在2014其研究團隊曾報告,使用二甲雙胍的2型糖尿病患者比相似身體狀況沒有服用二甲雙胍的對照組活得更久換言之,糖尿病患者可以比沒有患病的個體更長壽,只要服用二甲雙胍Currie教授和他人的一些研究提供了令人激動的證據,即二甲雙胍可以防止基本的衰老過程,而不僅僅是2型糖尿病。

此外,在線蟲模型中的臨床前研究表明,二甲雙胍能夠將動物壽命延長36%。而在果蠅模型中,卻沒有提高動物壽命。在小鼠模型中,二甲雙胍對長壽小鼠的作用並不明顯,但在容易患上癌症的短壽小鼠產生延壽作用。儘管二甲雙胍展現了其對抗衰老的可能作用,但二甲雙胍對衰老的作用還有待更確鑿的研究證據來證實。

4NAD+

近日,來自辛克萊哈佛醫學院和新南威爾斯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在《科學》雜誌上的文章中,描述了一種叫做NAD+(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分子,這種分子能夠阻斷一種抑制人體自然修復DNA能力的蛋白質

 事實上,隨著年齡的增長,NAD+水平逐漸降低,導致DNA的損傷逐漸積累。辛克萊和他的團隊假設,如果NAD+水平能夠提高,也許損害可以扭轉。

研究團隊在一組NAD+水平較低的老年小鼠身上測試了他們的理論。在持續一周的時間裡,老鼠攝入了與NMN(煙醯胺單核苷酸)混合的特殊血清,NMNNAD+的前體物質,這種化合物足夠小,可以穿過細胞膜。一旦進入小鼠的細胞,NMNNMN分子相互結合,形成NAD+

 後來的實驗證實了研究人員的假設,在短短一個星期的時間,當研究人員觀察幼年小鼠和老年小鼠的組織時,甚至快要分不清它們的區別。

  

就目前來說,我們都會衰老,都會死亡,但人們正在進行一場更廣泛的抗衰老運動,聲勢與日俱增。可以確定的是,在科技與現代醫學的深入下,衰老一定會被克服

無論是利用幹細胞和3D列印技術構建新器官,還是利用納米機器人修復細胞,亦或是通過衰老的生理機制的研究開發出針對衰老的靶向藥物。但是,即便這種延長人類生命的努力獲得成功,仍然有一些問題需要解答。

如果我們開發出了抗衰老技術,誰能使用它們?在後衰老世界中,不平等現象會進一步加劇嗎?如果人類要活上200300500年,那所需的額外資源又該從何獲取?或許,在我們迎來後衰老時代前,我們首先要有一個與之適配的社會倫理。

相關焦點

  • 從衰老本質到老而不衰,抗衰老運動聲勢俱增
    前有秦始皇大興土木,迷信長生不老之術,甚至耗費千金派遣徐福和五百對童男童女前往海外求仙藥。之後,又有漢武帝派人求仙問藥,修建高臺承接所謂仙露。如今,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人類的平均壽命在過去幾個世紀得到了顯著延長。1900年的全球平均預期壽命僅為31歲,甚至在最富裕的國家也不到50歲。而到2015年,人類平均預期壽命為72歲,在日本,甚至高達84歲。
  • 陳根:長生不老得以實現,會是一件好事嗎?
    文/陳根長生不老,是人們對於超自然的一種渴望與願景。千百年來,人類對於長生不老的追求從未停止。前有秦始皇大興土木,迷信長生不老之術,甚至派遣徐福和五百對童男童女前往海外求仙藥而耗費萬金。到本世紀末,癌症將成為全球頭號「殺手」,也是阻礙人類預期壽命延長的最大「攔路虎」。 這意味著,想要長生不老,我們必然要面對「癌症」以及其他「絕症」這巨大「攔路虎」。
  • 陳根:長生不老得以實現,會是一件好事嗎?
    文/陳根長生不老,是人們對於超自然的一種渴望與願景。千百年來,人類對於長生不老的追求從未停止。前有秦始皇大興土木,迷信長生不老之術,甚至派遣徐福和五百對童男童女前往海外求仙藥而耗費萬金。後有漢武帝派人求仙問藥,修建高臺承接所謂仙露,連貞觀之治的唐太宗也不能避免對長生不老的追求。
  • 陳根:當量子糾纏進入生命科學,心靈感應的秘密被解開
    陳根:當量子糾纏進入生命科學,心靈感應的秘密被解開 2020-05-13 2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人類是時候長生不老了!進化論無懈可擊地表明:所有生命不應該死
    你有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從科學上來說,人類及其它生命本該是長生不老的,只是因為某種奇怪的神秘的原因,我們才不得不在幾十年後就撒手人寰,抱憾而去?你有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從科學上來說,人類及其它生命本該是長生不老的,只是因為某種奇怪的神秘的原因,我們才不得不在幾十年後就撒手人寰,抱憾而去?
  • 科技延長壽命是真!但不應將NMN「長生不老藥」過度神話
    科技的進步讓人相信,壽命被繼續延長並非天方夜譚。二戰以來,隨著抗生素的出現,人類壽命已經從40多歲延長至77歲。近幾年,由於基因編輯、幹細胞針、抗衰老藥等醫療黑科技的發展,人類壽命可能再次迎來飛躍的聲音也越來越大。
  • 那些長生不老的動植物:克隆自己生命循環
    原標題: 那些長生不老的動植物:克隆自己生命循環  自然界中,長生不老的事情也常常發生,而且很多比神話還要離奇  要理解永生水母為什麼也能生物永生,你需要知道永生水母複雜的生命周期。水母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後會形成小幼蟲。但這種幼蟲不只是簡單的成長為成年水母。
  • 人類是時候長生不老了!進化論無懈可擊地表明:所有生命都不應該死亡
    你有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從科學上來說,人類及其它生命本該是長生不老的,只是因為某種奇怪的神秘的原因,我們才不得不在幾十年後就撒手人寰,抱憾而去?某種性狀在促進繁殖的時候越有效,這種性狀在選擇的時候就越強,理論上生命體內應該產生一種可以防止老化的基因,一代代地遺傳下去,從而讓所有的生命都長生不老,永遠不死。
  • 科學家通過細胞選擇延長蒼蠅壽命 人類長生不老的一大步
    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20日消息,據科學日報報導,瑞士伯爾尼大學的科研小組通過激活摧毀不健康細胞的基因,極大的延長了果蠅的生命周期。這一結果或開啟人類抗衰老研究的新可能性。長生不老一直是人類的夢想。例如,在古代神話裡,永生是區別人類和神的特徵之一。近期,試圖延長人類壽命的生物研究主要使用的是老鼠或者蒼蠅的生物體模型。
  • 再談人類長生不老話題,何時能實現,採取什麼途徑?
    本文參加小編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因此認為長生不老就是100歲的話,我想用不了多久就會實現。其實現在的百歲老人或者靠近百歲老人的已經不少了,君不見,過去的訃告那些達官顯貴終年都是七八十歲,現在大多數都在九十歲以上了,也有百歲的了。 這說明,只要你有優質條件的保健,別暴飲暴食的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別吞雲吐霧的菸酒不分家,長壽的機會就會大很多。
  • 壽命的歷史:人類如何追求長生不老
    這位上古傳說中的帝王,對比他還上古的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人卻「年半百,而動作皆衰」感到很好奇。但現代的生物學家和人類學家聯手揭示真相,那些被認為是人人皆享百歲高壽的上古時代,恰恰是人類平均壽命最短的時代。
  • 陳根:癌細胞的突變需要什麼「先天努力」?
    文/陳根 所有癌症都在細胞中開始。 我們的身體由超過一億(100,000,000)個細胞組成,而癌症則始於一個細胞或一小組細胞的變化。癌細胞從出現到擴增,再到轉移,它們為了獲得生存空間爭奪養分,選擇了許多生命體無法實現的演化策略。
  • 想要逆天改命,那些追求長生不老的帝王后來結局如何?
    不過如果能夠在有限的生命長河之中,做出一些不平凡的事,也算是死得其所了。然而古代有些統治者卻被長生不老迷惑了心智,他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明明知道長生不老是不可能的一件事,卻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嘗試,有些人甚至因此而失去生命。不得不說,這人犯傻起來真的是很可笑,追求長生不老的人當中甚至有一些是功在千秋的明君。
  • 生命為什麼無法實現長生不老?科學家終於在微觀世界找到了答案
    因此自古以來,就不缺乏為此追求的人們,尤其是古時候的不少帝王都有長生不老之夢,比如有名的應該是秦始皇。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為了長生不老,派出人員去海外尋找所謂的長生不老藥。唐朝皇帝李世民晚年的時候也有著長生不老的夢想,也招來道士給他煉丹,期望能夠煉出長生不老丹,可惜不管他們如何努力,最後都難逃死亡的命運。隨著人類走進科技時代,對於人們來說長生不老的夢想又被科學家重新研究探索。
  • 陳根:輻射利好?幫助合金自我修復,延長壽命
    文/陳根日前,在《自然》上,刊登了一份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和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對於輻射的研究,研究驚奇地發現,輻射實際上可以幫助某些合金自我修復,延長其使用壽命。
  • 改變一個基因模式或將延長人類壽命,科學家新發現,讓人看到希望
    因此從古代開始就有了很多長生不老的傳說,甚至很多帝王在尋找著長生不老的藥物,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發生過很多。無論是中國歷史,還是國外的歷史上,此類事件屢見不鮮。但是這種努力都失敗了,原因在於,他們沒有科學技術,採用很多迷信的方法。不僅僅沒有增加自身的壽命,反而導致出現了意外,更早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生命是如何起源的?人能否長生不老?
    生命是如何起源的?人能否長生不老?  我們無從得知有關生命起源的種種知識,比如說,生命是如何開始,從哪開始,何時開始,以及生命自開始至消亡是僅此一次還是往復多次等等。或許達爾文是對的,生命起源於我們星球上早期溫暖的海洋中發生的複雜化學反應。
  • 現在還有國家和機構研究長生不老嗎?人真有必要研究長生不老嗎?
    ,煉丹煉藥研究長生不老,甚至派出徐福攜帶500童男500童女去海外尋找長生不老藥。太歲現代科學認為它是一種大型粘菌複合體,其體內含有地球上迄今為之最強的生物活性成份物質,具有最全的功能性營養元,含有多糖、多肽有延緩衰老功效;它生命力極強,通過吸收有機物和腐殖質可以自身複製,無論把它分成多小,每份都能無限繁殖,具有自然界生命體絕無僅有特性:凍不死(零下18度下放50小時存活)、曬不死、渴不死、餓不死,具有很強的防腐性和免疫力。
  • 談長生不老
    我作為一位在科研第一線工作的學者,一方面一次次體驗著生物醫學研究的艱險,而又一次次看著那些門外漢說到生物醫學的前景時越來越氣壯山河,讓我實在忍不住要跳出來批評一下了 —— 這就是我寫這篇雜文的緣由。我認為隨著生物醫學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研究的深入,隨著細胞治療技術和醫學影像技術等前沿技術的不斷進展,人類的壽命是會不斷延長的。
  • 長生不老的藥真的存在?科學家新科技的探索之路告訴你!
    前言大家好,我是克洛伊,今天我們來講長生不老這個話題。先開始,我們要定義,什麼是長生不老,在我們的觀念裡,衰老是一種自然現象,每一個人都會死去,但是對於一些科學家而言,衰老被視為一種疾病。而且,這種疾病是可以被預防和治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