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藥學子】2017級博士肖姣:三種千金藤屬中藥抗神經炎症活性物質基礎和文冠果藥效物質庫的研究

2021-02-12 北國天藥syphu
本文從開發文冠果新資源食品方向出發,結合LC-MS、文獻分析、計算機數據、活性成分追蹤、生物活性評價等多種方法,對文冠花、花苞的功效成分,文冠花的抗氧化活性及其活性物質基礎等多方面展開了系統研究,豐富了文冠果藥效物質實體和虛擬庫,為文冠果系列產品開發提供理論依據。

課題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5篇,總影響因子17.286。糞箕篤、桐葉千金藤、文冠花部分研究成果正在投稿中。課題千金藤屬中藥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Grant Nos. U1903122,81872768,81673323,81473108,U1403102)的資助。研究生工作由李寧教授指導完成,同時感謝東北大學侯悅教授課題組協助完成體外、體內抗神經炎症活性評價,瀋陽藥科大學孫璐副教授課題組對LC-MS測試分析工作給予的支持和幫助,感謝瀋陽藥科大學潘英妮副教授對文冠花抗氧化活性評價和活性成分含量測定工作給予的支持和幫助,感謝瀋陽藥科大學林斌副教授提供ECD計算分析服務,感謝陳剛老師、周地老師在SCI論文撰寫、修改方面給予的建議。

1. Jiao Xiao#, Junyu Song#, Bin Lin, Wei Li, Yanqiu Yang, Jingyu Liu, Yue Hou, Gang Chen*, Ning Li*. Amide-Iminoate isomerism in antineuroinflammatory isoquinoline alkaloids from Stephania cepharantha.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 DOI:10.1021/acs.jnatprod.9b00483.

2. Jiao Xiao, Tingyu Hao, Gang Chen, Junyu Song, Bin Lin, Wei Li, Jikai Xu, Jingyu Liu, Yue Hou*, Ning Li*. Natural neuroprotective alkaloids from Stephania japonica (Thunb.) Miers. Bioorganic Chemistry, 2019, 91, 103175.

3. Jiao Xiao, Yingni Pan, Lin Zhang, Xia Wang, Yueqing Han, Lu Sun, Gang Chen, Ning Li*.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determin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extraction process for the total alkaloids from traditional herb Stephania cepharantha Hayata. Molecules, 2019, 24 (388): 1-12.

4. Jiao Xiao, Gang Chen, Ning Li*. Ionic liquid solutions as a green tool for the extraction and isolation of natural products. Molecules, 2018, 23, 1765.

5. Jiao Xiao, Nannan Song, Tong Lu, Yingni Pan, Junyu Song, Gang Chen, Lu Sun*, Ning Li*. Rapid characterization of TCM Qianjinteng by UPLC-QTOF-M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evaluation of three species of Stephania.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2018, 156: 284-296.

6. Yueqing Han#, Lin Zhang#, Wei Li, Xinran Liu, Jiao Xiao, Gang Chen*, Ning Li*. Natural CAC chemopreventive agents from Ilex rotunda Thunb.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2019, 73, (3), 456-467.

7. Gang Chen, Yueqing Han, Yuan Feng, Aiping Wang, Xuezheng Li, Song Deng, Lin Zhang, Jiao Xiao, Yanwu Li*, Ning Li*. Extract of Ilex rotunda Thunb alleviates experimental colitis-associated cancer via suppressing inflammation- induced miR-31-5p/YAP overexpression. Phytomedicine, 2019, 62, 152941.

8. 肖姣, 宋俊玉, 潘英妮, 劉麗麗, 陳 剛*, 李 寧*.不同來源千金藤中千金藤素的HPLC 法測定 [J]. 現代藥物與臨床, 2016, 31(5): 591-594.

9. 宋楠楠,路橦,肖姣,林俊梅,王震,孫璐*,李寧*. 基於 UHPLC-QTOF/MSE 代謝組學方法研究文冠果不同部位化學成分[J]. 瀋陽藥科大學學報, 2019, 36(10),900-909.

圖文來源:中藥學院天然藥物化學教研室

設計:楊新勇

編輯:肖姣、周地

相關焦點

  • :中藥蜈蚣藥效分子群和藥理學活性揭秘
    蜈蚣是一味傳統的重要動物藥材,其中藥藥用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根據《中國藥典》和《中華本草》記述,蜈蚣具有祛風止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的功效,可用於驚風、癲癇、痙攣抽搐、中風口歪、半身不遂、破傷風、風溼頑痺、偏頭痛以及毒物咬傷等的治療。
  • 2017(第二屆)天然藥物研討會免費參會名額,等你來拿!
    1982年和1985年在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先後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現任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國家新藥研究和開發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新藥研究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新醫藥博士聯誼會理事長等。2011年11月23日,當選為上海市科協主席。陳凱先院士目前主要從事計算機輔助藥物分子設計研究。迄今為止發表論文70餘篇。
  • 中藥研究的新模式——美拉德反應
    因此,可將美拉德反應的概念引入中藥炮製領域。     中藥複方製劑過程與美拉德反應     複方的化學成分,特別是有效成分是其發揮藥效的主要物質基礎,與美拉德反應關係密切。研究方劑配伍前後化學組成的變化、新物質的形成和藥效的差異,對於明確複方製劑的藥理、選擇製劑質量標準的指標體系、規範製劑工藝、保證新藥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有重要意義。
  • 杜仲活性成分抗膝骨關節炎滑膜炎病變分子機制的網絡藥理學闡述
    KEGG是國際最常用的生物信息資料庫之一,以「理解生物系統的高級功能和實用程序資源庫」著稱。背景:研究顯示杜仲有效成分存在抑制關節炎滑膜成纖維細胞生長的作用,但杜仲對膝骨關節炎病變過程的滑膜炎症病變作用的分子機制目前尚不明確。
  • 中藥抗新冠基礎研究論文獲著名藥理學雜誌年度優秀論文獎
    該論文是中藥抗新冠的全球首篇基礎研究論文,自5月20日在線刊出以來,已被引用90次,獲得國際醫學界的認可。可見,LH通過作用於病毒及其誘導的宿主炎症反應發揮抗新冠活性。這些發現為開展LH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提供了依據。在此基礎上,鍾南山院士、張伯禮院士和李蘭娟院士等中西醫臨床專家聯合20餘家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啟動了「中藥連花清瘟膠囊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前瞻性、隨機、對照、多中心臨床研究」。
  • 中國藥科大學成功構建納米傳感器,用於藥效自檢測
    近日,國際知名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在線發表了中國藥科大學中藥學院孔令義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Cytochrome c light-up graphene oxide nanosensor for the targeted self-monitoring of mitochondria-mediated tumor cell death
  • 科技人物|張冬梅教授:實幹創新,抗腫瘤新藥研究獲突破
    實幹創新,抗腫瘤新藥研究獲突破 記暨南大學藥學院張冬梅教授 本報記者莫文藝 張冬梅一直圍繞中藥和天然藥物來源抗腫瘤藥物先導物的藥理作用機制研究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新藥研發開展工作,先後主持國家重大新藥創製專項課題
  • 2019年中醫藥基礎研究盤點
    亮點3:紫菀抗腫瘤活性成分astins規模化生產成為可能        環肽astins是紫菀比較有特色的一類化學成分,其結構新穎,是紫菀抗腫瘤活性的主要成分,在植物分類學及抗腫瘤新藥開發上都具有較高的研究開發價值。
  • 生物谷專訪-聽徐宏喜教授談中藥研發與國際化進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化學藥品給人類自身健康及生活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回歸自然、保護環境已成為一種處理人類和環境關係的潮流思想。由於西藥研發成本越來越高、時間越來越長,以"自然療法"為特點的天然藥物產業將成為全球製藥業最具發展前景的特色產業。徐宏喜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藥活性成分及藥效評價研究,中藥新藥開發以及中藥質量控制分析方法研究等。
  • 生物活性物質精準識別與靶向治療研究獲進展
    生物體內各種各樣的內源性活性物質(離子、酶和蛋白質等)在生命體內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當發生病理性改變時,體內生理平衡被打破,活性物種的表達和生理分布隨即發生變化。因此,探索生物活性物質的異常產生、生理分布與生物功能,對相關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十分重要。當前,利用螢光探針體系可視化監測各類活性物質已成為化學和生物學等交叉學科的熱點研究領域之一。
  • 藥抗病毒的作用機制
    疫苗防治為最常用的方法,但病毒種屬多,血清型多,為疫苗的應用帶來困難;抗病毒的西藥數量較少,臨床效果不理想,且多年來一直沒有新的抗病毒合成藥物產生;醫用外源性幹擾素、白細胞介素-2等能抑制病毒複製,提高機體細胞免疫功能,治療前景良好,但費用昂貴,目前仍停留在基礎研究和臨床試驗階段。
  • 藥理學研究接力者金國章:揭開中藥延胡索鎮痛奧秘
    在「接棒」後的八年多歲月裡,金國章從一名大學畢業生成長為上海藥物研究所課題組長,他帶領團隊通過大量精心而艱苦的實驗研究,闡明了左旋延胡索乙素(化學名左旋四氫巴馬汀,l-THP)是中藥延胡索鎮痛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研究開發出鎮痛新藥羅通定,並先後找到了含量豐富的新藥源黃藤和千金藤植物。
  • ...團隊關於經典名方黃芪桂枝五物湯緩解化療神經毒性的藥效物質...
    Redox Biology在線發表曹鵬研究團隊關於經典名方黃芪桂枝五物湯緩解化療神經毒性的藥效物質基礎的研究成果日期:2020年08月20日2020年8月18日,氧化還原領域頂級期刊Redox Biology(JCR 1區,IF=9.98)在線發表了我院曹鵬研究員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
  • P-糖蛋白介導的中藥-化學藥相互作用研究進展
    隨著人們對P-gp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已有大量研究發現抗腫瘤藥物、抗生素、免疫抑制劑、HIV蛋白酶抑制劑、鈣通道阻滯劑、類固醇激素、抗心律失常藥、抗真菌藥、消化道用藥、抗驚厥藥等均可受到P-gp的調節,影響其生物利用度。近年來關於中藥對P-gp影響的報導日漸增多,很多中藥及其有效成分對P-gp產生抑制或誘導作用,從而對與其聯用的化學藥產生影響。
  • 化藥、中獸藥及寵物藥品總結和分析
    從政策導向和行業發展趨勢來看,未來獸藥研發、生產和管理主要將圍繞「產好藥、用好藥、少用藥」和「禁抗、限抗、替抗」開展,最終目的一切為了健康養殖服務!下面結合此次其他六位專家報告內容,從化藥、中獸藥及寵物藥品三個技術方面進行總結和分析。
  • 氯喹抗病毒活性的研究基礎與禁忌:童朝暉診療筆記(四)
    童朝暉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撰文 | 童朝暉 ●  ●  ●012月21日:氯喹抗病毒活性研究基礎關於 「磷酸氯喹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專家共識」 也剛剛發表在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 氯喹是老藥新用,儘管如此,由於多年不用,相信大多數臨床醫生對它的用法和有關注意事項並不清楚,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提醒大家注意! ! !一. 抗病毒活性研究基礎兩個獨立研究團隊發現氯喹在細胞水平上具有抗 SARS-CoV 活性。
  • 磷酸二酯酶天然抑制劑的研究進展
    天然產物一直是防病、治病藥物的主要來源,在神經退行性疾病治療方面有悠久的歷史和堅實的基礎。儘管人工合成的藥物在藥物研發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但是臨床上應用的很多藥物都是直接或間接來源於天然產物。天然產物依然是治療重大疾病的藥物或先導化合物的主要源泉之一。因此,從天然產物中尋找高效低毒且選擇性強的PDEs活性抑制成分越來越受到科學家的重視。
  • 現代分析技術在中藥指紋圖譜研究中的應用
    中藥特別是中藥複方,包含許多個化學成分,其療效是整體協同的結果,因此對其物質基礎的反映,不能僅僅從一個或幾個成分進行說明,需從整體性上進行闡述。中藥指紋圖譜具有整體、宏觀和模糊分析等特點,可以通過對中藥整體特性的描述,採取適當模糊的處理方式,達到整體質量控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