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聖經》,能解釋高行健為何選擇流浪海外,算是造化弄人

2020-12-05 夜大看小說

高行健的這篇《一人的聖經》很有個性,相對於那篇有點實驗意味的《靈山》更加像小說。故事中的主角不知道該說是特立獨行還是在絕望中對自由有著渴望?

2013年11月,高行健在新加坡接受BBC電視臺訪問時說:"我已經離開中國26年,現在中國的確發生了一些改變,但我不了解,也不關心,我現在生活在歐洲,我更關心歐洲的文化。"他同時坦言,他沒有看過莫言的作品。

一直以來對高行健更換國籍,對高行健的冷漠有點疑惑?而高行健的作品曾經有一段時間在國內封禁,也就很難了解他。

《一個人的聖經》就像是對高行健異端行為的解釋,但這自我敘述有點避重就輕且主觀性很強,所以看這小說要以客觀、謹慎的眼觀去看。

先說結論吧,《一個人的聖經》講述主角很自然的轉變並給出很符合邏輯的答案,也可以解釋高行健的行為,就是「評估風險後的選擇」。

同樣是寫上世紀六七十年的故事,都算比較紀實的小說,與張賢亮《我的菩提樹》所要表現的在亂世中的生存思維還是有點不一樣的。

「要活下去,不能認真,小心謹慎。」這是共識。但是,張賢亮是「不轉移地方,裝傻充楞,精明的活著」,而高行健是」頻繁換地方,跑路到稍微安全點的苟活「。

小說分成兩個時間段,交叉敘述的,大部分篇章是在國內的過去時間,小部分是出國後的未來時光。

出國後,主角有著較大反差的風流才子行徑,不太相信他人。如果對故事中在國內發生的事件進行分析的話,這種變化在邏輯上還是講得通的,應該屬於心理學的範疇,就是對空虛內心的彌補。

時間選擇在文革時期,故事中主角是個公職人員,焦點就是「批鬥與被批鬥」。

在文革期間的北京,行事一定要小心謹慎,避免成為被打倒的一方,友情、親情並不是那麼值得信任。

妻子抓住把柄告發丈夫;為找批鬥依據可以將解放前的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給翻出來;無意中簽名的大字報會也成為反叛證據。

主角惶惶不可終日,生怕因為點莫名其妙的小事成為「被批鬥對象」。

時間推移,主角有著危機意識,在厄運降臨之前,選擇主動下放到勞改場所,並利用朋友關係,到政治運動並不強烈的農村落戶。

這次的時間其實卡得很好,算是比較走運了。錯一步,要麼在艱難環境下不知期限的進行勞改,要麼直接成為政治打壓對象。

勞改生活的話,可以參考張賢亮的《我的菩提樹》。以文中主角所表現的人物性格,真不一定能撐下去。

逃到農村避難,主角的性格加點運氣,找到個靠山,拼命想表現自己安穩順從的想法以免被猜忌。農村那裡表面上確實沒有多少政治風波、勾心鬥角。

新婚妻子因為「父親的被批鬥」而精神失常,主角對女學生被村幹部強姦卻無能為力。

再加上別人的點撥,才明白農村的黑暗程度不比城裡差,只不過每個人都善於偽裝。靠山那位還用正當理由在床下藏了一把槍以求自保呢。

文革結束,回到北京。每個人仿佛完全忘了這段災難,都不去計較,過去那種你死我活的仇恨仿佛都是玩笑。曾經舉報自己會致自己死地的前妻跟個沒事人一樣熱情好客。

主角收集資料想要做文學記錄這段歷史,但是,本身對人性的認知很崩潰了,後面發現的一些資料文獻就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有些內容不宜明說,建議自己去閱讀這本《一個人的聖經》進行判斷。舉個主角查到的例子,「為實現共產主義,原本按計劃是打算幾年一輪搞一次文革肅清異己的」。

一個人經歷了印象極深並不願再次遭遇的災難,卻發現這災難有可能會人為周期性的製造,主角或者說高行健選擇「流浪海外」,算是合情合理。

其他什麼,被迫灌輸相同的思想,每個人都披著面具生活,貌似都構不成理由。

相關焦點

  • 高行健從「靈山」走向諾貝爾 - 新聞中心
    據最新消息,瑞典文學院於北京時間10月12日19點宣布將本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中國旅法作家高行健,高行健因此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華人作家。瑞典文學院在授予他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時,認為&quot其作品的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和藝術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
  • 圖文:瑞典文學院授予高行健諾貝爾文學獎
    中新網北京10月12日消息:瑞典文學院北京時間今天19時將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中文作家高行健,以表彰「其作品的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藝術和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  瑞典文學院在授予高行健諾貝爾文學獎的新聞公報中稱,在高行健的文藝創作中,表現個人為了在大眾歷史中倖存而抗爭的文學得到了再生。
  • 對話高行健:我的流亡沒有任何政治色彩
    但我能在基督教裡感受到越來越多的歸屬感。我有這種宗教的感覺,而在我的工作中我也愈發強烈地感受到這種歸屬感。我感覺宗教能在我困難的時期給我以啟迪和幫助。法蘭克福匯報:您的信仰在您生命某些困難階段對您有何幫助?高行健:對生命的思考只有在人停下匆忙的腳步後才能進行。當人經歷挫折或磨難時,人並不能自然地思考人生,人此時也沒有機會去總結反思。
  • 高行健元配夫人王學昀:和高行健結婚離婚
    實際情況是,高在文革時期作為造反派頭目、學習毛主席著作先進分子,多次對別人進行抄家、批鬥,還催逼我和哥哥燒掉了家藏的所謂「反動」書籍和海外親友的照片。一九七五年,高以我父親女婿的身份找我父親的學生南楚珍推薦,從安徽農村調到北京的中國旅行社,之後又經過我母親的親戚龔普生(喬冠華太太龔彭的大姐)推薦擔任了《中國建設》雜誌社法文組組長。
  • [原創]高行健的「理由」
    這兩天,高行健跑到瑞典去了,為了那筆90萬克朗(約合100萬美元)的諾貝爾獎金。單衝這筆錢,我為高行健高興。因為,靠畫點東西和塗點文字維持的生計,畢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然而,領賞之前,高行健作了一個題為《文學的理由》的演講,卻讓人十分的沉重……倘若不是冠以文學的美名,真會叫人誤以為是一篇政治的宣言。
  • 海外媒體點讚《流浪地球》
    《紐約時報》的報導(圖片來源:網頁截圖)Aintitcool:中國科幻片《流浪地球》將闖入美國劇院。《流浪地球》看起來是一部有趣且有具有前途的科幻動作片,可能會動搖美國科幻界。Aintitcool報導(圖片來源:網頁截圖)澳大利亞影評人士:《流浪地球》可能是2019最好的科幻電影。
  • 高行健的《靈山》,一篇劇情過於雜碎的遊記,文字中卻有一種靈性
    法籍華裔作家高行健,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能獲獎在當時好像存在是爭議的,不知道是政治上的還是文學水平上的。這篇《靈山》確實有其獨到之處,特別是由景的變化襯託人物的心理變化,確實精彩。把遊記,道聽途說,感想,筆記,小品,不成其為理論的議論,寓言也不像寓言,再抄錄點民歌民謠,加上些胡編亂造的不像神話的鬼話,七拼八湊,居然也算是小說!」這是小說中的原文,也能夠概括這小說的大體結構。小說流程的話,可分成兩個部分。1、 單個人的尋找靈山之旅。
  • 【再復專欄】父女對談:莫言野性,高行健詩意
    無論如何,高行健與莫言都是我重要的研究對象。所以我特別希望您能說說這兩位作家的區別或相同點。        劉再復:比較一下高行健與莫言,是個很有意思的題目。現在莫言在中國大陸暢行無阻,高行健則仍屬禁絕之列。封鎖高行健是一件罪 惡 的蠢事,只能留下可恥的記錄和歷史的笑柄。
  • 高行健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作家
    莫言不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即使在文學獎的領域,早有了高行健。高行健當年獲獎,內地官方低調處理,原因是他的作品在國內向來沒有獲廣泛推崇,部分更曾被禁,他又自我流放法國,成為法籍華人,與早前獲得物理學獎的外籍華人一樣,不屬於中國公民,他的獲獎,不能標誌國內社會主流獲得諾獎象徵的西方社會價值觀推崇。
  • 海外華人怎麼評價《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IMAX海報中國首部硬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在2月5日以IMAX 3D格式登陸北美33家IMAX影院,創下國產影片北美IMAX票房新紀錄並在海外華人中引發強烈反響。IMAX今日發布了在紐約時代廣場AMC EMPIRE 25 IMAX影院對海外觀眾的映後採訪,許多觀眾觀影后都非常激動並對影片水準給予高度肯定,一位學習電影的華人女孩表示:「作為電影專業的學生,能夠想像主創團隊一定克服了很多艱難來製作這部影片,對於他們的努力和勇氣感到十分敬畏。」
  • 實在不懂楚良為何要選擇她!
    在呼風喚雨的位置上安之若素,在沿路行乞的位置上也能泰然處之,他不會隨波追流,也不會趨之若鶩,只會選擇自己心之所向,他用自己的方式一直在回報身邊那些愛著他的人。不過小編一直對秦嶺喜歡不起來,也不懂為何楚良會為了秦嶺付出那麼多?
  • 《流浪地球》海外評價刺耳?導演郭帆早說過:我管他們接不接受呢
    截至目前,《流浪地球》內地票房已經達到43.6億,雖然影片將延長上映兩個月,但按照目前的票房趨勢,超越56.8億《戰狼2》的目標,現在實在很難說。在好萊塢大片逐漸加入內地電影市場後,《流浪地球》的票房逐漸減弱,就算周末單日票房也很難過億。
  • 法國海外有的是殖民地,為何沒有選擇抵抗到底?
    當時法國還控制著本土的南部,海外更是擁有本土面積數十倍的殖民地,為何法國沒有選擇繼續抵抗,而是向德國投降?第一,法國雖然擁有遼闊的殖民地,但經濟和工業都集中在本土,殖民地沒有什麼工業,也沒有什麼經濟,本土一旦丟失也就失去了抵抗的資本,這是工業國和殖民國家特有的軟肋。法國國土面積小,地形較為平坦單一,沒有中國那樣進行人海戰和遊擊戰的條件,只能進行阻擊戰。
  • 一個應當予以重視的聖經版本——《聖經簡釋本》
    二、為何說《簡釋本》應當予以重視?《簡釋本》是為國內牧者、信徒量身打造的版本《簡釋本》是目前唯一一本由中國國內的牧者們編輯的助讀本聖經,其他助讀本基本上都是由外語翻譯而成的,或者由海外華人機構編纂的。《簡釋本》可以說是特意為我國教牧同工和基督徒量身打造的版本,是一本簡明有效的助讀本聖經。
  • 被稱為天才的愛因斯坦,他的一兒一女為何都瘋了?原因其實很簡單
    可實際上事實並非如此,愛因斯坦有過3個孩子,在這三個孩子當中,只有一個人是能正常的生活,並且當上了教授。另外的一兒一女,都患有精神疾病,也就是人們口中所說的「瘋子」。 為何他的一兒一女卻是瘋子?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基因和遺傳的問題,俗話說造化弄人,命運總是讓人措手不及。
  • 聖經揭秘 民數記 米利暗和亞倫去世 第二次杖打磐石出水
    時光流逝,耶和華懲罰以色列人曠野流浪四十年轉瞬之間已過了三十九年。但是只要沒有記錄下來,怎麼痛苦的經歷慢慢地都會忘記,聖經並沒有記錄這一段歷史,可能就是為了不要記得。民數記第20章,聖經略過了曠野流浪的主要過程,時間已來到大約三十九年後的正月,書上說,正月期間,以色列全會眾到了尋的曠野,就住在加低斯。米利暗死在那裡,就葬在那裡。會眾沒有水喝,就聚集攻擊摩西,亞倫。
  • 快訊:法國華人作家高行健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中新網北京10月12日消息:瑞典文學院在北京時間今日19時宣布,法國華人作家高行健榮獲200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高行健是迄今為止第一位獲得諾爾貝文學獎的華人作家。  高行健,1940年1月4日生於江西省贛州,現為法國公民;父親是位銀行職員,母親是演員。受母親的影響,高行健很早就顯露出對戲劇和寫作的興趣。