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第一座跨海大石橋洛陽橋,這建造技術不得不服!

2021-01-13 圖圖帶你玩

今天小編圖圖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泉州洛陽橋,說實在的,一開始去參觀遊覽洛陽橋時內心並沒有太大震撼,只因為它是中國四大古橋才想著去看看,但是在後來去過的次數多後,慢慢開始更加了解洛陽橋的建造史,感覺內心的自豪程度不亞於港珠澳大橋,要知道這可是千年前古人在大海上建造起來的世界第一橋啊,所以有空之餘,就越來越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洛陽橋的建造時,讓大家都了解到我們中國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可思議,我除了讚嘆還是只能讚嘆。而且最不可思議的是,這橋在泉州千年來都不知道經歷過多少颱風和地震,居然完好無損,怪不得泉州人老說一句話叫做:站著要像東西塔,躺著要像洛陽橋。服,不得不服啊。

大致介紹下,泉州洛陽橋,位於泉州城東13公裡,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與北京的盧溝橋, 河北的趙州橋, 廣東潮州的廣濟橋並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橋。它是當時 廣東 、 福建 進京城的必經之路。它始建於1053年,整整花六年零八個月,耗資一萬四千多銀兩才建成。石橋一共有1200米長,5米寬,有44座橋墩。橋上兩邊有扶欄。如今石橋只剩下31座橋墩,1188米長了。

講到這裡大家也許會提出疑問, 洛陽 橋應該在 河南 洛陽 ,此橋為何取名 洛陽 橋呢?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唐宋之前,由於社會動蕩不安,時有戰爭爆發,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遷,遷到 泉州 及閩南一帶的多數為 河南 、河水和洛水一帶的人士,他們來到了 泉州 ,看到這裡的山川地勢很像古都 洛陽 ,就把這個地方也取名為 洛陽,此橋也因此而命名。

今天小編圖圖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洛陽橋的技術。大家都知道,建造一個橋最基本的就三個步驟,橋基、橋墩、橋梁。

大家提前想像這樣一個場景:1000年前,沒有任何大型機械,面對這波濤滾滾的大海,深不可測,除了划船,沒有別的辦法,他們立志要建造一座大橋穿過它,因為這個大橋的建成將會使它們再也不用翻山越嶺去長途跋涉了,但是面對大海,很多人都束手無策。

這時候,重要人物蔡襄出場,絞盡腦汁,想出三種技術,花了六年多,建成了這座大橋。

建造技術一:筏型基礎

首先就是橋基問題,建造一個橋最重要的就是橋的基座必須穩定,當時,面對工人們忘大海裡扔了很多石條,但是都被大水衝走了。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能工巧匠們反覆試驗,尋找到了一個好辦法。他們等待風平浪靜,潮水低落時,同時出動許許多多裝滿石條的船隻,把它們同時填進江裡。就這樣,在水底壘起了一座長500米,寬25米的橋基,長長的橋基宛如一條水下長龍,靜臥江底,再也不用擔心它們被海水衝走了,這種建造方法,在世界史上都是首創。

建造技術二:種蠣固基法

建造完橋基後,怎樣使它能夠經受風吹日曬不動搖呢?勞動人民受到啟發,又想到了聰明智慧的方法,在橋下養殖了大量的牡蠣,我們知道,牡蠣繁殖能力很強,而且無孔不入,一旦跟石膠成一片後,用鐵鏟也鏟不下來。工匠們利用牡蠣的這個特性,在橋基上種牡蠣。果然,沒出幾年,牡蠣把零散的石條、石頭連成一個整體,又把衝散的石頭也膠合在一起。 洛陽 橋基歷時900餘年而不垮、不散,牡蠣功勞不小。這件事,可以說是建築史的一大創造。這是世界 造橋 史上別出心裁的「種蠣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把生物學應用於橋梁工程的先例,據說當時政府還有規定,誰都不能去碰洛陽橋上面的牡蠣,那是文物,碰了可是要罰款的,哈哈。

建造技術三:浮運架梁法

橋基、橋梁都建好了,現在就剩橋梁了,這又是一個大難題。現在鋪設在洛陽橋上面的都是10米多長、又厚又大的石板,據估測,每一塊重達二三十噸。怎樣把這麼重的石塊運到高高的橋墩上去呢?當時沒有現代的起重設備, 修築橋梁的工匠們又從潮漲潮落中受到啟發,就採用「浮運架梁法」,漲潮的時候通過一個個小船,把幾十噸的石條一個個運過來慢慢鋪在上面。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教授稱讚說:洛陽橋是福建橋梁的狀元」。

哎呀,說了這麼多,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弄明白,小編能力有限,只能跟大家分享到這裡啦,如果大家知道的更多的話,歡迎我們一起討論思考分享哦。

最後,以余光中老師的《洛陽橋》作為結尾:

刺桐花開了多少個春天東西塔對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過了 洛陽 橋多少船駛出了 泉州 灣現在輪到我走上橋來從橋頭的古榕步向北岸從蔡公祠步向蔡公石像一腳踏上了北宋年間——余光中《 洛陽 橋》

相關焦點

  • 中國最早的跨海大石橋,位於福建泉州,為何要叫「洛陽橋」
    洛陽橋,又稱「萬安橋」,是中國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市。洛陽橋始建於北宋慶曆年間,迄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橋梁橫跨兩岸,橋下是滾滾東去的洛陽江入海口,海浪洶湧,奔騰不息。而洛陽橋歷經千載風雨,依舊屹立不倒,宛如飛虹般承載著江岸人們的來來去去,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橋梁史話:一座福建泉州的石橋,卻起名洛陽橋,背後有移民的血淚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座橋的故事。一、洛陽橋的得名洛陽橋,又稱「萬安橋」,位於今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東北郊10公裡處。北宋皇祐年間由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嘉祐四年(1059年)竣工,歷時近4年,是我國著名的巨型海港梁式多孔大石橋,開創了在海港建設大石橋的先河。
  • 我國四大古橋之一洛陽橋,原來並不在河南省洛陽市
    我國是橋的故鄉,既有舉世聞名的趙州橋、盧溝橋、廣濟橋和洛陽橋這四大古橋,也有舟山、杭州灣、粵港澳等舉世聞名的現代化跨海大橋。可是,你知道嗎,在我國四大古橋之中,有一座同時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座跨海大橋,它就是並不在河南省洛陽市的洛陽橋。
  • 中交二航局建造20座「世界第一橋」
    這是年底即將通車的五峰山長江大橋,塔高203米,主跨1092米,世界首座跨徑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懸索橋。創造這一世界紀錄的,正是在漢央企中交二航局。70年風雨徵程,在長江水、湖北糧哺育下的二航局,逐漸成長為建橋技術一流的領軍企業,在世界橋梁建設市場深深烙上中國印。「中交二航局」,已經成為中國橋梁建設市場一塊金字招牌,助推「中國橋」品牌越唱越響。
  • 「海內第一橋」——泉州洛陽橋
    中國第一座海灣大石橋洛陽橋(原名萬安橋),素有「海內第一橋」之譽,是古代著名跨海梁式石構橋,在中國橋梁史上與趙州橋齊名,有「南洛陽,北趙州」之稱,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稱之為「中國古代橋梁的狀元」。  洛陽橋是我國這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橋。它始建於1053年,整整花六年時間才建成。
  • 中國四大古名橋,南方、北方平分秋色
    洛陽橋,我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位於福建省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洛陽橋,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從北宋皇祐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前後歷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趙州橋,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城南2.5公裡處,它橫跨洨水南北兩岸,建於隋朝大業年間(605-616年),是著名匠師李春建造,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稱「大石橋」。
  • 一座座跨海大橋,見證一個世界級的大灣區的崛起
    一座座跨海大橋,不僅是粵港澳大灣區畫卷上的「顏值擔當」,更是粵港澳大灣區提速的黃金大動脈。圖源:廣州日報橋,意味著聯通、融合與跨越。★全長12.89公裡★雙向八車道★設計行車速度100公裡/小時★設計使用壽命100年★總投資111.8億元虎門大橋1997年6月9日,虎門大橋建成通車,東起東莞虎門鎮,西接廣州南沙區,位於珠江口獅子洋之上,是珠江口東西兩岸第一座跨海大橋
  • 中國共有7座橋榮獲橋梁界「諾貝爾獎」,其中6座為長江大橋
    這個獎設立於1988年,每年評一次,而且僅授予一個在橋梁設計、建造、科研等領域取得傑出成就的橋梁,由世界各國橋梁專家投票得出,所以頗為珍貴。我國目前共有6座橋梁得過該項殊榮,來看看都有哪些?第一座是蘇通長江大橋。
  • 建於泉州的洛陽橋,被譽為「海內第一橋」,其歷史你可知道?
    遊走在泉州這片古地的土地上,給小M最深的印象就是,石頭在這座城市特別多見,建房子的主材是石頭,鋪在地上的是石制地板,架在海上的,是石制橋梁,說到這石橋,就不得不提起今天小M要和您聊的主角:洛陽橋!洛陽石橋各位朋友們別誤會了,這座橋可不是洛陽的,而是位於泉州洛陽江上的洛陽石橋。洛陽橋建成於公元1059,距離已有接近1000年的歷史了,如今依然完好,仍然是當地人們出行的重要通道。
  • 洛陽橋旁古塔有六個神秘符號,經專家辨認,竟是絕跡的文字!
    ,都要看看橋旁的古塔,這古塔有什麼奇特之處呢?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洛陽橋畔的這座神秘古塔,叫做月光菩薩塔,聽這名字就知道是和佛教有關,它的修建時間也和洛陽橋一樣,都是在北宋時期。根據《泉州府志》記載,公元1053年,泉州太守蔡襄前後耗時七年主持修建了洛陽橋,以解決當地百姓的出行問題。如今,八百年多年過去了,歷經狂風暴雨的洛陽橋還依然佇立在泉州灣,並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跨海大橋。
  • 新中國第一座自主建造的長江大橋:奠定中國現代化橋梁建設基礎
    (新中國70年)新中國第一座自主建造的長江大橋:奠定中國現代化橋梁建設基礎中新社北京9月11日電 (張文暉)中國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建橋技術更是讓中國建造的橋梁創下多項世界紀錄。資料圖:南京長江大橋。
  • 改革開放40年中國橋不斷刷新世界級
    掌握造橋核心技術金秋10月,伶仃洋上海天一色、潮聲陣陣,依傍著這片中國南海水域的城市群迎來深具意義的一天。10月24日9時,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這座籌備6年、建設9年而成的「國之重器」,正式進入公眾生活。這是中國橋梁建設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項目,被英國《衛報》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 中國四大名橋之一,不在洛陽的洛陽橋,為何它會建在福建泉州
    話說泉州,古刺桐城興於北宋,卻在明清時海禁落寞,可多年來,它卻一直都是福建省經濟GDP穩居第一。泉州的歷史,那也是叫一個悠久了。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疫情的關係,哪裡都去不了,最多最多只能在附近周邊走走。
  • 【新中國的第一】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
    原標題:【新中國的第一】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  2018年底,經過6年籌備、9年建設,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這一超級工程集橋梁、隧道和人工島於一體,其建設難度之大,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它的建成,不僅標誌著中國從橋梁大國走向橋梁強國,也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駛入快車道。
  • 舟山跨海大橋全面通過竣工驗收 甬舟鐵路最快明年底開工
    沿甬舟高速出發,經寧波鎮海後,就駛上了跨海大橋的第一座——金塘大橋。它是鋼箱梁斜拉橋,全長21.020公裡,是五座橋中最長的。連接它的西堠門大橋,遠遠看去,就像舊金山的金門大橋一樣雄偉壯觀。  「以前從寧波北侖到舟山,坐渡輪要一個小時,還不算上等船的時間,一到節假日或者大風大浪的天氣,指不定什麼時候能上島呢。」舟山跨海大橋有限公司總經理,教授級高工於群力說。
  • 盤點:中國橋梁的「世界之最」,第1個橋梁總數已超過20萬座!
    橋梁數量最多:中國既保留著像趙州橋那樣歷史悠久的古代橋梁,也在不斷地建造著刷新世界紀錄的公路鐵路新橋,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橋梁建設尤其引人注目目前我國公路橋梁總數接近80萬座,鐵路橋梁總數已超過20萬座,已成為世界第一橋梁大國橋梁跨度最大:跨度是衡量一個國家橋梁技術水平的重要指標近十幾年來,我國幾乎每年都在刷新世界橋梁建設的紀錄,世界十大拱橋十大梁橋十大斜拉橋十大懸索橋,中國分別佔據了半壁江山或一半以上鋼拱橋中的重慶朝天門大橋
  • 中國最長的跨海大橋,全長36公裡,用了82噸的鋼可建7個鳥巢
    聽過趙州橋,也聽過長江大橋,不過你們又有沒有聽過杭州灣跨海大橋呢?相信有不少朋友都有去過杭州西湖這個文藝的地方,但不知道大家又有沒有嘗試過坐著自己家開的車或是旅遊大巴走過這條舉世矚目的大橋呢?感受過杭州西湖的寧靜的你們,當然也要欣賞這跨海大橋的雄偉壯觀。
  • 我國或將建造第二個港珠澳大橋?投資近千億,西方國家:不相信
    在技術還比較落後時,人類的探索僅僅停留在海洋表面,但是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藉助海底探測器等設備,人類對海洋的探索更加深入,這是巨大的進步。跨海大橋的修建不僅拉近了人類與海洋的距離,也拉近了不同地區之間的距離。
  • 國內這座千年石橋,被譽海內第一橋,在福建卻以河南城市命名
    和朋友到了距離城區沒有多遠的洛陽江邊,準備去看看中國四大古橋之一的洛陽橋。洛陽江,洛陽橋,總感覺是一套來的。雖然說從最終的結果看起來,二者的名稱是一樣的,但是緣由卻並不相同。朋友說到這件事情,也算是滔滔不絕了,因為他當年大學學校是在河南的洛陽,對於這個問題還專門研究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