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救命的儘管用」捐器官的北大「漸凍人」女博士走了

2020-12-03 重案組37號

確診「運動神經元病」350天後,婁滔走了。

陪在身邊的家人說,彌留之際,她已經不能出聲,但眼神裡分明有無奈和遺憾。2016年1月20日,北京大學歷史系在讀博士生婁滔,被查出罹患運動神經元病。這是一種能逐漸侵蝕人對身體控制能力的病症,另一個常見名稱是:漸凍症。患病後的婁滔,曾以口述形式立下遺願,捐贈人體器官,「凡是能救命的部分儘管用」。在歷經各種治療方式,病情反覆波動後,2018年1月5日凌晨,29歲的婁滔在家中停止了呼吸。由於器官不符合捐獻條件,她的遺願永遠成為遺憾。

▲北京大學歷史系2015級博士生婁滔。 受訪者供圖

彌留之際 拜託親人「照顧媽媽」

1月4日晚上,婁滔躺在家中的床上。由於氣管被切除,她說話極其困難。婁滔的小姨汪紅梅走到跟前,俯下身子,側臉將耳朵貼過去。婁滔翻動的喉嚨,帶動嘴巴,吐出幾個字。汪紅梅聽出來,外甥女叮囑,「照顧好我媽媽」。她的眼淚「當場就湧出來」了。在她記憶中,這個外甥女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聽話、肯讀書,對父母孝順。即便到彌留之際,婁滔想著的,仍然是家人。

▲婁滔和母親。

婁滔突然陷入重度昏迷,無論身邊人怎麼呼叫,都沒有應答。汪紅梅說,自己當時就覺得,情況「要不好了」。婁滔的父親婁功餘和母親汪豔梅,連續幾天不眠不休守在床前。為防止兩人受到刺激,汪紅梅陪著姐姐走到屋外。幾小時後,屋內出現異動。很快,消息傳出:婁滔已經離開人世。汪豔梅回憶,自己「頭就像被人打了一拳」,一瞬間失去意識。看著因病痛折磨而身形憔悴的外甥女,她滿腦子都是婁滔的笑容。「以往每次家庭聚會,她都是笑得最大聲的那一個」。

▲治療中的婁滔。資料圖片

外形清秀的婁滔,留存於世的照片中,幾乎每一張都面帶笑容。無論是穿著牛仔褲,盤腿坐在草地上;還是穿著病號服,抱著腿坐在床上,她的眉眼間,都是笑意。

5日凌晨,很多問詢電話打到婁功餘的手機上,但他一個都沒有接,「心如刀割,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

未能實施捐獻 遺願成遺憾

5日下午,陸續有一些組織或個人與婁家取得聯繫,很多人提出捐贈的意願,被婁家人一一謝絕。

汪豔梅說,這是婁滔生前立下的遺願,「最大的願望沒有完成,其他的願望,我們要儘量幫她做完。」汪豔梅口中「最大的願望」,是2017年上半年,仍在武漢漢陽醫院接受治療的婁滔,將護士叫到床前,口述的一則心願:「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凡是能救命的部分儘管用」。

▲婁滔口授遺囑內容。

當時的婁滔,確診運動神經元病已經一年多。2015年暑假期間,婁滔突然發覺渾身無力,乃至 「上樓沒力氣」,汪豔梅還笑女兒「嬌氣」。到2015年10月下旬,婁滔情況持續惡化,左腳開始不能踮起腳尖。經過校醫院、北京第二炮兵總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的檢查和治療,依然沒有好轉,在此期間,她的右手也開始出現前舉、側舉困難。2015年12月24日開始,婁滔接受神經內科檢查。2016年1月20日,檢查結果顯示,她被確診為運動神經元病,也就是「漸凍症」。

此後的婁滔,病情急轉直下。從確診之初的能說能笑,到對身體的全面失控,只用了半年時間。住院之初,婁滔還能提筆寫字,給同學回微信。很快,她的手就無法握筆。意識到病情惡化後,她拒絕了醫院推薦的治療方案,相比於服用藥物的保守治療,這種方案更有效,但也昂貴得多;婁滔的父親沒有穩定收入,母親是家鄉的一名中學教師,她不想給家裡添麻煩。與之同時,婁滔執意與男友分手,並謝絕連大部分師友的探視。

「我要把最好的,留給這個世界」,婁滔寫道。2017年10月9日,家人遵照婁滔的心願,籤署遺體捐獻協議。汪豔梅本來想著,等到女兒身體各項指標趨於穩定後,逐步實施捐獻。直到婁滔去世前,由於器官不符合捐獻條件,這一手術始終未能實施。婁滔的遺願,從此成為遺憾。床上聽完六十多本書

幾天前,婁滔從武漢漢陽醫院轉到家中。汪豔梅說,轉院的原因是婁滔病情持續惡化,幾乎沒有回天的可能,「她也想回到家裡,到熟悉的地方去。」在此之前,曙光一度降臨。去年10月18日,武漢漢陽醫院曾告訴重案組37號,經過治療,婁滔一直高企的部分指標有所降低,並且已經退燒。此外,她的精神狀態也有所好轉。次日,上海一家機構來到漢陽醫院,為婁滔安裝「眼動儀」。連接電腦後,她可以通過移動眼球,表達自己的想法。婁功餘說,愛吃肉的女兒,曾幾次提出想要喝湯,但當時,除了醫院配置的營養液,她已經不能進食。

住院的大多數時候,婁滔用耳機「聽書」,大多是歷史專業的書籍,她聽了六十多本。

▲北大歷史學院領導將北京大學「榮譽博士」證書交給婁滔父親。 圖/資料圖片

北大歷史係為婁滔保留了學籍,她告訴家人,自己的學術研究還沒完成,想「補上來」。

2015年4月,婁滔以筆試第一、面試第一名的成績,從北京師範大學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攻讀古埃及史專業博士學位。汪豔梅說,女兒此前的心願是,做一名歷史教授。

漢陽醫院重症監護室主任劉青雲回憶,醫護人員在給婁滔擦嘴、按摩的時候,婁滔會用唇語致謝,「你們辛苦了」。有些護工關上房間門,轉身就開始抹眼淚。研究生同學徐虹(化名)心中,婁滔是神經有些大條的「滔哥」,「美麗又霸氣,好像沒有她搞不定的。」那時的婁滔,可以在學校操場跑上好幾圈,可以連續做幾分鐘的平板支撐。

▲求學時的婁滔。 受訪者供圖

漫長的治療期內,「滔哥」的精神狀態出現了反覆,她時而通過眼動儀表示「不想治療,要立即捐獻器官然後火化」,時而又表示「要堅持治療」。家人知道這種反覆背後,婁滔所承受的痛苦。漸凍病人,被稱為「靈魂被身體鎖住」。婁滔生前,最愛聽一首名叫《大魚》的歌,歌裡唱到:看你飛遠去,看你離我而去;原來你,生來就屬於天際。

1月5日下午,婁滔的遺體被送到當地殯儀館火化。按照鄂西風俗,人死之後要入土為安,並且要大辦白事。而婁滔的後事則一切從簡:沒有舉辦追思會,沒有跳當地的「喪舞」。甚至,骨灰沒有下葬,而是全部播撒在了恩施的江河中。「骨灰隨著水流走,就好像她得到永生。」她的母親汪豔梅說。

新京報記者 王煜 編輯 李驍晉 校對 王心

相關焦點

  • 北大「漸凍人」女博士口述遺願:凡是能救命的部分儘管用
    央廣網北京10月16日消息(記者任夢巖)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近日,一篇名為《北大「漸凍人」女博士捐獻器官感動無數人》的新聞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現年29歲的婁滔於2015年以筆試第一、面試第一的成績被北京大學歷史系錄取,2016年1月被查出患有運動神經元病。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的最後87天
    患病後的婁滔,曾以口述形式立下遺願,捐贈人體器官,「凡是能救命的部分儘管用」。從2017年10月9日到2018年1月4日,婁滔在武漢市漢陽醫院接受治療,並等待最終的器官捐獻。 在漢陽醫院接受治療的87天裡,儘管婁滔的病情反覆波動,但最終仍舊未能抵抗住病魔的侵襲,29歲的她在湖北鹹豐縣家中停止了呼吸。
  • 漸凍症女博士病逝 漸凍症女博士婁滔為什麼不能捐器官
    遺憾的是,因其器官不符合捐獻條件,其捐贈器官的遺願未能達成。願天堂裡沒有病痛折磨!一路走好,婁滔!漸凍症女博士婁滔為什麼不能捐器官器官供體的基本要求:  1、無惡性腫瘤(原發腦腫瘤除外);  2、無愛滋病;其他傳染病,在特殊情況下,為了挽救生命,在採取積極防治措施後亦可考慮;  3、無嚴重的全身感染  4、有關器官或組織功能良好。
  • 漸凍症女博士婁滔因醫治無效 在恩施老家離世
    原標題:29歲漸凍症女博士婁滔去世,父親強忍悲痛講述了女兒最後時光長江日報融媒體1月5日訊(記者尹勤兵)「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1月5日,記者從各方面渠道獲悉,本報10月13日率先報導的29歲北大女博士婁滔,在和漸凍症病魔抗爭2年後,因醫治無效,已於凌晨在恩施鹹豐老家離開人世。
  • 北大女博士口述遺囑捐獻器官 已與「漸凍人症」抗爭2年
    「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其他所有器官,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盡可以捐給他人使用。」
  • 北大女博士患漸凍症留遺囑捐遺體 婁滔資料患病過程回顧
    努力  「做遺體捐獻登記的時候,湖北省紅十字會的一名工作人員曾經提出,女兒的眼睛這麼好看,如果實在捨不得,可以留下眼角膜,要不然把眼角膜取走會顯得不好看,但是女兒聽到以後說,眼角膜捐出去了才有價值,還是執意希望能夠捐獻眼角膜。」汪豔梅告訴北青報記者。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離世 未能如願捐獻器官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離世 未能如願捐獻器官 原標題:   2017年10月,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的遺囑在網上熱傳,她在其中表示希望離開後能夠捐獻器官以供醫學研究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已退燒 校友全球求助救漸凍女博士婁滔
    「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得了這個病,活著對我是一種折磨和痛苦,我要有尊嚴地離開。爸爸和媽媽,你們要堅強地、微笑著生活,不要為我難過。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今日去世 未實現捐獻器官遺願 |沸點
    新京報快訊(記者王煜)今日(1月5日),新京報記者從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之母汪豔梅處獲悉,婁滔病情惡化,已於今日凌晨去世,家人遵從其遺願,將骨灰播散。婁滔生前曾希望捐獻器官,但由於婁滔身體狀況不穩定,摘取器官始終未有合適時機,其遺願未能實現。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去世
    1月4日,北大女博士婁滔在鹹豐老家病逝。幾個月前,飽受漸凍症折磨的婁滔曾在病床上留下遺言「凡能救命的儘管用」,她希望能夠將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將頭顱留給醫學做研究……婁滔的遺言曾經感動整個中國,不過最終她還是未能如願。婁滔的家長向媒體表示,器官不符合捐獻條件,摘取器官不合時機,捐獻未能成功。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 遺體器官不符合條件 未能捐贈成功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李東)1月4日,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在鹹豐老家病逝。幾個月前,飽受病痛折磨的她曾在病床上留下遺言「凡能救命的儘管用」,希望將器官捐獻,並將頭顱留給醫學做研究……婁滔的遺言曾感動整中國,不過最終她還是未能如願。婁滔的家人表示,器官因不符合條件,摘取不合時機,捐獻未能成功。
  • 國考面試熱點:女博士走了留下的是感動呼喚的是行動
    更多關於國考面試熱點,公務員面試,漸凍症女博士,漸凍症女博士去世,江西公務員招聘考試的內容,請關注(江西公務員考試頻道/江西人事考試網)!加入官方交流群()獲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備考資料。 招聘公告:國考面試熱點:女博士走了留下的是感動呼喚的是行動 招聘人數:人
  • 北大患絕症女博士婁滔遺囑全文 婁滔資料照片
    「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這不是什麼名人名言,而是一位29歲北大女博士婁滔的遺囑。  這位美麗的姑娘在2016年1月被查出患有運動神經元病(俗稱漸凍症)。一年多來,病情不斷惡化,她留下遺囑,「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的最後87天:曾有"氣功大師"要發功相助
    圖片來自網絡文| 實習生周小琪 新京報記者李興麗編輯 | 胡杰 校對 | 陸愛英本文約5051字,閱讀全文約需10分鐘1月5日凌晨,確診「運動神經元病」近兩年後,婁滔走了。2016年1月20日,北京大學歷史系在讀博士生婁滔,被查出罹患運動神經元病。這是一種能逐漸侵蝕人對身體控制能力的病症,另一個常見名稱是:漸凍症。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病逝,其捐贈器官遺願未能達成
    【此前報導】能救命的部分儘管用這個北大女博士最後的願望讓人淚目…「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得了這個病,活著對我是一種折磨和痛苦。我要有尊嚴地離開,爸爸和媽媽,你們要堅強地、微笑著生活,不要為我難過。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昨病逝
    本報訊(記者王愷凝)和病魔抗爭兩年的北大29歲漸凍症女博士婁滔因醫治無效,於昨日凌晨在恩施鹹豐老家離開人世。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去世 患病期間聽完60多本書
    1月4日,北大女博士婁滔在鹹豐老家病逝。幾個月前,飽受漸凍症折磨的婁滔曾在病床上留下遺言「凡能救命的儘管用」,她希望能夠將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將頭顱留給醫學做研究……婁滔的遺言曾經感動整個中國,不過最終她還是未能如願。婁滔的家長向媒體表示,器官不符合捐獻條件,摘取器官不合時機,捐獻未能成功。
  • 北大「漸凍人症」女孩留遺囑捐器官感動網友,病情暫時好轉
    北大「漸凍人症」女孩留遺囑捐器官感動網友,病情暫時好轉 譚元斌 黎昌政/新華社 2017-10-17 19:19
  • 漸凍症女博士婁滔2018年1月4日死亡 婁滔遺願火化灑掉骨灰
    在不久之前小編相信有的人應高聽說過漸凍症的女博士,當時人們聽到這則消息後,都紛紛為這位堅強的女博士點讚捐款,希望她能夠挺過難關,但是,小編剛剛也是看到一則消息稱漸凍症女博士病逝是怎麼回事呢?具體是怎樣的?有很多的網友也是在問小編漸凍症是什麼?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當然了,具體的小編也是在網上搜索了一番,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位女博士的傳奇佳話吧!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留下捐贈器官遺囑 大愛義舉讓生命之花綻放
    央廣網北京10月17日消息(記者任夢巖)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魯迅說,悲劇是將美好的東西撕裂給人看。近日,北大女博士婁滔罹患「漸凍症」,留心願捐獻人體器官一事牽動人心。年輕美麗的生命消逝,無疑是最大的悲劇,但在這起悲劇的背後,也讓我們看到了最大善意的美好。「漸凍症」,學名叫運動神經元病,是一種不知病因的罕見絕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