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福建泉州洛陽橋的傳奇故事

2021-01-13 Ccc洛

泉州是福建省的濱海城市,早在唐代即與廣州、揚州、交州一起並稱我國四大海港,泉州名橋極多,其著名者有中國古代最長的橋梁安平橋,蔡襄所造洛陽橋,它們與石筍橋、順濟橋一起合稱泉州四大名橋。其中又以洛陽橋最為有名,儼然可與趙州橋並稱伯仲,有北有趙州橋,南有洛陽橋之說。因此當之無愧地有「泉州橋梁甲閩中」的美譽。

關於修建洛陽橋,有一個很傳奇的故事呢!、泉州市北,有一條奔騰的河流咆哮而過。這條河原名「晉江」,據說是因為東晉大量士族南遷群居於此江邊因而得名。唐宣宗未登基以前曾居於此江邊,思鄉心切,常常說晉江風水與洛陽有相似之處,以後晉江就改稱為「洛陽江」,一直沿用至今。洛陽江注入東海,在入海處形成了一個寬達5裡的喇叭口,這個喇叭口歷來是南來北往的交通要津。儘管這一帶因為奔騰而下的江水與澎湃的海水鼓蕩相激,濁浪滔天,舟渡極為不便,但很少有人願意繞道而行。因為繞道不僅使行程遠了很多,而且上遊崇山峻岭,行走也極為不便。為了保佑大家能平平安安過此要津,人們便將這個渡口稱之為「萬安渡」,希望能藉此帶來一些好運,然而船毀人亡的事情還是時有發生。於是人們又試圖在這一帶架設橋梁,可是水深流急,一直未能成功。

北宋仁宗(10231063)時,蔡襄出任泉州太守,了解到萬安渡一帶的情形後,多次前往實地視察,但見波濤洶湧之中,渡船在艱難地往返,載運著南來北往的商旅行人及貨物,顛簸於浪濤之中,時而被拋上浪峰,時而又跌入浪谷,傾覆的厄運,似乎一刻也不曾離開。蔡襄深感有在這一帶修築橋梁的必要。 可是這一帶江面寬水深流急,風大浪高,給人以一種「不可以人力勝」的感覺。修橋的難度極大,通過長時間的對地形、河流、海潮等的觀察以後,蔡襄心裡有數了。這一天,他叫來一位衙役,交給他一封信,命他送給海神向海神討教該如何修橋。衙役一聽傻了眼,這世上有沒有海神還不好說,就算是有,試想這茫茫大海,上哪去找呢?就算是找到了海神,自己的命還在不在呢?可是太守命令已下,只好駕上一條舢板,帶上一壇烈酒,離開泉州,向大海深處划去。眼看著夕陽西沉,不僅見不到什麼海神,鬼也未曾見到一個,心中愁悶,只好猛喝烈酒,終於不勝酒力,沉沉地睡過去了。 等他一覺醒過來的時候,和煦的陽光已在輕柔地撫摸自己的臉頰,海面上碧波蕩漾,閃爍著萬點金光。衙役猛然想起自己的使命,往懷裡一探,還好信還在,掏出來一檢查,不由得驚訝萬分,原來太守的信已經不見了,換了另外一封信。衙役心想,這大概就是海神趁自己酒醉之際,看了太守的信後,寫的回信了。於是衙役歡天喜地回到了泉州,將信交給了蔡襄。

蔡襄打開信一看,只有一個字:醋。眾人均不知其意,蔡襄想了一想,告訴大家,海神提示要在農曆八月二十一修橋。眾人問其故。蔡襄說「『醋』字左邊為『酉』,是指八月(宋代以正月為寅故酉為八月),右邊為『昔』,拆開即為二十一日。」果然到八月二十一日,海潮退去,橋得以建成。蔡襄親自撰文並書寫了《萬安橋記》,這就是有名的三絕碑之一,被時人譽之為「當與橋爭勝」的傑作。現存洛陽橋南的蔡襄祠內。

是不是很傳奇的故事啊?

相關焦點

  • 中國最早的跨海大石橋,位於福建泉州,為何要叫「洛陽橋」
    洛陽橋始建於北宋慶曆年間,迄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橋梁橫跨兩岸,橋下是滾滾東去的洛陽江入海口,海浪洶湧,奔騰不息。而洛陽橋歷經千載風雨,依舊屹立不倒,宛如飛虹般承載著江岸人們的來來去去,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泉州,地處多山的福建,與河南洛陽相距數千裡,為何境內的江河要叫洛陽江?橫跨洛陽江的橋梁也因此而被稱作洛陽橋,這其中又有著怎麼樣的故事呢?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篇:泉州洛陽橋
    皇祐五年(1053年),泉州人王實在原有浮橋的基礎上加蓋固定石橋,這也標誌著洛陽橋正式開始修建。修建的過程中,工程遇到了包括資金緊缺、7個橋墩無法修建、橋板無法搭建等問題。嘉祐三年(1058年)七月,蔡襄擔任泉州知州,並隨即主動參與到洛陽橋的修建之中。他號召捐款,並用養殖海蠣的方式加固橋墩,同時利用潮水漲落成功架設橋面。
  • 印象古城 | 泉州難忘洛陽橋
    洛陽橋不長,不過幾百米;洛陽橋很長,沉澱的歷史讓人回味無窮,流連忘返。餘暉之下,觸目所及的巍巍清源山,紫煙籠罩,青紗般朦朧了西天的火燒雲,紅色之光浸染著寬闊的海面。站在洛陽橋上看夕陽,是一種享受。暮江的細波粼粼,光色瞬息萬變,讓人沉醉。壯美河山怡養人性,精神亦高昂、向上、積極,充溢著滿滿的正能量。
  • 橋梁史話:一座福建泉州的石橋,卻起名洛陽橋,背後有移民的血淚
    在今天的福建泉州,有一座多孔石橋,名為洛陽橋,有近千年的歷史了。明明是建在福建,為什麼卻叫洛陽橋呢?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座橋的故事。一、洛陽橋的得名洛陽橋,又稱「萬安橋」,位於今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東北郊10公裡處。
  • 曾劍青:泉州難忘洛陽橋
    洛陽橋不長,不過幾百米;洛陽橋很長,沉澱的歷史讓人回味無窮,流連忘返。餘暉之下,觸目所及的巍巍清源山,紫煙籠罩,青紗般朦朧了西天的火燒雲,紅色之光浸染著寬闊的海面。  站在洛陽橋上看夕陽,是一種享受。暮江的細波粼粼,光色瞬息萬變,讓人沉醉。壯美河山怡養人性,精神亦高昂、向上、積極,充溢著滿滿的正能量。
  • 泉州洛陽橋:穿越千年的滄桑歲月
    七月,我到福建泉州旅遊,在同學陪同下有幸參觀了聞名中外自宋代以來的第一座梁式海港大石橋--洛陽橋。洛陽橋原名萬安渡,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它流傳下許多古老優美的民間傳說,為泉州名城增添了奇麗的光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遊客。
  • 泉州洛陽橋上的歷史館,了解千年古橋從這裡開始
    接著分享我的泉州之行,泉州出乎意料,旅遊資源太豐富了,我的一周時間,也就是走馬觀花,就從千年古橋——洛陽橋說起吧。「洛陽橋」古稱「萬安橋」,始建於1053年,蔡襄兩知泉州時主持興建。需要說明的是,這是一個含金量頗高的免費景點。
  • 「海內第一橋」——泉州洛陽橋
    洛陽橋是我國這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橋。它始建於1053年,整整花六年時間才建成。石橋一共有1200米長,5米寬,有44座橋墩。橋上兩邊有扶欄。如今石橋只剩下31座橋墩,1188米長了。  因建橋處海潮洶湧,江寬流急,建橋工程非常艱巨。
  • 泉州洛陽橋將修復江口景觀 蔡襄雕像將擇址新建
    ­洛陽橋上文物眾多,它們將被更為妥善地保護­  昨日,記者從泉州臺商投資區了解到,臺商投資區海絲申遺辦根據市級部署要求,全力推進洛陽橋遺產點環境整治相關工作,目前取得了初步成效,接下來還將對洛陽橋北橋頭處的蔡襄雕像進行拆除重建
  • 中國四大名橋之一,不在洛陽的洛陽橋,為何它會建在福建泉州
    話說泉州,古刺桐城興於北宋,卻在明清時海禁落寞,可多年來,它卻一直都是福建省經濟GDP穩居第一。泉州的歷史,那也是叫一個悠久了。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疫情的關係,哪裡都去不了,最多最多只能在附近周邊走走。
  • 國內這座千年石橋,被譽海內第一橋,在福建卻以河南城市命名
    泉州之旅依舊在繼續。前兩天和朋友一起去了清源山,美美地感受了一番泉州的自然風光。俗話說山水不離家,看過山之後,自然要看看泉州的水。和朋友到了距離城區沒有多遠的洛陽江邊,準備去看看中國四大古橋之一的洛陽橋。洛陽江,洛陽橋,總感覺是一套來的。
  • 遊客到泉州洛陽橋遊玩 不顧安全警示下灘涂撿毛蟹
    而在岸邊垂釣的三明人朱先生也說,他在泉州呆久了,知道灘涂上鑽出的毛蟹不能吃,下去更是危險。  「這裡漲潮的時間,每天都不固定。」令陳阿婆和朱先生記憶猶新的是,9月19日,一對父子在洛陽橋溺亡。當時,兩名小男孩爬到「上帝化身石」上玩,不慎掉入江裡,其中一名男孩的父親下水救援未果,雙雙遇難(詳細報導:父子周末泉州洛陽古橋遊玩溺亡 兒子僅8歲)。
  • 「躺著要像它」,洛陽橋如此詮釋泉州人的「精神標杆」
    這是洛陽橋的一段生活剪影。泉州有座洛陽橋洛陽橋,洛陽橋,不在河南,卻在千裡之外的泉州惠安。北段洛陽橋。(本文圖片均來自華輿)據說唐宋年間,大量中原人受天災人禍驅使遷至閩南一帶,他們在當地紮根生活下,卻依舊思念故土,因此將這裡成為洛陽,也就有了洛陽江和洛陽橋。另有一說,據北宋《九域志》古本,惠安縣有「樂洋江」,因為「樂」與「洛」音近而改稱。
  • 建於泉州的洛陽橋,被譽為「海內第一橋」,其歷史你可知道?
    遊走在泉州這片古地的土地上,給小M最深的印象就是,石頭在這座城市特別多見,建房子的主材是石頭,鋪在地上的是石制地板,架在海上的,是石制橋梁,說到這石橋,就不得不提起今天小M要和您聊的主角:洛陽橋!洛陽石橋各位朋友們別誤會了,這座橋可不是洛陽的,而是位於泉州洛陽江上的洛陽石橋。洛陽橋建成於公元1059,距離已有接近1000年的歷史了,如今依然完好,仍然是當地人們出行的重要通道。
  • 泉州成珍稀鳥類棲息地 泉州觀看鳥地點推薦(圖)
    泉州可以選擇的觀鳥地域可分兩類,一是林鳥,主要集中在德化戴雲山、永春牛姆林、安溪雲中山和泉州各森林公園;二是水鳥,主要集中在惠安洛陽橋、晉江深滬灣、圍頭灣等區域。泉州觀鳥的去處很多:如沿海大通道、清源山、西湖公園等都是賞鳥的絕佳去處。
  • 泉州一海灘現「藍眼淚」 如星空美輪美奐
    像馬爾地夫、中國福建、臺灣馬祖都曾多次出現「藍眼淚」「藍眼淚」通常定期出現海上發光現象常由它受到刺激而引起而據市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對平海灣海域檢測後證實海邊奇特藍光美景實則是夜光藻赤潮< 淨峰惠女灣「
  • 福建:刺桐小葉榕菩提等七樹種 泉州城建綠化唱主角
    市園林管理局有關工作人員介紹,中心城區範圍主要包括鯉城區、豐澤區、泉州開發區、泉州臺商投資區以及洛江區、晉江市、石獅市、南安市和惠安縣的部分區域。同時,《規劃修編》明確了中心市區山體水體的生態保護範圍。 在山體保護上,要求原則以30米以上範圍為山體控制區範圍,區域內重點保護現有自然山林植被,對已經遭到砍伐破壞的區域,進行植被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