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行健的《靈山》,一篇劇情過於雜碎的遊記,文字中卻有一種靈性

2020-12-05 夜大看小說

法籍華裔作家高行健,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能獲獎在當時好像存在是爭議的,不知道是政治上的還是文學水平上的。

這篇《靈山》確實有其獨到之處,特別是由景的變化襯託人物的心理變化,確實精彩。所以,有時候,還是千萬別人云亦云,自己去看一下比較好。

最近幾年看的小說中,不談劇情,單論文字表現力,給我留下很深印象的,加上這篇的話,也就莫言《檀香刑》中文字的殘忍,閻連科《生死晶黃》中文字展現的壓迫感。

高行健《靈山》的劇情實在是太過雜碎,實在是不像小說,但又很難說不是小說,很是奇怪。在字裡行間,有種靈性,展現的意境卻能夠實實在在地體會到。

東方更沒有你這樣搞的!把遊記,道聽途說,感想,筆記,小品,不成其為理論的議論,寓言也不像寓言,再抄錄點民歌民謠,加上些胡編亂造的不像神話的鬼話,七拼八湊,居然也算是小說!」

這是小說中的原文,也能夠概括這小說的大體結構。

小說流程的話,可分成兩個部分。

1、 單個人的尋找靈山之旅。

2、 一對男女在尋找靈山途中發生的情愛。

雖然兩個部分是以交錯的形式進行編寫的,但是更像是兩個平行的故事。

所謂的「尋找靈山」,就像現在流行的「藏遊」,原因、過程很容易想到。

目的始終如一的單人旅途,由於途中遭遇而目的產生變化的雙人之旅。

這麼聯想的話,如果高行健的《靈山》主要目的並不是講故事,而是單純講「尋找靈山」這個事情,那麼小說的這種內容結構就說得通了。

1、 單人之旅

這個部分也是文字表現比較好的一部分,這山、這水、這人、這物。

就在我困惑的一刻,一線陽光從頭頂上射下來,照亮了腳下的獸蹤,我才發現這腳下竟又是個奇異的菌藻植物的世界,一樣有山脈、林莽、草甸和矮的灌叢,而且都晶瑩欲滴,翠綠得可愛。我剛蹲下,它又來了,那無所不在的迷漫的霧,像魔術一樣,瞬間又只剩下灰黑模糊的一片。

在這個部分中,主角憑著自己作家的身份到處雲遊,說是尋找「靈山」,尋找未被工業汙染之地,更像是毫無目的的旅途,就是受挫後的自我安慰。

各個地區的趣事,從少數民族的情歌對唱到神農架的野人,就是旅行見聞。到後面,有沒有找到「靈山」?沒有,也不重要了,本來目的就不是這個。

2、 雙人之旅

這部分,就小說而言,劇情並不能算好。

主角的癌症誤診後的放鬆旅程,期間遇見愛情出現問題的女性。兩個人產生感情,卻更像是難友,尋找肉體上的慰藉。所以結果只能是幡然悔悟後的分開。

旅程結束,主角回到家中,有些東西好像變了,又好像什麼都沒變。主角開始有了一絲宗教信仰,還是說本來就有。

我自己也感覺奇怪,在敘事過程中也沒有牽扯到宗教信仰的問題,難道長時間的旅行見聞能改變一個人的觀念,還是就單純是主角心理安慰?

高行健的《靈山》,就小說而言,還是很怪的。看這本書的話,別死盯住劇情不放,體驗文字魅力,領會段落意境,感覺會好很多。

高行健能拿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或許是有點政治上的意味,但他的水平還是真材實料的。

在2000年,本土國人都沒人拿到,居然被個外國華裔拿了,當時的那種言論還是有點「文無第二」的意思。如果放在現在的話,很可能就不會有這麼多爭議的評論了,也確實有點意思。

相關焦點

  • 高行健從「靈山」走向諾貝爾 - 新聞中心
    高行健這次獲獎,很大部分得益於《靈山》這篇小說。《靈山》寫於高行健出國後的第十年,全書長達六七百頁,而且與中國小說的傳統寫作很不相同,它沒有連貫性的人物與故事,結構十分複雜,第一人稱&quot我&quot同第二人稱&quot你&quot實為一體,後者乃是前者的投射或精神的異化。
  • [原創]高行健的「理由」
    這兩天,高行健跑到瑞典去了,為了那筆90萬克朗(約合100萬美元)的諾貝爾獎金。單衝這筆錢,我為高行健高興。因為,靠畫點東西和塗點文字維持的生計,畢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然而,領賞之前,高行健作了一個題為《文學的理由》的演講,卻讓人十分的沉重……倘若不是冠以文學的美名,真會叫人誤以為是一篇政治的宣言。
  • 圖文:瑞典文學院授予高行健諾貝爾文學獎
    中新網北京10月12日消息:瑞典文學院北京時間今天19時將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中文作家高行健,以表彰「其作品的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藝術和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  瑞典文學院在授予高行健諾貝爾文學獎的新聞公報中稱,在高行健的文藝創作中,表現個人為了在大眾歷史中倖存而抗爭的文學得到了再生。
  • 靈山——可見匠人巧奪天工,無意中增添了水的靈性,山的神秘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昨日應朋友之邀,懷著一顆虔誠之心去了一趟靈山。靈山位於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城西30裡靈鷲山,故名九頂蓮花山。傳說秦穆公狩獵於此見靈鷲鳥而使名,簡稱靈山,為西北第一佛山。
  • 【再復專欄】父女對談:莫言野性,高行健詩意
    高行健在戲劇上創造了很多形式。莫言在小說寫作中也創造了很多形式。情感的充沛、飽滿和大氣象也是形式,這是莫言的形式。莫言《生死疲勞》中的輪迴結構,也是形式。康德定義的天才是天才不僅要有「發現」,而且必須有「發明」。所謂「發明」,就是創造形式。文學藝術天才正是把自己的「發現」轉化為審美形式的巨大才能。
  • 高行健元配夫人王學昀:和高行健結婚離婚
    」結婚離婚今日瀏覽網絡,無意中看到香港《蘋果日報》去年十二月刊登的一篇文章《高行健的元配夫人》,作者是我老友高皋的丈夫嚴家祺先生,自從搬過一次家後,我和他們夫婦好多年沒聯繫了,看到文章,講的都是過去熟悉的事情,勾起了我很多回憶。
  • 李鴻章酷嗜炒雜碎?從一道菜窺探19—20世紀中期美籍華裔族群認同
    ——《紐約晨報》1896年李鴻章訪美,眾多雜碎起源版本均追溯到此時然而按《紐約時報》更為詳細調查記錄,"真正的晚餐"為其中國僕隸所端上"切成小塊的燉雞、一碗米飯和一碗蔬菜湯。"其在華爾道夫酒店進食菜譜中不見有炒雜碎記載。故當時流傳李鴻章與炒雜碎關聯恐為中餐館製造商業噱頭。
  • 《一個人的聖經》,能解釋高行健為何選擇流浪海外,算是造化弄人
    高行健的這篇《一人的聖經》很有個性,相對於那篇有點實驗意味的《靈山》更加像小說。故事中的主角不知道該說是特立獨行還是在絕望中對自由有著渴望?2013年11月,高行健在新加坡接受BBC電視臺訪問時說:"我已經離開中國26年,現在中國的確發生了一些改變,但我不了解,也不關心,我現在生活在歐洲,我更關心歐洲的文化。"他同時坦言,他沒有看過莫言的作品。一直以來對高行健更換國籍,對高行健的冷漠有點疑惑?
  • 法國作家馮金諾斯評高行健小說:太厚了 看不懂
    港版片名《巴黎一吻》過於俗套  作為小說家、電影導演、劇作家,大衛·馮金諾斯在2002年出版處女作《傻瓜的倒置:兩個波蘭人的影響》,一舉奪得弗朗索瓦·莫裡亞克獎,成為伽裡瑪出版社重要的新生代作者。在見面會上,馮金諾斯與觀眾一起欣賞了電影《微妙愛情》,100多分鐘的時間裡笑聲不斷。曾主演過《天使愛美麗》的女演員奧黛麗·塔圖更是為電影增色不少。
  • 一篇關於中國的遊記
    壹 文 藝 復 興 公元1298年是馬可波羅的中國遊記誕生之日。馬可波羅在中國的元代當過官,他在中國呆了19年,後來回到歐洲參加熱那亞的戰爭,作為戰俘投入監獄,他在監獄裡口述中國遊記,有人給他記錄,一夜之間傳遍羅馬城,為什麼馬可波羅的中國遊記能夠在一夜之間傳遍羅馬城?
  • 對話高行健:我的流亡沒有任何政治色彩
    高行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兩種說法都有道理。但人不能確切地區分,哪種觀點更有說服力。對於我自己的人生來說,我經歷自身的磨難和命運的打擊。有幾次我幾乎都在死亡的邊緣。然而我還活著。因為我會說,上帝對我來說還是厚道的。法蘭克福匯報:您相信上帝嗎?高行健:我沒有任何宗教信仰。
  • 用「劇情」去填充主線內容的修仙新圖 《靈山修仙錄》推薦
    不少喜歡修仙的大佬對於各類修仙的遊戲應該也是玩過不少了,但是這款《靈山修仙錄》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玩過呢? 很多的休閒地圖都是防守類地圖,劇情類的第一視角修仙地圖還是很少見的。
  • 全球最「特殊」3隻手,前兩個都很孤獨,中國的卻很有靈性
    導語:全球最「特殊」3隻手,前兩個都很孤獨,中國的卻很有靈性。 孤獨的手 人類是非常偉大的動物,因為人類的一些創作就是讓人覺得精妙絕倫。我們看到,上面的這只是世界上最「孤獨的手」。
  • 高行健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作家
    莫言不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即使在文學獎的領域,早有了高行健。高行健當年獲獎,內地官方低調處理,原因是他的作品在國內向來沒有獲廣泛推崇,部分更曾被禁,他又自我流放法國,成為法籍華人,與早前獲得物理學獎的外籍華人一樣,不屬於中國公民,他的獲獎,不能標誌國內社會主流獲得諾獎象徵的西方社會價值觀推崇。
  • 快訊:法國華人作家高行健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中新網北京10月12日消息:瑞典文學院在北京時間今日19時宣布,法國華人作家高行健榮獲200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高行健是迄今為止第一位獲得諾爾貝文學獎的華人作家。  高行健,1940年1月4日生於江西省贛州,現為法國公民;父親是位銀行職員,母親是演員。受母親的影響,高行健很早就顯露出對戲劇和寫作的興趣。
  • 文字是一種有魔法的東西
    文字是一種有魔法的東西,可以穿越時空,也可以留住現在。記得還是很久以前,寫過一篇文章,當時寫完也便忘了,後來有一天不經意重新閱讀,曾經明明記憶模糊的事情,藉助文字的力量,竟也能在腦海裡慢慢勾勒出一個完整的輪廓。於是心想,有的人喜歡寫日記,應該也是想藉助文字的魔法,把一些珍貴的瞬間和記憶收藏在腦海裡吧。
  • 「樂趣靈山,心動田園」 杭州靈山風情小鎮盛裝開啟
    這位「好奇」的客人對眼前所見大為讚嘆連說沒想到沒想到,身為杭州人,竟然不知道離城市如此近的距離還有這樣的好風景搶先知道:靈山風情小鎮開放後有哪些看點據悉,本次市集還邀請了雙浦本土手作藝人現場進行剪紙、草帽編制等非物質文化內容,讓遊人能有機會一睹難得一見的手藝。同時,靈龍閣和靈山人家兩家特色主題餐廳,以及配備的田園冷餐會、美食節等餐飲服務,讓遊客在遊玩之餘,還能享受風味獨特的田園美味。
  • 錢塘江遊記述論
    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遊歷於錢塘江畔,他們或發登山臨水之妙言,或抒觀江泛舟之情懷,所成遊記不僅為錢塘江注入文化底蘊,更具有很高的文獻與文學價值。這些賦、序、書信等遊記文本甚夥,但卻散落於各類書籍中,缺乏系統專門的整理與研究。且目前學界對地方性遊記的研究處於相對缺失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