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冒出印度土方防非典 醫生未承認銷量驟增

2020-11-26 中安在線網站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新加坡《聯合早報》5月7日報導稱,在「非典」肆虐之際,人們總是希望可以找到各種預防「非典」的土法。一些印度傳統草藥和香料,據說有降熱和止咳的作用,因此受到新加坡當地居民的關注,銷路顯著增加。但新加坡醫學界對此草藥療效尚不予承認。

  這4種草藥分別是:鬱金香根(Turmeric,又稱羌黃)、羅勒(Sweet Basil,又稱九層塔)、印度楝樹(Neem Tree)和胡椒。新加坡居民可以在當地的印度香料店買到這些草藥。

  ·4種草藥銷量驟升

  在新加坡甘貝爾巷經營香料店的柏尼達邁接受採訪時稱,印度人相信羅勒和印度楝樹的葉子具有治療發燒和咳嗽的功能,而鬱金香根具有殺菌的作用。他指出,在「非典」未爆發之前,上述草藥的銷售數量不多,每天平均1公斤,顧客主要是印度人。不過,自「非典」爆發以來,當地華人和馬來西亞人也來購買,單是印度楝樹葉子每天的銷售量就達到25公斤,而羅勒也有10到20公斤。

  另一間香料店的經營者巴斯巴迪也表示,在「非典」爆發以來,這些草藥的銷售量一直在增加。據悉,這些草藥只要1-2新加坡元就可以買到一束。

  根據新加坡農糧局的數字,新加坡在今年第一季度從印度進口了17.253萬公斤羌黃和4.565萬公斤胡椒。

  新加坡從印度進口這些草藥來防「非典」一事,甚至在印度的州議會上被提起。法新社5月7日引述印度淡米爾納杜州女首席部長賈亞拉特在州議會上的話稱,新加坡已經開始購買該州出產的羅勒和鬱金香根來預防「非典」。報導還說,新加坡醫院給「非典」病人服用這些草藥,效果不錯。

  ·印度草藥療效尚無科學依據

  但是,新加坡《聯合早報》指出,新加坡當局否認了此事。醫院發言人陳篤生在回答該報詢問時說,醫院向來只用西藥治療病人,而且必須是有科學根據的治療。至於醫院的膳食,也沒有包括傳統草藥湯水。

  新加坡本地醫生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沒有根據顯示羅勒、羌黃等印度傳統草藥能抗「非典」,不過適度地吃些也無大礙。

  印度裔心臟專科醫生納爾告訴《聯合早報》,羅勒是一種在印度人家裡或印度廟裡時常可以見到的植物,印度人相信它可以避邪、增強抵抗力,而羌黃則能消毒抗菌,有助傷口癒合。納爾醫生曾修讀過有關印度傳統草藥課程,他指出:「這些草藥的療效都還未獲得科學證實,除了吃多可能會導致脹風、羌黃吃多皮膚可能會變得較黃以外,這些草藥基本上是無大礙的。」

  但是,納爾醫生勸告國人,如果以為吃了這些草藥就不會被「非典」感染、從而放鬆警惕的話,這可能導致他們更可能被感染。

  《聯合早報》指出,鬱金香根是類似羌的一種根莖植物,乾燥後,剝皮再研磨製成粉末之香料,它可以用作調味料。羅勒則是種草本植物,有強烈丁香氣味,俗稱九層塔,作為烹飪之用,在印度被稱為Tulsi,作為祭品用。印度楝樹是深根遮陽樹,開小白花,除了旱季外,一直保持常綠。(信蓮) 

 

 

相關焦點

  • 新加坡撤裁程序期間,中國的承認與執行程序不必然中止
    採安仲裁|上海一中院案例:新加坡撤裁程序期間,中國的承認與執行程序不必然中止採安仲裁團隊導語依照《紐約公約》第六條的規定,如果已經向仲裁地國法院提出撤銷仲裁裁決的申請,被請求承認或執行裁決地法院如認為適當,可以中止相關承認與執行程序。是否中止屬於法院自由裁量權範圍。
  • 為什麼新加坡、印度這些熱帶國家也有?
    (新加坡13日新增9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來源:央視網)除中國和受到「鑽石公主號」郵輪疫情影響的日本外,新加坡是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新加坡衛生部長顏金勇公開表示:「我們必須為最壞的情況作好準備」。另一邊的印度也陷入新冠肺炎的危機中。據《今日印度》報導, 2月7日從武漢撤回15名印度公民,導致印度南部的喀拉拉邦3252人被隔離觀察[1]。
  • 「非典」從何而來、是什麼等眾多謎團未獲破解
    記者喬軍偉攝  曾起草第一份「非典」現場調查報告 傳染病防治專家何劍峰接受本報專訪  2003年春天,廣東對突然暴發的「非典」疫情的圍剿是成功的,甚至成為公共衛生重大危機處理的典範。十年過去,回望「非典」,滿街的口罩、食鹽和板藍根的搶購風波、醫護人員捨生忘死迎戰的悲壯等充滿著記憶,「非典」從何而來、是什麼等眾多謎團未獲破解,至今令人牽掛。
  • 志哥講述:志哥在03年小湯山非典醫院現場為1200名醫生服務
    因為志哥當時就在北京小湯山伺候著1200多名從全國各地趕到北京小湯山非典醫院治療非典患者的醫生啊,2003年4月非典期間,當時的北京非典醫院設在北京小湯山鎮醫院北側的空地上,還佔據了隔壁富來宮酒店未開發的部分土地,大致佔地約500畝地,少部分醫生住富來宮酒店,絕大部分醫生住離非典醫院2公裡外的北京九華山莊。
  • 中國首例報告非典病人黃杏初:我並沒有逃避!
    轉自搜狐  染病原因至今未明轉自搜狐  記:能說說當初的發病情況嗎?轉自搜狐  黃:我是去年12月5日開始不舒服的,開始的時候很像感冒,我隨便買點藥吃,想著過去也出現過類似的症狀,沒事的。之後我又到小門診看病、打針,並照常上班。但到了8日,我的病情加重了。
  • 傳言吃蓖麻子可防非典 30餘名小學生誤食中毒
    東方網5月20日消息:不知從哪聽來的消息,吃蓖麻子可以防非典,成都琉璃場江家堰小學的30餘名小學生誤食中毒。昨(19)日,15名中毒症狀較重的小學生從鄉衛生院轉院至成都市三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東東對他們說:「最近非典兇,別個說吃蓖麻子可以防非典,我和妹妹摘了一些,給你們吃點,不要給其他人說哦。」說完,東東從書包中掏出6粒蓖麻子遞給蔣某等人。蔣某順手就剝開一粒,吃下了當中的果實,此後又和另外兩個孩子各吃了幾粒。下午放學後,蔣某就覺得頭昏,想吐。當天晚上,他勉強吃了幾口飯後,就開始發吐,被家人送到鄉衛生院救治。
  • 印度靶場布朗運動研究世界領先,新加坡藉機生彈,只為成功找個媽
    據印度媒體報導,在新近於新加坡舉行的第4次「印度-新加坡對話」上,印度防長拉格納特·辛格和新加坡防長黃永宏就一系列問題展開了探討。雙方在會議上還交換了一份合作意向書,而這份意向書上提到了一個頗讓人眼前一亮的合作項目——印度將向新加坡開放其位於昌迪普爾的飛彈靶場,新加坡可以藉此來試射各種飛彈和飛行器。印度最著名同時也是最重要的飛彈測試基地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位於昌迪普爾的3號綜合測試場,一個是位於阿卜杜勒·卡拉姆島上的4號綜合測試場。
  • 被遺忘的北京「非典後」
    被遺忘的北京「非典後」 後遺症毀了他們的生活骨壞死、肺纖維化、抑鬱,幾乎是非典後遺症患者的普遍狀態。這個群體一直未進入公眾視野,直到國際殘疾日後央視「新聞1+1」報導:他們活得艱辛。長期以來,非典後遺症患者生活在疾病折磨和心理憂患中,他們生活在封閉的小圈子裡。
  • 當年的非典SARS真的是我們戰勝的嗎?
    北京出現第一例非典病人12天後,3月19日和3月21日,中日友好醫院和北大人民醫院分別接診了自己的第一例非典疑似患者。一位老人始終堅持稱自己一直在家,和外面沒有接觸,最後才發現這位老人的老伴因非典在武警醫院過世。當天所有的醫生和護士都被隔離。
  • 新加坡華人超過400萬,為何地位不如印度人高?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出塞二首·其一》 新加坡是世界出名的花園城市,是「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繼倫敦,紐約,香港之後的國際金融中心,其國家歷史可以追溯到3世紀,經歷了潮起潮落的新加坡,如今在東南亞越來越有影響力。但是在這個國家有一個奇怪現象,明明當地華人超過400萬,而新加坡總人口不到600萬,為什麼華人的社會地位還不如印度人呢?
  • 回顧非典 非典死亡人數8400例死亡率11%
    非典:2003年5月上旬,是非典發病的高峰期.據世界衛生組織8月15日公布的最新統計數字,截至8月7日,全球累計非典病例共8422例,涉及32個國家和地區。自7月13日美國發現最後一例疑似病例以來,沒有新發病例及疑似病例。全球因非典死亡人數919人,病死率近11%。
  • 學者稱「非典」可能是針對中國人的一個基因武器
    10月6日,臺灣媒體報導說,臺灣「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何美鄉表示,非典如果重新出現,將會在高緯度且有著足夠病毒量的地區率先爆發。何表示,一位不久前造訪臺灣的美國哈佛大學學者預言說,北京緯度高,今年秋冬再度發生非典疫情的機會較大,此外,中國香港、臺灣以及加拿大、新加坡都不能掉以輕心。  專家們言之鑿鑿,人們就不能掉以輕心,非典的警報就不能解除。
  • 尋訪黃杏初--中國首例「非典」肺炎報告患者
    ·社會歧視使非典康復者壓力驟增,醫學調研工作困難重重轉自搜狐  南方網訊 黃杏初的下落成了一個謎。轉自搜狐  按殷漢華的說法,黃杏初被送到廣州軍區總醫院後,河源醫院的主治醫生們一直和廣州軍區總醫院那邊保持著聯繫,並按照黃杏初當時留下的電話號碼與其家人聯繫。一開始,黃的家人都很配合,但今年春節期間,黃杏初出院後,再打這個電話對方就不接或拿起電話就掛斷。
  • SARS事件16年後,如今非典毒王黃杏初隱姓埋名依然從事餐飲生意!
    ,每天新聞上滾動播放著各種關於非典的新聞,廣東省呼吸科專家鍾南山為這次抗擊非典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抗擊非典的過程中,湧現出一大批的敢於犧牲敢於拼搏的一線臨床醫生!之後被轉送至廣州軍區總院,黃杏初是非常幸運的,僅僅在廣州軍區總院待了25天的時間就痊癒出院,但是河源市人民醫院接待黃杏初的醫生護士就沒那麼幸運了!
  • 園林景觀:土方工程
    主要依據豎向設計進行土方工程計算及土方施工、塑造、整理園林建設場地。土方量計算一般根據附有原地形等高線的設計地形來進行,但通過計算,有時反過來又可以修訂設計圖中的不足,使圖紙更完善。土方量的計算在規劃階段無須過分精確,故只需估算,而在作施工圖時,則土方工程量就需要較精確計算。
  • 全國「非典」風險與分區分期防疫的可能性
    同時我們發現新加坡作為反例存在,初步調查表明新加坡由於緯度低,城市密度大,疫病爆發月普遍使用中央空調,造成局部環境容易感染。WHO的研究報告已經證實,溫度升高,病毒在空氣存活時間短。氣溫升高,不是所謂「高氣溫殺死」病毒。可能原因是病毒空氣存活時間短,傳染空間和時間也就有限。
  • 新加坡電力需求將回溫,計劃利用四大供電來源以達能源供應轉型
    新加坡將利用四大供電來源,即天然氣、太陽能、區域電網和新興低碳替代方案如氫氣,協助能源供應轉型和多元化,未來達到有效率和節能能源的願景
  • 忘卻的「非典後遺症」
    而給他們打下相同烙印的,是2003年那場世人關注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非典」(SARS)。 這個群體是10年前SRAS劫難的倖存者,也是10年後痛苦延續的承載者。在「後非典」時代,他們以「非典後遺症患者」的身份默默淡出人們的視野。 現在談到非典,楊志霞語氣中已流露出些許的牴觸情緒,眼神不時飄向窗外的斜陽,聲音躊躇而緩慢。
  • 經歷非典,再上一線:我是唯一的黨員,應該去更危險的地方!
    「我是醫生,面對疫情,沒想太多,因為這是我的份內事!」這是南沙區第二人民醫院(黃閣醫院)(以下簡稱「黃閣醫院」)內科主任馬迪輝同志在向醫院主動請纓到防治一線工作時說的話。他告訴院領導,2003年,他在珠江醫院進修,他經歷過非典疫情,這個時候,比任何人都適合去最一線的地方。院領導被馬迪輝堅定的態度所打動,成立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傳染病隔離區,立刻任命他為隔離病區負責人。面對疫情形勢嚴峻、人手緊缺、工作量驟增,馬迪輝不退縮不言累,與同事一起加班加點完成隔離病區的建設。
  • 是非典放過了人類還是人類戰勝了非典
    雖然當年非典感染的人數並不多,只有八千多人,和新冠肺炎相比的話真的是小巫見大巫。但僅僅是感染八千多人就能讓人們感到非常的害怕,因為感染非典後死亡率非常高,達到了百分之十。也就是說感染十個就有一個死亡,感染一百個就有十個死亡,這樣的數據怎能不讓人感到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