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暗物質裡可能活著暗生命

2020-12-05 快科技

我們一直知道有一種力量存在著,卻不知道這種力量究竟是什麼,然而,這種力量卻可以控制宇宙的命運,並且也許整個太陽系都是由這種力量構成的。 

幾十年來,物理學家都與這種暗物質或暗能源糾纏在一起。

一旦遭遇暗物質,所有的物理定律都會在瞬間失效。我們熟知重力,但僅僅了解重力和現有的宇宙是遠遠不能解釋為什麼暗物質會存在的。 

事實證明這種物質非常難以捉摸,之所以叫它「暗物質」,是因為我們根本不了解它。

目前,世界上的一些最複雜、最昂貴的實驗也只是為人類提供了暗物質存在的一種誘人的可能性,但即使是大型強子對撞機也沒有分離出任何可能解釋暗物質是什麼的粒子。 

最近,一些俄羅斯物理學家又在這一錯綜複雜的領域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 

他們把文章發表到最新一期的科學期刊《物理評論》上。 

絕對零度

他們認為,我們目前認為暗物質聚集在一起的觀點可能是正確的。 

暗物質與我們常見的物質不同,似乎也不與常見的物質互動。它是一片和我們的世界交織在一起的陰影世界。 

但是,埋藏在星系周圍的氣體和塵埃的陰影中的可能是寒冷的,看不見的「玻色星」。

「在我們的工作中,我們模擬了光的量子氣體運動和暗物質粒子的重力相互作用。」俄羅斯科學院核研究所的物理學家Dmitry Levkov說。

他們說這麼做的原因是為了了解暗物質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是如何形成的。 

俄羅斯科學家的想法是這樣的:當溫度剛好高於絕對零度時,量子粒子會失去混合和擺動的能量,留下的是統一的暗「雪泥」。 

單個量子粒子會變得一致。由這些黑暗顆粒形成的雲層可以通過重力凝聚成超流體。

「我們從一個具有最大混合的維裡化狀態(維裡定理)開始,這與Bose-Einstein凝聚物相反,」Levkov說。

「經過比粒子穿過模擬體積所需的時間長10萬倍的很長一段時間,粒子自發地形成凝結物,在重力的作用下,它立即形成一個球形液滴,這就是一顆玻色星的來源。」

Levkov博士及其同事認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可能在矮星系的暈圈中心形成,其形成的時間跨度比宇宙的壽命短。

如果這一切都是真的,那麼玻色星現在也有可能存在著。

下一步顯然是預測宇宙中玻色星的數量,並在具有輕暗物質的模型中計算它們的質量。」Levkov說。

我們知道暗物質一定存在於某地,不明原因的重力位置已經詳細繪製出來。我們知道它喜歡聚集在星系周圍。所以這顯然是開始搜索的地方。

但是為什麼呢? 

俄羅斯科學家稱,玻色星可能是射電天文學家探測到的神秘「快速無線電爆發」的幕後黑手。目前,這些爆發的來源都是未知的。

但是,在暗星理論下,暗物質可以在極弱的水平上與電磁場相互作用並衰變成輻射光子。

科學家表示,這是一種非常弱的效應,但在玻色星內部,衰變可能會像在雷射中一樣被共振放大,並可能導致巨大的無線電爆發。

陰影中的生命

在關於暗物質性質的許多假設中,有一種假設認為,暗物質實際上可能是一個完整的粒子族,而不僅僅是一個粒子。每個暗粒子最終都可以在完整的陰影生態系統中發揮作用。

一個暗宇宙擁有自己神秘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與我們宇宙上的化學物質一樣,具有多樣性。 

理論物理學家Lisa Randall寫道:「假設所有暗物質只由一種粒子組成,似乎很奇怪。一個沒有偏見的科學家不應該認為暗物質不像普通物質那麼有趣,也不應該認為暗物質缺乏與我們現有事物相似的多樣性。」

這導致了一個極端主張。這種極端的主張正是Randall想要反對的。 

「一種不可見的文明可能和你近在咫尺。」Randall表示。 並且,如果黑暗的恆星可以形成,也許黑暗的行星也可以。

「問題在於電影攝影師在拍攝暗生物時會遇到麻煩,這對我們來說當然是不可見的。即使暗生物在某處(也許它們已經存在),我們也不會知道。」

「你根本不知道暗物質的生命是多麼可愛,而且很大程度上你幾乎永遠不會知道。」Randall打趣道。 

然而,至於暗物質自己,我們也沒有證據證明它一定存在。所有的一切只是一個想法罷了。 

並且由於暗物質本身是黑暗的,找到暗物質存在的證據的機率實在是太小了。 

「暗物質或暗生物可能非常接近,但如果暗物質的淨質量不是很大,我們就沒有辦法知道了。」Randall寫道。

「即使使用最新技術或我們目前可以想像的任何技術,我們能夠測試到暗物質存在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黑暗的生命聽起來就像想像中那般讓人興奮。它不一定會產生我們會注意到的任何後果。這種模糊感讓暗生命成為了一種誘人的可能性,而且觀察暗物質並不會對它產生影響。事實上,探索暗生命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

- THE END -

#宇宙#生命#暗物質

原文連結:蝌蚪五線譜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暗物質能組成生命嗎?小部分暗物質會相互作用
    在一個緻密的常規物質盤中,恆星、行星、地球甚至生命都可以形成。帶電的暗物質成分——雖然不一定有這麼豐富——也可以坍縮成圓盤,就像銀河系中可見的圓盤一樣。它甚至可能分裂成類似恆星的物體。在原理上,這種新的盤狀結構可以被觀察到,甚至可能比傳統觀點中佔主要地位的低溫暗物質成分更容易被觀測到。一旦你開始沿著這些思路思考,可能性就會迅速增加。
  • 為何暗物質越來越少? 能量低就會被宇宙「冰封」淘汰
    為何暗物質越來越少? 能量低就會被宇宙「冰封」淘汰  暗物質聽起來似乎神秘莫測、遙不可及。其實,你隨意抬起手的一瞬間,就有可能碰觸到無數神秘的暗物質。  暗物質看不見、摸不著,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又有許多證據證實其在宇宙中普遍存在。長久以來,無數學者對暗物質展開研究,但關於暗物質粒子的物理性質及其在早期宇宙中的起源,科學家仍舊知之甚少。
  • 宇宙中存在「暗物質世界」?多名科學家共同認可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宇宙中除了明物質之外,還有暗物質的存在,而且暗物質在整個宇宙中,所佔的組分大約是22%,這意味著,很可能在宇宙中,還有一個看不見、摸不到的「暗物質世界」,真的如此嗎?也就是說,在看不見的暗物質世界裡,也有和我們類似的文明存在,在暗物質世界裡猶如我們一般進行科學研究。這個問題,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已經成為多名科學家的討論話題了,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李政道等,都曾經深入探討、研究過這個話題。有趣的是,很多科學家都相信暗物質世界的存在,甚至認為我們對於暗物質世界而言,可能就是他們眼中的「暗物質」,真的是這樣嗎?
  • 最小暗物質團塊科學家發現,暗物質真的存在嗎?或許事實並非如此
    現在的科學理論認為,我們的宇宙產生於一次大爆炸,之後萬事萬物開始在漫長的歲月裡演化,從而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宇宙。那麼大爆炸理論就存在一個缺陷,因為爆炸應該是前面加速膨脹,後面宇宙就會減緩膨脹的速度,可是事實不是如此。於是科學家將,這些未知因素歸結為暗物質,他們認為暗物質應該存在,而且影響宇宙的變數。朋友們喜歡科學知識,記得點擊加我粉絲和關注,我會給大家推出一系列的相關文章。
  • 暗物質如同神經一樣連接著每一個星系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下宇宙中的暗物質,也是目前科學家一直在探索的神奇物質什麼是暗物質說起暗物質相信很多人都比較好奇,為什麼它叫暗物質,其實暗物質只是目前科學家的一種猜測,從理論上提出的宇宙中可能存在的一種物質,雖然這種物質是我們看不見也摸不著的,但它極有可能是宇宙中物質的主要組成部分,而且這種物質可能要佔宇宙總質量的85%以上
  • 為何暗物質越來越少?能量低就會被宇宙「冰封」淘汰
    NASA暗物質聽起來似乎神秘莫測、遙不可及。其實,你隨意抬起手的一瞬間,就有可能碰觸到無數神秘的暗物質。也就是說,早期宇宙等離子體的相變過程就像是築起了一道閘門,只有極少數高能量暗物質能夠順利保存下來,而那些佔大多數的低能量暗物質則被拒之門外,或轉化為如今我們能夠看得見的粒子,或以其他不為人知的方式消失,遍尋不見。突破限制 高能量暗物質更易「存活」「這是一個非常有趣新穎的觀點。」
  • 生命技術:施一公教授說宇宙中96%都是看不見感覺不到的暗物質
    其中前面三個力,都找到了交換子,就是相互交換有質量的東西,就會產生相互作用力,就像兩個人面對面,相互把手裡的鐵球扔給對方,雙方就會都感覺到力。但是萬有引力現在還沒有找到這種引力子。最近看了一個視頻特別震撼,是關於施一公教授關於生命的研究,發現我們人類能夠感知的物質世界,只有佔宇宙的4%,另外96%都是看不見感覺不到的。這96%裡面絕大部分是暗能量,其中23%是暗物質。暗物質時時刻刻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感覺不到。
  • 3個優先級能否找到暗物質?如果暗物質太輕怎麼辦呢?
    這種新方法不是依靠幾個大型實驗的「網」來捕捉一種暗物質,而是類似於用更細的網,來撒許多網捕捉探索更多範圍的暗物質。暗物質可能比之前認為的「更輕」,或者質量更小,能量更小。它可以由理論上的波狀超輕粒子組成,這些超輕粒子被稱為軸子。暗物質可能是一個充滿許多尚未發現的粒子王國,它可能根本不是由粒子組成。
  • 科學家提出外星人可能隱藏在暗物質中,或者已經與自然融為一體
    這位科學家還認為,外星人可能組成了宇宙的結構,甚至是構成物理法則本身。》暗物質是科學家對宇宙進行觀測時,推測存在的一種物質。因為按照正常的萬有引力規律,銀河系的可見物質只能提供1/5的引力。宇宙是如此的遼闊,我們不認為地球人類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所以很正常的讓人聯想到宇宙中可能有其他的外星人,但是外星人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發現。暗物質彌散在整個太陽系,就在我們身邊,甚至在人體內,但是我們感覺不到。暗物質到底參不參與生命進程,這是一個謎。
  • 暗物質和暗能量也許是外星人變的
    但他們和你的差距並不太大,可能很快就會用你的手機開始自拍。如果時間足夠長,生命有沒有可能進化到超乎我們的想像,比如進化得完全不用肉身,只變成一堆物理現象? 如果宇宙中有其他生命形式,如果這些生命的進化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的認知能力和技術水平,我們就要考慮一些近乎不可能的事實,比如,他們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卻一無所知。
  • 暗物質和暗能量可能真的存在!是有多神秘?
    暗物質和暗能量神秘莫測,難以捉摸,但它們可能真實存在。
  • 活著就要綻放生命之花
    人活著,沒必要事事爭個明白,一切痛苦或是歡樂,失望或是悲哀,當它成為回憶的時候,就有了霧裡看花的朦朧之美。俗話說:生命雖然很美麗,但也很脆弱,生老病死是每一個人在這世上必須經歷的自然規律。你不得不面對現實,但是你也要懂得怎樣去善待生命,去珍惜生命。人生之路就是坎坷奇嶇的,當你站在無人的角落,眺望蒼天,你就會明白你的理想比天高,比海闊。
  • 宇宙中部分伽馬射線可能由暗物質產生
    當該團隊將不明伽馬射線的分布圖與宇宙中同一區域的物質密度分布圖進行對比時,他們發現這些射線與宇宙中的大質量區域完全對應,而根據科學家的預測,暗物質正是隱藏在這些區域中。從圖中可以看出,兩張分布圖高度重合,暗物質密度分布(紅色)與伽馬射線(黃色)驚人地一致。
  • 科學家發現一個無暗物質星系 或顛覆暗物質定義
    研究負責人表示,這種現象雖然不能顛覆科學家對星系形成的理解,但完全可以改變天體物理學家對暗物質的定義。迄今為止物理學家還不太了解暗物質。對於暗物質是由什麼組成的、單一粒子有多重,或者說暗物質是如何形成的,物理學界尚無定論。也沒有人能夠在地球上捕捉到暗物質粒子。但是經過30多年的天文觀測,大多數研究人員都認同的事實是:宇宙中有很多暗物質。
  • 暗物質由迷你黑洞組成?
    暗物質是什麼?很多個人、國家以及國際機構對此都有深入研究,或合乎情理或匪夷所思的解釋時有冒出,但終究還是沒有一個真正令人信服的解釋來說明它到底是什麼。不過,最近一種較為新穎的解釋引發廣泛關注:暗物質是由大爆炸誕生原始迷你黑洞組成。
  • 「人造小太陽」與「悟空」探測器-悟空 暗物質 暗能量 探測器...
    在圈狀的環流器中,等離子體電流和環行線圈產生強磁場,將極高溫等離子狀態的聚變物質約束在環形容器裡,實現聚變反應。實驗室裡聚變維持時間只有幾秒鐘,要最終發電需要連續運行,東方超環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有科學家認為,整個宇宙的四分之三可能都是由暗物質構成的,但一直未能證明其存在。尋找暗物質粒子、研究暗能量的物理本質、探索宇宙起源及演化的奧秘、結合粒子物理和宇宙學的研究已成為21世紀天文學和物理學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 宇宙射線中過量正電子可能來自暗物質-光明日報-光明網
    該研究成果證明暗物質存在實驗的6個相關特徵中,已經有5個得到確認,進一步顯示宇宙射線中過量的正電子可能來自暗物質。這個發現再次轟動世界。     暗物質探測一直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科學界對暗物質的探索分為直接探測和間接探測,前者指採用高靈敏度的探測器探測暗物質相互碰撞產生的普通物質粒子信號,後者指通過探測正電子、反質子等暗物質粒子自湮滅或衰變的產物來「捕捉」暗物質。     1995年起,丁肇中正式開始阿爾法磁譜儀實驗AMS項目,通過測量暗物質碰撞後產生的正電子,印證暗物質的存在。
  • 如何觀測到暗物質
    一小隊天文學家優化了"觀測"星系附近的暗物質的手段,新技術比以前最好的方法還要精確10倍。這項工作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科學家目前估計,宇宙中高達85%的質量實際上是不可見的。這種"暗物質"無法被直接觀察到,因為它與光的相互作用方式與構成恆星、行星和地球上生命的普通物質不同。那麼,我們又該如何觀測不能看到的東西呢?關鍵是測量暗物質產生的引力效應。
  • 宇宙中是否真的有暗物質?暗物質必須存在
    暗物質,光是這個名字,聽起來就有一種神秘的感覺。
  • 原始黑洞可能是暗物質?
    這些「原始」黑洞可能隱藏了起來,並構成了暗物質。畢竟,儘管經過了幾十年的探索,研究者仍然沒有探測到暗物質粒子。或許我們可以大膽地假設,如果黑洞一直就在我們的眼皮底下,情況又會如何?「如果他的結果是正確的——看起來他做的是相當仔細的計算——那就將給我們的計算畫上休止符,」阿里-海蒙德說,「這將意味著它們實際上可能就是所有的暗物質。」他在後續的論文中也繼續對原始黑洞的觀點展開研究。英國蘇塞克斯大學的宇宙學家克裡斯蒂安·伯恩斯(Christian Byrnes)表示,這一結果非常令人興奮,「他比以前任何人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