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方玄學和西方科學
我想引用西方的信息經濟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 ——查理森威爾海姆的一段話來說明:「知識經濟正在改變著我們的時代,但是許多人並不知道,帶給我們巨大衝擊的這次革命,實在受惠於中國古代的偉大經典《易經》。易經中包含的資訊理論思想,不僅啟發我們科學家創造了計算機,而且正在成為越來越多普通西方人日常生活的決策指南。」
-
衝破西方「審美霸權」 紅旗H9詮釋東方設計哲學
張大千聽後十分驚愕,說巴黎是西方藝術文化中心,這還能有什麼錯嗎?畢卡索接著說:「這個世界上有資格談論藝術的,第一是中國人,第二是日本人,當然日本人的藝術也來源於中國,第三就是非洲人。」畢卡索下此論斷,依據是因為文化藝術源於悠久的歷史積澱。
-
民國時期的哲學,是在吸收西方哲學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
這是一個由西方哲學的輸入和消化,到逐步建構中國現代哲學的發展過程。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民國建立後,西方哲學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到五四時期便形成一個高潮。無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還是康德、尼採、杜威、羅素和柏格森等近現代西方資產階級哲學,都得以輸入、介紹。
-
康德的偉大之處——把西方哲學從本體論轉向認識論
然而研究自然現象與研究人類心靈是完全不同的,康德道德哲學的生硬也是因為研究對象的混淆,這在西方是一種文化傳統。其實真正透徹理解科學的人,通常反而比較低調,比如波普爾的科學定義,只把可證偽性視為科學與否的標誌,發人深省,如果你能從廣義上理解他的總結。康德真正偉大之處,在於他的反思精神。
-
從宇宙智慧和認知原理談宗教、哲學、科學之間的關係
第一部分:宇宙智慧和認知原理我在《宇宙智慧的本質是什麼?》中指出,宇宙智慧是一種可以以智慧載體進行傳播的信息,這種信息具有驅動智慧載體群體與群體相關的所有組成的綜合系統熵值減小的能力。那麼人類歷史上的巫術、宗教、哲學呢?第二部分:人類認知中的宗教、哲學與科學如下草圖所示,我們從宇宙智慧這個大概念下進行分析,宇宙智慧不僅包括人類認知,也包括動物的基因傳播的經驗,也可能會有更高級的基因和非基因自由切換傳播模式。
-
俯瞰西方哲學;古希臘哲學前夜(導言)
>一切理解都必然帶有主觀思緒;要知道,任何人都無法逃脫自身主觀思想系統的束縛,因為要了解西方哲學的人總不可能是剛出生幾乎空白的嬰兒;所以,對於任何人而言,都有著一個相對自洽的主觀邏輯模型,無論是農民、白領、教師、商業家、金融家、教授都是如此;並且對自己的主觀邏輯模型深信不疑
-
宇宙選擇原理 原創:小宇宙科學哲學
宇宙在這裡不僅僅是指宇宙本身,它指宇宙中所有的一切客觀存在事物—時間、空間、物質和能量,並且所有這一切客觀存在的事物是運動的、變化的、發展的。其次,宇宙選擇是條件論。所謂條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相聯繫的,對它的存在和發展發生作用的諸要素的總和。任何事物的產生都具有一定的前提條件,無論是侏羅紀的恐龍時代,還是現在的人類社會,都必須在一定的自然條件下才能夠產生,並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中進行繁衍生息。
-
東方人和西方人,都是一家人!為啥它還找事呢?
首先東方人和西方人本屬一家人,要講東西方人體不同,那就要講人類的文明史,實際上就是講人類起源。東方和西方人,都是來自女性1.現代智人來自於14萬年前的某一個女性因此這部分人創造了人類歷史上較早的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使用的是象形文字,而世界上只有中國還在使用象形文字。都是使用的象形文字,預示著什麼呢?下期詳細講解這個問題,中華文明及傳統文化,為啥才是世界上價值無量的?
-
論西方哲學「經驗主義」
經驗主義認為世界不可認知,即使能認知也是相對的認知,建立在我們的實踐範圍內的認知,實踐越深,認知是相對越深,即使你認知深了,最後也要靠實踐去檢驗,跟我國文革結束,改革開放時所提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樣,只不過,這裡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上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世界是可以提前認知,不管是物質世界,還是人的精神世界,還是人類社會,都可以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原理去演繹認知的
-
西方哲學與現代中國
中西方哲學比較:形與質記者:中國哲學中有很多格言式的內容,比如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謂微言大義,很適合傳播與普及。西方哲學中有沒有類似的可以獨立解讀的片段?其實在柏拉圖或者柏拉圖之前的古希臘思想中,保留下來的也經常是片斷的話,比如赫拉克利特(註:Heraclitus,鼎盛年約為公元前504-前501年,古希臘早期自然哲學家)的「性格即命運」、「人不能兩次跨入同一條河流」等。但相對來說,康德的哲學就不容易被局部地理解,今天如果從康德著作中只拿出一個片段來解讀,就很容易產生許多誤解,這要放到一個七、八百頁的大哲學體系中去理解才能很恰切把握每句話的意思。
-
經濟哲學:實證主義是初期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哲學基礎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經濟哲學:實證主義是初期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哲學基礎。西方主流經濟學初期以實證主義為自己的哲學基礎有其內在的原因。首先,實證主義與經驗主義有血緣關係。實證主義也可稱為經驗主義在現代的表現形式。
-
不確定性原理:人工智慧的哲學基礎
在西方,哲學與科學本來就是一體。比如愛因斯坦,從小就生活在西方哲學頭腦的人群中(普通人群可能沒有科學頭腦,但不可能沒有哲學頭腦),十幾歲就熟讀幾何、微積分以及《純粹理性批判》等大多數科學家一輩子都沒讀過的哲學巨著,他二十幾歲能發表相對論,那不是沒有關係的。西方哲學和科學在向中國傳輸的過程中,被中國人有意識地一分為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了。
-
西方哲學中的10個超級問題,了解人生先從這些開始!
西方哲學中的10個超級問題,了解人生先從這些開始!如果你能把這些問題全部搞懂,那恭喜你,你完全可以面對醒來的一切,世界將會在你面前呈現出更為本真和更為明晰的姿態。哲學是在後一個範疇之中的,而神學關注的是人的內在精神,這就決定了哲學與神學的無法分開。在西方出現神學與科學(哲學)的衝突。科學(哲學)每前進一步,神學便後退一步;它的權威在科學(哲學)前進的歷程中不斷被削弱。維護傳統的人們對這個事實感到遺憾,惋惜大眾離開宗教,結果是自身的衰退。
-
在西方哲學史上,馬克思哲學排斥形上學,實現哲學主題的轉換
馬克思哲學與「形上學」的關係直接關涉到馬克思哲學的主題以及馬克思哲學與柏拉圖以來的西方哲學傳統的關係。西方思想界通常的看法是,馬克思哲學本身就是一種「形上學」,它沿襲了柏拉圖以來的哲學主題,即以追溯整個世界的本質或基質為目標,力圖從一種「終極存在」、「初始本原」去理解和把握一切事物的本性,以及人的本質和行為依據。
-
《宇宙中的哲學原理》-【敢於批判權威】
宇宙當中,宇宙是唯一的,時間是唯一的,空間是唯一的,物質和意識的產生,存在還有消亡是完全服從矛盾規律的。這就是宇宙中存在的完全的和絕對的公理。公理也作真理。真理就是公理,公理就是真理。在這個循環裡面,我們見證了宇宙中的四大要素:時間,空間,物質,意識,它們的變化和互相之間的影響。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中,產生和存在物質和意識,而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中,物質和意識又從宇宙中消亡了。
-
西方哲學史中的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
這一維度遭到忽視並非沒有道理,因為它在西方哲學史中的確屬於一種比較隱性的維度,而且本身往往超出了哲學的範圍而與宗教神秘主義結合在一起,與理性和信仰的關係糾纏不清。西方人一談非理性,就和神(詩神、 愛神、酒神或上帝的啟示) 有關,而與哲學無關 了。在這方面,倒是中國哲學史中對這一矛盾傾注了更大的注意力,包括言意之辨、頓漸之悟、 以詩喻禪和 「象思維」 等等。
-
西方哲學33:中世紀哲學
中世紀基督教哲學不再像古希臘哲學那樣把眼光投向自然世界和客觀存在,而是把靈魂和上帝作為研究的對象。因此中世紀基督教哲學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關於主觀精神世界的哲學,具體表現為心靈哲學和宗教哲學。中世紀基督教哲學儘管具有種種扭曲和偏頗的形式,但是它對於西方哲學精神向自身內部的深化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構成了西方哲學發展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
徐濤:中西方哲學產生條件淺析
而要找出它們之間的不同不僅要從歷程中區辨別更需要去探尋文化產生的源頭,從頭開始,理清事物發展的脈絡並且試圖預期事物的未來發展,哲學便是如此。本文旨在探討中西方哲學產生條件之對比,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示。公元3000年前,地中海及其東部愛琴海域憑藉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及歷史文化因素孕育產生了古希臘哲學,而古希臘哲學恰恰正是西方哲學的源頭。
-
西方近現代哲學中的最強陣容:法國啟蒙哲學和德國古典哲學!
上次,哲學詩畫和大家一起分享了下西方哲學史筆記中的近現代以前的哲學,但西方近現代哲學部分卻因為時間原因一直耽誤了,今天趁著是周一,就和大家分享完善下,希望粉絲們能夠喜歡,並且最好能多提寶貴意見,或後臺留言,以便哲學詩畫更好的改進。
-
鄧曉芒:西方哲學史中的理性主義和非理性主義
西方哲學中完全打破傳統、重估價值的人是尼採,他首次拋開以往那些對哲學史加以概括的陳舊框架,而創造性地從古希臘哲學中挖掘出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這一對範疇來描述西方哲學的進展。自那以後,西方哲學中一直處於隱性的非理性主義開始浮到面上來,與傳統的理性主義的主流形成分庭抗禮甚至常常取而代之,直到後現代思潮使非理性主義成為時代的顯學,使這一兩分格局被確定為考察西方哲學史的常用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