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衛生檢驗試題
課程代碼:01652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靈敏度即試樣單位濃度的改變所引起的測定信號的變化程度,亦即( )
A.標準曲線的截距a,a值越大,方法的靈敏度越高。
B.標準曲線的斜率b,b值越大,方法的靈敏度越高。
C.標準曲線的截距a,a值越大,方法的靈敏度越低。
D.標準曲線的斜率b,b值越大,方法的靈敏度越低。
2.生色團與吸收波長存在的關係為( )
A.某一特定波長的吸收峰通常表明存在某個生色團
B.最大吸收峰的位置不受環境及溶劑影響
C.pH等因素不會對吸收峰的強度和位置產生影響
D.生色團無特定波長的吸收峰
3.分子結構對螢光的影響( )
A.絕大多數能產生螢光的物質不含有芳香環
B.具有剛性平面結構的有機分子,具有較弱的螢光
C.芳香環上給電子基團常使螢光減弱
D.吸電子基團減弱甚至破壞螢光
4.毛細管柱的容量與填充柱的比較,以下正確的是( )
A.毛細管柱的容量大
B.毛細管柱可以分開填充柱難以區分的物質
C.一般常規分析還是採用毛細管柱方便
D.大量樣本進入柱中,定量精確度較好
5.高效液相色譜使用ODS柱在工作前後需衝洗,具體方法是( )
A.開機→50%甲醛15min→重蒸水15min→流動相上柱
B.開機→甲醛15min→重蒸水15min→流動相上柱
C.測定完畢後以重蒸水15min→甲醇或乙腈15min
D.50%甲醇或乙腈保存色譜柱
6.一種生物侵入到另一種生物體上,從宿主體內獲得自己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並生長繁殖。這種現象稱為( )
A.互同共生 B.競爭
C.寄生 D.捕食
7.大腸菌群均能在37℃、24h內發酵( )
A.蔗糖 B.乳糖
C.葡萄糖 D.多糖
8.大氣中微生物主要來源於( )
A.農業 B.畜牧業
C.地球表面 D.工業
9.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後果最嚴重的細菌是( )
A.沙門菌屬 B.副溶血性弧菌屬
C.大腸埃希菌屬 D.肉毒梭菌
10.一個樣品需同時做多種分析時,一般應按哪類檢測次序取樣?( )
A.化學—細菌—毒理 B.化學—毒理—細菌
C.細菌—毒理—化學 D.毒理—化學—細菌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空1分,共20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1.穩定性試驗為了了解分析過程中樣品是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分解,有必要進行穩定性試驗。
2.根據能斯特方程,原電池的電池電動勢和待測離子濃度的對數成正比為定量依據求得待測離子濃度。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保持激發光的波長和強度_________,以螢光強度對照著螢光波長所繪成的_________稱為該物質的螢光光譜。
4.原子吸收指氣態自由原子對於_________種原子發射出來的特徵光譜輻射具有_________現象。
5.地球表面由大氣圈、水圈和土壤巖石圈組成,三圈中適應生物生存的範圍成為_________;其中微生物生存的外環境一般稱為_________。
6.一般衛生狀況指標菌的選擇原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細菌性食物中毒根據其發病機制分_________和_________。
8.我國規定在化妝品中不得檢出的特定菌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1.化學電池
2.激發態
3.指標菌
4.活性水
5.化妝品的二次汙染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1.簡答直接電位法的基本原理。
2.簡答溶劑對螢光強度的影響。
3.簡答原子吸收光譜的物理幹擾和消除方法。
4.微生物通過水引起的疾病有哪幾方面?
5.按空氣微生物的採樣原理,空氣微生物採樣方法分哪幾種?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論述大內徑毛細管柱和細內徑毛細管柱的特點和應用。
2.試述衛生微生物檢驗中樣品採集與送檢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