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翻譯難找 人文奧運如何過語言關

2021-01-07 央視網

  新華網 北京奧運會期間約需體育專業翻譯1萬名,但在國內,約30萬名專業譯員中能夠擔當體育翻譯工作的只有近4000名;體育專業翻譯數量的嚴重緊缺在全部22種專業翻譯大排行中倒居第四位。這些數字,出自日前由中國科學院科技翻譯工作者協會和中國奧委會官方網站的惟一多語種合作夥伴傳神公司共同發布的《譯員生存狀況調查報告》。

  體育專業翻譯勝任之難,在於必須熟悉體育專業術語的譯法。比如籃球比賽中的「半場緊逼」,翻譯成英文會有多個版本,但國際通用的只有一個。而在目前的外語詞典中,體育專業術語的標準譯法又基本上查不到。為此,一方面傳神公司在加緊建立各個語種的術語庫,一方面中國譯協也在調動可以利用的社會資源突擊培訓。

  奧運語言環境,可以分為賽事語言小環境和城市語言大環境兩個重要方面。為營造和諧的北京奧運語言環境,北京奧組委將其納入「人文奧運行動計劃」。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李宇明強調,「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目標。在具體表現這一目標的8個方面中,與語言環境建設密切相關的就有6個方面:體育場館設施和競賽組織工作、開幕式及文化活動、媒體服務和輿論評價、志願者隊伍和服務、交通組織和服務、城市文明形象。為北京奧運營造「多語多言」的和諧語境,需要考慮和完善的地方非常多。據北京市民講外語活動組織委員會統計,2007年初,北京市講外語人口總數達到了487萬,佔常住人口總數的31.6%。到2007年底,北京市外語人口將達到493萬,佔常住人口總數的33%。

  翻譯「福娃」不簡單

  展示中國語言文化的魅力,是北京奧運賽事語言小環境建設的一個目標,也是北京奧運力爭實現「人文奧運」理念的一個重要方面。

  如果說會徽和體育圖標內中文元素的運用,通過與漢字字體的實際對比,清晰地展示出它們之間的傳承與弘揚,那麼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國際名稱的變更,則不僅反映出北京奧組委對國家有關法律嚴肅性的尊重和捍衛,也體現了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地位的應有維護,更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及此後的國際賽事中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提供了一個成功的案例。「福娃」是2005年11月11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倒計時1000天時,北京奧組委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行的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發布儀式上發布的。它是五個可愛的娃娃形象的統稱,五個名字的讀音組合巧妙地諧音為「北京歡迎您」。五個擬人化的造型分別融入了鯉魚、大熊貓、藏羚羊、燕子和奧林匹克聖火的形象,頭部和四肢的主要色彩又與奧林匹克五環顏色形成一一對應,具有極強的可視性和親和力。最初發布的吉祥物宣傳圖片,中文「福娃」兩字旁邊標註的國際譯名為「Friendlies」,是英文「Friendly」的複數形式,據「韋氏在線詞典」的釋義,「Friendly」作為名詞的意思,一是「友好的人」,二是「與聯盟或錦標賽無關的運動隊特別是國際隊之間的比賽(主要用於英國)」,顯然,這兩個意思均與「福娃」的中文本意相距甚大。而「Friendly」常作為形容詞和副詞的意思,則是「友好的」、「友誼的」、「親切的」。因此,「福娃」發布後英譯名的準確性受到來自各方的質疑,一些媒體也作了批評報導。新華網的體育論壇還曾以「福娃國際譯名是否恰當」為題展開過討論。蘭州大學資環學院李博士是最先對福娃的國際譯名「Friendlies」提出質疑者。他指出該譯名在意義、讀音等方面的三點不足,並向北京奧組委推薦了三種譯法:一是Forworld,與北京奧運口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不謀而合;二是Forward,本意是「勇往直前」,與「更高、更快、更強」的奧運精神不謀而合;三是Forwards,本意是「向前地」,該譯法與我國西南一帶方言中稱小孩「娃子」諧音(福娃子)。經過有關部門的論證,2006年10月北京奧組委對福娃的國際譯名作出更改,新的英文名稱直接用漢語拼音「Fuwa」,使獨具中國特色的娃娃形象與漢字、漢語拼音聯在一起,既便於在國內外推廣,同時也具有學理和法理的更改依據。2001年1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二章第十三條規定:公共服務行業以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服務用字。因公共服務需要,招牌、廣告、標誌牌等使用外國文字並同時使用中文的,應當使用規範漢字。第十八條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的工具。《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國內語言學專家對於直接用漢語拼音作福娃的英文名稱的解釋是,漢字不是拼音文字,漢語拼音方案的一個主要用途就是給漢字注音。它本身採用國際流行的拉丁字母形式,既容易為廣大民眾所掌握,又便於國際間的文化交流。賽會服務語言將有五六十種

  一年前的8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公布了一些參考性數據: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國家和地區將達到203個,其間將有700萬人次的觀眾前往現場觀看比賽。如何為他們提供安全有序的引導,以確保奧運比賽的順利進行,是奧運賽事觀眾服務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北京奧運賽事語言小環境建設的一大目標。

  2008年北京奧運會賽事語言服務需要數以萬計的賽會志願者參與其中。經北京奧組委賽會志願者需求調查,直接服務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賽會志願者總數約為7萬人,直接服務於帕運會的志願者約為3萬人。

  賽會志願者服務崗位主要涉及禮賓接待、語言翻譯、交通運輸、安全保衛、醫療衛生、觀眾指引、物品分發、溝通聯絡、競賽組織支持、場地運行支持、新聞運行支持、文化活動組織支持等。由此可見,不僅是語言翻譯需要相應的語言能力,上述工作的開展都離不開語言交際。北京奧運會將語言服務列為專業志願者工作的第一項,屆時所提供的賽會服務語言會有五六十種。為此,北京奧組委專門成立了「北京奧運培訓協調小組」,採取多種途徑、多種形式開展培訓。到2006年7月,北京建立了200多所奧林匹克示範校,培訓商業服務業、旅遊業等11個行業近20萬從業人員,把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的禮儀、英語、專業技能的培訓與各自行業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

  在培訓教材方面,北京奧組委繼陸續出版發行《北京奧運會英語口語讀本》、《北京奧運會志願者讀本》後,自2006年8月至今,還先後推出了《北京奧運會志願者培訓教材》(共9種)、《帕運會培訓試點講義》。其中前者的英語培訓內容包括公共英語、文化交流與禮儀、奧運會經典、壘球經典句、體育英語、權威組織機構及項目等6個部分;後者旨在培養志願者與殘疾者溝通的心理準備和能力。語言培訓和語言服務工作因一些專業人士和專業公司的積極參與而更加有聲有色。據報導,「瘋狂英語」的創始人李陽被聘為北京奧運志願者的英語總教練,參與志願者的語言培訓。2006年底,北京奧組委與北京元培世紀翻譯有限公司在北京大學共同宣布,該公司正式成為北京奧運會筆譯和口譯服務供應商。成為北京奧運會語言培訓服務供應商的還有英孚商務諮詢(上海)有限公司,該公司將為國內裁判、翻譯人員、北京奧組委部分工作人員提供語言應用和翻譯技能等不同層次的外語培訓服務。根據國際奧委會的要求,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共需要高水平的手語翻譯900名。面對當前北京人才的這一大稀缺,北京市殘聯和市聾人協會計劃一年內在全市範圍免費培訓手語志願者1000名,並組建專門為奧運服務的手語翻譯隊伍。北京市商業聯合會也同市殘聯達成了一個手語翻譯培訓計劃,至少培訓1000名手語翻譯,以保證每個中小型商場有1名手語翻譯,每個大型商場的每層有1名手語翻譯。北京市的各個區縣以及各級學校也普遍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奧運手語」活動。此外,根據帕運會期間的特殊需要,還要提前規劃特殊服務,比如在閱覽室提供盲文讀物,配備一定的手語服務人員等。參照前幾屆奧運會的做法並結合中國國情,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認為,北京奧運會的語言環境建設還有必要進一步細化。首先建議北京奧組委設立語言服務部,主要解決奧運會比賽場館內外的語言溝通問題,主要服務對象是來自各國的參賽運動員、官員、貴賓、媒體人員及贊助商等。

  世界上有190多個國家。以英語作為官方、半官方或通用語言的國家有45個,以法語作為官方、半官方或通用語言的國家有30個,西班牙語國家有21個,阿拉伯語國家有21個,俄語國家7個,葡萄牙語國家6個,這6種語言實際上涵蓋了130個國家。建議北京奧運會的官方語言確定為英語、法語和漢語,建議同聲傳譯的語言確定為英語、法語、漢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俄語和葡萄牙語7種,為各場比賽提供口譯的語言還應更多。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的觀眾估計有36億,如果準備充分,可用6種語言進行電視實況轉播,即使只將開幕詞或閉幕詞中的幾句話譯成上述6種語言,世界數十億觀眾也會因聽懂或部分聽懂其中的內容而產生共鳴和震撼。建議在奧運村開放前,建立一座多語呼叫中心,主要服務對象是來自小語種國家的外賓。屆時,他們只需撥打一個特定號碼,就可用自己的母語跟接線員對話。接線員可為其提供語言翻譯和各種綜合信息服務。

  規範公共場所英語標識譯法

  對全市公共場所中英文雙語標識進行規範,是北京奧運會城市語言大環境建設的一大目標。隨著北京奧運會各項籌辦工作的深入和比賽日期的臨近,北京城市的機場、道路、商場、賓館飯店、旅遊景點等公共場合外文標識失範的問題,不斷受到社會各界的批評,認為這些語言使用上的「小細節」會影響北京國際化大都市及奧運會的「大形象」。

  首都國際機場有塊告示牌上寫著「平時禁止入內」,表明那是一個「緊急出口」,但英文卻是Noentryonpeacetime,成了「和平時期禁止入內」。八達嶺高速公路上有塊「民族園」指示牌,該公園本是一個展示中國各少數民族文化習俗的公園,牌子上的英文是Racistpark,成了「種族主義者公園」。長安街上有塊提醒行人小心路滑的警示牌,英文是Totakenoticeofsafe,Theslipperyareverycrafty,成了「要注意保險箱,那些滑動者詭計多端」。某些中餐館的菜單譯名更為離譜,往往讓外國遊客不知所云。「鐵板牛肉」被譯成Corrugatedironbeef「有皺紋的鐵牛肉」,「宮保雞」被譯成Governmentabusechicken「政府虐待雞」。「生魚片」被譯成Chopthestrangefish「砍那陌生的魚」。對於公共場所英語標識的不當和錯誤,一些媒體、協會和組織開展了相關的語言調查和糾錯活動。在廣泛調研、收集資料和論證的基礎上,2006年11月,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批准並發布的地方標準《公共場所雙語標識英文譯法》,包括通則及道路交通、旅遊景區、商業服務業、體育場館、醫療衛生五個方面,從英文譯法應符合國際通用慣例、遵循英語語法習慣的大原則,到具體翻譯警告性、提示性、說明性、禁止性、功能介紹性等各類標識的範例,這個「實施指南」,為規範北京市公共場所英語標識提供了政策性的依據,對整治近年北京市公共場所標識英文譯法的混亂局面,提升北京國際大都市的文明形象,具有重要的意義。據悉,城八區市政道路的6530面英語標識已全部按標準予以規範,到2007年10月底,將完成全市重點公共場所英語標識標牌的規範。為了讓外國朋友用餐時對中餐館的菜單一目了然,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本著菜名翻譯以簡潔為首,儘量保留其文化特色,而且還必須使相同的菜在不同的餐館譯名一致,由北京市政府外事辦、市旅遊局組織編寫的《中文菜名英文譯法》(討論稿),將收錄的2753條菜單及酒水的英文譯法,廣泛徵集市民意見。

  為創建國際化大都市無障礙的語言環境,《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還提出了多條建議。從奧運會期間賽事語言小環境建設上看,建議設立多文種標牌。比如在奧運村的穆斯林餐廳掛上若干阿拉伯文的標牌,在拉美國家的運動員駐地布置一些西班牙文和葡萄牙文的標牌,在首都機場、奧運村、各比賽場館書寫一些歡迎、喜慶及反映奧運精神的多文種詞語等,可以使來自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萬名運動員和數百萬外國旅遊者產生一種親切感,從而增強他們對北京奧運會乃至中國的滿意度。包括使他們感受到中國對諸多非英語國家文字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對多元文化的崇尚。北京奧運會場館設施標識系統的原則應是通用、普適、易理解,包括比賽場館、訓練場館、奧運村、主新聞中心、記者村等;非比賽場館設施的標識使用宜有圖例、中英文符號配合使用,體現出圖文並茂的特點,包括交通、殘疾人服務、觀眾服務、方向指示、禁止、緊急服務、餐飲服務、垃圾分類等。

  鑑於近年來語言文字在體育賽事使用中出現的問題,特別是中國運動員人名拼寫混亂、體育術語不規範、外國運動員及國際體育組織的譯名不統一等,建議國家體育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局與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聯合發文,對體育賽事中的用詞用語,特別是人名的漢英互譯作出統一規定。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周大平

責編:許桂梅

相關焦點

  • 給周總理當過中文翻譯的語言天才
    卡亞馬丁·萊伊·巴爾拉斯:一位懂得十國語言的語言天才;一位曾給周總理當過翻譯的留學生;一位中國民族音樂的發燒友;一位喜愛包餃子的外交官……  採訪開始前,翻譯告訴我,大使先生要求用中文接受我們的採訪。為什麼一個阿富汗人會要求說別國的語言?原來,巴爾拉斯先生曾經在中國留過學,怪不得對自己的中文這麼自信。
  • 同傳、翻譯、TESOL?如何選擇英國語言類專業?
    聽說學語言的天朝小夥伴,比如英語專業,就業前景一片霧霾,於是更多的人選擇去英國深造,那麼同傳、翻譯、TESOL怎麼選擇?這麼多專業的區別是什麼呢?英語語言類專業的水這麼深,希望你們能從這篇乾貨裡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 AlfaGo事件之後,語言翻譯屆也開始騷動了……
    未來的翻譯工作將是人機結合嗎?從百度翻譯、google翻譯及其它翻譯軟體的創立及推廣以來,高校翻譯專業教師及研究者、翻譯專業學習者、社會翻譯工作者及尋求翻譯服務人員,都明了翻譯軟體的漏洞,一些翻譯服務需求者盲目使用這些翻譯軟體、而不願意掏錢請翻譯領域的專業人士提供高質量翻譯服務的行為,也遭到過專家或者社會人士的批判。
  • 瞭望丨用詩意構建萬物共生的世界——訪劉亮程
    《捎話》保持了他一貫精粹的語言風格,然而在意象上更為奇崛。劉亮程的小說深受好評,但他最廣為人知的身份大概還是散文家。    劉亮程出生在新疆沙灣縣沙漠邊的一個小村莊。他種過地,當過十多年農機管理員。他從很年輕時就寫詩,30歲到烏魯木齊之後開始寫散文。新疆獨特的人文和地理帶給他豐富新穎的感受。「在新疆,我看見過生長一棵樹的時間,長老一個人的時間,河流乾涸,沙漠變成綠洲的時間」。
  • 李隼選將仍遵循1定理,上奧運得先過這關
    李隼選將仍遵循1定理,上奧運得先過這關!2020年新賽季下半年,根據近期秦志戩教練和李隼教練的表述,國乒下半年或將在「以賽代練」的實踐中度過。如李隼所言,東京奧運會的延期,對於國乒隊員保持高昂的精神狀態是個不小的挑戰,因此科學規劃開展訓練是必不可缺的。
  • 嚴復的翻譯及世紀之交的語言困境
    而對於外來的學術體系,容受語言的話語體系常常有毫釐千裡的距離。嚴復開始翻譯工作時,人文社科領域翻譯的積累可以說是一片空白。這是我們如今很難想像的。嚴復在翻譯和著述過程中,遇到了怎樣的困難?,林紓翻譯小說,嚴復則側重人文社科類著作,如《天演論》《原富》《穆勒名學》等,與林紓相比,嚴復翻譯的目的及所處語言環境有何不同?
  • 瞭望丨舞臺小世界人生大舞臺——訪陳彥
    直到離開研究院幾年,我才再次拾起舊話題,寫得一發不可收拾,竟然過了八十萬言,還渾然不覺。這種寫作狀態,在我的創作生涯中是少見的,順暢、自在而又快意。    《瞭望》:你以一位戲劇編劇的身份獲得中國最高的文學獎,是什麼契機使你走上文學創作道路的?    陳彥:我始終感懷我的小縣城。那是我的出生地,叫鎮安縣。賈島、白居易等,都曾在這裡隱居過。
  • 「事業單位」如何翻譯?
    譯題一中包含不少漢語的習慣用語,包括「下血本」、「硬指標」等,特別是標題中的「下血本」一詞如何翻譯,網友的譯文殊難統一,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要不要保留原文的形象。對於「下血本」一詞,詞典中並沒有提供現成的翻譯,但根據網絡上找到的翻譯,比較形象的是cost sb. an arm and a leg,Jasmine-I在標題翻譯中就用了這個成語。
  • 《紅樓夢》被翻譯成了多少種語言 外國人如何閱讀和評價
    《紅樓夢》作為中國人最耳熟能詳的古典名著,被翻譯成了哪些語言?有哪些重要的譯本?從世界文學史上看,這部作品有怎樣的地位?外國人如何閱讀《紅樓夢》?近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辦的朝內166文學公益講座,特別邀請到中國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李晶分享了和《紅樓夢》相關的這些冷知識。
  • 日本發布2020奧運口號,三個英語單詞,難倒翻譯專家!
    東京奧運組委會主席森喜朗(Yoshiro Mori)說:「我想再次明確一下,我們不會考慮取消或者推遲這次運動會。」但是,究竟能否順利舉辦,Black想說,這真的要看天意了。 不過今天Black想和大家說的並不是能否舉辦的問題,而是關於日本奧組委發布的2020年東京奧運會以及殘運會的口號: United by Emotion Black在東京奧運官網上找到了對於這句口號的解釋:
  • 手機如何語音翻譯多國語言,這兩種方法務必收藏
    隨著時代在進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很經常遇到翻譯問題。有時候你會發現即使自己精通某一門外語,也是不夠的。那麼有沒有在手機上就可以語音翻譯多國語言的方法呢?答案是一定有,因為小編要為大家分享兩個超級簡單的方法。
  • 計算機很快或能翻譯更多語言
    來源:科學網 得益於神經網絡——從人腦獲得靈感的計算機算式——的發展,自動化的語言翻譯已經存在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但訓練這些網絡需要海量數據:數以千萬計的逐句翻譯,以展示人類如何做這項工作。現在,兩篇新論文表明神經網絡可以在無需平行文本的情況下學習翻譯——這一令人震驚的進展或讓人們獲得許多不同語言的文獻記錄。
  • 零風險的奧運賭局
    作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電子中文翻譯服務供應商」,新奧特視頻公司將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提供現場中文信息顯示系統和服務。  談起成為奧運供應商的經過,新奧特董事長鄭福雙透露,事實上早在2000年,他們就萌生了一個「念頭」。雖然當時北京申辦奧運還沒有成功,但他們已經確定了自己「新北京,新奧運,新奧特」的理念。除了理念以外,他們也採取了很多行動。
  • 中國首個翻譯英語的人是誰?他是如何聽懂的?網友:就是語言天才
    導語:中國首個翻譯英語的人是誰?他是如何聽懂的?如今無論是我們讀書還是做生意,都是要學習英語,一般來說跟國外進行貿易的時候,都需要英語翻譯的,這樣才能讓雙方更好的交流。那麼大家知道?中國首個翻譯英語的人是誰呢?那他又是如何聽懂的呢?而很多人網友了解之後感嘆:這就是語言天才呀!
  • 史上第一次,AI能夠自學翻譯地球上的任何語言了
    據fastcompany報導,最新出現的兩個機器翻譯系統完成了嶄新的突破——可以在無需人類翻譯文本的學習資料的情況下,自主學習翻譯地球上的任何語言。雷鋒網為您做如下編譯:機器翻譯發展驚人,但是地球上還是有數以億計的人無法享受它的好處——因為他們的語言在翻譯器的下拉菜單中根本找不到。
  • 沈斌:微軟將翻譯馴鹿的語言?
    如果你正在聽一場英文報告,打開Office 365的「實時翻譯」功能,你就可以在word裡實時獲得翻譯成中文的文字了。微軟的硬體產品結合人工智慧的技術,正在跨語言辦公上給我們提供越來越實用的支持。今後,微軟將能夠翻譯馴鹿的語言,讓我們和馴鹿實時對話?
  • 百歲譯界泰鬥許淵衝談翻譯 感嘆接班人難找
    ,翻譯是文化交流。這是在8月19日上線的最新一期《掌閱遠山》—「百年不孤獨」節目中,翻譯泰鬥、中國翻譯家許淵衝不斷提及的一段話。在已經百歲的許淵衝看來,翻譯不是簡單的語言變換,而是兩種文化的比較和碰撞,是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不能被低估。
  • 「翻譯」與「救贖」:劉宇昆的語言科幻
    有人可能會認為,特德姜作為美籍華裔作家,在塑造中篇小說《你一生的故事》中的外星人語言的時候,肯定受到了中國漢字的影響。但是,特德姜曾經寫過一篇名為 「Bad Characters」 的文章,並在其中主要討論了「漢字」在信息傳達和學習成本上的非效率性,以及其在中國現代化過程中所造成的障礙,並以此為根據批判了漢字是一種「壞文字」。
  • 多模態話語:翻譯不只是語言文字
    翻譯,作為溝通不同語言的橋梁,在人類的歷史進程和文化傳播過程中具有不可磨滅的意義,翻譯發展至今,已經不再局限於傳統的文字和字幕翻譯,在科學技術的支持下,翻譯實現著從人工領域向機器領域的擴展,其中衍生出諸多的翻譯產品,例如翻譯軟體、翻譯機等,滿足人們在多種場景下的使用需求。
  • 跨語言溝通零障礙,如流支持近30種語言智能翻譯
    隨著全球貿易體系的加深,各國間跨語言溝通需求持續增長,而今年疫情的全球蔓延,更激發了在線交流的需求猛增。因語言不通帶來的溝通問題既影響著各國企業間的商務合作與貿易往來,也阻礙了跨境企業的全球業務拓展。如何打破這種溝通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