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潮漲潮落長虹臥波勝景 洛陽橋推進環境保護工作

2021-01-13 閩南網

­大型挖土機在浮閥的幫助下開展清淤工作 (林勁峰攝)

­  傾力保護 兩側家園整治清淤正加緊進行

­  作為我國首座梁式跨海大橋,這座見證了泉州海外貿易鼎盛時代的古橋,被歷代泉州人傾盡全力、接力守護著。據統計,洛陽橋先後經歷17次修復,最近的一次是上世紀90年代,國家文物局曾對橋主體進行一次較大修復。

­  不久以後,洛陽橋潮漲潮落均有的「長虹臥波」景色可望重現。

­  去年,國家文物局批覆同意了洛陽橋周邊環境保護的相關方案。內容包括加強古橋與兩岸村落的關聯,通過歷史交通功能的修復,為橋兩岸村落發展注入原動力;提升橋兩岸村落環境品質,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兼顧遊客需求,補全服務功能,維繫傳承村落特色;修復江口景觀,維護洛陽橋景觀環境特徵等。

­  記者日前在洛陽橋北側看到,儘管正在下雨,但洛陽橋兩側的家園整治清淤正加緊進行。清淤的背後,蘊藏著施工人員的高科技「絕招」,也飽含著人們保護文物的苦心。以橋北側清淤為例,泉州臺商投資區申遺辦綜合協調組負責人陳陽秋介紹,洛陽橋兩側40米為清淤範圍,再往外20米相當於防護範圍。此次清淤量初步估算約為7.6萬立方米。為了精心保護文物本體,洛陽橋兩側5米範圍內的清淤,將保持安全距離,採用人工作業。清淤的最終目的,是讓洛陽橋在漲潮和退潮時,都能呈現「長虹臥波」的景色,保留其最原始的景觀環境特徵。

­  洛陽橋南北兩側,北有昭惠廟,連著洛陽街、蔡襄路;南側有蔡襄祠,再往南走即是橋南街。意在讓古街區與橋、廟、祠更相融,相關方案設計人員將加強古橋與兩岸村落的關聯,提升兩岸村落環境品質,以保留各個時期歷史痕跡,體現建築間的關聯性,與文物本體相協調。

­  歷史回溯 築橋平濤造就「萬古安瀾」

­  與現在洛陽橋兩側的「水波不驚」不同,過去,橋兩側的居民和商賈需經洛陽江上的萬安渡,擺渡往東出海。遇到風急浪高的天氣,萬安渡停擺,人們或舉步維艱,或繞道遠行。

­  比如往來泉州和福州間的官商行人,遇到萬安渡「不安」之時,只能「道出北門」,沿途翻山越嶺,從馬鞍格入河市,經仙遊北上福州。

­  宋代,泉州的海外貿易愈加繁榮,在洛陽江上修橋,讓萬安渡真正「萬安」已迫在眉睫。至此,先有李寵甃石作沉橋,在他之後約10年,郡人王實倡首於萬安渡上興築石橋。而廣為人知的北宋名臣蔡襄,在他兩度任職泉州知府之時,親自主持修橋。

­  洛陽橋建成後,南來北往的官紳商賈,不再受制於江水湍急的洛陽江。橋頭一塊「萬古安瀾」的書法石刻,極言洛陽橋面對萬裏海濤而屹立不倒。在馬可·波羅筆下,刺桐城一派宏偉秀麗的景象,他更是特別提到洛陽橋畔 「風檣林立」、「舶貨山積」盛況。(記者 蔡紫旻)

相關焦點

  • 航拍石家莊千姿百態的橋:如長虹臥波 像音符跳動
    有的如長虹臥波 有的像音符跳動昨日記者航拍石家莊千姿百態的橋 市民感嘆:真美今日出鏡石家莊的橋採訪動機橋,不是沒有生命的冰冷建築,它體現著人類的智慧,給人以美感。小時候,走在省會的街頭,見到的多是一處處地道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省會石家莊的變化日新月異。如今,走在省會的街道上,不管東西南北,你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橋。立交橋、斜拉橋、人行天橋、觀賞橋……這些橋,印證了省會的變化,更帶給市民無數的便捷。
  • 我國四大古橋之一洛陽橋,原來並不在河南省洛陽市
    洛陽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洛陽橋位於洛陽市千裡之外的福建泉州,這座中國名字最「混亂」的橋,始建於宋朝。這一方法使得洛陽橋歷經千百年的潮漲潮落卻依然屹立不倒。修建洛陽橋耗時7年,耗銀1400萬兩。建成後的洛陽橋長約1200米,寬5米,共有46座橋墩,雄偉無比。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座跨海大橋。洛陽橋由於建在萬安渡口附近,所以最初定名萬安橋。因為建造在洛陽江上面,故又名洛陽橋。
  • 橋梁史話:一座福建泉州的石橋,卻起名洛陽橋,背後有移民的血淚
    全都是由花崗巖築成,鋪設橋面的石板長10米,寬1米,重達10000公斤,是福建省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之一。茅以升稱讚其為「福建橋梁中的狀元」,與趙州橋、盧溝橋、潮州廣濟橋並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橋」。洛陽橋應該在河南洛陽,那麼此橋為何取名「洛陽橋」呢?據有關資料記載,很早之前,泉州一帶居住著越族人。唐朝初年,社會動蕩不安,戰爭時常發生,不少中原人南遷。
  • 全世界第一座跨海大石橋洛陽橋,這建造技術不得不服!
    而且最不可思議的是,這橋在泉州千年來都不知道經歷過多少颱風和地震,居然完好無損,怪不得泉州人老說一句話叫做:站著要像東西塔,躺著要像洛陽橋。服,不得不服啊。大致介紹下,泉州洛陽橋,位於泉州城東13公裡,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與北京的盧溝橋, 河北的趙州橋, 廣東潮州的廣濟橋並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橋。它是當時 廣東 、 福建 進京城的必經之路。
  • 「海內第一橋」——泉州洛陽橋
    中國第一座海灣大石橋洛陽橋(原名萬安橋),素有「海內第一橋」之譽,是古代著名跨海梁式石構橋,在中國橋梁史上與趙州橋齊名,有「南洛陽,北趙州」之稱,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稱之為「中國古代橋梁的狀元」。  洛陽橋是我國這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橋。它始建於1053年,整整花六年時間才建成。
  • 黃河大橋:巨龍臥波築通途
    如果說桃花峪黃河大橋是鑲嵌在中原大地上的一顆明珠,改革開放以來,從一座橋到一串橋,這樣的明珠已經串成了一條璀璨的「項鍊」。    黃河上的橋,見證了無數仁人志士「交通興國」的夢想,銘刻著河南人民終於建起「自己的橋」的榮耀,展現著今日黃河上巨龍臥波築通途的興盛景象。    第一橋承載一段歷史    有人說,一個好的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是立體的詩。
  • 中國四大名橋之一,不在洛陽的洛陽橋,為何它會建在福建泉州
    跟小姐妹兩人,原本是準備去仙公山的,後來發現封閉,隨即改道,來到了洛陽橋。洛陽橋不在洛陽,在泉州古代的人們真是充滿智慧,橋梁的建造技術放現在來看也是非常可以的。今天參觀的泉州洛陽橋,它有「海內第一橋」之稱,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以及廣東的廣濟橋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橋。
  • 北京——頤和園中最有「故事」的橋
    大家好,北京頤和園內的昆明湖上有一座17孔橋,這座橋是頤和園內最大的一座石橋,建造於清乾隆年間。修建了大約十多年才建成,17孔橋整座橋長150米、寬八米,飛越於東堤和南湖島之間其形狀如長虹臥波,17孔橋的造型具備北京盧溝橋和蘇州寶帶橋的特點,橋上的石雕極其精美,兩邊的白石欄杆共有128根望柱,每根望柱上都雕刻有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石獅子,這些石獅子加起來共有544隻,比北京盧溝橋的獅子還要多。
  • 建於泉州的洛陽橋,被譽為「海內第一橋」,其歷史你可知道?
    洛陽石橋各位朋友們別誤會了,這座橋可不是洛陽的,而是位於泉州洛陽江上的洛陽石橋。洛陽橋建成於公元1059,距離已有接近1000年的歷史了,如今依然完好,仍然是當地人們出行的重要通道。再有那些鋪設於洛陽橋橋面上的大石板,幾乎都是單條就達10米多長,而且又厚又重,據測算啊,一塊這樣的石板其重量差不多在三十噸左右,要知道,那時候的人們沒有起重機,那麼他們是怎麼樣把這麼些重達幾十噸的石板運到高高在上的橋墩上面去的呢?
  • 守護青山綠水 留住藍天白雲——畢節市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掃描
    ……翻開2018年畢節環境保護工作清單,一項項務實舉措、創新辦法,凸顯了畢節市破舊立新的決心與壯士斷腕的勇氣。去年以來,畢節市各級各有關部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紮實推進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環保督察問題整改有序推進夏日的烏江水,滿目翠綠,煙波浩渺。在烏江庫區金沙縣沙土鎮水域,環保執法船不時經過,蕩起一片片碧波。
  • 踏過漫水長虹,總是歸鄉之路 | 豫記
    別看此橋不算太宏偉,作用可大了,它是連接古城安陽到中原商業重鎮水冶的必經之橋這樣,再漲大水,橋的阻力小了,洪水流的順暢了,石橋也安全了。 石橋在夏秋兩季水勢旺盛的時候,洹水可以漫過橋面,流向遠方,所以這座青石橋叫固現橋,又叫漫水橋。
  • 全國人大環資委來瀏陽調研農村環境整治和野生動物保護工作
    5月9日下午,全國人大環資委法案室主任翟勇一行在湖南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巡視員吳正輝、長沙市人大城環委副主任委員楊建華等領導的陪同下,到湖南省瀏陽市大圍山調研農村環境整治和垃圾分類收集及處置和野生動物保護等有關工作。
  • 湖南生態環境保護70年巨變 從汙染破壞重現「水清岸綠」
    湖南生態環境保護70年巨變 從汙染破壞重現「水清岸綠」 2019-  黨的十八以來,湖南省提出「生態強省」的發展目標,相繼出臺《湖南省重大環境問題(事件)責任追究辦法》《湖南省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湖南省汙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等決策部署,對生態環境實施全方位、全地域和全過程整治。  湖南以空前的力度持續推進湘江保護和治理「一號重點工程」。
  • 整流橋-橋式整流工作原理
    本文介紹了整流橋-橋式整流工作原理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1/285596.htm  整流橋
  • 國內這座千年石橋,被譽海內第一橋,在福建卻以河南城市命名
    和朋友到了距離城區沒有多遠的洛陽江邊,準備去看看中國四大古橋之一的洛陽橋。洛陽江,洛陽橋,總感覺是一套來的。雖然說從最終的結果看起來,二者的名稱是一樣的,但是緣由卻並不相同。朋友說到這件事情,也算是滔滔不絕了,因為他當年大學學校是在河南的洛陽,對於這個問題還專門研究過。
  • 內江市召開渡口管理及交通重點項目推進工作會
    四川在線消息(周瑤慧)5月29日,內江市召開渡口管理及交通重點項目推進工作會,強化渡口管理要求,進一步協調解決交通項目推進中存在問題,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副市長曾雲忠參加會議。會議通報了全市渡口管理工作、全市交通重點項目總體推進情況、城市過境高速公路項目一周工作進展情況,研究了城市過境高速公路暨椑木、高橋、郭北連接線,研究了成宜高速公路、黃荊壩大橋、沱橋加寬改造、銀山渡改橋、水心壩渡改橋等重點交通項目推進工作。就全市渡口管理工作,曾雲忠指出,要高度重視,加快推進渡改橋建設,加強渡口管理。
  • 消失10年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偽虎鯨又在灌河口重現
    伴隨著連雲港不斷掀起的化工園區整治風暴,曾經消失10年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偽虎鯨,如今又在灌河口重現。位於港城境內的灌河,是蘇北唯一一條沒有建閘的天然潮汐河道,有「蘇北黃浦江」之稱,是鯨魚成群前來交配產仔的理想之地。
  • 洛陽橋旁古塔有六個神秘符號,經專家辨認,竟是絕跡的文字!
    ,都要看看橋旁的古塔,這古塔有什麼奇特之處呢?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洛陽橋畔的這座神秘古塔,叫做月光菩薩塔,聽這名字就知道是和佛教有關,它的修建時間也和洛陽橋一樣,都是在北宋時期。根據《泉州府志》記載,公元1053年,泉州太守蔡襄前後耗時七年主持修建了洛陽橋,以解決當地百姓的出行問題。如今,八百年多年過去了,歷經狂風暴雨的洛陽橋還依然佇立在泉州灣,並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跨海大橋。
  • 「黃河平,天下寧」——洛陽法院青年「後浪」重聚首,再刮「頭腦...
    加強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審理工作,注重發揮環境公益訴訟示範作用,構建「多元聯動」的環境保護平臺,努力形成「政府主導、公眾參與、司法保障」的環境保護新格局,全面加強環境資源審判隊伍專業化建設。洛陽中院 劉麗娜
  • 什麼是長虹玻璃?
    保護隱私長虹玻璃上面散布著各式各樣的花紋平面較為凹凸模糊而且可以通過玻璃平面上壓花藝術來防止外界對房屋內部的窺視,隱私性非常好增強採光效果雖然長虹玻璃的平面不算光滑但平面上的花紋卻絲毫不會影響室外光線的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