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啟動泥河灣「東方人類探源工程」

2021-01-12 網易新聞

新華網石家莊6月8日電(記者白林)8日,河北省科技廳重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東方人類探源工程——泥河灣人類起源、地質及環境背景研究」項目在河北陽原縣正式啟動。

據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長、泥河灣研究中心主任謝飛介紹,這個項目為東方人類探源工程的基礎研究課題,主要從古人類文化遺址、遺物分析、研究人類及其文化的起源、演化過程。項目具體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承擔,河北師範大學、石家莊經濟學院合作研究。

這個項目以馬圈溝、侯家窯遺址為重點,開展相關的調查、發掘、研究工作,研究探索早期直立人起源、現代人類起源與發展兩大重要科學問題,通過泥河灣盆地內古人類及其文化的發生、發展及石器工業技術研究,來探討泥河灣盆地早期人類和現代人類的出現過程及演化之路,力爭在早期人類化石發現上取得突破。

據謝飛介紹,探源工程首先要跨區域考古調查和發掘,計劃擴大考古調查、發掘的規模和區域,查明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和泥河灣地層的分布範圍;其次,將對130餘萬年前照坡遺址疑似人類石砌地面遺蹟進行解剖,爭取在尋找人類起源和人類活動的線索上取得重大突破;還將繼續對110餘萬年前麻地溝遺址進行發掘,推斷泥河灣遺址群的年代序列;發掘10萬年前侯家窯遺址,解決侯家窯遺址文化層分層、年代及其與泥河灣層的關係;發掘1到3萬年前的蔚縣三關遺址,解決新、舊石器時代過渡和人類文明起源問題。同時繼續開展綜合性研究,探索人類生存的古氣候、古環境。

據了解,工程啟動以後,還將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及時了解中外有關人類起源的考古研究動態;建立泥河灣網站,搭建國際網絡交流平臺等各方面的工作。

泥河灣遺址群主要位於河北省陽原縣境內,面積約1000平方公裡。泥河灣盆地有國際地質考古界公認的第四紀標準地層,被譽為「天然地層博物館」。

(原標題:河北啟動泥河灣「東方人類探源工程」)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河北啟動東方人類探源工程為東方人尋找故鄉
    記者從河北省文物局獲悉,河北省已啟動東方人類探源工程,旨在全面推進泥河灣遺址群考古調查、發掘、研究工作,探索人類文明起源。  「位於河北陽原的泥河灣可能是除非洲之外另一個人類老家,人類早在200萬年前就棲息在亞洲」的考古觀點,對人類「非洲起源說」提出了挑戰。
  • 泥河灣遺址人類起源或超200萬年 現人工石器(圖)
    ——新聞緣起——  泥河灣考古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進展  河北的泥河灣遺址群可能是除非洲以外另一個人類老家,被譽為「東方人類的故鄉」。  日前,河北省文物局介紹,自去年6月「東方人類探源工程」啟動以來,課題組在探索早期人類活動、泥河灣古人類地質環境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 挑戰「人類非洲起源說」!河北這一遺址群又有新發現!穿越160萬年前...
    日前,從河北泥河灣遺址群保護區管理委員會獲悉,文物工作者近期在這裡發現了20餘個160萬年前草原猛獁象腳印及大量古人類打制的石器、動物化石,為進一步研究泥河灣早期人類行為、生存環境補充了新材料。考古人員近期在泥河灣遺址群馬圈溝遺址魚咀溝1號地點發現了草原猛獁象腳印20餘個,足跡保存大部分清晰完整,周圍散布石製品、動物化石78件。經地層年代對比,研究人員推測這些猛獁象腳印的年代距今160萬年左右。河北省東方人類探源工程首席科學家謝飛說:「當時,這裡地處湖泊邊緣,在淺水沼澤的環境下形成了較厚的淤泥,淤泥下部為細沙層。當大象在這裡喝水覓食時,淤泥被踐踏,同時影響了底部的細沙層。
  • 泥河灣發現1.6萬年前石英砂巖裝飾品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王雪威 通訊員田建輝、孫永春)筆者從陽原縣委宣傳部獲悉,被譽為「東方人類的故鄉」的泥河灣盆地考古又有新發現,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在距今約1.6萬年的馬鞍山遺址發現了古人類使用石英砂巖製作的串珠裝飾品,這為研究中國北方宗教起源、美學起源提供了重要資料。
  • 泥河灣盆地馬圈溝遺址取得新發現
    原標題:泥河灣盆地馬圈溝遺址取得新發現   被譽為「東方人類的故鄉」的泥河灣盆地又有考古新發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泥河灣馬圈溝遺址考古隊項目負責人王法崗18日透露,他們在泥河灣盆地內層位最低、時代最早的一處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馬圈溝遺址內發現石製品792件、動物化石1573件。石製品特點鮮明,具有明顯的進步性,可能代表了泥河灣盆地早更新世的第一次石器技術革命,為認識中國北方早更新世石器技術具有重要價值。此次發掘進一步完善了早更新世古人類演化的文化序列。
  • 人類是從哪裡開始的?
    可以說,雲南在研究早 期人類起源研究中的地位極其重要,所 以一直是國際關注的探索最早人類起源 的焦點地區。元謀人我國從國家層面一直重視探索人類 起源研究,從北京猿人到元謀猿人研究 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先後多次啟動 人類起源研究計劃(如北京周口店的發 掘、雲南人類起源研究計劃、國家「九五」 攀登計劃專項等),發現了大量早期人
  • 為什麼最早的古人類定居泥河灣?地質情況有多豐富?看完豁然開朗
    大家好,我是梁子,今天咱們來到「東方人類的故鄉」,陽原泥河灣遺址。通過不間斷的地質發掘,這裡發現了東亞大陸最古老的人類生存證據,最早可追溯到200萬年前,相比170萬年的元謀人遺址,還要早30萬年。作為黃色人種的搖籃之一,從古至今,一直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
  • 人類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陽原泥河灣的六大科學成就(下)
    泥河灣不是單一的遺址,而是由數百處舊石器時代遺址構成的遺址群,泥河灣遺址群涵蓋了舊石器時代早、中、晚期,完整地記錄了從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發展演變的全過程,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學術界稱泥河灣是「中國的奧杜維峽谷」,被譽為「人類祖先的東方故鄉」。
  • 《考古與人類科學》:石器實驗揭示百萬年前泥河灣古人類砸擊技術特徵
    實驗中產生的砸擊法石核(馬東東供圖)實驗中產生的砸擊法石片(馬東東供圖)(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近日,國際專業期刊《考古與人類科學》(Arch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裴樹文研究團隊聯合西班牙高級科學研究委員會歷史研究所,對泥河灣盆地早更新世砸擊法剝片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百萬年前古人類對當地自然資源和環境的技術適應行為。
  • 古脊椎所等揭示百萬年前泥河灣古人類遺址成因與生存行為
    泥河灣盆地地處黃土高原東北部邊緣,蒙古高原向華北平原過渡帶,是早期人類擴散至東北亞最早且最集中證據所在地,以密集分布百萬年前古人類活動遺址為學術界所關注,被譽為「東方的奧杜威峽谷」。然而,人類在早更新世不同時段活動的遺址成因、技術特點、生存行為以及對環境的適應等學術問題尚有待系統揭示。
  • 石器實驗揭示百萬年前泥河灣古人類砸擊技術特徵
    近日,《考古與人類科學》(Arch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裴樹文研究團隊聯合西班牙高級科學研究委員會歷史研究所,對泥河灣盆地早更新世砸擊法剝片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百萬年前古人類對當地自然資源和環境的技術適應行為。
  • 探秘「第四紀地質層」,告訴你為什麼陽原泥河灣如此重要!
    泥河灣是一個承載著世界地質學領域科學術語的地名,由它而起,形成了一個嶄新的文化門類——遠古人類文明溯源地質層。在這個約有9000多平方千米的古湖泊遺址地,經過中外古人類,古地質學家們的勘探,從這個冀北的小山村裡發掘出第四紀地質層,因此命名的泥河灣盆地、泥河灣古湖、泥河灣層、泥河灣動植物群聞名世界
  • 石器實驗揭示百萬年前泥河灣古人類砸擊技術特徵—新聞—科學網
    (裴樹文 供圖) 近日,《考古與人類科學》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裴樹文研究團隊聯合西班牙高級科學研究委員會歷史研究所,對泥河灣盆地早更新世砸擊法剝片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百萬年前古人類對當地自然資源和環境的技術適應行為。
  • 非洲並非人類唯一起源地!這個遺址表明:200萬年前亞洲已有人類
    神秘的泥河灣遺址我國地大物博,自古以來就是人類先民重要的棲息地之一,自從達爾文提出進化論後,從19世紀中後期開始,就不斷有來自世界多個國家的古生物學家,專程來到中國進行考察,泥河灣遺址也是因此被發現的。
  • 挑戰"人類非洲起源說"!陽原泥河灣遺址群又有新發現!穿越160萬年前…
    泥河灣是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一個小山村,古老的桑乾河自西向東流經陽原縣全境,泥河灣就坐落在桑乾河畔。泥河灣盆地又稱桑乾河盆地,發育有完好的第四紀地層。了快速的反擊克利斯朵夫了考試的菲利克斯地方速度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發適當的方式的都是發時代發生的發生的發生地方的身份時代發生地方是事實是事實是事實事實上身上時代發生的發生的發生地方文認為符合個地方是對方答覆放到沙發上時代發生地方生人勿擾無法否認我的身上發生當時發生地方時代發生的發生的發生地方是對方的身份士大夫時代發生地方水電費惹我惹當時發生的沙發上發是對方的身份士大夫對方的身份讓我熱熱溫熱溫熱溫熱水電費多少的速度撒發第三方的身份的身份第三方的身份的身份是的放假克利斯朵夫了加快速度弗蘭克的說法了空間克隆技術打法來看就是大方是的困了就睡打飛機克裡斯蒂啦開放基金看來是打飛機了卡收費看來就撒的風景克利斯朵夫了空間撒的風口浪尖撒旦風口浪尖阿桑地方是打開了就撒地方了空間撒的風景快樂撒地方了就卡聖誕節快樂了就卡薩帝否I為哦噗溫柔在泥河灣遺址群中
  • 泥河灣古人類活動最新研究:百萬年前石器製作錘擊為主砸擊為輔
    泥河灣盆地地理位置及早更新世遺址分布。裴樹文 供圖中新網北京11月23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泥河灣盆地是早期人類擴散至東北亞最早且最集中證據所在地,以密集分布百萬年前古人類活動遺址為國際學術界廣泛關注。中國和西班牙科研團隊最新合作研究表明,泥河灣古人類百萬年前為適應當地自然資源和環境,石器製作技術總體上以錘擊法為主、砸擊法為輔。
  • 泥河灣古人類活動最新研究:百萬年前石器製作錘擊為主砸擊為輔
    泥河灣盆地地理位置及早更新世遺址分布。裴樹文 供圖 中新網北京11月23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泥河灣盆地是早期人類擴散至東北亞最早且最集中證據所在地,以密集分布百萬年前古人類活動遺址為國際學術界廣泛關注。
  • 東非不再是人類唯一起源地,看看中國這個地方,夠你驕傲一整年
    大家好,我是遠山,今天我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鄉,距離北京兩百多公裡的河北省陽原縣,現在我站的地方就是被譽為東方人類發源地的泥河灣遺址;在200多萬年前,這裡是一個較大的湖泊,湖泊的周圍,是古動物的世界。後來,湖水乾枯,湖底裸露,由於河流的侵蝕,乾枯的「古湖」變成了現在這樣。
  • 為中華文明探源再添新證
    為中華文明探源再添新證  ——我科學家確認南島語系人群起源於中國南方  光明日報記者 張亞雄  我們是誰?我們從何而來?這一帶有哲學意味的話題或許有了新答案。
  • 河北電力公司啟動HPLC通信模塊推廣應用
    河北電力公司啟動HPLC通信模塊推廣應用 作者:孫衝 李飛    來源:中國電力網  發布時間:2019-03-19 3月13日,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統招採購的基於「國網芯」的HPLC通信模塊在武安縣供電公司上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