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於泉州的洛陽橋,被譽為「海內第一橋」,其歷史你可知道?
遊走在泉州這片古地的土地上,給小M最深的印象就是,石頭在這座城市特別多見,建房子的主材是石頭,鋪在地上的是石制地板,架在海上的,是石制橋梁,說到這石橋,就不得不提起今天小M要和您聊的主角:洛陽橋!洛陽石橋各位朋友們別誤會了,這座橋可不是洛陽的,而是位於泉州洛陽江上的洛陽石橋。洛陽橋建成於公元1059,距離已有接近1000年的歷史了,如今依然完好,仍然是當地人們出行的重要通道。
-
國內這座千年石橋,被譽海內第一橋,在福建卻以河南城市命名
泉州之旅依舊在繼續。前兩天和朋友一起去了清源山,美美地感受了一番泉州的自然風光。俗話說山水不離家,看過山之後,自然要看看泉州的水。和朋友到了距離城區沒有多遠的洛陽江邊,準備去看看中國四大古橋之一的洛陽橋。洛陽江,洛陽橋,總感覺是一套來的。
-
泉州洛陽橋:穿越千年的滄桑歲月
七月,我到福建泉州旅遊,在同學陪同下有幸參觀了聞名中外自宋代以來的第一座梁式海港大石橋--洛陽橋。洛陽橋原名萬安渡,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它流傳下許多古老優美的民間傳說,為泉州名城增添了奇麗的光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遊客。
-
曾劍青:泉州難忘洛陽橋
在泉州的洛陽古橋上行走,邁開的雙腳必須以虔誠的姿勢。那石板銘記著歲月河流流淌過的塵事凡俗,記錄著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華景象,刻錄著春華秋實朝露夕陽的輪迴變幻。 洛陽橋不長,不過幾百米;洛陽橋很長,沉澱的歷史讓人回味無窮,流連忘返。餘暉之下,觸目所及的巍巍清源山,紫煙籠罩,青紗般朦朧了西天的火燒雲,紅色之光浸染著寬闊的海面。 站在洛陽橋上看夕陽,是一種享受。暮江的細波粼粼,光色瞬息萬變,讓人沉醉。壯美河山怡養人性,精神亦高昂、向上、積極,充溢著滿滿的正能量。
-
印象古城 | 泉州難忘洛陽橋
泉州難忘洛陽橋文/曾劍青在泉州的洛陽古橋上行走,邁開的雙腳必須以虔誠的姿勢。洛陽橋不長,不過幾百米;洛陽橋很長,沉澱的歷史讓人回味無窮,流連忘返。餘暉之下,觸目所及的巍巍清源山,紫煙籠罩,青紗般朦朧了西天的火燒雲,紅色之光浸染著寬闊的海面。站在洛陽橋上看夕陽,是一種享受。暮江的細波粼粼,光色瞬息萬變,讓人沉醉。壯美河山怡養人性,精神亦高昂、向上、積極,充溢著滿滿的正能量。
-
泉州洛陽橋上的歷史館,了解千年古橋從這裡開始
接著分享我的泉州之行,泉州出乎意料,旅遊資源太豐富了,我的一周時間,也就是走馬觀花,就從千年古橋——洛陽橋說起吧。「洛陽橋」古稱「萬安橋」,始建於1053年,蔡襄兩知泉州時主持興建。需要說明的是,這是一個含金量頗高的免費景點。
-
修建福建泉州洛陽橋的傳奇故事
泉州是福建省的濱海城市,早在唐代即與廣州、揚州、交州一起並稱我國四大海港,泉州名橋極多,其著名者有中國古代最長的橋梁安平橋,蔡襄所造洛陽橋,它們與石筍橋、順濟橋一起合稱泉州四大名橋。其中又以洛陽橋最為有名,儼然可與趙州橋並稱伯仲,有北有趙州橋,南有洛陽橋之說。因此當之無愧地有「泉州橋梁甲閩中」的美譽。關於修建洛陽橋,有一個很傳奇的故事呢!
-
「躺著要像它」,洛陽橋如此詮釋泉州人的「精神標杆」
他自得其樂的表演,引得正在洛陽橋上踱步的遊人們駐足,紛紛把手機、相機舉起來。這是洛陽橋的一段生活剪影。泉州有座洛陽橋洛陽橋,洛陽橋,不在河南,卻在千裡之外的泉州惠安。北段洛陽橋。(本文圖片均來自華輿)據說唐宋年間,大量中原人受天災人禍驅使遷至閩南一帶,他們在當地紮根生活下,卻依舊思念故土,因此將這裡成為洛陽,也就有了洛陽江和洛陽橋。
-
泉州洛陽橋將修復江口景觀 蔡襄雕像將擇址新建
洛陽橋上文物眾多,它們將被更為妥善地保護 昨日,記者從泉州臺商投資區了解到,臺商投資區海絲申遺辦根據市級部署要求,全力推進洛陽橋遺產點環境整治相關工作,目前取得了初步成效,接下來還將對洛陽橋北橋頭處的蔡襄雕像進行拆除重建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篇:泉州洛陽橋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位於泉州市的洛陽江入海口處,是中國境內第一座跨海石橋,有「中國古代四大名橋之一」之譽。該石橋始建於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1988年,入選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皇祐五年(1053年),泉州人王實在原有浮橋的基礎上加蓋固定石橋,這也標誌著洛陽橋正式開始修建。修建的過程中,工程遇到了包括資金緊缺、7個橋墩無法修建、橋板無法搭建等問題。嘉祐三年(1058年)七月,蔡襄擔任泉州知州,並隨即主動參與到洛陽橋的修建之中。他號召捐款,並用養殖海蠣的方式加固橋墩,同時利用潮水漲落成功架設橋面。
-
中國四大名橋之一,不在洛陽的洛陽橋,為何它會建在福建泉州
話說泉州,古刺桐城興於北宋,卻在明清時海禁落寞,可多年來,它卻一直都是福建省經濟GDP穩居第一。泉州的歷史,那也是叫一個悠久了。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疫情的關係,哪裡都去不了,最多最多只能在附近周邊走走。
-
橋梁史話:一座福建泉州的石橋,卻起名洛陽橋,背後有移民的血淚
在今天的福建泉州,有一座多孔石橋,名為洛陽橋,有近千年的歷史了。明明是建在福建,為什麼卻叫洛陽橋呢?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座橋的故事。一、洛陽橋的得名洛陽橋,又稱「萬安橋」,位於今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東北郊10公裡處。
-
中國最早的跨海大石橋,位於福建泉州,為何要叫「洛陽橋」
洛陽橋,又稱「萬安橋」,是中國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市。洛陽橋始建於北宋慶曆年間,迄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橋梁橫跨兩岸,橋下是滾滾東去的洛陽江入海口,海浪洶湧,奔騰不息。而洛陽橋歷經千載風雨,依舊屹立不倒,宛如飛虹般承載著江岸人們的來來去去,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遊客到泉州洛陽橋遊玩 不顧安全警示下灘涂撿毛蟹
下午2時許,洛陽江已經漲潮,灘涂被水淹沒,洛陽橋上遊客依然絡繹不絕,有人在岸邊無護欄處垂釣,有人不顧「水域複雜,嚴禁攀爬」的警示牌,爬到「上帝化身石」上抓蟹。 住在洛陽橋靠洛江一側橋頭的陳阿婆說,她在這裡生活了40多年,會下到灘涂抓蟹的,一般都是外地來的,圖好玩、新鮮,卻不懂得潮汐規律,很是危險。
-
全世界第一座跨海大石橋洛陽橋,這建造技術不得不服!
今天小編圖圖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泉州洛陽橋,說實在的,一開始去參觀遊覽洛陽橋時內心並沒有太大震撼,只因為它是中國四大古橋才想著去看看,但是在後來去過的次數多後,慢慢開始更加了解洛陽橋的建造史,感覺內心的自豪程度不亞於港珠澳大橋,要知道這可是千年前古人在大海上建造起來的世界第一橋啊,所以有空之餘,
-
泉州地標洛陽橋,人稱有「三絕」,在我國橋梁建築史佔有重要地位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在泉州市東北郊約10公裡洛陽江入海處。橫架於與惠安縣分界的洛陽江上,橋以江為名。人稱洛陽橋有「三絕」,工程之艱巨浩大,一絕也;蔡襄自撰自寫的《萬安橋記》碑文之簡潔,二絕也;碑文書法藝術及碑石之精雕,三絕也。
-
我國四大古橋之一洛陽橋,原來並不在河南省洛陽市
我國是橋的故鄉,既有舉世聞名的趙州橋、盧溝橋、廣濟橋和洛陽橋這四大古橋,也有舟山、杭州灣、粵港澳等舉世聞名的現代化跨海大橋。可是,你知道嗎,在我國四大古橋之中,有一座同時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座跨海大橋,它就是並不在河南省洛陽市的洛陽橋。
-
重現潮漲潮落長虹臥波勝景 洛陽橋推進環境保護工作
,被歷代泉州人傾盡全力、接力守護著。據統計,洛陽橋先後經歷17次修復,最近的一次是上世紀90年代,國家文物局曾對橋主體進行一次較大修復。 不久以後,洛陽橋潮漲潮落均有的「長虹臥波」景色可望重現。 去年,國家文物局批覆同意了洛陽橋周邊環境保護的相關方案。
-
洛陽橋旁古塔有六個神秘符號,經專家辨認,竟是絕跡的文字!
幾百年來,泉州洛陽橋上的古塔,一直都是當地百姓津津樂道的話題,可是很多遊客慕名而來,看罷洛陽橋,都要看看橋旁的古塔,這古塔有什麼奇特之處呢?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洛陽橋畔的這座神秘古塔,叫做月光菩薩塔,聽這名字就知道是和佛教有關,它的修建時間也和洛陽橋一樣,都是在北宋時期。根據《泉州府志》記載,公元1053年,泉州太守蔡襄前後耗時七年主持修建了洛陽橋,以解決當地百姓的出行問題。如今,八百年多年過去了,歷經狂風暴雨的洛陽橋還依然佇立在泉州灣,並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跨海大橋。
-
細數中國古代四大名橋,每一個都震撼人心,其中只有它是免費的
自古以來就被稱為「橋之國」,在神州大地上有一座橋,中國最有名的四座橋,北京盧溝橋、河北趙州橋、廣東廣濟橋、泉州洛陽橋,很多人和我一樣,第一次聽說盧溝橋,還在小學的教科書裡,1937年7月7日,29軍官兵在這裡擊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橋上的彈痕現在還在茫然地尋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