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行健從「靈山」走向諾貝爾 - 新聞中心

2020-12-01 東方網

東方網10月12日消息:華人作家無緣諾貝爾文學獎的歷史在今夜終於宣告結束。據最新消息,瑞典文學院於北京時間10月12日19點宣布將本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中國旅法作家高行健,高行健因此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華人作家。瑞典文學院在授予他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時,認為&quot其作品的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和藝術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quot

對於高行健,大多數國人可能還比較陌生,但是他的中文小說和藝術戲劇早已蜚聲世界文壇。1940年1月4日,高行健生於江西省贛州,現為法國公民。他寫過詩歌、戲劇、文藝批評等作品,他的父親是位銀行職員,母親是位演員。受母親的影響,高行健很早就顯示出對戲劇和寫作的興趣。高行健1962年從北京外國語學院法語系畢業。1966年至1976年,他提著一箱子書稿進了幹校接受再教育。1979年出國。

高行健這次獲獎,很大部分得益於《靈山》這篇小說。《靈山》寫於高行健出國後的第十年,全書長達六七百頁,而且與中國小說的傳統寫作很不相同,它沒有連貫性的人物與故事,結構十分複雜,第一人稱&quot我&quot同第二人稱&quot你&quot實為一體,後者乃是前者的投射或精神的異化。第三人稱&quot他&quot則又是對第一人稱&quot我&quot的靜觀與思考。全書81章,便由這三者分為三個層次。除了結構心理複雜之外,文化內涵也相當複雜,它揭示了中國文化鮮為人知的另一面,即他所定義的中國長江文化或南方文化。這部小說,上溯中國文化的起源,從對遠古神話傳說的詮釋、考察,到漢、苗、彝、羌等少數民族現今民間的文化遺存,乃至當今中國的現實社會,通過一個在困境中的作家沿長江流域進行奧德賽式的流浪和神遊,把現時代人的處境同人類普遍的生存狀態聯繫在一起,加以觀察。對許多讀者來說,《靈山》可不是那麼好進入的,閱讀起來非常費勁。《靈山》的法譯本在1996年於巴黎出版。出版時法國左、中、右各報均給予很高的評價。

高行健還有其他許多作品也已譯成瑞典文、法文、英文、德文、義大利文、匈牙利文、日文和弗拉芒文出版。西方報刊對他的報導與評論近二百篇。歐洲許多大學中文系也在講授他的作品。他在當代海內外的中國作家中可說成就十分突出。

此外高行健還是一位劇作家,可謂中國實驗戲劇的先鋒。1982年,他和劉會遠創作的《絕對信號》開啟了新時期小劇場運動的先河。《絕對信號》以其別開生面的演出,受到戲劇界的重視。《絕對信號》的故事發生在一列火車的尾部車廂裡。寫一個困頓、失意的青年黑子,從失足到新生,從內心充滿矛盾,反反覆覆到毅然決然地同車匪決裂的心靈歷程。此劇的成功,固然在於它表現了新的時代環境中年輕人所面臨的問題;但更吸引觀眾的是它的別開生面的戲劇表現形式,以及它對人物內心世界的開掘和展示。評論認為,這部作品強調了演員同觀眾的交流,把戲劇放到更貼近觀眾的小劇場中;其次,它始終讓人物處於現實、夢幻和追憶的情景中,把觀眾引向人物的心靈深處。它將人物的思緒、感情、心理活動都舞臺化了。《絕對信號》的演出成功,在戲劇界引發了對小劇場戲劇的探索興趣。《絕對信號》,1982年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出。高行健創作的《瞬間》、《彼岸》等作品也大受好評。他的許多劇本在瑞典、德國、法國、奧地利、英國、美國、南斯拉夫、臺灣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頻頻上演。

熱衷於戲劇探索的高行健,還翻譯了法國詩人普列維爾的大量詩作,其中《公園裡》(一千年一萬年/也難以訴說盡/這瞬間的永恆/你吻了我我吻了你/在冬日,朦朧的清晨/清晨在蒙蘇利公園/公園在巴黎/巴黎是地上一座城/地球是天上一顆星)被評論家認為是&quot最具中國味的法國詩&quot。

高行健主要作品:

小說《靈山》、《一個人的聖經》

劇本《絕對信號》、《瞬間》、《彼岸》(未完成作品)、《野人》、《八月雪》、《冥城》、《山海經傳》、《生死界》、《對話與反詰》、《夜遊神》

獲得過諾貝爾獎提名的中國作家名單:

魯迅、聞一多、林語堂、梁實秋、巴金、艾青、王蒙、老舍、沈從文、冰心、北島、劉心武、汪曾祺、顧城、楊煉、高行健、莫言、李銳、李敖……


(陳雨民)

相關焦點

  • 圖文:瑞典文學院授予高行健諾貝爾文學獎
    中新網北京10月12日消息:瑞典文學院北京時間今天19時將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中文作家高行健,以表彰「其作品的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藝術和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  瑞典文學院在授予高行健諾貝爾文學獎的新聞公報中稱,在高行健的文藝創作中,表現個人為了在大眾歷史中倖存而抗爭的文學得到了再生。
  • 高行健的《靈山》,一篇劇情過於雜碎的遊記,文字中卻有一種靈性
    法籍華裔作家高行健,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能獲獎在當時好像存在是爭議的,不知道是政治上的還是文學水平上的。這篇《靈山》確實有其獨到之處,特別是由景的變化襯託人物的心理變化,確實精彩。1、 單個人的尋找靈山之旅。2、 一對男女在尋找靈山途中發生的情愛。雖然兩個部分是以交錯的形式進行編寫的,但是更像是兩個平行的故事。所謂的「尋找靈山」,就像現在流行的「藏遊」,原因、過程很容易想到。
  • [原創]高行健的「理由」
    這兩天,高行健跑到瑞典去了,為了那筆90萬克朗(約合100萬美元)的諾貝爾獎金。單衝這筆錢,我為高行健高興。因為,靠畫點東西和塗點文字維持的生計,畢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然而,領賞之前,高行健作了一個題為《文學的理由》的演講,卻讓人十分的沉重……倘若不是冠以文學的美名,真會叫人誤以為是一篇政治的宣言。
  • 【再復專欄】父女對談:莫言野性,高行健詩意
    沒想到剛開設不久,就傳來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大喜訊。從漢語寫作的角度上說,高行健是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莫言是第二個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國籍」並不重要,「語言」才重要。我早已加入美國國籍,但我又是漢語寫作者。雖然我也用英語寫作,但您恐怕不會否認我是一個中國學人與中國文學批評者吧。        劉再復:你說的很對。
  • 快訊:法國華人作家高行健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中新網北京10月12日消息:瑞典文學院在北京時間今日19時宣布,法國華人作家高行健榮獲200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高行健是迄今為止第一位獲得諾爾貝文學獎的華人作家。  高行健,1940年1月4日生於江西省贛州,現為法國公民;父親是位銀行職員,母親是演員。受母親的影響,高行健很早就顯露出對戲劇和寫作的興趣。
  • 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文作家不是莫言?自稱世界公民!
    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文作家不是莫言?而他卻自稱世界公民,他就是高行健!高行健祖籍江蘇泰州,1940年生於江西贛州。1962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專業,在中國國際書店從事翻譯工作。1969年與相識12年的女友結婚。
  • 高行健元配夫人王學昀:和高行健結婚離婚
    香港《蘋果日報》副刊2013年9月1日刊登了署名王學昀的文章,題為《和高行健結婚離婚》。王學昀在文中寫道,《蘋果日報》去年12月發表的嚴家祺《高行健的元配夫人》一文勾起了她的回憶,由此想到關於她和高行健離婚原因的傳聞。王學昀斥責這些傳聞嚴重失實,並提供了一些她和高行健的生活細節。觀察者網特此轉載王學昀及嚴家祺文章,供讀者參閱。
  • 1月4號中國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籍華人出生了!
    1940年1月4日,中國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籍華人高行健出生。高行健祖籍江蘇泰州,1940年生於江西贛州。1962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專業,1987年移居法國,1997年取得法國國籍。200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並因此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華語作家。直至2010年,他的作品已經被譯為36種文字。
  • 從諾貝爾文學獎反思「文學/身分/政治」迷思
    本文擬以高行健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事件為例,探索文學寫作此一行為與民族身分、國家認同和政治之間的關係。本文並不嘗試分析高行健作品的價值,這方面的專家是我的學長柯思仁,他去年在劍橋完成的博士論文正是《高行健戲劇研究》;本文將觸及但不著重探討諾貝爾文學獎和中國現代文學長久糾葛的關係,這恰好是我的學妹藍詩玲(Julia Lovell) 正在進行的博士論文研究。
  • 高行健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作家
    中國作家莫言獲得本屆諾貝爾文學獎,不少國人的情意結得到紓解,終於圓夢。  莫言不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即使在文學獎的領域,早有了高行健。高行健當年獲獎,內地官方低調處理,原因是他的作品在國內向來沒有獲廣泛推崇,部分更曾被禁,他又自我流放法國,成為法籍華人,與早前獲得物理學獎的外籍華人一樣,不屬於中國公民,他的獲獎,不能標誌國內社會主流獲得諾獎象徵的西方社會價值觀推崇。  不少中國人,對於沒有主流作家躋身諾貝爾獎殿堂,有一種難解的情意結。
  • 《一個人的聖經》,能解釋高行健為何選擇流浪海外,算是造化弄人
    高行健的這篇《一人的聖經》很有個性,相對於那篇有點實驗意味的《靈山》更加像小說。故事中的主角不知道該說是特立獨行還是在絕望中對自由有著渴望?2013年11月,高行健在新加坡接受BBC電視臺訪問時說:"我已經離開中國26年,現在中國的確發生了一些改變,但我不了解,也不關心,我現在生活在歐洲,我更關心歐洲的文化。"他同時坦言,他沒有看過莫言的作品。一直以來對高行健更換國籍,對高行健的冷漠有點疑惑?
  • 2000年中國作協就高行健獲諾貝爾獎的表態
    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瑞典文學院10月12日將200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法籍華人作家高行健。  高行健1940年出生於中國江西省,1987年到國外,後加入法國國籍。  中國作家協會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中國有許多舉世矚目的優秀文學作品和文學家,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對此並不了解。
  • 截至2020年已有117人獲諾貝爾文學獎,華人作家2人獲獎
    120年間,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是誰、哪個國家獲獎作者最多、女性作家都有哪些、華人作家又有誰榜上有名?……今天,就帶大家來回顧和盤點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作家。瑞典學院常任秘書馬茨馬爾姆(Mats Malm)代表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宣布,10月10日下午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詩人路易絲格魯克( Louise Gluck)。據諾貝爾獎官網介紹,路易絲.格魯克於1943年出生於紐約,現居麻薩諸塞州劍橋市。除了寫作,她還是耶魯大學的英語教授。
  • 對話高行健:我的流亡沒有任何政治色彩
    高行健是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這位法籍華人文學家談及了命運,壓迫和他對自由的渴望。法蘭克福匯報:在德國的埃爾蘭根市,舉辦了一場以您為主題的討論會。而討論會的主題就是「自由,命運和預測。」高先生,您相信命運嗎? 高行健:我相信命運。但同時我又不相信命運。人無法最終抗拒命運的安排。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揭曉
    環球網消息,2020諾貝爾文學獎剛剛公布!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發布,諾貝爾文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8日19時正式揭曉,來自美國的詩人Louise Glück獲獎,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
  • 「樂趣靈山,心動田園」 杭州靈山風情小鎮盛裝開啟
    探班小鎮的第一批神秘客人據悉,9月30日開鎮儀式將在靈山風情小鎮南遊客中心廣場舉行屆時省、市、區各級相關領導及相關旅行社、媒體朋友都將受邀出席本次儀式活動此消息提前數天放出後,吸引了不少杭州市民驅車前來一窺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