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這座千年石橋,被譽海內第一橋,在福建卻以河南城市命名

2020-12-03 娟姐說城市

泉州之旅依舊在繼續。前兩天和朋友一起去了清源山,美美地感受了一番泉州的自然風光。俗話說山水不離家,看過山之後,自然要看看泉州的水。

和朋友到了距離城區沒有多遠的洛陽江邊,準備去看看中國四大古橋之一的洛陽橋。洛陽江,洛陽橋,總感覺是一套來的。雖然說從最終的結果看起來,二者的名稱是一樣的,但是緣由卻並不相同。朋友說到這件事情,也算是滔滔不絕了,因為他當年大學學校是在河南的洛陽,對於這個問題還專門研究過。

說研究可能也不太貼切,因為這件事情本身只是不怎麼流傳,絕對稱不上什麼秘密,真的想要查找的話,網上也都是資料。但有時候,我們對於隨手可得的答案顯得並不是很熱衷,反而喜歡聽其他人咋咋呼呼地以秘密的形式說出來,顯得更加有趣。

洛陽橋的知名度,還是很高的,千年的洛陽橋,在歷史上就和趙州橋、廣濟橋以及瀘州橋並成為四大古橋,而且洛陽橋還因為其跨海的建築技藝被稱為「海內第一橋」。

洛陽江的改名,是發生在西晉年間,大概距離現在1700年左右,那時候已經是西晉的末年了,從八王之亂開始,西晉的江山就風雨飄搖,而永嘉之亂則是徹底的讓西晉基本滅亡,遷都到了南京(以前叫做建康),這邊後來就是東晉了。在這次動亂之中,在都城洛陽,有一個很大的世家到了福建泉州這邊,他們過來之後算是身份非常尊貴的使者,為了紀念當時的洛陽,將這條江水改名為洛陽江。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洛陽橋以前叫做萬安橋,在洛陽江的下遊區域,在唐朝將成未成的時候,中原區域的戰爭特別頻繁,很多民眾實在是忍受不了,於是就舉家南遷,這一遷就到了泉州。接納了這些中原人之後,泉州在農業、水利、商業等各方面都進入了一個快速的發展階段。後來這批中原人看這裡的地勢山形很像洛陽,想要將洛陽的名字重新放在這裡。

當地的泉州人也很感謝他們帶來的經驗技術,讓生活變得更好,於是也就答應了這個請求,最後橋的名字也隨之改為洛陽橋。再後來,區域的名稱不斷的變化,但是洛陽橋的名稱算是沒有再有變動了。

如今再看洛陽橋,自然是非常簡陋了,與現在現代化的大橋沒有辦法相比較。但是當年洛陽橋的修建,甚至可以說給了泉州第二條生命。當年洛陽橋建成之後,讓泉州能夠真正地利用起來自己海運貿易的優勢。如今洛陽橋早已成為泉州市民們的自豪。從朋友這裡還聽到了一句話:站著像東西塔,臥著像洛陽橋。

不知東西塔又是怎樣的一種風光?希望時間還夠去走一圈!

相關焦點

  • 「海內第一橋」——泉州洛陽橋
    中國第一座海灣大石橋洛陽橋(原名萬安橋),素有「海內第一橋」之譽,是古代著名跨海梁式石構橋,在中國橋梁史上與趙州橋齊名,有「南洛陽,北趙州」之稱,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稱之為「中國古代橋梁的狀元」。  洛陽橋是我國這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橋。它始建於1053年,整整花六年時間才建成。
  • 建於泉州的洛陽橋,被譽為「海內第一橋」,其歷史你可知道?
    遊走在泉州這片古地的土地上,給小M最深的印象就是,石頭在這座城市特別多見,建房子的主材是石頭,鋪在地上的是石制地板,架在海上的,是石制橋梁,說到這石橋,就不得不提起今天小M要和您聊的主角:洛陽橋!洛陽石橋各位朋友們別誤會了,這座橋可不是洛陽的,而是位於泉州洛陽江上的洛陽石橋。洛陽橋建成於公元1059,距離已有接近1000年的歷史了,如今依然完好,仍然是當地人們出行的重要通道。
  • 全世界第一座跨海大石橋洛陽橋,這建造技術不得不服!
    今天小編圖圖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泉州洛陽橋,說實在的,一開始去參觀遊覽洛陽橋時內心並沒有太大震撼,只因為它是中國四大古橋才想著去看看,但是在後來去過的次數多後,慢慢開始更加了解洛陽橋的建造史,感覺內心的自豪程度不亞於港珠澳大橋,要知道這可是千年前古人在大海上建造起來的世界第一橋啊,所以有空之餘,
  • 橋梁史話:一座福建泉州的石橋,卻起名洛陽橋,背後有移民的血淚
    在今天的福建泉州,有一座多孔石橋,名為洛陽橋,有近千年的歷史了。明明是建在福建,為什麼卻叫洛陽橋呢?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座橋的故事。一、洛陽橋的得名洛陽橋,又稱「萬安橋」,位於今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東北郊10公裡處。
  • 福建最有潛力城市,內藏中國最早跨海石橋,這點是聯合國唯一認定
    福建這座省份可以說是中國國內發展比較不錯的大省了,它位於我國東南沿海地區,與浙江省、江西省、廣東省相連,和我國的寶島臺灣隔海相望,可謂是眾星環繞的存在了。福建依山傍水,環境相對來說也是很不錯的,可以說是一處經濟發展好,環境也不差的寶地。
  • 中國最早的跨海大石橋,位於福建泉州,為何要叫「洛陽橋」
    洛陽橋,又稱「萬安橋」,是中國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市。洛陽橋始建於北宋慶曆年間,迄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橋梁橫跨兩岸,橋下是滾滾東去的洛陽江入海口,海浪洶湧,奔騰不息。而洛陽橋歷經千載風雨,依舊屹立不倒,宛如飛虹般承載著江岸人們的來來去去,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福建人遊泉州」 | 收藏好這10條「光明之城祈福遊」路線!
    1  清源山老君巖(5A、「老子天下第一」世界現存最大的道教石雕造像)→泉州少林寺(南派武術發源地、武術表演)→泉州博物館(4A、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閩南文化展示中心)→元妙觀(「八閩第一道觀」福建第一座道教宮觀)→中山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  清源山老君巖  天長地久 無限生機
  • 泉州洛陽橋:穿越千年的滄桑歲月
    七月,我到福建泉州旅遊,在同學陪同下有幸參觀了聞名中外自宋代以來的第一座梁式海港大石橋--洛陽橋。洛陽橋原名萬安渡,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它流傳下許多古老優美的民間傳說,為泉州名城增添了奇麗的光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遊客。
  • 它們被尊為「佛教海內三寶」,你可知它們分別出自哪座寺院?
    它們被尊為「佛教海內三寶」,你可知它們分別出自哪座寺院?大家好,感謝關注旅遊小常識!佛教在我們傳承的歷史已有接近2000年,歷史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記憶。在佛教傳入我國後,佛祖真身舍利也在各種機緣巧合之後流入我國,目前國內已經發現的藏有佛祖真身舍利的古寺多大十幾座,而這當中,最珍貴的,當屬被尊為「佛教海內三寶」的佛祖舍利,它們分別是什麼?都是出自哪座寺院呢?今天小編就帶您一起,走近佛門聖物,了解這三座與佛門至寶故事相關的古寺故事!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篇:泉州洛陽橋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位於泉州市的洛陽江入海口處,是中國境內第一座跨海石橋,有「中國古代四大名橋之一」之譽。該石橋始建於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1988年,入選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皇祐五年(1053年),泉州人王實在原有浮橋的基礎上加蓋固定石橋,這也標誌著洛陽橋正式開始修建。修建的過程中,工程遇到了包括資金緊缺、7個橋墩無法修建、橋板無法搭建等問題。嘉祐三年(1058年)七月,蔡襄擔任泉州知州,並隨即主動參與到洛陽橋的修建之中。他號召捐款,並用養殖海蠣的方式加固橋墩,同時利用潮水漲落成功架設橋面。
  • 荷蘭七座有故事的橋
    (Tegeltjesbrug),呂伐登(Leeuwarden)的這道瓷磚橋上貼滿了4000多張十一城市滑冰賽(Elfstedentocht)參與者的照片。肖像之一是W.A.範布倫(Van Buren),這是國王威廉·亞歷山大當王子的時候,參加這項傳統活動用的的化名,意思是「你們的鄰居威廉·亞歷山大」,他於1986年參加了Elfstedentocht。 原來,這是十一城市滑冰賽到達呂伐登終點前的最後一座橋,位於Lekkum和Giekerk之間,風景的引人注目。
  • 科技之謎:石橋為啥帶電?
    石橋怎麼可能導電呢?人們只要走到橋上為什麼身上就會無端帶電呢?  這座挺恐怖的橋其實是座石橋,位於北京石景山區,去年底剛建成通車,一座新橋為什麼讓人覺得恐怖呢?這是因為人們只要一走上橋人身上就會帶電、在橋上如果碰到人或其他金屬的東西就會感到被電到,但這種現象一下橋就沒有了,非常奇怪。因此一座原本很普通的石橋在大家眼中就成了一座恐怖電橋了,那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 中國古代十大名橋,每一座都是建築史上的奇蹟
    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廣濟橋 位於廣東潮州東門外,橫跨韓江,聯結東西兩岸,為古代廣東通向閩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該橋始建於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有「一裡長橋一裡市」之說。
  • 石家莊市現存長度最長的一座古代石橋是哪個?
    今天的趙縣安濟橋大家都知道,石家莊地區歷史最悠久的石橋是趙縣的安濟橋(趙州橋),這座始建於隋朝的石橋也堪稱全國現存的建成年代最早的石橋之一那麼,在今天的石家莊市,哪座現存的石橋是長度最長的呢?今天我們就以這篇小文帶您來了解一下。
  • 福建最有錢的城市,也太低調有內涵了
    福建最低調內斂的泉州,名氣雖不比廈門福州,但依舊能輪得上經濟實力最強,最具古意的城市。 以新銳觀點切入旅行現象/城市地域/國家愛價值觀/飲食文化,帶給你最不一樣的雲旅行體驗,在旅行方面,九行最能。
  • 江蘇南京的郊外,有一座「天生橋」,其形成原因至今是謎
    說到「天生橋」,可能知道的人並不算多,因為這種天然形成的橋梁,在國內並不多!目前在國內,除了貴州、雲南等地的大峽谷內有幾座外,在其它地方,發現的較少。但是你知道嗎,中國華東一帶的江蘇省南京郊外有一座「天生的橋」,並且被指定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像這種人工運河的生橋一樣,國內只有這個!接下來請跟著我們白佳浩來,環遊世界的場面看看這座天生的橋!去年夏天,我們的白佳浩是環遊全世界的攝影師,跟著朋友在江蘇南京找到了28327個守城書,沿著著名的人工運河——胭脂河流下來,在路上拍照發現了很多美麗的風景!
  • 這座橋不用一釘一鐵,還屹立幾百年不倒,被譽為「康巴第一橋」
    甘孜州位於四川省西部,康藏高原東南部,是我國第二大藏區,千百年來,這裡的人民創造了絢麗多姿、底蘊深厚的康巴文化,在甘孜州新龍縣樂安鄉境內,有一座木橋,整座橋不用一顆釘子、一塊鐵板,屹立數百年,被譽為「康巴第一橋」。
  • 世界名橋攫趣:嘆息橋、瘦西湖五亭橋及卡裡克空中索橋等
    嘆息橋建於1603年,因橋上死囚的嘆息聲而得名。嘆息橋兩端連接著威尼斯共和國總督府(都卡雷宮)和威尼斯監獄,是古代由法院向監獄押送死囚的必經之路。 死囚通過此橋之時,常是行刑前的一刻,因感嘆即將結束的人生而得名。
  • 中交二航局建造20座「世界第一橋」
    這是年底即將通車的五峰山長江大橋,塔高203米,主跨1092米,世界首座跨徑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懸索橋。創造這一世界紀錄的,正是在漢央企中交二航局。70年風雨徵程,在長江水、湖北糧哺育下的二航局,逐漸成長為建橋技術一流的領軍企業,在世界橋梁建設市場深深烙上中國印。「中交二航局」,已經成為中國橋梁建設市場一塊金字招牌,助推「中國橋」品牌越唱越響。
  • 這座古石橋不僅名聲大,載重量更是驚人,讓現在的橋梁都不好意思
    盧溝橋也是蘆溝橋,位於北京市西南約15公裡處的豐臺區永定河,因為橫跨永定河,也就是盧溝川,所以得名,是北京市現存的古石造橋,盧溝橋建於1189年陰曆6月,南宋淳熙16年了,當然,這座橋不是南宋朝廷建造的,而是與宋朝長期對峙的北金朝建造的,大橋歷時3年,於1192年4月24日建成,直至今日,這座橋歷經宋元明清四個封建王朝和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