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河北省文物局獲悉,河北省已啟動東方人類探源工程,旨在全面推進泥河灣遺址群考古調查、發掘、研究工作,探索人類文明起源。
「位於河北陽原的泥河灣可能是除非洲之外另一個人類老家,人類早在200萬年前就棲息在亞洲」的考古觀點,對人類「非洲起源說」提出了挑戰。但令考古界遺憾的是,泥河灣遺址群中尚未發現百萬年以上的人類化石,沒有像北京人頭蓋骨那樣直接、有力的證據,因而引起人們對泥河灣「東方人類故鄉」的質疑。
為改變泥河灣遺址群發掘面積有限、資金短缺、人才匱乏、國際交流少等現狀,河北省啟動東方人類探源工程。近日,「東方人類探源工程——泥河灣人類起源、地質及環境背景研究」項目已獲河北省科技廳批准立項。項目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承擔,河北師範大學、石家莊經濟學院合作研究。
據介紹,這個項目主要通過對古人類文化遺址遺物的分析,研究人類及其文化的起源和演化過程,由相互聯繫的舊石器考古、地質學、環境學3個課題、11個專題組成。通過多學科的綜合研究,揭示泥河灣盆地古人類產生、演化的地質背景及古人類對環境的適應,力爭在早期人類化石發現上取得突破。
泥河灣遺址群分布在河北省陽原縣東西長82公裡、南北寬27公裡的桑乾河兩岸區域內,因具有國際地質考古界公認的第四紀標準地層、豐富的哺乳動物化石和人類舊石器遺蹟而聞名於世。(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